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7968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00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创办 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中国历史课程网推荐优秀作品 H,众里寻她千百度,伊人却在灯火澜珊处,以必修二为例浅谈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浙江省海宁市教研室 朱 能 2008年7月29日,一高中历史新课程和公民教育,二必修二模块的主旨,提 纲,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 (一)目标预设须知 (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解 (三)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 (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一高中历史新课程和公民教育,1重温历史课标的“声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 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

2、要作用。,2公民教育和历史教学的特质,(1)公民教育培养一个大写的“人”。,(2)历史教学是通过重建过去的人的生活, 教会我们活在当下和面对未来。,C、终生受益的生活态度。,B、激活生命的思维品质。,A、奠基人格的历史素养。,尊重、理解、多元、宽容。,“通”,“实”,“和”,一高中历史新课程和公民教育,“我们能据以面对未来的,就只有我们的过去。”,2公民教育和历史教学的特质,二必修二模块的主旨,1、必修二前言解读,(1)经济:,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和社会以创造生存 和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为目的,以获取个人和 社会利益为动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 和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二必修二模块的主旨,1、

3、必修二前言解读,(2)问题聚焦:,A、经济制度:,个人以什么身份参与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的成果在社会中如何分配? 经济活动中建立了怎样一个动力系统?,B、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现实动力,它与经济 活动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收益的公平 程度成正比。,二必修二模块的主旨,1、必修二前言解读,(2)问题聚焦:,C、经济活动的效益:,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成果的 社会实际效用,它同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需求, 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和相关政策有关。,二必修二模块的主旨,1、必修二前言解读,(2)问题聚焦:,(3)意识和智慧,人类从事全部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社会中 的每一个人

4、都具备享有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可能,从而为 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和最大限度的公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富有不等于公平,富有也同诚实与高尚没有必然的联 系。因此,人类要想在经济活动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和道 德追求,还必须高度关注经济同政治、思想文化、价值 观念、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人类的 经济活动不仅仅充满着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动机,而且具 有崇高的文化追求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二必修二模块的主旨,1、必修二前言解读,二必修二模块的主旨,1、必修二前言解读,2、“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 “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逻辑关系:市场愈起作用,收入差距相应

5、拉得愈大,经济 效率也愈高;相反,市场作用愈小,政府管制作用愈大, 收入分配愈平均,经济效率当然也就愈低。,材料1 美国的生铁、钢、煤炭生产(单位:万吨),材料2 世纪之交时,至少有1000万美国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 生活在周期性的贫困之中。1900年,钢铁厂内的不熟练工人一周 工作6天,每天劳作12小时,总共所得不过10美元。单1890 1900年间,1416岁的童工就增加了36%以上,从300万上升到 410万。19世纪90年代,佐治亚州一纺织厂不足14岁的童工就占了 全厂职工总数的1/3。,材料3 1891年5月,在“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就是失败”、“反对 一切垄断组织”的呼声中,平

6、民党宣告成立,农民运动进入顶峰。 70年代后期起,工人组织“劳动骑士团”的纲领中宣称:“如 果我们要享受生活的全部幸福,我们必须防止财富集中于一个人 手中,阻止集中的财富作恶。”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爱德华贝 拉米在书中写道:“把生产事业交给不负责任的个人经营,造成 了极大浪费,造成贫富悬殊的现象,”。,材料4 西奥多罗斯福在1901年12月的一次演讲中称赞工业巨子, 特别是铁路巨头的功劳,特别是对外竞争中的贡献。警告不要以 冲动来对待大企业,自毁美国朝气蓬勃的力量。然后又说现在的 问题是美国已经今非昔比,旧的法律对过去的财富的积累和分配 是适宜的,如今已经不够用,因此需要有新的立法对“过度资本化”

7、 加以限制。 1902年2月,司法部长根据总统指示,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 法对由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子控制的北方证券公司 起诉,经过几番较量,政府于1904年胜诉。 1902年5月,宾夕法尼亚州十五万煤矿工人大罢工,要求承 认工会、九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20%等,矿主防方面态度强硬, 拒绝谈判。政府出面干涉,要求劳资双方进行谈判,并 威胁要派军队进驻,次年,建立九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10%。,该矛盾的产生和缓解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启示:国家职能之一就是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之间 的矛盾,使社会更好的发展。,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一)目标预设须知,1系统和层次: 模块目标、专题目标和

