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分析地面天气图分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2450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学分析地面天气图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天气学分析地面天气图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天气学分析地面天气图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天气学分析地面天气图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天气学分析地面天气图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气学分析地面天气图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学分析地面天气图分析.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 地面天气图分析,2,目录,一般规定 基本内容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 等变压线、正负变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 天气现象的标注 主要天气系统过去位置或预计未来位置,3,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 填有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 如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和雨、雪、雾等等; 填有一些能反映空中气象要素的记录, 如云高、云状等; 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及趋势的记录, 如三小时变压、气压倾向等。 因此,地面天气图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4,1. 一般规定(1),分析等值线应符合以下规则: a) 在同一条等值线上,其数

2、值处处相等; b) 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应高(低)于另一侧; c)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叉,不闭合的等值线不能在图中中断; d) 两个高值区或两个低值区之间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应相等,且避免平行过长、距离过近; e) 等值线应平滑,粗细均匀,按规定的数值序列分析; f) 地面等压线或低于高原平均高度的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和等温线,以间断线通过高原区。,5,1. 一般规定(2),分析等值线宜符合以下规则: a) 各种等值线的线宽为0.6 mm,加粗线为1 mm; b) 等值线数值标注的大小为每字符66 mm; c) 间断线的长度与间隔比为2:1或3:2; d) 系统性质符号(高、低中心等)的大小为宽101

3、0 mm。,6,1. 一般规定(3),标注等值线、天气现象及系统中心符号时,标注的数值、符号应与当地纬度线平行,工整清楚,大小适中,避免与图上记录重叠。 标注数值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标注数值所用的颜色,应与等值线所用颜色相同。 中心数值标注在中心(符号)的正下方;等值线的数值应标注在闭合等值线正北方的开口处,或非闭合等值线的两端。 由于等值线太密无法标注所有等值线的数值时,可等间隔省略一些等值线数值的标注,但标注必须整齐。 特征线(如等压线、等高线等)可加粗绘制。,7,1. 一般规定(4),除某一区域无记录或等值线为闭合线外,等值线应尽可能起始或终止在外围的同一经线或纬线上。 当判断记录有误

4、时,应在错误记录(数字或符号)上划一条短横线,温度用红色笔划,其它用黑色笔划,不得在图上涂抹。能改正时,则应在其旁边用黑色铅笔填写改正结果。 天气图的分析应注意三维空间中系统的配合以及天气系统的连续性。 天气图分析人员应在天气图规定的位置上签名或盖章。,8,2. 基本内容(1),地面天气图应分析或标注下列内容: a) 海平面气压场:等压线(高原地区可不分析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 b) 锋、切变线、赤道辐合带和飑线; c) 热带气旋的现在位置; d) 天气现象。,9,2. 基本内容(2),地面天气图宜分析或标注下列内容: a) 三小时变压场:等变压线、正负变压中心及强度; b) 锋的过去位

5、置,热带气旋的过去和未来位置; c) 高、低压中心的过去位置。,10,2. 基本内容(3) 锋、切变线、赤道辐合带和飑线的分析,11,12,2. 基本内容(4) 锋生锋消(或锋加强、减弱)应按下列要求标注:,a) 锋生(或锋加强):在锋线上用黑铅笔画两个相对箭头,如图3a 所示; b) 锋消(或锋减弱):在锋线上用黑铅笔画两个相反箭头, 如图3b所示。,a b 图3 锋生和锋消的标注,13,3.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1),等压线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等值线,在分析的时候,既要遵守等值线原则,还必须遵循地转风关系 等值线原则(4条): 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

6、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枝,不能在图中中断。 相邻两根等值线的数值必须是连续的。,14,3.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2),地转风关系(3条): 即等压线和风向平行。 在北半球,观测者“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风速大的地方等压线密集。 由于地面摩擦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交角,即风从等压线的高压一侧吹向低压一侧,风向和等压线的交角,在海洋上一般为15,在陆地平原地区约为30。 在我国西部及西南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的情况下,由于地形复杂,地转风关系常常得不到满足。,15,3.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3),等压线应根据气压数值和风的情况进行分析,用

7、黑色实线绘制。 等压线穿过锋线时要有明显的气旋性弯曲,锋线两侧的气压梯度和温度差越大,气旋性弯曲的曲率越大,直至成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高压一侧。,16,3.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4),等压线的间隔和标注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在亚欧图上,应每隔5 hPa分析一条等压线; b) 在东亚图上,应每隔2.5 hPa分析一条等压线; c) 更小范围区域图上或气压场较弱时,可每隔2 hPa或1 hPa绘制一条等压线。 下列等压线可加粗绘制: a) 在亚欧图上,数值为“、1000、1020、1040、”每隔20 hPa的等压线; b) 在东亚图上,数值为“、1000、1010、1020、”每隔

