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3643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人:陈金香,单 位:芜湖县二中,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立意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流程,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立意,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思想史的内容,历史学家柯林伍徳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由此可知,本课的重要性,本课又是必修3的第一课,作为开篇之作,她的重要性尤显突出:从纵向来看,她既是中华文明的元典时期、轴心时代,同时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轫。从横向看,她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遥相呼应,演绎出各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 从内容来看,本课主要介绍了以儒、道、法、墨为代表

2、的诸子百家的观点,但这样的结构不是太合理,与本课的课题不符,没能很好地体现“争鸣”这一内容。此外本课个别内容的安排在逻辑上有所欠缺,所以对本课我进行了重新整合。,教学立意: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巨变时期,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招徒讲学,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壮观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作为中国文化第一个高峰的华丽登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与精神气质。,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刚刚步入高二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而本课的内容又比较抽象,且年代久远,

3、所以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觉得相当陌生。因此在讲课时教师要做到“入而能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呈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 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 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 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2、通过相关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来了解道家、法 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 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使学生积 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 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3、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 的卓越贡献,体会人

4、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 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人物及主要观点。 依 据: 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必先了解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它 将为了解、辨明这些思想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在当时与后世 的意义和影响。 依 据: 百家争鸣的原因的教学,需要对必修1和必修2及必修3 的有效整合,这对于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四、教学重、难点分析,五、教学方法,受百家讲坛的启发,本课我主要采用讲“反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通过历史细节的描述和还原,让学生真正领会诸子百家的精神内涵。当

5、然我也设计了“争鸣”这个环节。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节目、一批学者:百家讲坛、于丹、易 中天导入新课. 依 据: 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尤其是影视节目,更能引起学 生的兴趣。,讲授新课: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六、教学流程,过渡:以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宣言作为过渡。,“仁”内在的自我道德规范 普通民众: 仁者爱人(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积极方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底线消极方面),感受篇,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 感受先哲的智慧和境界,结论: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一生追求礼乐的孔子,统治者: 为政以徳民本思想 展示材料: “为政以徳,譬如北

6、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有耻且格;道之以徳,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过渡: 以子路带领百姓战胜洪水,并给百姓许多食物,却遭到孔子的批评过渡到孔子的另一个思想 “礼”并展示材料,“礼”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 克己复礼历史的倒退,“有教无类” 教育思想 性相近人性论 敬鬼神而远之天命观,由此得出儒家过于关注社会现实,缺乏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和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怀,为宋明理学的产生作铺垫。,一生正气满腔热血的孟子,从性相近到性善论人之性善犹如水之就下也 从性善论到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薄 税宽 刑 从仁政到重民民贵君轻(民本思想),过渡: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孟子名言来导入孟子的思想,注: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具有法家色彩的荀子,性恶论 礼法并用 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民本思想 天行有常朴素的唯物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 结论:儒家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但不能适用当时的时 代需要而备受冷落。 过渡:以“孔子问道于老子”的典故,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过渡:以学生熟悉的“君舟民水”过渡到荀子,睿智恬静的老子,道是万物的本源 展示材料: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无为而治 “治大国,若烹小鲜” 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历史的倒退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豁达洒脱的庄子,通过历史典故:庄子之妻死后,他居然鼓盆而歌,让学生领

8、略庄子的境界。 结论:老庄思想代表了当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无奈的心境,齐物论,过渡: 以“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过渡到韩非子。,深谙帝王之术的韩非子,法以法治国 术驾驭大臣之术 势震慑臣民之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展示材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生人执要,四方来效”,主张改革,法家的三把利刃,展示材料: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人性论:性恶论,结论: 法家思想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受到重视。,大爱无疆的墨子,通过:止楚攻宋的历史典故,让学生知道墨子的两个主要思想。,兼爱 尚贤 非攻 节俭 尚同 天命观 相信鬼神的存在,结论: 代表平民阶层,不曾受重用,

9、但“粉丝团”非常强大,是与儒家思想并称为显学。,争鸣篇,交流碰撞 诸子蜂起,再现百家争鸣之局面,治国之争,人性论之争,自然观之争,爱之争,古今之争,天人之争,探索篇,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 探百家争鸣之源,探究: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为何会出现文化上的盛世局面多元文化的发展?指导学生看书,并总结原因。,大变革的时代 经济:井田制崩溃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教育: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较多保留原始民主的遗存。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文化因素:春秋西周时期的文化

10、积累。 易中天“心智的早熟”。,历史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感悟篇,一代时代的震撼与思索,百家争鸣之影响 指导学生看书,然后由学生总结得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起 源,是中华民族第一次精神觉醒,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的特点,感悟中华文化的特色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然后展示冯天瑜的看法,人文传统,尊君重民,伦理中心,中庸协和,延绵坚韧,冯天瑜中国文化史P28,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但当我们环顾当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时,我们也发现我们的社会出现了种种问题,我想说我们是否走得太快、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初衷,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传承中华文化、传递中华精神从我做起!,课堂小结:,如何认识儒家思想在当代及普世价值,课堂延伸:,谢谢!,本课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