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土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35794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春土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青春土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青春土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青春土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青春土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春土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土建.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春土建,立志精英,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推进综合改革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董 奇 北京师范大学 2014年9月19日,目 录,一、综合改革的背景 二、综合改革的切入点与基本原则 三、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一、综合改革的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系列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教育改革是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第二十四次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上, 刘延东副总理阐述了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 袁部长对高校开展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高校综合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高校启动制定各自的综合改革方案,2、第24次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的任务部署,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要求 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 出台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以章程建设推动高校综合改革,3、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相关政策要求,服务两个百年目标,高等教育要发挥更大作用,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

3、研的支撑,是大学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 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从规模到质量 毛入学率已达34.5%,总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大而不强”,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能满足人民对更加优质、公平、多样高等教育的需求 要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校改革发展的新任务,从粗放式的外延管理转向更加精细化的内涵管理 从经验型管理转向更加科学的管理 从相对封闭的管理转向师生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型管理,4、高校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综合改革复杂性、综合性、难度大,是深水区改革 不是局部的调整完善或单一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多领域、多层次、多要

4、素相互关联、相互照应、相互协同的改革 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部整形,而应协同闯关、整体塑造,5、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要求,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改革走向高校层面的中观改革 从高校的外部治理走向高校的内部治理 从单项改革转变为综合改革 从增量改革推进到存量改革 从表层改革深化到深层改革,高校综合改革必须完善高校内部治理,提高管理能力 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开放办学,理顺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扩大院系自主权,改革学校与院系的关系 强化教学主体地位,建立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打破封闭、僵化 释放学术活力,转变行政化倾向 ,二、综合改革的切入点与基本原则,1,综合改革的切入点以学科

5、建设为龙头,一流大学建设必须有一流学科的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学科A,学科B,学科C,学科Z,拥有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大学建设,哥伦比亚大学:,北师大发展战略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到2050年将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建校120周年,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步:再用30年左右的时间,到建校150周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北师大进入ESI世界前1%的学科,20,北师大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21,国内高校排名第7-12位,北师大在上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表现,2,综合改革的具

6、体工作原则,具体工作原则,优化学科结构,强化优势特色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内涵发展 以院系为主体,扩大院系自主权 以教师发展为本,激发创新活力 推进综合改革,加强多方面统筹,实施双轮驱动,促进学科发展与交叉 提供稳定支持,建立可持续机制 坚持分类建设,实施多元评价 坚持公平公正,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双向协商,发扬学术民主,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大会 实施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能力提升计划,配套了系列文件,本科: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 研究生: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决定 学生奖助:本科、研究生、留学生奖助方案,人才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行动计划 “理科科技平台培育计划”,

7、筹资奖励与筹资配比政策,科学研究,社会贡献,三、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1,学科建设目标、规划与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学科布局应符合学校发展定位,推动学校优势特色发展 学科结构应合理分布(文、理、社、工),形成良好学科生态 学科发展应目标清晰、力度强劲,应有利于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培育与建设,学科、专业设置求全,总体数量较多,学科之间质量差异大 已有学科身份固化、竞争缺失,有些学科长期得不到支持 新增学科追求热门,优势特色被弱化 学科专业准入机制不健全,退出机制缺乏 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定位不清,缺乏具体可操作可评估的具体发展规划和实现路径,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各院系/各学科状况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各院系/学科

8、综合数据信息库 开展院系/学科状况自我分析与外部第三方评价 形成学科发展自评报告与第三方评估报告,改革举措1:开展各院系/各学科现状的综合 分析与评估,改革举措2:以一级学科为单位,建立和完善 各一级学科发展规划,采用一级学科分类发展机制 冲击世界一流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国内知名 特色培育 不再建设 合理定位一级学科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分项的建设任务规划 队伍建设规划 平台建设规划 科学规划各一级学科建设思路和重点,改革举措3:建立学科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动布局,新建一批新兴 交叉专业 脑与认知科学、资源生态科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自然

