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代词与副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7920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代词与副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文言文代词与副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文言文代词与副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文言文代词与副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文言文代词与副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代词与副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代词与副词.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 代词与副词,第一课时,一、代词,古今汉语的代词分类相同,都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大类。,1、人称代词 文言人称代词也分为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二人称、三人称。,第一人称代词是: “吾”、“余”、 “我”、 “予” “之”。它们都相当于“我”或“我的”,有时也可表示“我们”或“我们的”。,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臣本布衣 愚以为宫中之事,“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第二人称代词有:“尔”、“

2、而”、“汝(女)”、“乃(迺)”、“若”“子”。它们都相当于“你”、“你们”或“你的”、“你们的”。,汝:汝亦知射乎 尔:尔安敢轻吾射 而: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通尔) 若:若入前为寿 乃: 家祭毋忘告乃翁 女:三岁贯女,文言第二人称代词中的“尔”、“汝”具有感情色彩,它们是不拘礼节,很随便的称呼,一般只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亲密者之间的称呼,否则就表示对对方的不尊重。,“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 “您”,第三人称代词是: “之” “彼” “其” “厥”,在古代汉语中没有与现代汉语的“他”完全相同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公与之乘

3、彼:彼与彼年相若也 彼:彼可取而代之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厥:思厥先祖父,瑜请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之:指代曹操); 募有能捕之(指代毒蛇)者, 当其租入。,“之”主要用作宾语, “之”充当宾语,一般都有具体指代对象。 “其”主要用作定语,两者都不能象现代汉语的“他”那样用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其”字用作定语,相当于“他的”、“他们的”。,吾视其(他们的)辙乱,望其(他们的)旗靡,故逐之”,在特殊情况下,“之”也可表示“他的”。,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他的”)权”,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除“余”、“予”这两个第一人称代词外,其它所有人称代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都可

4、以表示多数。,战在我(指代曹军),非在贼也; 吾与汝(你们)毕力平险 殚其(指代乡邻们)地之出,竭其(乡邻)庐之入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指五人),且立石于其(他们的)墓之门,以旌其(他们的)所为。,古汉语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也可在 它们的后面加上“侪”“辈”“属” “曹”“等” “族” “徒”字表示多数。“吾辈、尔曹、尔等、吾属” 。,吾属(我们)今为之虏矣 尔曹(你们)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若属皆且为所虏。 士大夫之族 郯子之徒,(2)指示代词,古汉语的指示代词可分为表示远指的代词、表示近指的代词、虚指和无指代词三大类,1、表示远指的代词,表示远指的有: “彼”、“夫”、“其”等

5、。这些代词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样”相当。,彼(那个)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那些)古书之不存。 以故其(那)后名之曰:“褒禅” 微夫(那)人之力不及此,有:“是”、“斯”“之”、然”、“尔”、“若”等。这些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此”、“这”、“这个”、“这样”。,2、表示近指的代词,是(这)时,曹操遗(wei)权书曰 吾斯(这)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 出若(这样)入若(这样),天下莫不平均,古汉语指示代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词“他”,既非远指,也非近指,而是另有所指,相当于现汉的“别的”、“其他的”

6、。,商君欲之他(别的)国;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王顾左右而言他。 他(以后)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此句中的“他日”指以后的日子。文言文中的“他日”也可指以前的日子。,3、虚指和无指代词,“虚指”,即指代对象不明确。文言中的虚指代词主要用“或”字表示,相当于“有的”、有人”。,或(有的)师焉,或(有的)不师焉。 既其出,则或(有的人)咎其欲出者 。 或(有的人)曰:六国破灭率赂秦耶。,“无指”,即排除一切对象。文言的“无指代词”主要是“莫”和“无”,相当于“没有誰”、“没有什么”,“非我莫属” “攻无不克” 以为莫己若者,(3)疑问代词,常见的文言疑问代词有:“孰”、“何”、“曷”、“安”、“

7、焉”、“奚”、“胡”、“恶”(wu)等。,二、副词,文言文中虚词中,副词的数量是最多的,分类也是最复杂的。它总共分为九类: 程度、范围、时间、 肯定、否定、情态、 频率 语气、谦敬,一、程度副词,1、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 2、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 3、表程度轻:少、稍、略。,捕蛇者说:余闻而愈悲。 (愈:更加) 狼:途中两狼,缀行甚。 (“甚”:“很”) 口技:以为妙绝。 ( “绝”:“极点”) 五人: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少:稍微),二、范围副词,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咸、举、具、胜、并、既,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咸