8、10 hPa的等压线。 在闭合等压线的正北方和非闭合等压线的两端标注等压线的百帕数。,17,绘制等压线时的注意事项:,等压线一般应保持平滑,应避免不规则的小弯曲和突然的曲折(但通过不连续线时除外)。 相邻两站间气压变化比较均匀时,等压线的位置可用内插法确定。在风速大的地区,等压线可分析得密集一些;在风速小的地区,等压线可分析得稀疏一些。 根据梯度风的原则,在低压区,等压线分析得密集一些;在高压区,分析得稀疏些,在高压中心附近基本上应是均压区。 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要尽量避免互相平行并相距很近。 绘制等压线时,应尽可能地参考风的记录。 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必须有明显的折角,或为气旋性曲率的突然增

9、加,而且折角指向高压一侧。 等压线的暖锋前有比较明显的气旋性弯曲,冷锋后有明显的反气旋性弯曲。,18,3.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5) 地形等压线分析,在山地区域,有时由于冷空气在山的一侧堆积,造成山的两侧气压差异很大,使画出来的等压线有明显的变形或突然密集,但是在这一带并无很大的风速与此相适应。 为了说明这种现象是由于山脉所造成的,将这里的等压线画成锯齿形,并称这样的等压线为地形等压线。如图4。,19,图 地形等压线图例,20,地形等压线分析,地形等压线分析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地形等压线应绘制在山脉迎风坡一侧,其走向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不应斜穿山脉; b) 进出地形等压线数及数

10、值应一一对应; c) 地形等压线每一端的几条等压线不应汇在一点上。,21,3.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6) 地形等压线分析,我国最常见的地形等压线是天山地形等压线。 当冷空气从天山以北下来时,受天山阻挡大量聚集在天山以北,而不能立即到达天山以南地区,故天山南北两侧气压差别很大,在地面图上即可分析出地形等压线。 我国常出现地形等压线的地区还有帕米尔、祁连山、长白山和台湾等地。,22,23,3.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7) 高压中心的标注,高压中心标注蓝色的“G”,低压中心标注红色的“D”,热带气旋中心标注红色热带气旋符号“ ”。 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位置应按下列要求分析: a

11、) 高压中心应确定在气压最高和反气旋环流中心处,低压中心应确定在气压最低和气旋环流中心处; b) 当最高或最低气压值的位置与环流中心不一致时,应周密考虑气压的准确程度和风的记录代表性,按可靠的记录确定; c) 当根据风和气压的记录难以确定气压系统中心时,应以气压系统最内一条等压线所围的几何中心为系统的中心; d) 如在一条闭合等压线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流中心时,只标注在主要环流中心处; e) 没有闭合的等压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时,应绘制气旋(低压)环流圈(如图a)或反气旋(高压)环流圈(如图b)。,24,a b 图 气旋(低压)环流和反气旋(高压)环流,25,3. 等压线、高低压中心及

12、强度的分析(7) 中心强度值的标注,在闭合高、低压中心标注的 “G” 或“D”正下方,用黑色笔标注气压系统的中心最大值或最小值。 标注应以百帕为单位,低压中心气压值的第一位小数舍去,高压中心的第一位小数须进位为整数。 在热带气旋中心处应标注红色的热带气旋符号“ ”。 根据热带气旋的等级,在热带气旋符号正上方,相应地标注红色的“TD、TS、STS、TY、STY、SuperTY”字符,在热带气旋符号正下方用黑色笔标注热带气旋编号(以中国编号为准)和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数值。 等压线数值可分析到热带气旋中心数值止,如果中间线条太密,可相隔5 hPa、10 hPa、15 hPa或更大间隔分析一条等值线。,

13、26,4. 等变压线、正负变压中心及强度的分析(1),等变压线一般应分析3小时变压,高原及其附近地区可分析24小时变压。 等变压线用黑色细间断线绘制。 等变压线应分析零变压线。等变压线一般间隔为1 hPa,变压梯度较大时可取2 hPa、3 hPa、4 hPa或5 hPa的间隔。 在闭合等变压线的正北方和非闭合等变压线的两端标注等变压线的数值,只标注整数,并在数值前标注正号()或负号(),零变压线无须标注正负号。 正变压中心用蓝色笔标出最大正变压数值,负变压中心用红色笔标出最大负变压数值,均保留一位小数。 范围较大的正变压区中出现正值较小的相对“负变压区”时,宜用红色笔标注其中心的数值和正号()

