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6769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宋明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宋明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宋明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宋明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宋明理学,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历史组 马海峰,一、理学产生之前儒家学说的缺陷,1、传统儒学缺乏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深入探讨。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展 开论述,其内容主要是一套围绕政治和社会的伦理 道德体系,很少涉及到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讨论。而 此后的孟子、荀子等人对这一问题也都没有深入讨 论。董仲舒将儒学进行改造,将自然的“天”神化, 作为儒家学说里的最高天神,给儒家披上了一层神 秘色彩,但也未涉及世界本原问题。,2、传统儒学缺乏对自然界的思考。 传统的儒家最为关注的是政治、伦理等方面 的内容,很少讨论关于自然界的问题。即使 讨论,也不深入展开,讨论的内容更多也仅仅是 停留在人类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方面,没有就自然界做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一、理学产生之前儒家学说的缺陷,3、传统儒学没有本学说的重要人物传承谱系。 传统儒家学说虽然有众多的学者、大师,其中 很多人学术功力深厚,造诣很深。但缺乏一套规范 的、公认的本学说人物传承谱系。 4、传统儒学缺乏思辨性 传统儒学虽然有孟子、荀子等具有很强思辨性的 大师,但这是大师个人的能力。而儒学作为一套理论 体系,则缺乏思辨性。而且对许多哲学命题不屑思考, 不谢与人争论、辩驳,而更多的是说教,一、理学产生之前儒家学说的缺陷,小结: 理学产生之前的传统儒学在理论上有诸 多缺陷和问题,这在她发展的早期,并未明 显表现有什么问题。但随着社会的

3、发展,时 代的变迁,在许多新情况下,儒学的这些缺 陷便给儒学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制约。,二、理学产生的背景,1、政治方面。宋朝在政治方面出现了三个情况。 (1)重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问题。唐安史之乱后, 中央是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地方是藩镇割据混战, 人民起义不断。至五代十国,国家分崩离析,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断。这些都对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造成了严重的摧残,其伦理纲常、道德规范几乎被破坏殆尽。宋朝建立后,统治者迫切要求重建政治、社会、伦理等各方面的秩序、规范,重新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以维护封建统治。,(2)民族大融合。自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再到 辽宋夏金元,中国历史上再次出现了一个

4、各民族大 融合的历史时期。而且这一时期比春秋战国的民族 大融合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涉及到的民族更多。 融合过程中的矛盾、斗争、冲突也更加激烈。如何 在这一新形势下构建一套封建统治思想和统治秩序, 是这一时期历代王朝共同面对的大问题。这对封建 统治者构建统治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二、理学产生的背景,(3)宋朝宽松的政治环境。宋朝的江山是从后周手中篡夺来的,宋太祖、太 宗本身也只是五代十国那个时期众多军事将领中的一员。因此,太祖太宗在削 夺军事将领和地方大员权力时,不是像刘邦那样杀戮功臣,而是通过“杯酒释 兵权”的手段温和夺权,用功臣本人及其子孙后代终身荣华富贵换取功臣集团 对赵宋王朝的支持,这实

5、际上是对开国功臣集团的妥协让步,并确立了不杀大 臣的惯例。另外,宋朝为防止武人干政,重用文人士大夫,给予文人士大夫极 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开国皇帝甚至立下“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的誓言, 并成为祖制。两宋绵延三百余年,政治斗争极其激烈,但皇帝几乎极少处死大 臣,一般就是贬黜,最多罢官。大臣之间的斗争,大多也只是将政敌扳倒。这 些都为宋代学术和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了宋代思想文化的 大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思维水平和思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要加强对人们尤其对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地主们的思想控制,难度极大。这也对 宋朝统治者构建统治思想提出新要求。,二、理学产生的背景,二、

6、理学产生的背景,2、经济方面。宋代在经济方面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土地所有制度和剥削方式的变化,二是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1)土地所有制和剥削方式的变化。唐中期以后,自北魏以来的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逐渐崩溃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封建私人土地所有制,封建政府顺应此变化实行税制改革,颁行两税法。到宋代,朝廷继承唐代两税法,同时“不抑兼并”,使得封建私人所拥有的土地占到所有土地的95%(据宋史专家漆侠先生研究)。 封建地主阶级的对农民的剥削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以国家的“编户齐民”为主,逐渐变成以地主的“佃客”为主,租佃制在宋朝有了巨大发展。这带来两个巨大变化,一是土地兼并严重

