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儒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9638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孟子儒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论语孟子儒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论语孟子儒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论语孟子儒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论语孟子儒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孟子儒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孟子儒学.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论语、孟子与儒学,一、孔子(前551年前479年)生平,孔子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都今河南商邱县)贵族。父叔梁纥,母颜征在。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十七岁 公元前535年,孔母颜征在卒,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十九岁 公元前533年,孔子娶宋女亓官氏为妻。 二十岁 公元前532年,孔子生子,因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 孔子开始任乘田、委吏(管仓库的小吏)。,三十岁 公元前522年。 孔子自

2、称“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即从此开始,他已奠定了治学、作人、为政等坚实的学问德业基础。根据史记记载,这年前后,他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知名的有颜路(颜回的父亲)、曾点(曾参的父亲)、子路等人。 三十五岁 公元前517年。 鲁昭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孟孙、叔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齐。孔子因鲁乱带弟子适齐。到齐国后为高昭子家臣,借以进见齐景公。,三十六岁 公元前516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能得而食诸!”(论语颜渊)齐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但因晏婴阻挠,没有成

3、功(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五十一岁 公元前501年。 六月,鲁伐阳虎,攻打阳关。阳虎突围奔齐,旋逃亡宋国,最后逃至晋国,投赵简子。孔子说:“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 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五十二岁 公元前500年。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由小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齐与鲁媾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市南)。孔子以大司寇身份为定公相礼,孔子认为“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事先做了必要的武事准备。齐欲劫持定公,孔子以礼斥之

4、。齐君敬畏,遂定盟约,并将侵占的郓、讙、龟阴等地归还鲁国以谢过(见谷梁传定公十年)。,五十五岁 公元前497年。 鲁国得治,齐国 畏惧。齐欲败鲁 政,于是便选美 女八十人,衣以 文衣,并文马二 十四驷馈鲁君。 季桓子受之。鲁 君臣荒于女色, 怠于政事,多日 不听朝政,也不按礼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供肉)给孔子,孔子失望,于是去鲁适卫,开始了十四年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五十六岁至六十八岁 (前496年前484年) 孔子十四年间访问 过卫、陈、曹、 宋、郑、蔡六国。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 阶段,一是以卫国 (今河南省北部,国 都帝丘,为濮阳县 旧址),为中心的 阶段;二是以陈国 (今河南省中南部,国都

5、陈,为今淮阳县旧址)为中心的阶段,三是又回到卫国的阶段。三个阶段,主要停留地区(立足点)是卫陈两国,在卫国前后两次停留时间长达十年,在陈国也长达四年(都包括短期离开时间在内)。,六十八岁 公元前484年 春,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求为季氏将左师,与齐军战于鲁郊,克之。季康子问他是怎样学会作战的,冉求说,学于孔子,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归鲁。至此,孔子结束了访问列国诸侯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返鲁后,鲁哀公问政,孔子曰:“政在选臣。”(史记孔子世家)又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政者

6、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并继续聚徒授业,培育治国贤才,据史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七十三岁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孔子寝疾七日而殁,葬于鲁城(今曲阜)北泗上。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临别而去,哭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墓凡六年,然后离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墓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名孔里。并把孔子故居改为庙堂,藏孔子平生衣冠琴书于堂中。自此以后,年年奉祀。今曲阜之孔庙、孔府、孔林,所谓“三孔”者,即始创于此。,二论语简介,1.“论语”的含义与内容,论语是记录

7、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篹,故谓之论语。 论:论纂,又伦也,有伦理也。 语:语言,又叙也,叙己所欲说也。,2.论语的成书,经典释文引郑玄说:“仲弓、子夏等所撰定。”同书论语音义又称:“郑玄云: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文选辩命论注引傅子:“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柳河东集论语辨:“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也。”,3.论语的流传,西汉时期论语主要的本子有: 鲁

8、论语20篇, 齐论语22篇, 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三 孔子的主要思想,1.仁的思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雍也),2. 仁与礼的关系,子曰

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3. 德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

10、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四 讨论 心灵鸡汤还是心灵麻药 于丹论语心得之我见,年“十一黄金周”央视“百家讲坛” 连续7天推出余丹主讲的论语心得,余丹一炮打响,火了。 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自去年月日上市以来,已经创造了一系列纪录: 年月日,中关村图书大厦新书首发式暨签售仪式上,当天店面零售余册,于丹签售册,创下新中国图书史上单店单品种零售和现场签售的新纪录;

