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238748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常规作业和非常规作业。三、主管部门和职责分工公司隐患排查的主管部门为安全部门,其他部门按照“一岗双责”和风险管控体系的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隐患排查。具体安全生产责任依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汇编规定的责任,各司其职。四、隐患及隐患分级1、事故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

2、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隐患分级: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按照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判定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

3、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五、隐患分类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1、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方面。2、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基础管理

4、其他方面。六、事故隐患排查的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识别评价的 “风险点、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风险点、危险源、典型控制措施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 通过隐患排查,再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七,隐患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

5、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1、综合性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带领公司管理部人员、生产部门负责人、设备部门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有关车间负责人(领导小组成员)组成检查组,每季度一次对企业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排查。本公司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可视为综合性安全检查。2、日常安全检查。分为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安全检查。主要针对风险管控提出的风险点、危险源及管控措施,进行检查。公司级检查重大风险点,每月至少检查1次。车间级检查所在车间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点,每周至少检查1次。班组级检查所在班组重大风险、较大、一般风险点,

6、每天检查1次。岗位级检查所在岗位所有风险点,每班检查1次。班组和岗位级检查视公司实际情况可以全并检查。3、专业检查。专业检查应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主管领导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二次,内容主要是对压力容器、电气装置、机械设备、厂房建筑、运输车辆、安全装置以及防尘等进行专业检查。八、隐患治理要求和流程1、要求: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2、流程

7、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九、隐患整改和验收1、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2、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

8、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3、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十、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XX有限公司 Xx年X 月X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