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7307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当好国家公民,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

2、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理论观点上说,我们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和增强“宪法至上”的意识和理念;从实践意义上说,只有树立和增强了“宪法至上”的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宪法,自觉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宪法” 教学方法 材料对比法、讲解法、讨论法,第一节 当好国家公民,一、增强公民意识,涵养爱国情感 二、人民主权原则与保障人权原则 三、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一、增强公民意识,涵养爱国情感,(一)公民意识的概念,(二)涵养爱国情感的意义,公民意识的概念,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公民”是一个

3、法律概念,指的是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 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政治概念,它相对敌人而言,凡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是以阶级内容划分的。,中国选举法立法回顾1953年选举法,新中国1953年选举法 第一章 第四条 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依法尚未改变成份的地

4、主阶级分子; 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 三、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 四、精神病患者,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公民意识的概念,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涵养爱国情感的意义,科学家现身祖国,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

5、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等等。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爱国主义是不同时期一个永恒不变的经典话题,但爱国主义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偏向不同的方面。战争年代,外敌当前,国内各派军阀、各种阶级争权夺势,因此外抗强敌,内保统一是时代所赋予的爱国使命。在当前的和平年代,若只是保存着一颗敢打外敌的雄心,显然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当今时代

6、,经济全球化,竞争也全球化,如何在一个开放的时间、空间中保证国家的利益,坚持国家的观点、立场才是顺应时代的做法。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上了,国家的发展亦是国民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亦是国民自己的进步,爱国是爱家,也是爱自己。在新的环境背景下,爱国主义已经扩充为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同样是为了自己的更好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等核心问题,也兼顾了教育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生活的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二、人民主权原则与保障人权原则,“大船若蛙,半浮水面,小船如蚁,漂流四围”一一这就是汉口陆沉的真实写照。,1931年8月4日 长江

7、暴发特大洪水淹死十四万余人,权力属人民,人民是国家主人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新中国的建立,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确定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人民主权的意思:我们全体人民,拥有这个国家。,相关链接,每年的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 (Human Rights Day)。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发表了世界人权宣言(又译人权普遍宣言)。这份迄今已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的联合国文件宣布:“所有的人均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方面处于平等地位”。 宣言是第一份详尽阐释一系列普遍权利和基本自由的国际文件,要求各国政府保证本国公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

8、。宣言指出,正义、平等和尊严是男女老幼人人享有的基本人权。宣言强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宣言还说,捍卫“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宣言已成为国际人权法的基础。这是每个人的节日。,三、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二)公民的基本义务,(三)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你还知道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财产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肖像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公民的人身自由,5.公民的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7.一些特定人群的权利,8.公

9、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权利(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第一、财产权,第二、继承权,第三、劳动权,第四、休息权,第五、获得物质帮助权,材料,某中职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接到通知,本专业年满18周岁的同学都到学校大会堂去,参加学校所在地的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活动。对此,有以下三种观点: 小张: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我一定要参加。 小王:我们现在参加实习,这么紧张劳累,还参加什么人大代表选举? 小李:学校让我去,我就去,但选举什么样的人当人大代表与我关系不大。,非法拘禁他人被判刑,刘某与何明是同一个车间的工友。一天,

10、刘某的钱包不见了,便怀疑被何明偷走了,其实并非何明所偷。下班后,刘某应将何明拉到自己家中查问此事,何明当然不承认。刘某认为何明不老实,便与其表弟一起将何明的双手反剪着捆了起来。何明呼喊“救人”,刘明又用一条毛巾将何明的嘴堵上。就这样,刘某将何明关押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将何明放走。后来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刘某有期徒刑。 想一想 刘某的行为侵犯了何明的什么权利?,案例分析,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刘某的上述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构成了非法拘禁,是为宪法所禁止的行为。,2

11、009年6月,何维青中专毕业,根据招聘广告,他参加了杭州华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车工岗位招聘考试,成功地通过了笔试、面试、复试。随后,招聘单位叫他去公司定点医院做一次体检。几天后招聘单位通过体检结果知道何维青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于是拒绝录用。随后的几次应聘中,何维青都通过了考试,但最后都因为何维青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没被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了他找工作的最大障碍,何维青非常苦恼,他希望自己能得到平等的就业机会。 想一想 :对平等权的具体含义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有平等的工作权利呢?,案例分析,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

12、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公民应征入伍,各族人民共植“团结树”,为国争光的北京奥运健儿,说说这是公民履行的哪些义务?你还知道公民的哪些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我们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义务时,必须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1)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观点辨析:,结合所学内容,说说你的感悟。,案例: 某企业的职工因企业未能按时发放工资,多次找企业领导协商,均被告企业领导以企业困难重重为借口,予以搪塞。多次协商未果之后,在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他

13、们联合起来并召集了部分亲戚朋友,在企业所在区举行游行活动,结果造成交通堵塞。,第二节 维护宪法权威,一、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 二、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所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如果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得不到法治实践的尊重,如果宪法不能发挥其作为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应有的调整作用,法治国家的目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一

14、部符合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只有认真贯彻实施宪法,才能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国旗只是一块布吗? 在国庆节前夕,某中职学校在学校门口悬挂了 一面崭新的大幅五星红旗,希望对学生进行一场爱国 主义教育。下午放学时,有三个男孩互搂着肩膀,径直向 国旗走来。其中一个穿蓝色T恤衫,体形较胖的男孩随手抓起 国旗一角,先擦擦额头,又向鼻子抹去。“你干什么?那是国旗啊!”有人见了,连

15、忙上去阻拦。不料那个男孩头一仰:“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一块红布吗?”说完,男孩得意地看着伙伴。 用所学知识分析男孩的话,案例分析,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我国宪法第136条规定:“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五颗红星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主权和尊严,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尊敬它、爱护它,维护国旗的尊严,这是每个中华人们共和国公民应尽的神圣义务,也是自觉维护宪法尊严的表现。,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保障宪法实施,就是要求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织、公民自觉地维护宪法,同一切破坏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从而使宪法各项规定在社会生活的个个领域得到贯彻落实。保障宪法实施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

16、的发展前途的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表现在: 第一、从现代民主政治来看,宪法实为民主制度的法治化、条文化。如果宪法得不到实施,将导致我国根本制度遭到任意侵害、破坏或者改变的后果。 第二、宪法是根本大法,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以及各种法律的制定均需以宪法为依据。如果宪法得不到实施,那么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统一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宪法在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宪法保护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权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权。,作 业,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有哪些? 2、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3、汉族青年王某与回族青年马某相恋。后来二人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正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马某和马某的父兄向王某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王某必须信仰伊斯兰教。你如何看待该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