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高三复习讲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4818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8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高三复习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高三复习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高三复习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高三复习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高三复习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高三复习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高三复习讲座.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 高三复习讲座,高三历史主观题的训练与思考,主讲人:南京师大附中 陶建萍,时 间:2010年4月22日,09届2个文科班,历史高考情况调查,与您分享,共同回顾2009年的“主观题”,回顾反思正方向,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第21题,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

2、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感觉老教材讲过,理解材料 知识迁移能力,第22题,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

3、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1920年),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1950年),(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

4、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 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

5、姻自由总是相对的。,第23题,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

6、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 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材料三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2)据材料三 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

7、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2)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 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 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第24题,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汇率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意义: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影响:欧元区(

8、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第25题A,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

9、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 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统一思想;为

10、改革培养人才。,第25题B,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一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

11、族解放运动的叛徒”。,(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 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2)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

12、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3 )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材料解析题,材料问答题,纯问答题,主观性试题,材料论述题,纯论述题,纯问答题,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08年江苏历史高考

13、第23题(1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纯问答题,08年江苏历史高考第23题(14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

14、分),纯问答题,第24题,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6分)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2分),09年江苏历史高考第24题(8分):,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8分)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3分)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3分),纯问答题,(08年上海卷),(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

15、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材料问答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08年广东卷),(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

16、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5分)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4分),问题:,材料问答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问题:,(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

17、策?(4分)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09年广东卷),材料问答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问题:,(1)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2分) (2)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 (3) 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09年广东卷),纯论

18、述题,“中国的1978”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的学者说,这是中国的重新出发,一个国家的重新开始。历史为什么选择了1978年,这既是那个时代一批人面对中国与世界的过去和未来的集体思考,也和一代伟人邓小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已为世界所瞩目。 站在30年后的今天,以“中国的1978”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围绕某一中心、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展开论述。(30分) 注意: 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叙述要通顺流畅,(08年上海卷),本题每卷至少

19、应由两人评阅,各人独立打分,以所得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有小数出现则4舍5入);如果两人给出的分值相差较大,应由中心组重新评阅。 (1)主题:能够依据题目要求。 (2)观点:观点突出。 (3)史实:所引史实典型而充分。 (4)论述:论据与论证充分。 (5)叙述:文字通顺流畅。,开放性试题,评分办法,材料论述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

20、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当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08年海南卷),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

21、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材料解析题,将问答题、材料问答题、论述题的特点和功能综合。,课程观的转变,考查内容立足于历史课程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第二,能较好地解决由于多种历史教材版本并存而带来的命题上的困难。命题者可以运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创设许多与历史史实相符的“新情境”。,材料解析题的优点,第一,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

22、念。,学习观点转变,既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也考查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历史价值观的转变,在命题中可以体现史学观念的更新、史学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提供新材料,营造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命题是由情境、立意和设问三要素决定的。,设问则是联结立意与情境的纽带。,情境是立意的载体;,立意是灵魂,体现考试的目的;,材料解析题,材料题的“立意”是通过提供新的材料将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点在新的“主题”下实现了重组,在同一主题下找到契合点。,立意 “主题” 的探讨,举例,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来考查传统思想观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姻观

23、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从近代英国政坛危机为切入点,考查了英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求考生从中分析原因、总结结论、提升认识。,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考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立意 “主题” 的探讨,明清之际思想家 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政治制度 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式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王安石变法与民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立意 “主题” 的探讨,唐朝科举制和英国文官制度,以英国给中国的信和乾隆皇帝回信为材料分析当时中、英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状况,根据“驼峰航线 ”的开辟来分

24、析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国内、国际情况,突出国际合作打击法西斯。,(08年高考卷),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世界伟人邓小平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关于新时期析外交 、总结评价,从教育的视角考察了孔子、北宋、明朝古代教育内容,以及近代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近代德国教育的改革。,从粮食的视角考察了中国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农业的发展以及新中国农业的发展。,(08年高考卷),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新中国建立前中共为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东盟的特点、东盟和欧盟成功的经验。,陈独秀对文言

25、文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 、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08年高考卷),梁启超、陈独秀对培植“新民”、“新青年”的认识,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因素、蒸汽动力技术产生原因、直接影响,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事件比较:中日两国使团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影响比较,古代到现代的中国的外贸的发展: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 及结果、,(09年高考卷),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的认识,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如何评价,孔子的教育贡献,古今中外的民生问题:古代明君贤人、孙中山、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苏联的民生问题、新中国的民生情况,华盛顿与孙中山辞职原因比较及其评价,(09年高考

26、卷),民本思想、近代西方民主与中国古代民本在实践上的不同、古代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本质区别,三农问题: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俄国农民在1861年改革后地位的变化及对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必须解决“三农”问题,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问题,(09年高考卷),无论高考考试形式、内容怎样改革,无论是全国各地的哪一套题,材料题命题“主题”一般都不会脱离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认识:,试题可能通过引用大量课本以外的史料或其他社会生活素材,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一般都离不开考试说明的复习范围,甚至都是落实在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考查考生能否在有