9、灾害及其防治科学 建立学科专业退出机制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药学,2,“三位一体”,理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关系,世界一流大学,学科B,学科C,学科Z,拥有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学科,学科A,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之间缺少统筹考虑,学科建设虚化 学科建设资源分配,注重身份而轻实际贡献,与学科/院系实际承担的人才培养、科研等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相脱节 学科建设资源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各类建设项目相互分离,存在交叉重复,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制定规划,建立政策间的衔接配套,改革举措1:统筹学科发展的各类规划和支持

10、,学科能力提升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理科科研平台培育计划 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文件 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文件 ,综合设计,实现学科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项目的内容统筹,如: 一级学科建设项目:以一级学科为建设单位,面向全体学科,由院系整体预算,学校提供稳定支持 学科交叉项目:以推动学科交叉为目标,鼓励成立跨学科的机构和团队,全年申报、随时受理、建立项目库,自由竞争,建立覆盖全校所有学科/院系学科的综合信息系统,实行效益分析,改革举措2:准确把握各学科/院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学科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评估,构建了基于学科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 综合数据涵盖各院系、各教师

11、在本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多方面信息 囊括各院系在人才队伍、空间配置、财经收支等资源配置情况 可在全校、学科大类、各院系层面进行各类比较分析 院系可以对比分析本单位每个教师的综合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配置的合理配置与效益考核,涵盖个人-院系-学科-学校的多层次、嵌套式数据结构体系,为绩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近5年的10大类业务数据,完成217个标准数据表 数据类型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人事人才、空间设备、财务经费、学科建设等各方面 是教师、院系、学科绩效管理的数据支撑平台 是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平台、部院系所数据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平台简要介绍,数据中心登录界

12、面,3,以一级学科建设为基础,理顺学科与机构设置的关系,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世界一流大学,学科A,学科B,学科C,学科Z,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水平,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与影响,拥有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学科,院系A,院系B,院系C,院系Z,研究院 1,研究院 3,研究院 2,研究院 5,研究院 4,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多的一个单位建设5个学科,最多的一个学科在7个单位建设,学科建设与机构设置关系不清,各类投入以机构为主,导致:,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争资源抢着成立机构,机构众多且易产生矛盾 有的学科无限膨胀,有的优势特色学科被弱化 学科力量分散、资源重复建设、低效

13、跨院系的学科建设缺乏统筹机制 学科队伍现状不清、归属不明、建设规划缺失 各学科建设缺乏稳定投入机制,明确各一级学科的建设单位 对多个院系共建的学科,明确主建单位和参建单位,明确职责,建立学科建设联动机制 对建设多个学科的院系,在调研基础上,提出调整或建立协调机制的建议,建立跨单位的学科责任人制度 学校资源投入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直接面向一级学科建设,改革举措1:强化一级学科地位,明确各一级学科建设的责任主体,院系承担本、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任务,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依托单位 研究院以开展科学研究为主,有条件的可以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 明确研究院的主要依托学科,并与承担该学科主要建设任务的院系建

14、立双聘、双重考核机制 对于部分确属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或国家建立的专门综合性机构,也要建立其与相关院系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举措2:建立院系与研究院学科建设联动机制,改革举措3:稳步推进学科院系调整,继续试点学部制改革 教育学部 分步推进个别机构调整 政府管理学院、系统科学学院 新闻学院、社会学学院、统计学院 院系间的人员调整 建立新的机构与平台,4,理顺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建立多元聘用、评价与激励机制,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世界一流大学,学科A,学科B,学科C,学科Z,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水平,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与影响,拥有一定数量的世

15、界一流学科,院系A,院系B,院系C,院系Z,研究院 1,研究院 3,研究院 2,研究院 5,研究院 4,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后勤队伍,教师规模基本稳定,可新增的固定编制和流动 编制非常有限 重点是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质量提升,以机构为单位(而非学科)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学科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底数不清 部分优势特色学科队伍规模与兄弟院校相比不足 个别学科专任教师规模太小 个别学科队伍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个别学科领军人物严重不足 ,有24个学科存在教师学科归属与招生方向不一致 新增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过度集中在个别学科,53,不同单位在人力资源建设的标准、支

