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7712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8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就,2,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1904年生于四川广安,原名邓希贤。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从事多种职业,历练人生。同期加入共产党,前往中山大学学习。 1927初归国,中央派往西北军冯玉祥部做政治工作。 1927,四一二政变后,改名邓小平。 1929年在广西百色领导农民运动,改名邓斌。 1931年到江西瑞金,任兴国中心县委书记。 1933年,由于执行毛泽东路线,受排挤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1938年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刘伯承共事13年。 1945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

2、49年建国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1952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6年八大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文化大革命被打倒。 1973年,周恩来推荐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 1978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 1984年,小平,您好! 1992年,南巡讲话。 1997年2月19日,逝于北京,享年93岁!,邓小平生平,二、邓小平理论,4,二、邓小平理论,(一)背景 1、必要性: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个人崇拜仍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国家前进困难。 2、可能性: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

3、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二、邓小平理论,6,【高考真题】:(2010上海单科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解析:B。此题实际上考查了“讨论”的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要对“十年文革”的全面的拨乱反正。故排除三个失之片面的ACD三项。,7,二、邓小平理论,(一)背景 1、必要性: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将向

4、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个人崇拜仍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国家前进困难。 2、可能性: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宣言书的发表(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8,【合作探究】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有那些?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展开; (2)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 (3)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动; (5)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的总结。,

5、9,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1)一次讲话: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0,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1)一次讲话: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1978

6、年12月 内容: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改革开放。 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1,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

7、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共十二大,13,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2、首次提出: 3、初步形成:,1982,中共“十二大”,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4,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中共十三大,15,二、邓小平理论,【知识链接】:什么是社会

8、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2、首次提出: 3、初步形成:,1982,中共“十二大”,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6,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

9、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2、首次提出: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4、发展并形成体系: (1)邓小平南方谈话 背景: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内容: a.判断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与社会性质的关系及改革实质: d.对发展的认识: e.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意义: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7,【典型题例】: 材料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

10、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二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二大根本问题的?这二大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

11、点,18,邓小平南方讲话,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社会主义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19,【练一练】: 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就是资本主义的”一位同学学习时说;本世纪中、外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请你列举三个实例(各一例)予以说明。,20,【典型题例】:(2

12、010年佛山高三质检)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 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决策 A B C D 解析:C。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的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包括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之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则进一步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2、首次提出: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

13、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4、发展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 5、体系的完整: (1)召开: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与邓小平南方谈话一起,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6、最终形成: 1997年中共“15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1)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 (2)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22,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23,二、邓小平理论

14、,(三)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 (1)指导思想: (2)建设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4)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的本质: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7)经济体制: 2、祖国统一: 3、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24,二、邓小平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 (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7)经

15、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祖国统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25,二、邓小平理论,(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抓住什么是社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2、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 3、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6,【知识链接】: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乘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把人民利益作为政策的出发点; (2)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

16、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4)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27,思考探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28,【典型题例】: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B、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形成的 C、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D、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解析:

17、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和理解能力。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总结,没有涉及中国革命,所以B项不正确,因此选B。,29,【典型题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有: 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都是在对过去的“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A B C D 解析:D。解题关键是对两者内容的准确识记和理解以及比较能力。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比较容易得出是两者的共同点,而比较容易漏选: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而邓小平理论中先农村后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