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1593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沟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际沟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际沟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际沟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际沟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沟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沟通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是社会动物 人是交往的动物,人际沟通(人际交流),人与交流,一、人是社会动物(Social animal),人也是交往(交流、沟通、传播communicatian)的动物。 人类交流四大领域: 1、自体交流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 2、人与人(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即人际交流; 3、组织内交流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 4、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二、人际交流功能 人际交流是人类传播四大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占很大比例,其功能: 1、传递信息的功能; 2、心理保健

2、的功能:交流情感、渲泄、疏导、排遣苦闷; 3、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功能:社会化过程、社会角色的形成均离不开人际交流;大众心理的形成亦离不开人际交流。 4、自我认识的功能; 5、人际协调的功能。,语言和交流,三、语言和交流 语言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广义的语言指一切符号系统,狭义的语言指各民族的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 言语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 人际间的交流可以运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分别使用语言符号(verbal sign)和非语言符号(non-verbal sign)。,言语与交流,言语交流中的情境、双语现象(海派老电夹杂英语对白); 语言变体:方言(对白方言、背景方言)、职

3、业语言等,前者贴近老百姓、后者贴近职场。电影红粉说苏州方言加字幕;还有英达的“情景喜剧”要做“地方菜” 语言交流的“文化差异”(如打招呼,“你吃了吗?”“您辛苦了”) “地域差异”(京派、海派,南派、北派,方言丑化),言语与交流,生活中面对面的言语交流的不可替代性 现代人热衷于通电话、QQ、MSN但见到亲人熟人对面无语。补偿“不能常回家看看”、用价格不菲的补品代替了亲切交谈。但是,正如有人说:遥远的问候永远代替不了温暖的拥抱。 传播媒介上的区别:“问候”是言语交流;“遥远的问候”是插入媒介的言语交流;“温暖的拥抱”是非言语交流;网络第四媒体的QQ等是用语言符号交流,具有匿名性、伪饰性。,言语与

4、交流,人际沟通用什么?用自媒体“舌头”,用舌头发出的“言语”。亲人间、朋友间彼此伤害的,有的因物质利益冲突,有的因拳脚暴力相向,更多的却是因为言语冲撞。家庭(及家庭外)暴力要通过肢体加上工具来完成,冷暴力则通过舌头和表情来实施。,言语与交流,言语不仅是对别人的,同样也是建造自身形象的 。好的、得体的言语应来自你善良的心。宽厚的言语不一定表示有宽厚的心,但不宽厚的言语一定表示你的心还不够宽厚。伊索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舌头”。当舌头发出宽厚的、体恤他人的、善解人意的、尊重他人的、赞扬他人的言语,那是化解危机、消除宿怨、安抚他人、激励他人的良药。,非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即使用形体语言(body

5、language)、手势语言(gesture language)、表情等进行的交流,非言语交流可分下面几类: A、动态无声身势语、手势语、表情等。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还研究了脚语,他说“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可信度越大”。 B、静态无声体态语、近体语(近体学以距离可划分为:亲密区、个人区、社会区、公共区。,非言语交流,C、副语言:a、辅助语言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被称为“言语表情”); b、类语言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哭声、笑声、叹息、呻吟、咳嗽、打呵欠以及各种叫声。 D、对附属物(与人最接近之物:车马、服饰、手包、书)的运用,以及对时间、空间的处理都表达某种信息。 非言语交流在人际交流中

6、可以:a、起主要作用,b、也可以补充、加强言语交流,c、也可以否定言语交流。据说在求职面谈中,接待人从求职者形体语言获得的信息占55以上。,非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在人际交流中的作用:a、起主要作用,b、也可以补充、加强言语交流,c、也可以否定言语交流。据说在求职面谈中,接待人从求职者形体语言获得的信息占55以上。 非言语交流既有泛文化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明显差异,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比较,非言语交流比言语交流更真实、更微妙(可以模糊、模棱两可)、更节约,丰富信息“尽在不言中”。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指出:“脸部表情和手势比之语言文字更是内在冲动的直接反应”。弗洛伊德说:“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

7、的嘴可以保持沉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非言语交流善于传达情感、情绪;言语交流更利于传递较抽象的观念。 测谎仪就是根据身体会“多嘴多舌”的原理,见武伯欣 张泽民著心证。除了外貌能看见的外形变化,仪器还能记录人体脑电、心电、皮电、血压等细微变化。,他人和社会影响,他人影响 团体影响 大众传播影响,他人和社会影响,他人的行动、信仰、感情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反之亦然。美国的阿伦森甚至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人际影响和社会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说服、模仿、暗示、感染等 大众传播的影响 团体影响,他人影响 模仿,1、劝说(说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

8、年在马里昂巴导演说) 2、模仿(imitation) 模仿为社会普遍现象。法国的塔尔德(GTarde)在他的专著模仿律中提出社会模仿论,认为社会过程不过是两个方面:个人创造与社会同化前者为发明、后者为模仿,模仿是使发明传播于社会的方法。他甚至认为,社会就是易于模仿的一群人,社会即模仿。 罗斯(EARoss)在其社会控制一书扩充了模仿的意义,社会有各种模仿:时尚模仿、俗例模仿、风俗模仿等,种种模仿造成了社会的统一。,他人影响模仿,1、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模仿是行为的传递。 模仿的特点:(1)再现他人的外部特征、动作