16、持政策、考核等方面差异大,理清各一级学科的学科队伍,明确每位教师学科归属 规范了教师在个人学科归属、招生、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学科属性,解决了: 学科归属与职称晋升归属不一致 个人学科归属与研究生招生学科不一致 同一单位不同学科教师晋升标准不一 新进人员学科归属不明确 建立跨学科双聘制度,对于归属不止一个学科的人员,需明确在各归属学科上的权重,改革举措1:摸清家底,明确每个教师的学科归属,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建立世界一流师资队伍为目标,做好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规划 以学科建设任务为依据,核定各院系编制,定编定岗 人力资源投向与学科发展目标、规划相适应,改革举措2:建立人力资源投入与学科发展 目标

17、联动机制,以学科发展的现状为指导,确定人才引进的层次和数量,按需设岗,按岗招聘 加大高层次人才、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加强第三方评价制度,确保人才引进质量 建立多元化人才聘用制度,扩大校聘合同制、院聘合同制、项目聘用制等多种人员聘用数量,完善聘用管理办法和服务支持体系 建立人才引进的过渡机制,新教师实行“师资博士后”、“人事代理”制度,暂不解决事业编制,与事业编教师同等待遇,经过5-8年工作考核后,择优正式录用,改革举措3:推进教师聘任与培养工作改革, 优化学科人才结构,改革举措4:建立多元评价标准,重多元突出 贡献,加强绩效管理,根据学科类型与岗位特征,实行分类设岗、分类定标、分类评价,分类

18、定标准 分类独立投放指标 分类评审,基础教育研究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学科教学论(教材建设) 985研究员(偏基础科研) 2011研究员(标准工具研发、数据库建设、监测报告撰写),增加基于学科、团队整体评价的相关支持政策,提高绩效在总收入中的比例 对高层次人才实行较高基本工资+绩效 增加绩效类别与强度: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覆盖了政策咨询、成果转化、社会服务 ,加大绩效奖励力度:,5,理顺学科建设与空间配置的关系,实行分层支持、有偿使用,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世界一流大学,学科A,学科B,学科C,学科Z,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水平,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与影响,拥

19、有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学科,院系A,院系B,院系C,院系Z,研究院 1,研究院 3,研究院 2,研究院 5,研究院 4,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后勤队伍,空间、教学与科研实验室、设备等资源,总量方面 分配政策方面 使用效益方面 有偿使用机制建立 ,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学科建设为中心,修订和完善空间资源配置指标体系,改革举措1:围绕学科建设中心,推动空间等资源 配置改革,重点支持:优势学科;符合学校定位与发展势头好的学科; 协同创新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社科 基地 、高级智库 扶持培育:对于有发展潜力、大学排名在逐步上升的学科 进行适当扶持,培育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维持现状

20、:对于占用学校空间资源多,产出少的学科;对于 学科评估靠后且后继乏力的学科,在空间资源 配置上学校将不再给予考虑,建立空间等资源有偿使用和院系分担机制 分类核算院系空间等资源 实施额内免费,超额阶梯收费的办法,通过经济杠杆,鼓励院系节约利用空间等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改革举措2:逐步推行空间有偿使用机制,建立空间等资源使用效益评估制度 建立对公共用房实施全方位、多层面、常态化的绩效考核制度 效益评估与学院的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紧密结合,6,理顺学科建设与财经资源配置的关系,推行院系预算管理体制,扩大院系管理自主权,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

21、A,世界一流大学,学科A,学科B,学科C,学科Z,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水平,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与影响,拥有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学科,院系A,院系B,院系C,院系Z,研究院 1,研究院 3,研究院 2,研究院 5,研究院 4,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后勤队伍,空间、教学与科研实验室、设备等资源,财经资源,学科建设缺乏稳定经费支持,院系所缺乏学科建设的自主性,无法进行科学规划和长期持续建设,各项工作较消极被动 各类建设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缺乏统筹机制,导致:,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类项目交叉重复、小而散、经费使用效益低 多头立项、多头申请、多时段进行、多头检查

22、院系与教师忙于申报、忙于应对检查、从事教学科研的时间大大减少 部门间政策不统一,引发矛盾 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对院系所学科建设直接干预多,学校未进行院系所的运行成本核算:即各院系所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的收和支联系不够紧密,院系人员经费未与学生培养数量挂钩 科研活动人员及公共资源占用成本未进行成本补偿 学校水电气暖后勤保障未实行成本核算 修缮基本建设等费用支出学院未进行任何分摊,制定与学校学科定位、优势特色建立、学科水平提升相适应的财经政策 完善以学科规划与评审为基础的投入机制,建立专家委员会,完善新增项目投资评审制度 以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为预算和考核依据,财事结合,实行以学科建设具体

