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23326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章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五章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五章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五章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五章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章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温故知新:,唐末农民战争使唐朝政权名存实亡。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从此,我国开始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到979年,在北宋统治者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先后努力下,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不是全国统一)但是不久,北宋的统治就出现了危机,主要体现在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疆民族危机三个方面。 当时,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并立着契丹族建立的辽,后来取代辽的女真族建立的金,以及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1契丹族是怎样兴起的? 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 秦汉时属东胡族系,是鲜卑

2、族的一支 原来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北魏时期自称契丹,有八个部。 唐初,契丹归附唐朝,同中原地区往来密切,互相交换物产。 唐朝末年,契丹势力不断发展,日益强大。 强调契丹的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契丹族从游牧发展为农耕,这是历史的进步。唐朝以来,契丹和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唐末,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出长城,契丹贵族也乘机南下俘掠人口,因此契丹境内汉人越来越多。这些汉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2契丹国政权是怎样建立的? 各部统一; 提倡农业; 接受封建文化。 另外还有当时中原地区正处在分裂割据的状态,没有强有力的政权有效地管辖该地区。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契丹各部的

3、统一。 建立的时间(916年)、人物(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少数民族发展的共同特点:即政权建立后,逐渐接受中原先进文化,从而加快本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在契丹发展和政权建立整个过程中,耶律阿保机是核心人物。 评价依据:统一契丹各部、接受汉族封建先进文化、建立政权等方面。 结论:耶律阿保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在契丹族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启示: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领袖人物同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值得肯定。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克服大汉族主义倾向,形成“大中华”的概念。,“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见

4、107页,辽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蕃汉分治”的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在辽广阔的统治区内,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等族人民。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政府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 南面官照“汉制”(唐朝的制度)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朝的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因俗而治”,是一种民族分治。这一制度的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 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一种肯定和保护,

5、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二、“宋辽的和战”,1宋对辽用兵 宋对辽用兵的目的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夺取幽云十六州。(随着契丹的势力日益强大,契丹贵族经常南下,对中原进行掠夺。在耶律德光统治时期,中原地区正好是后唐统治。后唐的节度使石敬瑭早有称帝野心,但力量不足,他便以割地称臣为条件,乞求契丹出兵相助。契丹军队灭了后唐,立石敬瑭为皇帝,是为后晋。石敬瑭做了皇帝后,就把幽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进一步壮大了契丹的力量,为以后宋辽争端埋下了隐患。) 宋军两次征辽均以失败而告结束。之后宋由积极进攻转为消极防御,即“守内虚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和镇压,这反映了北

6、宋统治者的腐朽和虚弱。,2澶渊之盟,宋进攻辽是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辽攻打宋是为了南下掠夺财富。(可见宋辽之战分为两阶段 ) 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因北宋政府没有统一的部署和指挥,各城孤军奋战,于是契丹乘虚而入,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附近,逼近都城东京。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并力劝宋真宗亲征宋真宗到达澶州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射死了辽大将。辽方担心不能取胜,于是提出议和要求,正中宋真宗下怀。1005年,双方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给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澶渊之盟是在宋已经取得胜利但宋辽双方势均力敌,都无力战胜对方,宋朝做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和约。 宋

7、每年送给辽“岁币”。这个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澶渊之盟后出现的历史现象:,河北两地供输民毋得市马出城,犯者以违制论(宋) 每擒获鬻马出辽人,皆戮之,远配其家。 雄州容城归信县多市马出入边城中,为契丹籍送幽州。 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公私岁费四十余万缗。 河北路有铜五十七万九千九百余斤,锡九千八百九十余斤。乃市易,务于榷场卖铜皆百斤。 续资治通鉴长编,(1)澶渊之盟后,宋辽开展了经济交流。 (2)北宋边境设置榷场,贸易非常活跃,贸易的数额不断增加,民间贸易也不断发展。贸易品种逐渐增多,连铜锡也输往契丹。 (3)宋辽双方统治者为了控制南北贸易和阻碍民族交流,都颁布了

