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9581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7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六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语六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语六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语六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语六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六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六则.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语六则,孔子肖像,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其人,孔子其人,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72人。 他整理了诗、书,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圣人之言 行身之则 -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们之间的相互谈论,真实地反映出孔子的言行,思想和学说。全书几乎无所不谈,涉及众多方面。,南宋时,朱熹把 论语

2、、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说 愠 罔 殆 识 诲 哉 焉,yu,yn,wng,di,zh,hu,zi,yn,读准字音,论语六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2.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 知新, 可 以 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常、经常,同“悦”,愉快。,怨恨,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这里指学过的知识,理解、领会,迷惑不解,危险,也,可以,凭、凭借,做,论语六则,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不耻下问, 是 以谓之文也。”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 倦。 8.择其善者而从之,为什么,认为

3、可耻,记住,满足,教导,厌倦,采纳,听从,这、这样,因为,他,好,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思想修养,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敏而好学,一.作家作品: 1.孔子名_,字_,_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_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论语属_散文,_家经典之一. 3.四书是 ,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语录体,儒,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巩固练习,二、解释词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2.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4、? 3.温故而 知新, 可 以 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常、经常,同“悦”,愉快。,怨恨,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这里指学过的知识,理解、领会,迷惑不解,危险,也,可以,凭、凭借,做,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不耻下问, 是 以谓之文也。”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 倦。 8.择其善者而从之,为什么,认为可耻,记住,满足,教导,厌倦,采纳,听从,这、这样,因为,他,好,三、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敏而好学,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

5、厌 诲人不倦,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思想修养,四、选择题,1画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记住) 学而不厌(厌倦) B不耻下问(耻辱) 可以为师矣(凭) C择善而从(采纳) 诲人不倦(教导) D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 (懒惰),C,2 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善而从、都出自于论语。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辨证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知识的继承与创新。,A,3画线词语活用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不耻下问 C敏而好学 D必有我师焉,4画线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B诲人不倦 C不亦乐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题,B,A,论语的众多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