23、任务为基础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方式,改革举措1: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的投入机制,以学科发展水平和目标为导向,加大对人的投入,加大绩效奖励,激励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 加大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准高层次人才的投入与支持 设立学校院系配比人才引进基金和人才奖励基金 设立青年教师成长专项基金 加大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博士后的投入,加强学校职能部门专项统筹力度,管理重心下移 职能部门间管理统筹,项目打包,将大量专项转变为稳定经费(统筹学科处、科技处、社科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国际处等掌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队伍建设等各类项目与经费) 统一下达(内容、经

24、费、要求、时间) 建立跨部门工作组和专家组,统一审批院系所计划与预算 对院系实行预算管理和年度评估,改革举措2:加强职能部门管理统筹,实现经费统筹 打包下拨,学科建设经费来源,学校投入 国家985、211专项(国家已整合) 国家自主科研经费 国家、北京市各类科研和教学专项 重点实验室、基地、工程中心、国别研究中心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本科质量工程 院系自筹 各类捐款,青年教师的研修和培训 自主聘用急需人才,队伍能力建设,重构课程体系 开展教与学模式变革,创新人才培养,购置和租赁设备 改造和修缮实验室、野外基地,科研条件建设,开发网络课程,数据收集,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教材和著作,成果产出与提升

25、,开设英文课程和英文专业,国际合作交流,整理成果 申报奖项,开展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学术交流 承办国际会议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一级学科建设项目,学科交叉建设项目 以教师为主,多学科聚集、聚合、聚变 孵化新兴交叉学科 跨学科“导师组”联合指导复合型人才 交叉学科教学研究项目与课程教材建设,74,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培育专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运行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运行费,校级实验室建设经费,科研平台专项,培养与发展 重大攻关团队、青年创新团队 跨学科沙龙 待遇 教学、科研、重大业绩奖励 突出贡献、京师英才、现聘骨干等专门津贴 各类人才配套经费,师资专项,国际合作专项

26、,78,人才培养专项 本科生培养:日常教学、实习实践与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实验室、教学团队建设、本科生培养国际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日常教学、实习实践与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实验室、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各类学生课外和思政教育活动 招生、就业专项,条件支撑项目,学校按照一定规则将稳定经费打包全部拨给学院后, 由学院编制预算,报学校审核通过 学院根据国家和学校财务规定,自主支配经费,承担本学院人员、行政、业务、运转费用,可以自行支配收支结余,改革举措3:逐步建立以学科和院系为基础的预算体制,7,完善学科管理与评估机制,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

27、员会 学科建设工作小组 部院系党政负责人 各一级学科组建学科建设专家小组 多单位建设的一级学科主建、参建单位组成联合管理小组、专家小组,改革举措1:形成学校-院系、学术与行政各负其责、相 互支撑的学科管理体制,改革举措2: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完善学科建设 效益评估机制,建立学科评估体系,学科/院系自我评估 学校年度评估 学科发展第三方评估,确立“两个约束”原则,提高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效益,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编制受建设内容与目标的约束 学科建设项目实施受预算的约束,建立学科重大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四位一体预算申报体系:“项目-任务-内容-预算” 覆盖学科目标确定、预算

28、编制、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各环节 与学校财务系统完全对接,能自动识别超出预算的情况 能对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分析,“985工程”项目执行方案管理系统 提供“985工程”执行方案的填报、查询、统计等管理功能 为项目建设任务和预期成效公示提供平台,重大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提供项目、任务、内容、预算四个层级的详细信息 根据工作内容的需要填报预算 预算与内容、任务密切相关,项目,任务二,任务一,任务三,内容一,内容二,内容三,设备费,会议费,劳务费,建立学科绩效评估结果与学科资源分配的联动机制,学校预留部分经费额度,根据一年后绩效评估结果,核算剩余经费的应发额度;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下一年度业务费额度,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