8、课的目标,2主体和主导: 学生为主体,是参与者和建设者; 教师是实施者和建设者。,3可控和务实:三维目标的表述。,掌握行为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老师。 行为动词: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表现程度:学生学习后水准,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评量学生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学习水平,行为动词,了解: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 识别、辩认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 基本特征。,背诵、辨认、回忆、 选出、举例、列举、 复述、描述、识别、 再认等。,理解:

9、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 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 行解释、推断、区分、 扩展;提供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解释、说明、阐明、 比较、分类、归纳、 概述、概括、判断、 区别、提供、把转换、 猜测、预测、估计、 推断、检索、收集、 整理等。,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学习水平,行为动词,应用: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 的概念、原则;进行总 结、推广;建立不同情 境下的合理联系等。,应用、使用、质疑、 设计、解决、撰写、 拟定、检验、计划、 总结、推广、证明、 评价等。,经历(感受):独立从事或合 作参与相关活 动,建立感性 认识等。,经历、感受、参加、 参与、尝试、寻找、 讨论、交流、合作、 分

10、享、参观、访问、 考察、接触、体验等。,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学习水平,行为动词,反应(认同):在经历基础上 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 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遵守、拒绝、认可、 认同、承认、同意、 反对、愿意、欣赏、 称赞、喜欢、讨厌、 感兴趣、关心、关注、 重视、采用、采纳、 支持、尊重、爱护、 珍惜、蔑视、怀疑、 摒弃、抵制、克服、 拥护、帮助等。,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学习水平,行为动词,领悟(内化):具有相对 稳定的态度;表现出 持续的行为;具有个 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 热爱、树立、建立、 坚持、保持、确立、 追求等。,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

11、一)目标预设须知,1系统和层次,2主体和主导,3可控和务实,4一点和立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彼岸。,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水;,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船;,三维目标中的“维”自成一体,但又有机结合。,案例: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的设置,【知识与能力】 知道: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 内容; 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对世界历史带 来的深刻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作用;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意义;自由资本主义向垄 断资本主义、进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 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经济

12、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 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大萧条”的基本情况和罗斯福新政的主 要措施和结果等知识,通过这段历史加深对美国社会的 了解和认识。 2、能概括“大萧条”的情况;用资本生产、增值的理论 解释“大萧条”的实质;用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史实说明国 家的有效干预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摆脱危机并进一步 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示范意义。,【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运用多媒体手段, 结合所学知识,整体分析、把握19291933年经济 危机对世界政治格局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会分析史

13、料。注重发展学生 从史料中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辨证分 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分析历史 现象,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 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像作品或图片图画 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展开互动式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资本生产、增值,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和罗 斯福新政这一典型案例的学习,理解这一分析资本的经 济学方法;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条件及其产生和实施 及其结

14、果的学习,理解用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内在联系 的方法分析国家决策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影响的学习,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 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 间的关系;认识和感悟辨证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原理; 领会观察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 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 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5、感悟资本“自由”发展的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 6、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 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三三维目标的实

15、践和反思,(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解,1对“知识”的理解,“知识与能力”是基点,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A、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理解知识之源。,史实:追寻历史细节的意义。,2004 年,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 者进行了专访。 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 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们连吃饭都成问题,体制束缚了 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 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们怨声载道。 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 亲历者: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有一位老同 志干脆直说:“这是胡闹。

16、” 记者: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亲历者:“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 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 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鲁中晨报2004.8,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讨论: 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代名词。 为什么小岗村当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2005年7月中旬,深圳街头突然竖起行为艺术家 舒勇制作的公益广告牌。图中文字说明: “请问,您还是第一高楼吗?” “啊?哦”,对于总面

17、积1953平方公里的深圳,目前仅剩200多平 方公里; 在深圳没有一条河不黑不臭,尽管这个海滨城市有 着自然的环境优势,但是2004年的阴霾天气多达1/3; 2005年8月16日,四十余辆车等候在上步路加油站, 须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加上油,一场油荒袭击广东,而 对于本就没有能源的深圳来讲更是“火上浇油”,市内一 度一半以上的油站关门; 深圳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市人均淡水资 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7个严重缺水城市 之一 摘自2005年8月深圳报道,依据材料,谈谈你对公益广告牌的理解。,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解,1对“知识”的理解,“知识与能力”是基

18、点,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A、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理解知识之源。,史观:文明史观。,史实:追寻历史细节的意义。,(1)整体史观,(2)现代化论,整体思考;放宽眼界。,一元多线;一线多面。,(3)文明史观,交往传承;遵循尊重。,阅读历史的意义往往蕴藏在 我们阅读历史的观念之中。,运用文明史观重构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取向,依据客观事实,立足于当代,以宏大的视野 寻求历史的智慧,获取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养 成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 宽容、乃至欣赏这样一种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 宽容精神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价值认同。,文明史观下的重要视角,长时段视角:历史现象影响的深远度和宽