14、; 大片负变压区中出现负值较小的相对“正变压区”时,宜用蓝色笔标注其中心数值和负号()。,27,-3.7,+2.3,28,5.5 天气现象的标注,天气现象的填图符号应分别用规定颜色的笔标注,并保持图面的整洁。,29,红色,30,1)降水类中电码为1416、2027、3639和5186 的降水应按下列要求标注:,1416 2027 3639,31,5186,32,1)降水类中电码为1416、2027、3639和5186 的降水应按下列要求标注:,相邻3个或以上测站有降水时,用绿色笔圈出降水区范围,并在该区域内画绿色斜线。 该斜线应与纬度线交角为45,斜线的走向应为东北西南向,间隔为510 mm。

15、 对于毛毛雨、阵雨、冻雨、雪、阵雪、雨夹雪和阵性雨夹雪(电码5059、6686),相邻3个或以上测站有降水时,区域内用绿色笔加注主要的基本天气现象符号(见表2),但冻雨(电码5657和6667)用红色笔标注; b) 相邻测站不足3站有降水时,毛毛雨、阵雨、冻雨、雪、阵雪、雨夹雪和阵性雨夹雪应分别在测站左侧用绿色笔标注相应的填图符号,但冻雨用红色笔标注相应的填图符号; c) 若降水区内某一个或某几个测站无降水,应将其用绿色铅笔圈起,该圈内不画绿色斜线; d) 过去一小时降水,视同现在降水。,33,2)雷暴类中电码为13、17、29和8799的雷暴应按下列要求标注:,a) 相邻3个或以上测站有雷暴

16、时,用红色笔圈出其范围,并在该区域的中心标注雷暴的基本天气符号;若雷暴区不足3站,应分别在测站左侧标注相应的填图符号; b) 闪电或观测一小时内有雷暴,其标注同现在雷暴的标注; c) 当雷暴区在一般降水范围内时,若相邻3个或以上测站有雷暴,需用红色笔圈其范围,并标注雷暴的基本天气符号,绿色斜线可穿越;如雷暴区不足3站,除分别用红色笔标注其填图符号外,绿色斜线可穿越; d) 同一测站当过去3小时雷暴与现在雷暴同时出现时,只标注现在雷暴;当过去3小时雷暴不与现在雷暴同时出现时,过去3小时雷暴应用蓝色笔标注其雷暴符号,相邻3个或以上测站用蓝色笔圈出其范围。,34,3)沙(尘)暴类中电码为0809、1

17、819和3035的沙(尘)暴,大风(12 m/s或以上的风)及其他天气现象应按下列要求标注:,a) 相邻3个或以上测站有沙(尘)暴或大风,用棕色笔圈出其范围,并在该区域中心标注棕色的沙(尘)暴或大风的基本天气符号;不足3个站时,应在测站左侧用棕色笔逐一加注其相应的填图符号; b) 标注大风符号的风向应和实际风向一致。当风向变化较大时,应标注不同方向的风的符号,所标注的不同风向之间间隔必须大于90; c) 在一个区域内同时有几种沙(尘)暴天气出现时,应选择主要的沙(尘)暴符号标出,不必逐一标注; d) 大风区和沙(尘)暴区重合时,应只圈一个范围,同时标注大风和沙(尘)暴符号;如不重合,应分别圈出

18、其范围,并分别标注相应的符号;,35,4)雾类中电码为1112、28和4049的雾应标注为:,相邻3个或以上测站有雾时,用黄色笔圈出雾区范围,并在雾区内画黄色斜线; 相邻测站不足3站,不圈范围,应在测站左侧逐一标注雾的填图符号。,36,5)其他,高山站的大风和雾可不标注。 尘卷、龙卷和飑应在测站左侧用红笔标注其基本天气符号。 需要标注的天气现象中可增加扬沙天气,并用下列方法标注: 相邻3个或以上测站有扬沙,用棕色笔圈出其范围,并在该区域中心标注棕色的扬沙基本天气符号; 不足3个站时,应在测站左侧用棕色笔逐一加注其相应的填图符号。 当不同类的天气现象同时出现在同一测站时,如大风和沙暴,雷暴和大风

19、、雷暴和沙暴、雷暴和雾等,应分别按照各自类别的要求标注。,37,5.6 主要天气系统过去位置或预计未来位置,地面天气图上一般应只绘制同类前一张天气图的主要天气系统位置。 锋面的过去位置应使用黄色实线绘制,准静止锋可不绘制过去位置。 地面天气图上高压中心的过去位置应使用黄色笔标注“H”,低压中心的过去位置应使用黄色笔标注“L”。 热带气旋中心的过去位置用黄色笔绘制,标注热带气旋符号,不标注热带气旋编号。热带气旋中心的现在位置和过去位置用带箭头的黑色实线相连,箭头指向现在位置。 热带气旋中心的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位置用黑色笔标注,标注热带气旋符号,不标注热带气旋编号。现在位置和预计位置用带箭头的黑色间断线相连,箭头指向预计位置。,38,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