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一-副本.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8311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一-副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一-副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一-副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一-副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一-副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一-副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一-副本.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第1、2讲) (45分钟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莱芜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岛屿等 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3题。,1.该岛位于( ) 东半球 西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A. B. C. D. 2.据图判断该岛的地势( ) A.东部高,西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 C.南部高,北部低 D.北部高,南部低 3.据图判断该岛南北宽大约是( ) A.0.7千米 B.1.6千米 C.2.5千米 D.3.6千米,【解析】1选A,2选C,3选B。第1题,图中经度数值向东增加,说明为东经,因而该岛位于东半球;图中纬度数值向北增加,说明为北纬,因而该岛位于北半

2、球。第2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南密北疏,河流的流向:自南向北流,可以判断出该岛的地势特点。第3题,在经线上纬度每差1,长约111千米;每差1,长约1.85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的南北跨纬度不到1,南北宽大约是1.6千米。,下图是某种地形的立体透视图,读图回答4、5题。,4.若将立体透视图转绘成等高线图,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转绘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Q处的地形是( ) A.火山锥 B.高原 C.山地的鞍部 D.盆地 【解析】4选A,5选C。第4题,根据立体透视图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东西部各有一山顶,两山地北坡较平缓。第5题,上题中的等高线两侧为山顶,中

3、间地势较低,呈马鞍状,因而表现的地形为山地的鞍部。,(2011海淀模拟)某地一批户外运动爱好者计划在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5千米的指定山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据此回答68题。 6.出发前每人配发随身用的地图,应选用的比例尺最适宜的是( ) A.1:200 B.1:10 000 C.1:200 000 D.1:1 000 000,7.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山区宿营地选址,应优先考虑选择在( ) A.等高线重合处 B.等高线密集处 C.等高线稀疏处 D.等高线闭合处 8.如在山谷中突遇泥石流,他们应尽可能选择( ) A.沿山谷谷底向较高处逃生 B.沿山谷谷底向较低处逃生 C.向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逃生

4、D.向与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解析】6选B,7选C,8选D。第6题,当比例尺为110 000时,地图的南北长为100cm,东西宽50cm;适合随身携带。第7题,为了避开滑坡、泥石流灾害,山区宿营应选在地势平缓,即等高线稀疏处的地区。第8题,泥石流暴发时,正确的逃生路线应为与等高线垂直,向高处逃生。,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9、10题。,9.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0.甲、乙两区域面积的大小是( ) A.甲与乙相等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不能确定,【解析】9选A,10选C。第9题,根据图中经纬度数值的变化,可知甲地所处地区的经度为东经,纬度

5、为南纬;乙地所处地区的经度为西经,纬度为南纬;再结合两者所处地区的具体位置,可判断出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第10题,甲地所处区域的纬度差为5,乙地所处区域的纬度差为10,因而甲地的南北长度小于乙地;甲地所处区域的经度差为5,乙地所处区域的经度差为10,且乙地所处的纬度较低,因而可判断出甲地的东西宽度小于乙地;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甲地面积小于乙地面积。,11.(2010天津文综)在学生绘制的某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

6、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解析】选B。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13题。,12.图中北面的河流和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分别是( ) A.向东 向西 B.向西 向东 C.向东 向东 D.向西 向西 13.图中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并没有选择在甲、乙之间,原因是( ) A.甲、乙之间距离较远 B.甲、乙之间相对高度较大 C.甲、乙之间地形起伏较大 D.甲、乙之间有难以逾越的河流,【解析】12选B,13选C。第12题,甲地地势东高西

7、低,河流向西流,乙地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向东流。第13题,甲、乙之间路线要穿过等高线,地形起伏大。,(2011泰安模拟)读某地区局部等高线图,回答14、15题。,14.有关甲、乙、丙、丁四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脊上 B.乙处的海拔为30米 C.丙处地势相对平坦 D.丁处可能出现瀑布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甲可以看到乙 B.由乙可以看到丙 C.由丁可以看到丙 D.由乙可以看到丁,【解析】14选C,15选B。第14题,根据甲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出甲位于山谷;根据图中的等高距,可推断出乙处的海拔为270米;丙处等高线稀疏,地势相对平坦;瀑布一般出现在有河流流经的陡崖

8、处。第15题,根据等高线图可以判断出甲、乙之间,乙、丁之间,丙、丁之间都有山脊的阻挡;乙丙之间无障碍物,可相互看到。,二、综合题(共40分) 16.结合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列(1)、(2)题。(8分),(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 (2)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方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方向。,【解析】第(1)题,四科考站中,昆仑站的纬度最高,因而距极点的距离最近。第(2)题,根据黄河站与中山站的半球位置,可知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北方;根据黄河站的位置图,可以判断出其经度为东经10多度,根据南极地图可推

9、断出中山站的经度为东经70多度,因而可知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根据昆仑站与长城站的纬度可以确定出昆仑站位于南方;在昆仑站和长城站的劣弧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此可判断出昆仑站位于长城站东侧,因而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 答案:(1)昆仑站 (2)西北 东南,17.(2011海淀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4)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

10、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原因。 (5)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特点可描述出其地形、地势特征。第(2)题,首先根据图中的指向标确定出图示区域的方位,然后再判断AB河段的流向。第(3)题,可从库区面积、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多少、工程量大小和人口迁移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滑坡多发生于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第(5)题,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与地形、水运和水源等条件有关。,答案:(1)图示区域属盆地地形,高度变化较大,海拔大致在3001 500米;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 (2)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11、。 (3)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 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4)丁处。 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该处的山体坡度较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大。 (5)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城镇供水方便。,18.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2011年4月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兴趣小组沿河谷从M点到N点进行考察,这两点之间的高度差是米。 (2)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在L1、L2、L3、L4四条引水线

12、路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试说明理由。 (3)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瞭望台,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a、b、c、d、e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解析】该题侧重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根据地形特征判断出等高距为50米,进而找出M、N的海拔分别为150米和350米。第(2)题,自流引水要保证源头海拔高,还要做到路程短,节约成本。L1、L2都不能自流,L3路程太长。第(3)题,瞭望台选址一是要求海拔最高,视线不受遮挡,如d点;二是要求视野的范围要大,距离要长,故选a点而不选c点。,答案:(1)200 (2)L4 引水线路由高到低,水能自流;距离较短,建设成本低。 (3)a和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