流感及其预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4065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感及其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流感及其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流感及其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流感及其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流感及其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感及其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感及其预防.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流感及其预防,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 夏俊南,流感概述 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发出流感警告,9月29日,刚刚上任联合国人禽流感事务协调员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戴维.纳巴罗博士对全球发出警告说,即将到来的新型流感可能在全球造成500万到1.5亿人丧生。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取决于流感的暴发地点和传播速度,以及各地应对措施的时效和质量。 9月30日,WHO的流感发言人迪克.汤普逊出来给予更正和抚慰,说WHO认为下一次的流感大流行将可能导致最多740万人死亡,轻则只有200万人死亡。但是汤普逊并没有说死亡1.5亿人的说法是错误的。,发出流感警告的依据,依据一: WHO和美国疾

2、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研究。一般情况下,流感发生可以使总人群的5%20%染病,死亡率小于1%。每年全球流感的死亡人数在5万至25万之间。 依据二: 20世纪曾出现过的几次大流感,这几次流感的大暴发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流感大暴发的概念是25%至35%的人会染病,死亡率会超过2%。 依据三: H5N1禽流感病毒从去年开始在亚洲肆虐,是流感大暴发的一个信号。亚洲的H5N1、欧洲的H7N7禽流感病毒等都出现了直接感染人的病例。,流感大流行,从1580年至今,世界范围大流行已超过30次 最大规模的流行发生在1918年冬至1919年,2千1百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数,列全球所有传染病死亡第一位

3、最近的流行发生在1957、1968和1977年,都是从中国开始,然后传播到前苏联、西欧和美洲大陆 有确切记载的最长的爆发间隔是39年,未来流感大流行毒株的来源,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 “一旦人体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的病毒,还没有人对它有免疫力。而与此同时,全球范围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及食品的流通十分活跃,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危险。” -WHO西太平洋地区主任尾身茂 H5N1病毒感染猪等中间宿主。 现有流感病毒发生重大变异。,流 感 病 毒,流感病毒的分型,流感病毒根据核糖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感染多种动物(如马、鸟、猪等)及人类 是流行时造成

4、老人超额死亡的主要原因 按HA和NA的不同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1,H2,H3)、神经氨酸酶(N1,N2)。 乙型流感病毒: 引起类似甲型病毒感染症状 在流行时也可引起死亡 丙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相对较弱,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质蛋白,类脂双层膜,核蛋白壳,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病毒变异,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s) 由于编码血凝素(HA)蛋白基因一系列点突变的累积导致了氨基酸序列改变的累积,改变了甲、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分子的抗原位点,属量变,称为抗原性漂移。这种变异决定了每一年流感病毒株的不同,由于人体对变异毒株只有部分免疫力,所以抗原性漂移可以导致每年的流感暴发性

5、流行和小流行。,病毒变异,抗原性转换(Antigenic shifts) 只发生在甲型病毒。可以导致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通常来源于鸟类流感病毒变异株),属质变。抗原性转变只是偶尔发生,大多数人群甚至整个人群对其都无抗体防护,可能造成大流行。,禽流感与人类流感的关系,1878年,在意大利首次爆发 1961年就有报道:没有发现禽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可能由受感染的鸟类传染给人 1997年香港禽流感(H5N1)大暴发,造成4人死亡,首次在人类分离到H5N1,证实禽流感可以传染给人类 2001年6月香港再次暴发禽流感,引起世界关注 2003年3月荷兰暴发禽流感(H7N7) WHO公布

6、的最新资料显示,从2003年12月底至今,已经有118人感染禽流感,其中61人死亡。 针对致病的禽流感病毒,国外已经开始研制各种人用禽流感疫苗,流感的传播,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侵袭世界上所有性别、年龄和种族 在全世界,每年有5-15%的人群会得流感 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最易受到侵袭 缺乏终身免疫力 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季 节 分 布,温带地区:冬、初春季高发,夏季发病下降 南半球:暴发多发生在5-9月(冬季) 热带地区:无明显季节性,可以在任何时间发 生,但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化之后,如雨季 发病率:正常季节3-18;流行季节14-50,学龄儿童发热性呼吸道疾病增加, 缺课增多

7、学龄儿童将病毒带回家中传给家人 儿童医院肺炎住院人数增多, 并可持续到流行前半期 (2-3周) 成人患者增多,缺勤增多, 老人因肺炎、慢性肺病和心脏病所致住院率增加, 持续到流行后半期 (2-3周) 儿童中发病率最高, 但大多数并发症和 死亡多发生于老年人和高危人群,Cate T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Rothschild H., Cohen JC (eds) Virology in Medicine. Oxford Unversity Press. 1986:pp111-132.,流感典型的流行模式,流感的临床分型,单纯性流感 胃肠型流感:除流