19、广度。,生产力视角:以生产力标准划分农业文明和工业 文明两大类。 (工业文明的进程,又称之为“现代化”。),整体视角:尤其关注工业文明以来的各种文明的演进 历程;把中华文明纳入世界文明进行观察。,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 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 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 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 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 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案例:任何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现代

20、化,必然要经历 工业化过程。有多少个国家就可能有多少种经济发展 的模式,由此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材料二 “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 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 列宁列宁全集第3卷 “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想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 计划。这种计划能决定我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 方向。”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10卷,材料三 “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国民、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的未来 增加投资, 现在是破除只求向政府和别人免费索取的恶习的时候了。 让我们大家不仅为自己和家庭,而且为社区和国家担负起更 多的责任吧。 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

21、说的 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 我们的昨天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依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都 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实施国家宏观调控的 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的趋势。 不同

22、制度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关键在于坚持改革,探索符合国家特点,推进生产 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道路。,文明史观下的重要视角,交往力视角: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 相互抗争,其常态是相对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文明交往转折于工商业经济时期,其特点是由地缘 性的区域交往发展全球化的现代交往。,和平与暴力是两种基本的交往形式。,总趋势是从野蛮到文明的演进,然而,历史交往有时 也出现从文明到野蛮的倒退。,文明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融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运用“一元多线”理论解读历史

23、,打破唯生产力论、 唯经济论的窠臼。,A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一元”是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经济力的变革。” “多线”是指在同一生产力状态下的不同社会的发展, 受复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千差万别, 但可以归纳成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模式 和不同的发展道路;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都不是单向度的、静态的,而是多向度的和动态的。,文明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融合,C生产力形态的变迁和同一生产力形态下的社会 变迁,是由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 一般包括:生态、人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国际交往等

24、七大因素。“每个社会都是一个有机体, 处在一个复杂的互动作用的网络系统之中。”,文明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融合,文明史观视野下关注的历史知识范围,从长时段考察,对现代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的历史现象。涉及重要的政治制度领域、经济制度 领域、民族文化领域、社会心理领域和社会生活领 域等。,古代中国经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曲折发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

25、理解,1对“知识”的理解,A、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理解知识之源。,史观:文明史观。,史法: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三大历史方法论模式。,史实:追寻历史细节的意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欧洲三大历史方法论模式,(1)实证主义方法论:其核心是史料学和史料批判 学以及对历史事件德“观察的陈述”。 (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其核心是社会经济形态之 有序的更替和历史发展规律之“理论的陈述”。 (3)年鉴学派方法论:其核心是跨学科地理解整个 社会、长时段地研究结构和计量地研究历史系列。,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解,1对“知识”的理解,A、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理解知

26、识之源。,史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史观:文明史观。,史法: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三大历史方法论模式。,史实:追寻历史细节的意义。,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解,1对“知识”的理解,A、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B、解读课标,丰富对课标的理解。,案例:专题一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依托1:教材文本叙述。,(1)模块说明。,(2)课前提示。,(3)课文关键词句。,(4)“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 “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依托2:专业知识

27、储备。,白寿彝中国通史(十二卷)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系列之一)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中国知网:http:/ 国学主页中国经济史论坛: http:/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解,1对“知识”的理解,(2)如何理解知识?,A、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理解知识之源。,B、解读课标,丰富对课标的理解。,C、依据史观,寻找主题,重组文本,建立联系。,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

28、变迁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从文明史观视角,可以对必修二专题做怎样的组合呢?,专题之间的组合,课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 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 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 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案例: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内的文本重组,重组方案一: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9世

29、纪六七十年代)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个发展时期(18951920年)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二个发展时期(19271937年) 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渐趋衰落时期(19371949年),重组方案二: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历程概述 2、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和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3、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案例: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内的文本重组,建立模块之间的联系,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解,2对“能力”的理解,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二)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解,2对“能力”的理解,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过

30、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1、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所具备的一般方法。,(1)怎样知道“是什么”?,(2)怎样认识“为什么”?,(3)怎样认识“怎么样”?,1、历史信息的处理,(1)各种各类材料的史料价值判断,汲取其蕴含 的历史信息。,(2)获取蕴含历史信息的材料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考古发现、文献研究、调查访问。,A、历史文献(一手、转述) B、学者研究著作 C、神话、寓言、小说、诗歌、楹联、绘画、戏剧 等文学艺术作品 D、考古发现,初步或基本懂得,(4)依据一定的时空坐标,按照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社会等类别,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整理历史信息。,(3)历史材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与史观的视角和史