7、,贫富分化加剧;二是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力度大大削弱,地主对佃户的控制力度也削弱,人口流动现象加剧。 对宋代这些官僚大地主和日益流动化的人民进行思想控制的难度空前巨大,这对统治阶级重构统治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二、理学产生的背景,(2)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海外贸易规模巨大导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物欲横流,一定程度上造成道德的沦丧;二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和人口流通的加剧丰富了人们的经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见识,锻炼了人们的思维能力。这些都对封建统治

8、者重构统治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3、思想文化方面。汉代道教兴起,同时佛教传入中 国,这两派宗教都对儒家学说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儒家在于佛、道的辩论、诘难、批驳中,逐渐暴露出 其先天的理论缺陷。于是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家就 不断借鉴和吸收佛道两家的思想学说,充实自己。以 至于在隋唐时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新情况。“三教 合一”的出现,从学术理论上为理学的诞生做了铺垫 和准备,可以说是理学诞生的先声。,二、理学产生的背景,4、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宋朝,达到 巅峰。科技的发展自然而然地改变着人们尤其是以 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传统的 被董仲舒改造过的神化儒学,此时难以再继

9、续像过 去那样让人信服,因此,重建儒学系统以适应科技 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二、理学产生的背景,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理学在宋代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主要有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社会经济出现新变化、思想文化领域里出现三教合一现象、科技的发展进步等诸多方面的需要或变化。传统儒学自身又有许多缺陷,已经不适应当时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因此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儒家学者们对儒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使之适应此时的社会历史需要。理学由此产生。,三、理学对佛道二教学说的借鉴和吸收,1、理学对佛道世界观的借鉴和吸收。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 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儒学,虽然在世界本原都

10、有讨论,但都 未能深刻论述世界的本原问题。而在此方面,佛道二教则展开了 深入讨论。理学家所谓的“理”这一名称原本是佛教中的一支流 派华严宗的概念。华严宗对“理与事”这两个哲学问题有深入探 讨。主要认为“理”是万物的本体,也就是万物的本原、根本、 总规则;“事”是万物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事物。 华严宗认为理生万物,万物融于理。道教源自道家,道家认为世 界的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宋代儒家学者们对佛道两家关于世界本原的学说进行借鉴和吸收 。创造出儒家的世界本原论“理生万物”论,这样就解决了 儒家学说的一个巨大缺陷,为儒家的哲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理学对

11、佛道两家“天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论的借鉴和吸收。先秦儒 家只是把自然作为可以改造和利用的对象来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把人类 放在了比自然更高的地位上,到汉代,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神化,把许多自然 现象也神化,创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论。但是在他这里的人指 的是皇帝,而不是全体人类,因此并没有深入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而在佛道 二教里,则是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的。道教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 不要试图改造自然,实际上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认为世界万物是一 个整体,人在这个整体当中。反对在世界万物中以人类为中心,认为万物都是 有尊严的,万物都是平等的。因此,人与自然是平等的,

12、佛教主张人和自然和 谐相处,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理学借鉴吸收佛道二教的思想认为理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包括人类在内也是理的产物,这实际上就把人类放在了与 自然平等的地位,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理学对佛道二教学说的借鉴和吸收,3、理学对佛道二教神仙体系和传教体系的借鉴和吸 收。儒家自孔子创立,始终没有自己的传承体系。 而佛道二教有庞大的神仙体系和传教体系。儒学对 这一点也进行了借鉴和吸收。创造了尧舜禹汤文武 周孔孟等一套儒家的传承谱系,又把孔孟及其杰出 弟子,历代有作为的文臣武将都供奉到孔庙中,从 而建立了一套儒家圣人体系,以与佛道二教抗衡。,三、理学对佛道二教学说的借鉴和吸收,三

13、、理学对佛道二教学说的借鉴和吸收,4、理学对佛道二教思辨性的借鉴和吸收。儒家自孔子开创之后,始终不重视思辨性的培养和发展。儒家在传承时,在与他人辩论时主要用说教形式。而佛道二教的思辨性、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性明显比儒家强得多。佛道二教中有许多经典的命题。佛教如:因缘生起、一刹那、三法印、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因果报应等等。道教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等等。佛道二教经常就一些命题进行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思辨性大大加强。而儒家在与佛道的辩论中,就往往处于下风。理学借鉴吸收了这种方式和做法,也就许多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辩驳,这使得儒家的