27、限时间内从陌生的材料中正确寻找到与所学知识的最佳切合点,使其转化为自己熟悉的内容,并按题目要求用文字表述出来。,能力考查:,认识:,解答时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理解”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认识:,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提高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是最根本的。,在运用知识、处理信息以解决问题方面,对考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样的能力并非靠死记硬背获得,而是靠扎实的历史基础功底加上灵敏的思维反应达到。,在命题设问形式上,逐渐向问答题靠拢,常以归纳型和评论型出现。,认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8、阐释学者的观点。,例,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认识:,有时要求考生按题目具体要求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

29、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认识:,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材料解析题的特征,强调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充分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原则。,较强的客观性、灵活性、操作性。,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小结,材料题解答的总体步骤,反思结论必然、要点完整、估算分值,提炼静态信息促发解题思路,切题联系知识、选择内容、构思答案,答题描述知识、事理结合、导出观点,一审材料:,二审问题:,

30、类型、层次、中心观点(主题)、材料间的关系等,范围、角度、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分值等,审题,带着问题读材料时,围绕问题学会在材料中每一个独立意思的地方作记号,最简便的方法是打上一个勾。就像一个探险者第一次到达一片原始森林一样,为了在后面答题时不至于迷路,所以,边读边作记号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加上现在是电子阅卷,题卷不会交到阅卷场,因此考生可尽管放心的画与涂。,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审题,学会作记号,哪些内容作记号?,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体现一个“新”字,材料都不是来源于课本,但不管多新,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非常紧密,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

31、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了,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寻找材料与教材的相关之处,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考试既要联系教材,更要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有的问题,材料只是一个信号,一个提示,回答问题时,更多的是需要考生有相当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日本发动的侵华

32、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学会看着碗里想到锅里,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中日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设问间的关系也有玄机。特别是递进设问类材料题,每一设问逐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甚至下一设问的问题是上一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答案。若考生能借助并把握其微妙关系引导思维方向,那么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关注设问及设问之间的关系,总有让你解题的突破口。出题是为了给你解的。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不多答不少答。看清设问指向,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的,就不要把其他材料内容也答上。,一般说高考材料题的分值的多少决定

33、答题文字的多少,基本上是1分一个要点,不要在同一个要点上多浪费笔墨。,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按问作答,依分定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实事求是,一方面不要拘泥于课本,材料仅以教材知识为背景依托,答案一般在教材中没有或没有现成的文学表述。另一方面要准确辨别材料观点正误。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阶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拨开云雾,去伪存真,按照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论从史出,准确把握命题者意图,紧扣中心,揭示历史本质规律。纵然材料多,设问新,但命题者必定是一道题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

34、考查,所以回答时要紧扣这一中心,并揭示其中的历史本质。,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书写工整。不要写成长篇大论,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准确把握命题者的立意,言简意赅,一材料形式的多样性。材料有文字叙述(文言文、现代文),还有数字表格、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地图、实物图、漫画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同时,要能准确地解读、分析、评价图表所反映的内容。 二材料内容的开放性。材料体现的观点可以是对教材观点的补充,或者与教材观点相反。考生必须按照题目要求,从材料出发,准确提炼概括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有独立思

35、维的能力要求,切忌抛开材料,照搬教材观点,思维固定化。,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注意两点,高考答卷要求,解答材料题的方法探讨,规范要求:,2字迹工整,分层表述;,4言简意赅,突出重点;,6适度拓展,见好就收。,3思路清晰,逻辑严密;,5结合史实,言之有物;,1看清题号,控制范围;,主观性试题理想答案的特点,要点完整 层次清晰 观点明确 分析到位 逻辑合理 思维严密 表达规范 文字简洁,导致历史考试失分的因素,散:要点不清晰形散神散 缺:答案不完整丢三落四 乱:逻辑不顺畅东拉西扯 虚:分析不深入言之无物,几种有损得分的典型现象,影响阅卷教师对学生答卷评判的几种现象:,字迹潦草难辨认 长篇大论隐要点

36、 规范不佳出差错,适时适度训练,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建议:,对所做的练习都要知其然(正确的答案是什么),知其所以然(该答案为什么正确),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越接近高考做练习越要精选,试题应以有思维力度的基础题目为主,以“旧题”为主(如:08年09年的高考题,这些题今年高考虽不可能原题再考,但它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仍有训练的价值,其在能力训练方面的作用,是别的题目无法比拟的。)08年山东婚姻题。,适时适度训练,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训练中要不断思考并解决问题,比如材料题、问答题思路如何打开?是否做到了联系教材定方向,列出提纲心里亮,组织语言精又当? 引导学生再认再现、归纳综合、比较鉴别、分析评论、启示升华。,建议:,训练中要不断总结规律和技巧,答案精而不长、全而不多。 容易题求全对,一分不浪费;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卷面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心中有“点”)。 训练中要不断提高评讲的质量。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可分门别类地讲,也可借题发挥,达到由一题而多题的练习效果。,适时适度训练,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建议:,对于材料解析题,说它难,难在考生与材料、设问素未谋面,心理压力大;另外它形式灵活,考生把书背烂也不一定能拿分,信心会一再受挫。 说它易,是指只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平时注意积累经验,材料解析题还是可以巧做。,总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