8、感症状外,伴胃肠症状 肺炎型流感:又称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 多见于高危人群 中毒型流感:高热不退,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感冒与流感的区别,流感的并发症,支气管炎 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 好发于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60岁以上老年人 肺炎 原发病毒性肺炎:好发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老人和孕妇,是流感的主要死因 继发细菌性肺炎:好发于老年人及慢性心肺疾病患者 其它并发症 急性肌炎、心肌炎、心包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Reye氏综合征,流感的并发症,支气管炎 肺炎 急性肌炎 心包炎 脑炎 Reyes 综合征,年龄(岁),百分比,Connolly AM, Salmon RL, Lervy B et

9、 al. What are the complications of influenza and can they be prevented? BMJ 1993;306(6890):1452-4.,美国的年发病率和死亡率,17,000,000 - 50,000,000 人感染流感 165,000,000 - 233,000,000 个患病日 43,000,000 - 70,000,000 日卧床和活动受限 4,000,000 - 24,000,000 看病日 314,000 人住院 20,000 人死亡,K M Sullivan: Health impact of Influenza in t

10、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Economics 1996, Suppl.3, p. 26,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流感的建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7月27日报告认为: 每年平均有1/10的成人和1/3的儿童感染流感 发展中国家有特别的需要来对付流感,在这些国家流感仍然没有被看做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中国对流感防治日益重视,流感已被卫生部列为十五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 流感被国防上列为反生物恐怖内容之一 2003年8月卫生部印发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试行) 2005年9月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根据应对流感大流行工作的特点,将应对流感大流行工作划

11、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大流行阶段和结束阶段。 按照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将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级、级、级和级应急反应。,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加强监测 疫苗接种 预防性服药 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健康教育,流感的预防和控制,由于新的亚型的出现,几次流感大暴发都是从中国开始 1957年 H2N2甲2 在贵州西部,2月中旬贵阳分离病毒,3月全国流行,4月在香港流行,以后传播全世界 1968年H3N2甲3 在广东与香港地区出现新亚型流行 19

12、77年H1N1甲1 丹东、天津等地 1997年H5N1香港流行 1998年H9N2 均在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首次发现,但尚未发现该株在人群中横向传播,Kennedy FS et al, Veterinary Microbilogy 74(2000)141-147,中国流感监测的重要意义,中国流感监测,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 从1948年开始80余个国家参加国际流感监测网 我国开展流感工作始于1950年 2000年正式与 WHO 协作监测我国的流感活动情况, 有23个省份和直辖市加入流感监测网 2003年10月份开始又增加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武汉流感监测情况,1958

13、年,市疾控中心就开始参与全国流感病毒分离工作,从1972年开始系统监测。通过监测,我中心发现由于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流感流行出现两个高峰,即夏季峰(6、7、8月)和冬季峰(12、元月),武汉流感监测情况,武汉流感监测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WHO,The single best way to protect against the flu is to get vaccinated each fall -US CDC,1999年将流感免疫推荐65岁老人,2000年将年龄降至50岁。(因为该年龄人群有1/3以上合并有一种和几种慢性疾病) 2002年有5

14、2%的儿童被要求接种流感疫苗 2001年首次将学校学生与员工列为推荐人群 每年有超过7000万人接种流感疫苗,其中3500万人由国家付费,其余由个人或保险公司付费,美国对流感预防高度重视,“由于幼龄健康儿童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较高,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如果条件允许,应该鼓励 6-23 月龄的儿童进行免疫接种,对大于6月龄的有慢性疾患的儿童应大力推荐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MMWR April 12, 2002/51; 1-32,ACIP在儿童中的推荐,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15、 MMWR June 14, 2002,ACIP在儿童中的推荐,6-23 月龄的儿童 6月至18岁有慢性疾病的儿童 6月至18岁与有慢性疾病的成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这些被推荐的儿童占美国总儿童人口的52% 需要增加近1千3百万剂的流感疫苗,5千4百万美元,发生流感相关并发症危险性增高的群组 5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敬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照顾机构的居住者 患慢性肺病或心脏系统疾病的成人和儿童 在前一年因慢性代谢性疾患(包括糖尿病)、肾功能障碍、血红蛋白病或免疫缺陷需要常规医学随访或住院的成人和儿童 长期接受阿斯匹林治疗的6个月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ACIP推荐的流感免疫对象(1),Recommend

16、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Immunization Practices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MMWR 2001:50(RR04):1-46.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MMWR, 1992: 41( RR-9): 1-17.,可能将流感传播给高危病人的人群 医院和门诊接触所有年龄组(包括婴儿)高危病人的医生和护士

17、在敬老院和其他慢性病照顾机构与患者或居住者接触的雇员 向高危人群提供家庭照顾者(例如:上门护士、志愿者) 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包括儿童),ACIP推荐的流感免疫对象(2),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Immunization Practices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MMWR 2001:50(RR04):1-46.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 Prevention and C

18、ontrol of Influenza. MMWR, 1992: 41( RR-9): 1-17.,其他可以使用疫苗的人群 学校及大学的学生与员工 全部人口中,任何希望减少感染流感机会的人 有其他疾患的妊娠妇女 HIV感染者 外国旅行者,ACIP推荐的流感免疫对象(3),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Immunization Practices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MMWR 2001:50(RR04):1-46.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mmunizati