11、自年月到年月底,共在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天津、石家庄、沈阳、西安等地签售场,签售万册,举办讲座和较正式的读者见面会场,走过座城市,当地媒体高度关注,读者热烈欢迎; 从年月图书首发以来,截止到年月日,销售量已达到万册。,当于丹在热火朝天签书时, 年3月3日,一位男子穿着印有“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字样的T恤衫出现在于丹签售的现场,但是随后被保安人员推出会场。 还有人撰文指出余丹书中的处硬伤。 随之,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在网上联名发帖,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发起者为中山大学研究古诗词和古文献的徐晋如博士,文中言辞激烈,称于丹

12、“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当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时,人们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还呼吁不要再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了,文中甚至要求于丹从百家讲坛中下课,并向电视观众道歉。帖子在网上贴出后,立即引起万人跟帖。 我们该样认识余丹现象?,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再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

13、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从政需要什么,一个国家想要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大家一般想还不得洋洋万言啊,老师说的很简单“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论语严渊篇)。说我告诉你就三条,第一叫国家机器,必须有强大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足够的粮食,丰衣足食,第三条就是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他说有三条就够了,挺简单吧。这学生矫情,说三条不行,太多了,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我非得去一条您说去什么,老是也不急,说去兵,那咱就不要兵力了,人总得吃饭,但还得有信仰。子贡还不干,非得要再问,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这两条您再给我去一个,老师非常认真的告诉

14、他,曰,去食。我们宁可不要粮食了,然后老是说了一句结论,叫做“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说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啊,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你去工作,面对领导,要忠诚,要热爱领导,这没有错;面对朋友要将心比心,甚至是两肋叉刀的,也没有错;但不管是对领导 ,还是对待朋友,要有分寸吗?子由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就是说,你跟你的领导关系过于密集,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与你的朋友关系过于密集,就离你们俩疏远程度就不远了。,“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

15、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孔子提出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叫祸从口出,没那么严重的话,起码也叫言多语失 。,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来。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那么第二个态度是什么呢?是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补足这个遗憾。,所以说要想仁爱,首先是有内心的恭敬,从个人的一己人身上是恭敬于人,从整个国家,孔子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政治就完成了;也是敬事而信,内心有恭敬。所以小到一己人心,大到国家形态,我们由恭敬出

16、发,对这个世界,我们会有眼中的美好。,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事之道。,三 孟子生平,1.孟子的籍贯与生卒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到孟子时家道已衰落了。关于孟子的生卒年,史籍无明确记载,古今来有多种推测,大约为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2 孟子的童年 孟子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抚育下长大。 孟母教子:三迁择邻 断织教子 康涛孟母断机教子图,3.游说诸侯,游说诸侯是孟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孟子一生最

17、风光的时期。据其弟子彭更描述当时的情景:“后车数十。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候”(孟子滕文公下)。 史记孟荀列传曰: “道既通,游事于齐宣王”。孟子大约在三十五岁左右开始结交政治人物。而游说诸侯之行,大约在四十岁或之前的若干年内 (“我四十不动心”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结束他的游说诸侯之行,是在齐宣王伐燕之后若干年,孟子“致为臣而归”(孟子七孙丑上),辞去齐卿返邹,年龄约在六十五岁上下;孟子游说诸侯之行总共约25年。,孟子游说列国图,二十多年间,孟子到过梁(魏)国、齐国、 宋国、滕国、鲁国,四孟子的成书过程,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 此书孟子之所作也,

18、故总谓之孟子。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 (赵歧孟子题辞),孟子一书的主要作者是孟子本人。书中的孟子言行思想,或出自孟子之手,或由孟子授意,门人笔录; 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还有其他的弟子作了不少工作。孟门弟子们参与了孟子的创作过程; 孟子一书最终由孟子本人审定,并作了文字的润饰和修改; 孟子一书完成于孟子去逝前的若干年内。但也不排除在书成之后,孟门弟子略作修改的可能。,五孟子的主要思想,民本思想 “民本”一词来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天时不如地利,

19、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公孙丑下),君视臣为犬马,臣视君为国人;君视臣为土芥,臣视君为寇仇。(离娄下)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万章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未闻弑君也。 (梁惠王下),仁政的思想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故曰:仁者无敌。”(梁惠王上)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公孙丑上),性善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20、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故有之也。(告子上)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讨论一:,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告子认为人性本无所谓善恶,后天的培养决定了其善恶。结合他们学说,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讨论二:,儒家讲仁、讲礼、讲尊尊、亲亲,你认为儒家的这些理论是否适合于现代社会?是否与民主、法制相冲突?儒家文化向现代化转化是否必要,又如何可能?谈谈你的看法。,参考书目,柏拉图 理想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 密尔 论自由 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