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李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7561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章李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章李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章李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章李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章李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章李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李白.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李 白,第一節 李白生平及其诗歌的思想內容,一 李白之經歷及其人格,1 李白身世,李白的家世,各種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說法,這些說法就其來源說,都似可靠:,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贈張相鎬)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神龍之始,逃歸于蜀。(李陽冰草堂集序)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于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闕,不能詳備,約而計之,凉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窜于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以來,漏于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范傳正李公新墓碑),近來海內為長句,

2、汝與山東李白好。(杜甫詩) 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勝。(元稹杜工部墓誌銘),對於他的家族于隋時謫居碎葉,陳寅恪說因為碎葉條支是在唐太宗貞觀十八年即644年,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才隸屬中國政治勢力範圍,所以在此以前不可能被中國朝廷用从譴謫罪人,因而是依托的。所以如此,是掩飾其既為涼武昭王後裔,何以不編入屬籍。陳寅恪又考證李白的生年是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則神龍初(705)逃歸蜀中,李白已經出生,則他生于西域。而復指李樹而生伯陽(李陽冰序),范碑“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復姓”等語,說明他原本胡人,至中國後方改姓李。但李陽冰序直稱李白在其家入蜀之後所生,與此相矛盾。詳見郁賢皓李白出生地問題討論

3、綜述見文史知識83年2期。,1 李白經歷 李白童年在蜀中度過(705-724),第二階段是以安陸為中心的漫遊和首入長安時期(725-742),在開元十三年,25歲時,李白由渝州出蜀,沿江漫漫遊在荊湘江浙一帶。後定居于安陸,結識了孟浩然、王昌齡等人,有詩贈答。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等詩即在此時寫的。李白約于開元十八九年初入長安,但沒有收獲,隨後回到安陸,並出游,開元二十八年移居東魯,在742至744年,李白又入長安,因此時他名聲甚大,加上賀知章的延譽(李白詩對酒憶賀監,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他待詔翰林,他自己以為壯志可遂,但玄宗只是處以文學,因此自請放歸。(贈崔司戶云:布衣侍丹墀,密勿草

4、絲綸,才微惠濯重,讒巧生緇磷),到744-755年之間,即李白賜金放還之後,李白先後在洛陽、梁園等地與杜甫交遊,立足梁園、東魯,足跡遍及幽燕吳越。將進酒、梁甫吟、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詩是此時所寫。最後一段時期是入永王幕被放及遇赦時期(755-762),安史之亂作,李白亡奔江南剡中,隱居于廬山,後應聘于永王璘幕府。至德二年永王兵敗,李白被流夜郎,乾元二年三月,行至三峽時遇赦。晩年流落江夏、潯陽、金陵一帶,依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寶應元年762年,病卒于當塗。,李白與杜甫曾有過一些交往,現在的杜甫詩中有九首涉及李白的作品,而李白集中有二首是為杜甫作的。從這些詩中可看出二人的的關係是比較投契的。杜甫與李十二

5、白同尋范十隱居中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鏘,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3.李白作品的結集 李白在世時,就曾命魏顥為他整理文集,其後魏顥有李翰林集序一篇,根據“白陷焉。謫居夜郎,罪不至此,經昭洗,朝廷忍白久為長沙汨羅之儔,路遠不存,否極則泰,白宜自寬”一語看,當時李白被流放夜郎不久之後。李陽冰時,謂“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李陽冰為他整理文集,題為草堂集十卷。咸平中,有樂史得白詩十卷,合為李翰林集二十卷,凡七百七十六篇。到宋敏求時,他把能搜集到的作品重編入一起,增加了二百二十五篇,成為李太白文集,共一千零一篇。曾鞏又對這些詩加以考訂編次,並寫了序言。到

6、清時,王琦作李太白集輯注,是李白文集的較通行的讀本。,青蓮集中古詩多,律詩少。五律尚有七十餘首,七律只有十首而已。( 趙翼 甌北詩話:) 青蓮工於樂府,蓋其才思横溢,無所發抒,輒借此以逞筆力;故集中多至一百十五首。(甌北詩話),4.李白之個性及思想 據魏顥的李翰林集序,李白少任俠,曾手刃數人,又曾娶妻三次。可見他性格中狂放不羈的一面。李白一生經歷非常豊富,思想也常充滿矛盾。他說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受道教影響,求道學仙貫穿一生,並曾受道籙成為道教徒。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一說他古風兩卷近七十篇,身欲為神仙者殆十三四。他也好隱逸,喜歡世塵世享受。(與賈公書,混游漁

7、商,隱不絕俗,詩中多次提到攜妓)他常常說等他治平天下了,就棄官而去,浪跡五湖。有時又企羡功名:嘆我萬里游,飄飄三十春,空談帝王略,紫綬不掛身。(門有車馬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縱觀他的言行的各種矛盾之處,似乎又可找到一個統一點,就是要與眾不同,凡人所羡慕的,他都要體驗一下,都認為他都可以輕易做到。東魯行答汶上翁: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與眾不同,是他行事發言的動機。所以如果以他詩文所說的為真的話,他既可做治國安邦的管仲,也可成仙修道,又可隱居如巢父許由,也可做個十步殺一人的劍客。對照他除了留下了這些話語以外,可以說一事無成的事實,我們不妨

8、也可以說,李白的人格裏有一些夸張狂的因素。,一、李白詩歌的內容 李白詩歌現存較多,內容也很豊富。松浦友久將它分為行旅、離別、月光、女性、風景、懷古、飲酒、戰亂、政治、游仙、贈寄、獨吟幾個部分,可以做為參考。 舒王以李太白、杜少陵、韓退之、歐陽永叔詩,編為四家詩集,而以歐公居太白之上,世莫曉其意。舒王嘗曰,太白詞語迅快,無疏脱處。然其識汙下,詩詞十句九句言婦人與酒耳(宋 惠洪 冷齋夜話卷五),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響 一 李白詩歌風格 李白詩的風格前人稱為飄逸,今人論曰浪漫主義。這是指大部分而言的。杜甫春日憶李白曰,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李白詩風之所以如此,可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看:

9、1、 從內容上考察,李白詩的主題常有超脱的情懷,對塵世的離棄,對永恆的追求: 對旅、酒和光的憧憬,在李白的詩歌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是因為,這些都是使人們有可能通過它們從主觀感覺上認識遙遠的時間和空間的廣闊,通過它們從主觀感覺上克服人生的有限性的東西。不管怎麼說,這個捉月的傳說,總還是通過熱愛李白的人們之口,流傳到後世來的。有什麼理由不能說,在這個傳說裏,包含着一種對李白的詩歌的一種象征性的理解呢?(李白-詩歌及其內在心象,日,松浦友久,後記),二李白詩風的解釋,2.從藝術上看, A,李白詩修辭上好夸張.,如黄河之水天上來,一飲會須三百杯。(將進酒),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B,語

10、言格律或意象的跳躍、自由,如蜀道難一詩,句式的變化非常自由,極富音樂性,而意象雄奇。又如:,姑蘇城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啣半邊日,銀箭金壼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烏棲曲),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戰城南),C,從表達方式上,李白的詩在抒情時常常直抒胸臆,自由奔放,率性。即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峨眉山月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桃花潭水浖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若非群玉山頭見,會自瑤臺月下逢。(清平調),D, 敘事或寫景時,又往往能找到極精妙的富于形象的語言表達,,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越女詞)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長干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