8、禁令。可见真正促进民族经济交往的主流是各族人民。,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呢?,既要看到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更要看到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这样评价,才全面客观。,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1西夏的建立 了解党项族的起源和社会生活以及西夏政权的建立 党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唐朝中期以来,他们游牧在今天的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部一带。唐末五代时,党项族成为西北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北宋初期,党项族首领称夏国王。1038年,夏王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元昊是党项族的杰出首领,是西夏政权杰出的政治家

9、和军事家。他武艺高强,精通汉文,熟读宋朝律法、兵书以至佛经,又擅长绘画和创制器物。他对蕃汉各族情况都很熟悉,注意吸取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并多方面争取汉族知识分子为他所用。,2西夏的政治制度 元昊模仿唐宋制度,设置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司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和监察;地方设立州郡。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官吏;仿造汉文创造西夏文字(“蕃书”)。 结论:西夏统治者一方面在努力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在创造本民族的文化。,3宋夏的和战 分析宋夏战争的原因: 元昊称帝以后,我国实际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宋朝当然不能接受原来称臣的党项和自己“并建大位”。宋仁宗拒绝了元昊称帝的要求,削去他

10、的官爵,又关闭榷场,禁止互市,双方矛盾因此而激化。从1040年开始,元昊不断发动对宋的战争。,议和原因: 多数战役是以宋朝的失败而告终,每次战役宋军被俘或死亡的都在万人以上。 西夏虽然不断取得胜利,但伤亡也不小,又得不到实际的胜利果实。战争不仅耗费了大量军费,又失去了宋朝每年给予的岁币,造成财力不足;西夏境内又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物资缺乏;过去依照和约,通过互市取得的物资中断,西夏人民迫切需要的茶和布匹都很缺乏,因此西夏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互市贸易。,宋夏议和的影响: 宋与西夏的和约是北宋在精神上胜利了,西夏却获得了实惠。在以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宋夏人民和睦相处,有利于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有

11、利于西北边疆地区的开发。,材料1 (宋辽澶渊之盟盟约的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1)根据材料1,盟约内容有何特点?指出其维系的基础是什么。 特点: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宋妥协退让。基础: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的均势为前提。,材料二: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为夏国主,每年以

12、“岁币”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 指出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不同,其说明了什么。 不同:政治上夏妥协接受册封,经济上岁币的名义不同。这说明当时夏的力量弱于宋,且双方都急于讲和。,材料三在宋、夏战争正紧张的时候,辽派使臣刘六符向宋施加压力,再次索取关南地(后周世宗从辽夺取)。宋派富弼使辽,答应每年给辽增加银10万两,绢10万匹,才算了事。澶渊之盟时给辽的物品称为“岁币”,这次改为“纳”字 指出两次宋辽盟约的不同点。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宋进一步退让,使双方政治上出现了不平等关系。原因:与当时形势及其造成的力量对比变化有关,但主要是宋妥协造成。,【小结】,通过学习辽、西夏的历史以及与北

13、宋的关系,使我们看到了少数民族对我国东北、西部的开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虽然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有过不愉快的战争,但更有长期的和平和民族融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是主流。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 封建统治阶级为争夺生存空间、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巩固统治进行的战争。 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也保证并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宋对辽、西夏的战争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宋初强化中央集权尤其是集中军权的弊端:军

14、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为收复幽云十六州与辽作战失利后确立“守内虚外”的政策; 契丹、党项族的骑兵轻捷灵活,作战能力强。且政权建立之初士气往往很高。,(2005江苏历史)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B A猛安谋克制 B“蕃汉分治” C察举制度 D行省制度 (2005广东历史)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B A、市易法 B、岁币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2005上海历史)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力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割据 D分封诸侯 (2001年广东、河南卷) 下列少数民族,最初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是 (C)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2001年上海卷) 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银川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B) A契丹族建立的辽 B党项族建立的大夏 C女真族建立的金 D蒙古族建立的元 (2000年春季卷)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D)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元昊在兴庆称帝 澶渊之盟 王安石变法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