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31218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内容及主题、结构、主要艺术成就。 2、精读匡超人一文,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借人物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 3、把握并运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教学重点: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 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 可笑可鄙的人的。 教学难点:1、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 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阅读单元提示从士林到官场43页 1、什么是社会小说

2、? 2、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的区别?,第七讲,作者介绍,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只因喜欢杜牧诗句“人生只合扬州老”一语成谶。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在秦淮水 亭,历时十余年时 间,创造出不朽之 作儒林外史,关于作品,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除了楔子写元明易代时王冕的故事外,正文从明宪宗成化末年写到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为止。小说展示的是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

3、既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儒林外史异常关注知识阶层的命运,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闲斋老人序),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 “市井奇人”的发现,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以 “幽榜”回映“楔子”。,周进,蘧公孙,兄长,路遇,范进,严监生,严贡生,王惠,荀玫,娄府二 公子,马二先生,资助,匡超

4、人,选录,路遇,表叔,选家,儒林外史的结构,串“糖葫芦”式,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一、儒生形象 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二先生)、王玉辉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匡超人、牛浦郎,二、官绅形象 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幸运者一旦功成名就,就要用无厌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 他们出仕多为贪官污吏,如王惠; 处乡则多是土豪劣绅,如严贡生、严监生; 而王仁、王德的行径则充分暴露了这些“代圣人立言”的道学儒生的虚伪。,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三、形形色色的假名士 最初热衷科举的名利之徒,但在碰壁之后,转而

5、清高,其实全是一些毫无真才实学,甚至连八股文也写不好的庸才。如娄三、娄四公子、杜慎卿等。他们故弄风雅,其实空虚做作;明明是趋势之徒,却伪装不叩权门;明明是不学无术之徒,却故弄风雅。因此,闹出无数愚蠢自嘲,使人发笑,也使人憎恶之行经。,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理想文士的探求 吴敬梓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如: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薄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吴敬梓主张以“礼乐兵农”的实学取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作品里写了两件大事,一是祭泰伯祠,一是萧云仙重农桑、兴学堂的政绩,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这类人物是作者心

6、目中非常尊重的“真儒”。体现了作者对八股取士、理学教育造成的儒林学术空疏、歪曲儒学真典现象的思考。 作者虽厌弃八股,但以复古寻求出路,连作者自己也觉得有些迂腐,他笔下这类人物也表现出迂腐的特性。,一、别具一格的艺术结构,鲁迅:“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二、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鲁迅说,儒林外史诞生以后,“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他又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儒林外史的讽刺特征,1、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2、悲喜交加的美学风格 吴敬梓对世态的讽刺,上升到了制

7、度的 层面,作者不是把读者的憎恨引向某个个人, 而是把这种 憎恨引向那个社会,引向那个 八股科举制度。所以,吴敬梓对人物的讽刺 中是带着同情和谅解的,是一种含泪的笑。 3、“婉而多讽” 的讽刺手法,周进,范进,胡屠户,严贡生、严监生兄弟,严贡生:读书人中的无赖、恶霸 严监生:精明、懦弱的悲剧人物,匡 超 人,匡 超 人,1、结合课文节选部分思考: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主要依据是什么?,课文把握,自私蛮横,逼妻下乡(第4段),虚荣无耻,停妻再娶(第5-6段),虚伪无情,拒看潘三(第8段),吹嘘自己(第9段),厚颜无知,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林

8、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15回,第15回: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十两银子的资助。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能够求取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这是马二先生给他上的第一课。,阅读拓展,16回,第16回:回到家乡乐清县,匡超人

9、见人作躬打揖,甚是知书达礼。整日杀猪磨豆腐,帮助久病在床的老父亲出恭,念书至四更鼓。作品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突出匡超人是个顶极孝子和酷爱读书之人。因他的知书达礼和勤奋苦读,受到知县的提拔,中了相公。,第17回:因知县提拔中了相公,却因知县遇事,将会祸及于匡超人,于是,他只得躲回杭州,旧地重游。客舍中遇到景兰江,景兰江不喜欢马二先生的时文(功名),在一次众人饮酒之时,景兰江问道:“众位先生所讲中进士,是为名?是为利?”众人道:“是为名。”景又说道:“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面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哪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还享名多着呢。”匡超人听得,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

10、道理。除了马二先生说的功名富贵之外,还有士林秀才们的附庸风雅之趣。,总结,经过这一番见识之后,匡超人的思想与精神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小说在第18、19回里写到他与潘三的相遇,则使他彻底陷入了腐化堕落的儒林大染缸。在潘三眼里,“这一班人(西湖诗会诸友)是有名的呆子。”景兰江因为做诗把头巾店的本钱做得精光,并且告诫匡二相公,“在客边要做些有想头的事,这样人同他混缠做甚么?” 在潘三的招待之下,匡超人先是做起了赌场的抽头,接着为潘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三的出谋划策,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当。在潘三看来,“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匡超人果然听了潘三的话,和那

11、边的名士来往稀少。后来,在潘三的一手策划之下,娶巡抚衙差郑老爹的三女儿为妻。从此,匡超人便彻底堕落为一个无耻可笑可鄙之徒。,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小说共55回,却用了5回多来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课文把握,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特征?,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匡超人没奈何,含着一包眼泪,只得别过了辛小姐,回浙江来。,匡超人听见了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便问:“后事是怎样办的?”,对比手法

12、细节描写,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心理描写,匡超人道:“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乎?”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 匡超人道:“ 这也是第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唯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语言描写,艺术成就,1、独特的结构“虽允长篇,颇同短制” 小说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的方式不同,它 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 ,既独立又 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 2、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辛辣的讽刺 作者因久阅文坛,对文人的心态自然非常熟稔,一旦发为讽刺,不但穷形尽相,往往还剔骨见髓,使有疾者霍然汗出。他的观察点是:人物、冲突。 3、细节描写,夸张的语言,写实手法,等等,都是讽刺小说艺术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