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2564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9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编隋唐五代文学.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概 说,一、隋唐政治變動,1 朝代更替,楊堅的父親楊忠為北周開國功臣,楊堅襲其父爵為隋國公,其女為宣帝皇后。宣帝死,靜帝八歲即位,堅以外祖總攬朝政,封隋王,581年廢靜帝自立,國號隋。李淵祖父李虎為北周開國功臣,七歲襲封唐國公,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長安,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進封唐王。 大業十四年618年廢恭帝,國號唐。唐末,黃巢軍將領朱溫882年叛投唐,903年封梁王,次年,遷昭宗于洛陽,尋殺之,立其子李柷為帝,907年廢哀帝自立,國號梁。其後唐(李存勗)晉(石敬瑭)、漢(劉知遠),周(郭威)等以藩鎮握兵權,相繼登基。是為五代。而中國

2、又有其他政權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都或稱帝或稱王,建有政權,權稱十國。,李唐傳世將三百年,而楊隋享國為日至短,兩朝之典章制度傳授因襲幾無不同,故可視為一體。(陳寅恪隋唐政治淵源略論稿敘論),2唐代的全盛時期,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素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憶昔),至是,天下大治。蠻夷君長襲衣冠,帶刀宿衛。東薄海,南踰嶺,戶闔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新唐書魏徵傳),3唐代科舉,A 科舉用詩賦 開元以後,四海晏清,士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通典選舉) 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

3、十少進士。(新唐書崔彦昭傳) 先是進士試詩賦,及時務策五道。建中二年(781),中書舍人趙贊權知貢舉,乃以箴論表贊代詩賦大和八年(834),禮部復罷進士議論,而試詩賦。(新唐書選舉志) 天寶十三年,玄宗御勤政樓,試博通墳典、洞曉玄經、辭藻宏麗、軍謀出眾等舉人。取詞藻宏麗外,別試詩賦各一首,制舉試詩賦,自此始也。(舊唐書楊綰傳),B 科舉與傳奇 唐之舉人,先藉當世顯人以姓名達之主司,然後投獻所業。逾數日又投,謂之溫卷。如幽怪錄、傳奇等皆是也。蓋此等文備眾体,可見史才、詩筆、議論。至進士則多以詩為贄,今有唐詩數百種行于世者,是也。(趙彦衛云麓漫鈔卷八),宣宗愛羡進士,嘗於禁中題鄉貢(或作進)士李道

4、龍(唐語林企羡類),4唐三大弊端,方鎮之患 方鎮之患,始也各專其地以自世,既則迫于利害之謀,故其喜則連衡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並,又其甚則起而弱王室。唐自中世以後,收功弭亂,雖常倚鎮兵,而其亡也,亦終以此,可不戒哉。(新唐書方鎮表序) 宦官專權 肅代庸弱,倚為扞衛,故輔國以尚父顯,元振以援立奮,朝恩以軍容重,然猶未得常主兵也。德宗惩关泚賊,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委宦者主之,置護軍中尉、中護軍,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遷,政在宦人。(新唐書宦者列傳),牛李黨爭 長慶初,錢徽典貢舉,宗閔託所親于徽,而李德裕、李紳、元稹在翰林,有寵於帝,共白徽納干丐,取士不以實,宗閔坐貶劍州刺史。由是嫌忌顯結,樹黨相磨軋

5、,凡四十年,搢紳之禍不能解。(帝)嘗嘆曰:去河北賊易,去此朋黨難。(新唐書李宗閔傳),文宗皇帝曾製詩以示鄭覃。覃奏曰:乞留聖慮於萬幾,天下仰望。文宗不悅。覃出,復示李宗閔。嘆伏不已,不句一拜,受而出之。(唐語林文學類),陳寅恪先生認為為“(李德裕鄭覃等人鄙視文選)推究其故,豈不以熟精文選理乃進士詞科之人即高宗、武后以後新興階級之所致力,實與山東舊族以經術禮法為其家學門風者啻然殊異,不能相容耶?”(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篇),二隋唐社會風尚 1 士族地位之下降,A 太宗有意削弱士族的地位 初太宗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子孫猶負世望,由是詔士廉責天下譜牒,參考史傳,檢正真偽,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

6、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曰氏族志,而崔幹仍居第一。帝(唐太宗)曰:我于崔、盧、李、鄭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資,不肖子偃然自高,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為貴之?朕以今日冠冕為等級高下。遂以崔幹為第三姓。(新唐書高儉傳),B 社會上仍尊崇士族,但政治上士族已無權柄,開成初,文宗以真源、臨真二公主降士族,謂宰相曰: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尚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詔宗正卿取世家子以聞(新唐書杜兼傳附中立傳),(鄭)顥弟顗嘗得危疾,上遣使視之。還,問(萬壽)公主何在?曰慈恩寺戲場。上(宣宗)怒歎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與我為昏,良有以也。,2 唐代意識形態的控制較寬松,唐代政治環境較為

7、寬松,最高統治者對士人的殺戮較少。如白居易長恨歌如在其它朝代,就很難寫作。 唐代思想界很活跃,儒、释、道三家并立,许多著名的诗文家如王维、李白、柳宗元等都是各家思想并存。 開元二十九年,始置崇玄學,習老子、莊子、文子、列子,亦曰道舉。(新唐書選舉志) 貞元十二年(796),天子降誕日,詔儒官與緇、黄講論。初若矛盾相向,後類江海同歸。三殿談經,自此始也。(錢易南部新書),1文學之興盛 (王轂)適有同鄉人為無賴輩驅,轂前救之,曰:莫無禮無便是道君臣猶在醉鄉中者。無賴聞之,慚謝而退。(唐才子傳王轂) (羅隱)又以詩投相國鄭畋,畋有女殊麗,喜詩詠,讀隱作至“張華謾出如舟語,不及劉侯一紙書”,由是切慕之

8、,精爽飛越,莫知所從。隱忽來謁,女從簾後窺見迂寢之狀,不復念矣。(唐才子傳羅隱),三、隋唐五代文學概況:,(李涉)遇夜客方跧伏,問何人?曰:李山人。豪首曰:若是,勿用剽奪。久聞詩名,愿題一篇足矣。涉欣然書曰: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盜喜,因以牛酒厚遺,再拜送之。(唐才子傳李涉) (任蕃)去游天台巾峰,題寺壁間云: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既去百里,欲回,改作半江水,行到題處,他人已改矣。,2 概況 唐代文学盛况空前,诗歌成就突出。清代編纂的全唐詩,共錄二千餘家,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作者涵蓋帝王、貴族、文士、官僚、以至和尚、道士、尼姑、歌妓等各階層人物。其原因在于社會上有一種重視詩的風氣,“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诗人辈出,流派纷呈。各体具备,作品多,质量高。唐诗昌盛的原因。唐诗的分期。各个时期诗歌发展述略。 散文,中唐古文运动,标志着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传奇小说的成就。变文(講唱奇異故事)、话本等的流传及其对宋以后通俗文学的影响。 曲子词的兴起和发展。花间词和南唐词的特色和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