31、料的 发掘有关;“孤证不立” 。,2、历史信息的运用,初步掌握或运用,(1)从”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 (社会地位、思想倾向、性格特征、具体处境、交往 范围)来解释和评价历史人物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2)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 民族心理、社会生活、国际形势等角度,较为全面 或者有所侧重地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4)质疑或反驳的方法;提出初步的假设和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3)用多种概念和范畴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基本 史实和相关问题的方法;,联系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因果类:原因与结果、背景与条件、动机与效果。,比较类:联系与区别、同与异

32、。,趋势类:量变与质变、主流与支流。,3、历史信息的表达,(1)用“读史心得”、“调查报告”、“小论文”、“主题演讲”或“辩论”等形式表达思想的过程和方法。,(2)在小组、班级等场合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和方法。,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1 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所具备的一般方法。,2教师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和分析信息?,首先,解读课标,确定主题。,其次,围绕主题,精心设问。尊重历史、遵循逻辑 的课堂设问是有效运用历史信息的重要保证, 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然途径。,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过程与方法目标

33、的理解,1 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所具备的一般方法。,2教师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和分析历史信息?,第四,忍痛割爱,懂得取舍。面对同质历史信息的 时候,有“舍”才有“得”。从信息的信度、力 度、长度等几个方面来学会选择和运用信息, 懂得一些放弃,可以收获更多。,第三,充分运用教师和学生的资源,适时适地。,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1 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所具备的一般方法。,2教师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和分析历史信息?,(2)老师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首先

34、要充分理解新教材,重视理念创新。要跳出 “教教材”的圈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加工、再创 造,适时、适量地拓展延伸、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 一个理想的境地。,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1 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所具备的一般方法。,2教师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和分析历史信息?,(2)老师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其次要充分关注学生,重视动态过程。新课程下 的教学设计是立体的,充分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的教学策略,所体现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体验, 如何创新的动态过程,同时显示的是教师如何组织, 如何引导,如何参与,如

35、何合作的对话过程。,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1 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所具备的一般方法。,2教师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和分析历史信息?,(2)老师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第三,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重视知识 联系的挂钩点。引导学生建立大历史观,使探究达 到一定的效度、信度。,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1 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所具备的一般方法。,2教师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1)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和分析历史信息?,(2)老师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3

36、目标的实现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老师要学会倾听和对话; 学生要大胆和独立。,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1尊重史实,理解历史,把握情感。 这是对历史老师最重要的也是最高的要求。史料 浩如烟海,历史解读千般万样,对历史的情感变幻莫 测。对历史事件或者现象有一个多元的思考,有一种 淡定的情感,这种学史的高度,非千日之功而不可得。,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2营造历史现场,孕育情感态度和价值。 触摸历史,才能理解历史,理解历史才能感悟 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现场的营造是老师带领学生 触摸历史的有效途径,因此,

37、历史现场营造的有效 与否是决定学生能否自然地触摸历史、理解历史的 重要因素。营造历史现场贵在求“真”和求“实”。求 “真”是指依据史料来进行合理的想像;求“实”是指 历史现场的营造要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三三维目标的实践和反思,(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3“留下空间,就有余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可“悟”不可“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时段的 “事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在由老师营造的 历史现场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自己去参悟 得到的,而不能由老师去灌输的。因此,老师在 最后的五分钟里,不必把所有时间和空间都让老 师自己的心得给填满了

38、,应该留下空间,课堂就 会产生余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彼岸。,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水;,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船;,三维目标中的“维”解读历史的“多面一体”,1、三维目标非教学目标层次、教学程序先后之分,也没 有目标高低之分。三维目标是维度之分。,2、三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连续运动过程。三维目标只有一个目标。,3、在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与其条分缕析,不如 简化,三合一。三维目标是凸显灵魂铺展有度的表述。,理解知识!,1、寓能力与方法于知识的理解之中。习得能力 和方法比记忆知识更重要。,2、一定要赋予知识以意义。有价值的知识才能引起 共鸣,才能诱发感悟。有了共鸣,有了感悟,学 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品质和精神。,3、好好生活,方能理解知识。 胸有成竹,方能闲庭信步。,实施新课程彷佛在玩搭积木的游戏。,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建设者。,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和开发者。,专业和生活是课程的源头活水。,人格和教育的正常发展是课程的生命。,理解历史需要精神的透支。,历史是多面的。,历史,不可言说?,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