19、on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MMWR, 1992: 41( RR-9): 1-17.,怀孕期间可否接种流感疫苗,怀孕期感染流感 ,出现併发症的风险提高 。 怀孕能改变身免疫系統及影响其心血管系統 ( 心及肺 功能 ) , 而這些改变可增加孕妇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 。 由于流感疫苗是由灭活病毒制造,因此專家认为孕妇 在 怀孕期间,任何時候接种流感疫苗都是安全的。 因流产大多发生于怀孕期头三 个月 ,在传統上,专 家大多避免于此 段期間安排預防流感疫苗注射 。 怀孕三 個 月 以 上 的

20、 妇 女 应 接 受 流 感 疫 苗 注 射 。,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否安全,母 乳 哺 养期 間 接 受 預 防 流 感 疫 苗是安全的 。 流 感 疫 苗 不会造成哺乳妇女及 嬰 儿患 上 流 感 。 流 感 疫 苗不会影响乳汁的质量。 乳母抗体的产生可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心脏病人能否接种流感疫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只要不是急性发作期都可以注射流感疫苗。 最近在美国加州洛杉叽举办的美国心脏学院年会有学者研究指出:注射过流感疫苗的心脏病人, 其心脏病复发的机率减少了67%。 流感疫苗注射能减少心脏病复发。,糖尿病人的流感疫苗接种,糖尿病人由于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往往带有多种慢性

21、疾病。感染流感会导致原有疾病的加重,是流感疫苗的重点推广对象。 只要没有发热,急性感染等症状,不是上述不宜接种人群,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哮喘或肺部慢性阻塞患者流感疫苗安全性,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抽烟的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最容易发生這种問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会出現咳嗽、浓痰、呼吸困难、气喘等狀況。 研究人員发現,注射疫苗的當天或隔天,虽然患者不舒服程度或用药次数有稍许增加,但是整体來看,在注射流感疫苗的二週內,這些患者的反应是正常的。因此研究人員认为,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可以安

22、心地接受流感疫苗注射。,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Asthma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s NEJM, vol 345:1529-1536, 2001, 21, 1529,流感疫苗与哮喘儿童,流感疫苗接种于患哮喘的成人和儿童,包括严重哮喘患者是安全的 考虑到流感的发病率,全部哮喘患者应每年接种疫苗,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是否可以接种,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了裂解和灭活。 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不会引起病毒激活。 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并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反应,从而使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打折扣。,癌症患者能否接种流感疫苗,癌症

23、患者一般免疫力低下。 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较弱。 放化疗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也是流感疫苗的重点推广人群。 晚期患者,体质极度虚弱者应避免接种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1. 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 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 3. 慢性病急性发作期 4. 急性传染病患者 5. 精神病、严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6. 妊娠前3个月的孕妇 7. 发热、感冒者 8.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哪些人不宜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注意事项,1. 要避免空腹接种。 2. 接种完毕需要观察20分钟。 3. 接种疫苗前无需特别体检。 4. 发生异常反应除紧急处理外,还应立即向上级疾病

24、控制机构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12岁以下儿童应避免接种全病毒疫苗。 6. 应注意向接种者讯问有无过敏史等。剔除不宜接种人群。,那些儿童不宜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 。 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度的儿童,应查明发烧原因,治愈后接种。 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正在恢复期的儿童应缓期接种。 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 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良不全等及血脑屏障作用差的儿童。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 接种疫苗曾发生过敏的儿童。如需接种一定要在医生指导和密切观察下方可接种。 在传染病

25、流行时,密切接触了传染病人的儿童,不宜马上接种疫苗,必须超过该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后没有发病,再接种。,流感疫苗的副反应及处置方法,通常的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的轻度发热红肿。一般48小时内消退。 不到1%的接种者有轻微的发冷,发热的征状。12天康复。 部分接种者有鼻咽部不适感。12天消失。 以上情况多发生于从未接触过流感病毒或流感疫苗的接种者。 一般性局部反应及轻微的的全身反应。不需做处置,可自愈。特殊情况可采取对症治疗。,全病毒疫苗含完整、灭活病毒颗粒,裂解疫苗含高度纯化的裂解颗粒,亚单位疫苗只含纯化的HA、NA抗原,灭活疫苗,WHO流感合作中心将世界各地递交的流感毒株进行抗原性比较,同时收集世界各国的流感暴发流行情况 入选株能代表当前最主要的流行株 与该株抗原性相近的株都能在世界各地分离到 在人群中传播性大,引起症状较为严重 毒株选择结果在WHO的“流行病学周报”网站上发表,入选流感病毒疫苗株的几点要求,WHO推荐的2005-2006年度流感抗原成份,甲1/新喀里多尼亚/20/99 (H1N1)类似株血凝素 甲3/加利福尼亚/7/2004 (H3N2)类似株血凝素 乙/上海/361/2002类似株血凝素,流感病毒株的命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