8、” :“都”) 口技:众妙毕备。 ( 毕:全),2、表范围有限:但、特、徒、第、直、独、止、仅、啻、惟、唯,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石壕吏: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 “唯”:“只” ) 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表范围),第二课时,直好世俗之乐。 (直:只是)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是)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独:只有) 室仅方丈。 (仅:只有),29,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徒:仅仅)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竹云树而已。 ( 第:只),3、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陈涉世

9、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并”:“一共”)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并:一起) 项脊轩志:凡再变。,三、时间副词,1、表过去:向、曩、初、尝、曾、业、业已 、既已、即、适。,捕蛇者说: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向”:“从前”) 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 室十元一焉。 ( “曩”:“从前”) 赤壁:初,鲁肃闻刘表卒。 ( 初:当初) 孔雀:适得府君书。 (刚才),32,捕蛇者说: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已”:“已经”)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 “既”:“已经” ),2、表正进行或正巧 : 方、会、适、质,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

10、促织:会征促织。 ( “会”:“适逢”) 适大病,不能行。 ( “适”:“适逢”) 质明,避哨竹林中。(质:刚刚),3、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未几,成归。 既而,得其尸于井。 未果,寻病终。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4、表动作将发生: 行、行将、且、方且、垂。,年且九十。 行将就木。 若属皆且为所虏。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表时间终结: 卒、终、遂、竟 、讫、果,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赵亦终不予秦壁。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讫不肯拜使者。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6、时间紧迫急剧

11、的: 急、遽、猝(卒) 、立、即、忽,桃花源记 :忽逢桃花林。 遽扑之,入石穴中。 猝然边境有急,国何以馈之。 五万兵难卒合。 (卒通猝)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四、情态副词,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3、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诚”作“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 口技: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渐”作“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 ) 陈涉世家:尉果笞广。 “果”作“果然”讲,表示一种情态。 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 “故”作“故意”讲,表情

12、态。,七、语气副词,1、表猜测:殆、庶、几。 2、表祈使:幸、唯、愿。 3、表转折 :顾。 4、表反诘:岂、其、宁、独、敢。,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敢望报乎? (怎么、哪里)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只是,表转折),五、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六、否定副词,表否定: 弗、毋、无、不勿、莫、微、未、非、匪。,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乎。 其信然邪。,八、谦敬副词,1、谦词: 窃、请、敢、辱、伏惟、猥、谨。,窃为陛下惜之。 (私下里)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忝列门强。 ( 有辱、有愧于) 辱书云欲相师。 (承蒙) 今逢丈人,敢乞一言而生。 (冒

13、昧地请求别人),出师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2、敬词 :幸、垂、惠、敬。,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 ( “敬”表尊敬),九、频率副词 屡、数、辄、每、频、累,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常常) 大将军奇其才,累召不应。 (多次) 行人但云点行频。 (频繁) 余亟叹其技之妙。 (多次),46,孰问人,相当于“誰”、“哪一个”;问事物,相当于“什么”、“哪一种”。,人非生而知之,孰(誰)能无惑; 独乐乐,于人乐乐,孰乐?,何、曷问事物,相当于“什么”;问原因、情况,相当于“为什么、怎么”。“何”如果指代处所,相

14、当于“什么地方”。,何(为什么)故怀瑾扼瑜,而自令见放为? 王曰:缚者曷(什么)为者也?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为什么)不遂事之乎? “豫州今欲何(什么)往?”。,安、焉、奚问情况、原因,相当于“怎么、为什么”;问处所,相当于“哪儿”。,燕雀安(怎么)知鸿鹄之志哉。 沛公安(哪里)在? 且焉(哪里)置土石? 彼且奚(哪里)适也?,胡、恶“胡”只问情况、原因,相当于“怎么、为什么”;“恶”问原因和处所。,子墨子曰:胡(为什么)不见(xian)我于王? 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 天下恶(什么)乎定? 且王攻楚,将恶(何处)出兵?,综上所述,古汉语疑问代词 问人的有: “誰”、“孰”; 问事物的有:“何”、“曷”; 问原因、情况、处所的有:“何、安、焉、奚、胡、恶”。 这些疑问代词有时互相通用。,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