14、思辨性大大增强。,三、理学对佛道二教学说的借鉴和吸收,5、理学对佛教禁欲主义的借鉴和吸收。佛教各派都或多或少有着禁欲主义的思想或理论。佛教对于出家的僧侣是禁欲,对于一般信徒是限欲节欲,目的是净化人的心灵,涤荡人的思想,从而达到成佛的终极目标。理学借鉴吸收了这一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但是必须清楚的是儒家的“人欲”与佛教的欲念、欲望并不完全一样。佛教的“欲”几乎囊括了人类各个方面的情感、精神和生理需要,而儒家的人欲仅仅指不符合三纲五常的非分之想。范围要比佛教的“欲”小得多。,小结,儒家在与佛道的竞争和博弈过程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佛道 二教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思维方式,最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

15、儒 家学说体系理学。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儒家绝不是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 是僵化、顽固的思想,是不会变通的教条主义。儒家自产生伊 始,就不断在吸收各种思想。先后经历了董仲舒的改造,魏晋 以来对佛道的吸收形成宋明理学,近代又吸收西方思想中的自 由民主平等博爱等观点,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新儒家”。这些 都说明,儒家学说的包容性、开放性极强,也总能与时俱进。 在现代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西方文化严重侵蚀和挑战的情况下, 如何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能 保持中华特色,又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这是宋明理学留给我们 应该注意借鉴的地方。,四、理学的内容,1、理学的世界观 (1)世界的

16、本原是“理”。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也叫“天理”),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理”产生的。 简单说就是“理”是世界之母,是万物之源,没有“理”就没有 万物。这里的“理”并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而是一种意识 层面的东西,属于精神领域。因此,理学实际上认为先有精神意 识,然后才有物质,精神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据此, 我们可以判断理学在世界观上属于唯心主义。 (2)“理”的本质是儒家道德规范。“理”并不玄妙,简单说就是一种世界万物都必须遵循的总规律、总规则。这个总规律、 总规则的内容是什么呢?儒家道德规范。因此,世界万物都是按 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构成、运行的。,1、理学的世界观

17、(3)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是“气”。“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当 中的一个概念,用今天的思维来理解,就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 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原子、分子这些东西。理学认为世界万物 都是由“气”这种物质构成的。“气”按照“理”所要求的规 律和规则,构成了世界万物。在理学思想中,“气”本身没有什 么特殊的地方,仅仅是“理”来生成和构建万物的材料而已。 “理”好比是工程师和工程图,“气”好比是水泥砖块,按照 “理”的设计和要求,构成万物;万物也按照“理”的要求去运 行、运动。,四、理学的内容,2、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理学认为万事万物 都是由“理”产生的,万物当中自然也包含着“理”的特点。 换

18、句话说,万物中都有“理”的属性,万物也都自然而然遵循 理的要求和规范。人是万物中的一种,因此“人”这种物种也 天生就包含“理”的属性,人类社会也应当遵循理的要求和规 范。前面说了,“理”就是儒家道德规范,因此,万物和人 类都是由儒家道德规范产生的,都应遵循儒家道德规范的要求。 按照这套理论,人天生就具有儒家道德规范所要求的特性, 那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坏人呢?是因为人在成长过程中, 本性被“人欲”所蒙蔽,因此不同程度的丧失了本性。如何才 能恢复本性呢?把人欲消除,“天理”就重新展现出来了。,四、理学的内容,3、理学的认识论:格物致知和反省内心。理学分两支,一支 是程朱理学,一支是陆王心学。两

19、支学派同属理学,他们对理 的本质内容的看法都一样,但他们的世界观略有不同,认识论 则完全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外在的,是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 外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因此,人要想认识“理”,把握 “理”,就需要向外界探索。这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格物致 知的意思就是通过探究事物,从而把握事物规律。 陆王心学认为“理”是内在的,“理”在人们心中。因此, 人们要想认识“理”,不用向外探索,直接反省自身,反省内 心既可。,四、理学的内容,小结,理学主要分为两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 学。两支学派对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看法一 致,如理是万物的根本,理是儒家道德规范, 人们应该遵守理规范,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

20、建 伦理纲常和统治秩序。另外,二者在世界观方 面略有不同,在认识论方面则完全不同, 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五、朱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朱熹学问极为广博,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其研究对象涉及 历史,政治,哲学,天文,地理,文学,音乐,还有自然科学。 朱熹对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有极为深入 的研究,在许多方面的研究令今人叹为观止。例如: 1、朱熹论月亮圆缺。朱子语类卷二载朱熹说:“月体常圆 无阙,但常受日光为明。初三四是日在下照,月在西边明,人在这边 望,只见在弦光。十五六则日在地下,其光由地四边而射出,月被其 光而明。月中是地影。月,古今人皆言有阙,惟沈存中云无阙。” 朱熹已经清楚的认识到

