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4633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3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一波文言文来了,咋学文言文呢?,给你一颗定心丸:,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 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三、文言文的难点就在于读不懂,为啥读不懂呢? 文言文在于平时的积累,

2、没有积累一定的量,很难读懂。,导入新课,同学们,从某种角度看,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军事外交的发展史,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军事外交家,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既保国家人民安全,又为中国历史写下一篇篇瑰丽诗章。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用嘴皮子说退了一国军队,欲知详情几何,且看烛之武退秦师,了解文章:烛之武退秦师,一、题解:主人公:烛之武 主人公干了啥?退秦师。退:说退。秦师:秦国军队。烛之武说退秦国军队。所以核心事件观点就出来了。 二、作者:谁写的呢?看课下注释 首先,这篇文章出自于左传,作者相传是左丘明,介绍一下这部书:看课下注释介绍,十三经: 易经、书经、诗经、 周礼、仪礼、礼

3、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牵扯出文章体例)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而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一)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1)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

4、孔丘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 (2)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3)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二)国别体:是一种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的体例。 国语战国策等均采用这种体例。 (三)纪传体: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记传为中心的史书体例。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直至清史的二十四史均采用这种体例,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

5、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三、烛之武退秦师的写作背景:那么烛之武退秦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呢? 课文中找一下,发生的缘由: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小弟(郑国)不听话,在这和稀泥。于是大哥(晋国)叫上另外一个大哥(秦国)来收拾这个小弟。具体的细节,请看:,时代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

6、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释“秦晋之好”,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

7、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春秋时期形势图,秦晋围郑图,秦晋围郑示意图,课文插图,带你分析课文:,一、你会读吗? 贰于楚 函陵 氾南 佚之狐 夜缒而出 杞子 阙秦 共其乏困 逢孙 带着大家串一串古文,大家仔细听,做好笔记: 二、1、公侯伯子男 周礼大司徒:凡建邦国,以土圭(t gu测量工具)测其地而制其域。 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叁之一; 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叁之一; 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问题探究,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主要人物:烛之武

8、 主要事件:退秦师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3、郑伯是如何让说服烛之武的?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用哪些事实?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

9、之。,解释红色字意思,并翻译整段文言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小试牛刀一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0、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课后习题三:,【注释】 以,因。 连兵,联合出兵。 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 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移,改变。 讵(j)能,岂能,怎么能。 怵,恐惧。 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翻然,形容转变很快。,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人名)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