9、、行动、行为方式;(2)非控制的条件,不是强迫命令。 模仿达到内在的更深的层次时,被称为“认同”。 2、模仿的动机:好奇、消除焦虑适应环境、取得成就、自卑感的克服,他人影响模仿,3、模仿的意义:(1)模仿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是角色学习的过程;模仿造成社会的统一;(2)人们互相模仿使社会具备一致性和协调性,模仿造成社会的统一;(3)模仿利于社会的进步,使创造、发明等广为传播;(4)模仿用于教育,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和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即“榜样的力量”。 模仿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据新闻报道,各国都发生过青少年“模仿性自杀”的现象。玛丽莲梦露自杀后一个月,自杀率在美国增强了百分之十二,在英格兰

10、和威尔士增强了百分之十。1986年日本十八岁的歌星冈田有希子从七层楼跳下自杀,随之先后有几十名少年自杀,他人影响暗示,暗示(suggestion)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相符合。(或谓采用含蓄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使他人接受某一种观念、思想的过程。)暗示的特点是含蓄、含糊、多义,和命令、祈求、劝说多不一样。一般不施加压力,不要求他人非接受不可。模仿是行为的传递、暗示是观念的传递。,他人影响暗示,暗示的分类: 暗示可分为:实物暗示和语言符号暗示; 也可分为:自我暗示(sel

11、f suggestion)、他人暗示和团体暗示(suggestion of crowds)。契可夫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写的那个小公务员就是因自我暗示惊吓抑郁而死。疑病症、恐癌症等都是一种不良的自我暗示,做气功既有他人暗示、团体暗示又有自我暗示。 亦可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诱供、催眠(hypnotic suggestion)、教唆、广告、算命等是有意暗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是无意暗示。,他人影响暗示,还可分为良性暗示和不良暗示。不良暗示“给人心以不良的刺激,成为观念,成为经验,生出欲模仿的冲动”。不良的社会暗示与某些人的犯罪有关。“医源病”有的就是因为医生作了无意的不良暗示。我们的学校教育

12、和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一,是常常给孩子以不良暗示来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良性暗示可用于“暗示疗法”。 大众传播在报道犯罪活动时对犯罪情节的过分细致的描述、或在娱乐节目中对暴力、色情的过分展示,不仅提供了模仿的样板、也传递了某种不好的观念、作了不良暗示。,他人影响感染,感染是人际间情绪的同化反应,它表现为个体对他人和特定情境中的情绪状态的自觉共鸣或产生相类似的情绪反应。感染是通过语言、表情、行动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感染是情绪的传递。感染的特点也是无压力的不是强迫的,受感染是不知不觉的。,他人影响感染,感染的作用:1、可以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 2、可以对人群起到一定的整合作用,导致一致的集群

13、行为。所谓“同仇敌忾”、“群情激愤”等。这种作用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乐观的积极的情绪感染大家,可激发大家的斗志;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感染蔓延,也会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对于后者,是要预先防止的。一般来讲,要控制感染源、避免群体活动、也要注意情境 。,团体影响,团体情境下的个人反应 个人独自在场和他人在场或在团体情境下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他人在场可造成社会助长效应和社会干扰等效应。 1、社会助长作用(social facilitation)表现为“结伴效应”、“观众效应”、“异性效应”等。 2、社会干扰即社会顾虑倾向(audience anxiety),则是因他人在场而造成注

14、意力分散、影响情绪、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等。 3、社会标准化(常模social norms)倾向 4、社会从众行为(social conformity)阿希(SEAsch)的社会从众行为实验。,大众传播的影响,大众传播一方面可能为一些不安定分子提供了他们可能未曾有过的念头,作了不良暗示;一方面以其生动的视像提供了直观的外显行为供人们模仿 。这是双重意义上的模仿:一是对剧中人物行为的模仿;一是对演员、明星的模仿。追星族就是模仿的一族。故大众传播的负面效应问题一直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大众传播的影响,美国青年欣克利出租汽车司机模仿剧中人物,向福斯特求爱并枪击里根总统。 又据美国时代周刊载

15、文:美国大导演奥利佛斯通在1994年执导了天生杀人狂。畅销书作家约翰格里夏姆决意让斯通打输一场赔偿额可达上百万美元的产品责任诉讼。他认为,根据产品责任法,斯通必须为天生杀人狂引起的任何暴力行为负责。因为这部肆无忌惮地渲染暴行的影片已引发了数起盲目模仿的谋杀案 罪犯是18岁的本杰明达拉斯和19岁的萨拉埃德蒙森。据萨拉交待,她和达拉斯在犯罪前服了迷幻药,还看了他们已看了无数遍的天生杀人狂,大众传播的影响,社会和媒体一是提供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再是为青少年、大众树立健康、美好的、真善美统一的明星偶像,推崇那些德艺双馨的明星。多讲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坎坷,少炫耀他们富贵荣华的生活;多报道他们创业中曾经的艰辛,少登那些捕风捉影的没有品味的八卦绯闻。那么青少年崇拜他们高超技艺的同时,也会模仿他们的好品行、好榜样。,结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不排除其生理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习得:人是在他人、团体、社会的影响下成长、并改变的。人与人的交流,就是相互说服、模仿、暗示、感染在互动中相互改变。个人在团体情景下又会是另一个样子;大众传播对个人的影响无孔不入;而新媒体网络对个人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谢 谢,北京电影学院 朱青君 E-mail: “青君2008的blog“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