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4560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答辩中充分展示您的魅力,宝安区松岗街道燕山小学 匡以良,二八年十月,一、仪表的魅力,服装整洁、发式雅致,面带微笑,二、表达的魅力,1、有声语言的魅力,流畅而富有激情,保持语调的魅力,保持适中的语速,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平稳,令人心战甚舒,心旷神怡,睁大眼睛,全神贯注,眼睛里透着思索与理解,二、表达的魅力,2、无声语言的魅力,让你的眼睛会说话,优雅的肢体语言,王淑俐:双臂离开身体,才显得大方; 手指合拢,才显得精神; 依自己的身材决定手势的大小; 手势要多变化,【案例一】课上,老师指着一张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问学生:“你们看到 了什么?”许多学生说:“小黑点”,老师说:“错了,这首

2、先是一张白纸。” 据此,谈谈对你教学工作有什么启发?,启示一: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过于草率,不符合新课程的评价标准。学生 的答案不能轻意地否定,应以表扬和正面教育为主。,启示二: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不能只看到最后的结果。这 也是与新课程违背。,启示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引导 学生从大处着眼,拓展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启示四:教育学生不能只看到缺点(小黑点),应先看到别人的优点,千万 不要一叶障目。,三、内涵的魅力,1、文化知识,2、本体性知识,内容性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任教的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实质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的理论框架

3、和结构,逻辑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新知识被引入的方式、学术根源和 历史发展、探究该学科知识的标准和思维方式,三、内涵的魅力,1、文化知识,2、本体性知识,3、条件性知识是什么、怎么办,课程论知识关于数学学科知识如何组织以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 便于实施与测量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一般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组织形式等;班级管理知识;,学生学习与发展知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学生 学习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学法指导等,4、实践性知识,案例: 结合教材谈谈小学数学教材中约数和倍数部分有哪些数学概念?,案例: 0表示没有吗?到了小学高年级关于0的教学,可以讲到什么 程度

4、?,数的整除部分的概念有: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0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之外,还有许多重要作用: 表示数位。写书是如果空位,必须用0占位; 表示起点。如直尺的刻度是从0开始的; 表示界限。如数轴上0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表示精确度。如3和3.0,这两个数大小相等,精确度却不同。 用于编号。如车牌号00487,这个车牌号为487,并表明最大号为五位数。,案例:简述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育价值。,案例:三年级“可能性的大小”。,答案要点: 1.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

5、的生存空间。 2.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 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 4.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案例:教学“分数意义”时为什么要强调“平均”二字?,1、分数是从测量和等分中得到的,而且只有把物体分成相等的份数,才能 得到确定的数。所以在教学“分数意义”时,要强调“平均” 分。 2、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 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如果忽略了“平均”二字,也就是说学生只看到 了“分”的一面,而忽略了怎样分的一面,这样表示的数可能

6、就不是分数 了。而强调“平均分”是把分数限定在“等分”这一范围中进行的,这样表示 的分数才叫做分数。所以教学时,要强调“平均”二字。,案例:简述如何重视口算教学。,1.充分认识口算的价值。口算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 它不仅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也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同时,口算在日常 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口算还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教学中从以下两点具体落实“重视口算”的教学。 (1)在数形结合中理解口算原理。在让学生了解口算的算理时,除了要与 实际情境结合,还要逐步过渡为数学的语言符合,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 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强化基本口算内容,达

7、到熟练的程度。小学口算内容中,两个一位数相加 与其相对应的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与其相对应的除法是四则 运算中的基本口算,务必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案例:如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含义。,1.要把握四则运算的本质。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一般对加法 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加数 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的定义是:“求相同加数 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要创设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和其认知特点的具体情境。以上运算定义,虽 然在表述上

8、已经比较直观,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仍是十分抽象的,他 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情境可以赋予数以意义,从而使抽象的 数成为具体的物体。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3.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给学 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的机会,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动态表象,从而获得关 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准确理解。,案例:简述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如进行统计知识 的教学。 2.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 3.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4.调查研究

9、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 标要求。 5.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差异,设计合适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 的材料,精选和编排各种练习材料。 6.安排组织课外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 7.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如设计公园的游园 线路。 8.发挥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作用。,案例: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1.做好课前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预测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3)丰富开发课程资源。 (4)选择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5)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 (6)确定教学方案。包括设计完

10、整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意图,做好 充分的预设等。 2.做实课堂教学。 (1)教师的语言丰富,且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 问题,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等。 (2)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读教材中 的情境和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充分的交流活动。 (3)恰当、适时的进行课堂调控,及时把握和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 3.做真课后反思。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地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是否一致, 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实效性,查找课堂教学中出现以外的原因何在,该怎样 解决等。,案例: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这则寓言的理解。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

11、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 衣先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 风则徐徐吹拂,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当今的 人们把这则寓言用于教育中,称之为“南风法则”。,案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做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1.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以恰 当的帮助。教学中,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把概念过早的“符号化”,要延长知识的发生与发 展过程;不要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应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 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

12、为可能。 2.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己“做数学”的 过程;还要提供必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从事反思活动。 3.教学内容的呈现不要追求“标准化”“形式化”,应当给学生经历一个从“非正 规化”到“正规化”的过程,使其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案例: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请说一说这位教师的问题出在哪里? 认识乘法教学片断: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森林的一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美丽的森林的图画,记住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1分钟,开始自发的同桌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兴奋地抢着举手发言) 生1:我发现这里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

13、、有大树、白云 生2:我发现小河里的水还在不停的流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鱼还在游。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 生5: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呢。 十分钟过去了,学生们依然兴趣盎然地观察着,发现着,教师在肯定的 同时孩子不断的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至此,一节数学课被“成功”转型为 看图说话课。,1.教师注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只是尊重了学生的兴趣,而没有 引导学生的兴趣,致使数学课“变成”看图说话课。 2.教师没有把握好创设情境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创设情境的运用是沟通 数学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的手段。而数

14、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必需的数学知识。教师 要始终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质。 3.教师一再强调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指向性不明确,误导了学生没能从 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使学生丧失了发现数学的眼睛。 4.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利用兴趣去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成为 学生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教师要大胆 地、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方向,既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也能顺利 地完成教学目标。 5.上例中,只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个数并几个几个地数出来; 观察花的朵数,并几朵几朵地数出来;等等。再让学生想办法算出它们的数 量,就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学习乘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