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1153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与情感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情绪与情感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情绪与情感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情绪与情感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情绪与情感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绪与情感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与情感2.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本章主要内容: 11.1 情绪的实质 11.2 情绪的表现形式 11.3 情绪的功能 11.4 情绪的调节及控制,11.1 情绪的实质,(人的喜怒哀乐从何而来) 11.1.1 主体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有需要,才会有情绪。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情绪的丰富性。 “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 鲁 迅语 “悲喜交集” 需要是否获得满足,决定了情绪的性质(肯定或否定)。 满足喜爱.愉快;不满足厌恶.不愉快,11.1 情绪的实质(2), 情绪体验的强度,取决于人的需 要状态。 需求愈强,体验愈烈。,11.1.2 对客观现实的认知是情

2、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没有对客体的认知,就没有相应的情绪体验。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倘若它们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未被认识到,那么即便是关系很密切的事物也不能使人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 申奥 世博会 人大代表选举 张家界的风景 床前的月光,11.1 情绪的实质(3), 对事物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情绪。 符合需要肯定的情绪 不符合需要否定的情绪 对事物的认知愈深刻,情绪愈强烈。 有所知,才能有所感:知之深,爱之切。 11.1.3 情绪的实质是,以主体的需要为基础,通过认知,明确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而实现的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 P.336 由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和人的认知的多样性,决定了

3、人的情绪的复杂性。,11.2 情绪的表现形式 (情绪的识别),11.2.1 生理变化 (生理机制) P.343 情绪发生时,有机体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组织、外部腺体、内分泌腺等在情绪发生时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对生理变化的观察与测量来了解人的情绪状态。 测谎仪,11.2.2 表情动作 P.351,在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的表达过程。如人悲伤时会痛哭流涕,激动时会手舞足蹈,高兴时会开怀大笑。情绪所伴随出现的这些相应的面部、声音和身体姿态的变化,我们称其为表情。它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情绪的识别)。 面

4、部表情 面部表情具有泛文化性(先天性)。,11.2.2 表情动作(2),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 。 面部表情主要是借助面部活动性较大的肌肉群的运动来识别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吗? 面部表情可以随意调节, 较具有隐蔽性。 “笑里藏刀” 体态(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手舞足蹈 捶胸顿足 趾高气扬 垂头丧气 坐立不安 卑躬屈膝,11.2.2 表情动作(3),体态表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受不同文 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手势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竖起大拇指在许多文化中是表示夸奖的意思,但在希腊,却有侮

5、辱他人的意思。 体态表情具有丰富的内涵,其隐蔽性也最小。 弗洛伊德曾说:“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一切尽在不言中”,11.2.2 表情动作(4), 言语(声音)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如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 惊恐时尖叫; 悲哀时声调低沉,节奏缓慢; 气愤时声高,节奏变快; 爱慕时语调柔软且有节奏。 总之,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成为情绪的有效表达方式,它们经常相互配合,更加准确或复杂地表达不同的情绪。同样,我们对情绪的识别也要综合地观察判断。,11.3 情绪的功能(作用) P.338

6、,在人类生活中,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1 情绪的动机性功能(调节功能) 愉快、热爱、自信等积极良好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 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不良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活动效率。 11.3.2 情绪的信号功能 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11.3 情绪的功能(2),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 11.3.3 情绪的健康(适应)功能 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 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有许多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胃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

7、等。,11.4 情绪的理论,11.4.1 情绪的早期理论 (1) 詹姆士-兰格理论 P.360 把情绪的产生归因于身体外周活动(生理)的变化。 (2) 坎农-巴德理论 P.361 认为神经冲动由丘脑加工后,使情绪体验与生理反应同时发生。 11.4.2 情绪的动机唤醒理论 P.362 强调情绪的产生激活了有机体,成为行为的推动力量(动机)。,11.4 情绪的理论,11.4.3 情绪的行为理论 P.363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强化作用而习得的行为模式。 11.4.4 情绪的认知理论 P.365 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1)

8、 阿诺德的认知-评价理论 P.365 (2) 沙赫特的三因素论 P.366 著名的肾上腺素注射实验,11.5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保持良好情绪,排遣不良情绪),11.5.1 对他人情绪的调控 (1) 了解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2) 努力创设条件满足对象的需要 (3) 改变认知,调整需要(重建) “重建”有意识地用建设性态度对面临的事件重新解释。 (4) 提供情绪的宣泄渠道。 把不良情绪引向从事社会所认可,能接受的活动中去,使之得以适当的表现。,11.4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2),11.5.2 对自身情绪的调控 (1) 自我反省,提高对自身情绪状态的意识,理智地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2) 及时

9、恰当的宣泄、表达。 长时间的回避和压抑不良情绪,将导致严重的心身疾病。 (3) 主动转移注意对象,从事其他活动。 (4) 自我放松练习(意念集中、呼吸调整、肌肉放松)。 (5) 改变认知,调整需要(重建)。,失恋的自我心理调节,1爱人不如爱己。 即使对方不爱你了,你应晓得,还有家人爱你,还有对家人的爱要回报。 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其失恋、痛苦,增益其所不能。 对于失恋,何不想成是上天对你的特别磨练?因为,如果能控制自己在失恋中所受的痛苦,那就能控制所有的痛苦。,失恋的自我心理调节(2),3失恋为成长之母。 因为失恋,才能激发成长。因为本身尝过失恋的痛苦,所以才能为别人的痛苦着想;能为别

10、人着想,才是成长的开始。“人情练达皆学问。” 4长痛不如短痛。 如果经由理智判断,继续交往只有痛苦,那就不如及早一刀两断。因为,反正是痛苦,迟早要痛苦,那就长痛不如短痛。,失恋的自我心理调节(3),5天涯何处无芳草,海角何处无日照? 大丈夫何患无妻?好女人何患无夫?所以,不必担心,该来的还是会来,该属于你的还是你的,分了,不必急,离了,也不必气。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坏的不去,好的怎来? 6“好佳在”,没跟他结婚。 眼光放远,胸襟放宽,抱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情,对于心理建设将很有帮助。,失恋的自我心理调节(4),7好聚好散,君子风度。 切忌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因占有欲太强,而破

11、坏原本美好的回忆。 8施比受更有福。 如果你爱对方,但对方不爱你,那你也可想成:你比他(她)有福;天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自己婚姻如果属于十之八九里面的一个,也非常正常,不用太怨叹。,失恋的自我心理调节(5),9曾经拥有,何须长久? 很纯美,甚至凄美的浪漫心态。相爱容易相处难,既然曾经拥有美好的时光,那即使无法长相厮守,同样可以保存在美好回忆里,成为永久甜蜜美好的一页。 10用时间治疗。 当所有以上这些方法都没用时,就只能让时间冲淡一切!这可说是上天赐给人间的最好方法,只有告诉自己,早日走出悲情,走出阴影,才能及早重见光明。,失恋的自我心理调节(6),11转眼再找一个! 当然,这种方法对新交往的一方并不公平,所以应谨慎分辨,不能真正定情。但若确属有效,也未尝不是化危机为转机的因缘。 12“认命吧!” 若连上述两个方法都没效果时,只剩最后法宝:“认命吧!”换句话说,此时只有当成是“欠他(她)的”,既然是从上辈子欠他(她)的,也只有甘之若饴,怡然认命。,失恋的自我心理调节(7),有时,这种最朴质的心境,反而更能安抚心中伤痛,成为最佳,也是最后的有用药方。 冯沪祥两性之哲学P.72-76.北大版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