21、了月球自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 会发亮,而且还认识到了月亮中不发亮的部分是地球的影子。,2、朱熹论日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七答吕子 约,朱熹说:“日月之说,沈存中笔谈中说得好, 日食时亦非光散,但为物掩耳。若论其实,须以终古不 易者为体,但其光气常新耳。然亦非但一日一个,盖顷 刻不停也。”这里,朱熹清楚的认识到了日食不是 因为太阳自身的光亮消失了,而是被物体遮住了, 所以人们看不见光亮了。,五、朱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3、朱熹论海陆变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载朱熹说:“常见 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 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此事思之至深,有可验者。”“今高山

22、上多有石上蛎壳之类,是低处成高。又蛎须生于泥沙中,今乃在石 上,则是柔化为刚。天地变迁,何常之有?”朱熹认为高山上出现 螺蚌壳之类的东西,说明这里曾经在水中。经过长期的演变, 发生了海陆变迁,海洋成了陆地,这对海陆变迁有了清晰的认 识。同时,他还认为高山上螺蚌壳夹在石头中,这些石头就是 过去的泥沙,经过长期变迁成为坚硬的石头,这一认识与今天 人们对化石的产生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五、朱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4、朱熹论地貌形成。朱子语类卷一载朱熹 说:“今登高而望,群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泛如 此。”朱熹认为群山的形状像波浪一样,所以是流 水的作用形成的。今天看来,虽然这种看法不完全 正确,但这种

23、观点的意义在于认识到了流水对地貌 形成的重要作用。,五、朱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5、朱熹论雨雪。朱子语类卷七十“ 凡雨者, 皆是阴气盛,凝结得密,方湿润下降为雨。”“若雪, 则只是雨遇寒而凝,故高寒处雪先结也。”我们知 道,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遇冷空气凝结成云,云里的 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悬浮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当 温度在零度以下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冰晶,形成 降雪。朱熹所讲的降雨降雪形成机制与此有相合之 处。,五、朱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6、朱熹论彩虹。朱子语类卷二“虹非能止雨也, 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气了。”古人认为 彩虹可以止雨,朱熹认为并不是彩虹可以止雨,而是 雨快下完时,水汽散射日光

24、而已。今天我们知道,彩 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在水蒸气中经过反射和折射形 成的,朱熹的认识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已经接近了今 天的科学解释,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五、朱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六、朱熹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朱熹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想,对此后中国传统的科技有重大影响。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受了朱熹思想的影响,提出“数理一源”、“数与道非二本也”的思想;此外,李治、杨辉、朱世杰等数学家也都是理学的信徒,他们在数学上之所以做出那么大的成绩,当与朱熹思想密切相关。朱熹五传弟子、著名医学家朱震亨把他的一部医学著作题名为格致余论并序称“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王世贞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5、“实质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说明朱熹的格物思想对中医学有促进作用。李时珍自己也说,本草纲目“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以认为,本草纲目是朱熹“即物”以穷“天地日月阴阳草木鸟兽之理”的理论的进一步实践和具体化。宋以后医药学家把医术看作“仁术”显然也与朱熹的思想影响有关。宋应星在其巨著天工开物中也有论气的序言中称赞朱熹的四书集注“其言却亦平实”。,七、理学对明末清初儒家学者的影响,明末的李贽、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 者,都深受理学的影响。 理学中的陆王心学一派注重人的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同时 也特别强调人的自我感受,以自我的感觉去判断世界、衡量世界。 例如在

26、王阳明与朋友赏花的故事中,判断花存在与否的标准不是花 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实际上是,我说花在花就在,我说没花就 没花。这充分展示了心学注重人的内心感受、自我感受的特点。这 一套理论在世界观上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但这种注重个人感受,强调个人内心想法的理论,却恰恰是反对封 建专制、反对封建压迫的思维基础。正是基于这一基础,在明清之 际发展出了李贽的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的思想,也发展出黄宗 羲、顾炎武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理学中的程朱理学一派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成分,世 界万物的形成都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这对王夫之的朴素为 主义哲学影响很大。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

27、界万物都是 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些都多少受到张载 思想的影响。 程朱理学还认为认识事物需要“格物致知”,不但要读书, 还要探究万物。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对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 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为清代训诂、考据学的兴起奠定了学术基 础。 北宋理学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天下开太平”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明清之际儒家学 者们所继承,他们也都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并萌发出“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七、理学对明末清初儒家学者的影响,小结,理学对后世和科技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都产 生了重要作用。在格物致知的观念影响下,科技有 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陆王心学的影响下,明末清初 出现了反专制,反对以孔子标准为标准等反抗封建 伦理纲常的思想,和一些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总之,理学对后世的思想文化、科技、哲学、 社会伦理、治学方法等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