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节资本流通过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47870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9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章节资本流通过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五章节资本流通过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五章节资本流通过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五章节资本流通过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五章节资本流通过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章节资本流通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节资本流通过程.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重点:,1、产业资本的循环,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4、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5、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第二节 资本周转,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单个资本,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又称个别资本。,G,W,A,P,Pm,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1、购买阶段,G,W,A,Pm,货币资本,生产资本,职 能,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2、生产阶段,W,A,P,Pm,W,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职 能,生产剩余价值,3、销售阶段,W,G,商品资本,货币资本,职 能,实现剩余价值,G,W,P,W,G,G,W,P,W,G,G,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货币资本循环,G,W,P,W,G,P,W,G,G,W,P,W,G,G,W,P,W,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2、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一,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第二,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第二节 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资本周转,资本的循环当作周而复始、连续不

3、断的过程,即周期性过程,资本的周转时间,指预付资本价值,从一定形式出发,经过循环运动,带着剩余价值全部回到它原来出发点的形式,中间所经历的时间,即预付资本价值周转或循环一次的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资本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停工时间等,购买阶段时间,售卖阶段时间,资本周转次数,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转次数,公式:,n,=,U,u,周转次数,年,周转时间,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固定资本,含义,指以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

4、的生产资本,2、流动资本,含义,指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周转时间不同,价值收回方式不同,实物更新方式不同,4、生产资本的两种划分有何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的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不变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力的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5、固定资本的损耗与折旧,固定资本的损耗,有形损耗,无形损耗,生产过程中使用,自然力作用,原有设备价值降低,效

5、率更高的设备出现,含义,固定资本的折旧,固定资本按照它的损耗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进行价值补偿,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更新固定资本。这种做法叫折旧。,折旧费,逐年按损耗程度以货币形式提取的那部分补偿金额,折旧费公式,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折旧率,固定资本折旧费与原始价值之间的比率,折旧率公式,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X100%,=,1,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X100%,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含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大小取

6、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公式,预付资本一年中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例:,某生产企业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0元,其中固定资本为8000元,流动资本为2000元。在固定资本8000元中,厂房价值3000元,可使用30年,每年周转的价值为100元;机器价值为4000元,可使用10年,每年周转的价值为400元;小工具价值为1000元,可使用5年,每年周转的价值为200元。流动资本每年周转5次。,所以,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为:100+400+200=700元,流动资本2000元,

7、每年周转5次,所以,年周转价值总额为: 20005=10000元,这样,该企业预付资本年周转次数为: 700+10000 =1.07次 10000,四、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可以节省预付资本,尤其是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无形损耗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固定资本更新,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流动资本:维持同样生产规模所需要的流动资本可以减少,或者预付同样数量的流动资本可以满足更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从而提高资本增殖能力。,例:,假设甲乙两个资本家,他们的生产规模相同,且每个月都需要支付1万元来购买劳动力和原材料、辅

8、助材料等,全年需不断支付流动资本12万元。但是甲资本家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快,一个月周转1次,全年周转12次。,因此,甲资本家全年只需预付1万元流动资本,就可满足全年支付12万元流动资本的需要。,而乙资本家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慢,四个月周转1次,全年周转3次。,因此,他全年要预付4万元流动资本,才可以满足全年支付12万元流动资本的需要。乙资本家预付流动资本是甲资本家的四倍。,甲资本家:,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乙资本家:,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万,1万,1万, ,1万,1万,1万,1万,1万,1万,1万,1万,1万,1万,1万,1万

9、,2、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年剩余价值量,指预付资本在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量。用“M”表示,公式,M,=,m,v,n,一定量的可变资本循环或周转一次获得的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循环或周转次数,例:,(接上例)假设他们的可变资本都是4000元,剩余价值率都是100%。但由于甲资本家可变资本一年周转12次,乙资本家可变资本一年周转3次,因此,到年终甲乙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分别为:,M甲=100% 4000 12=48000元 M乙=100% 4000 3 =12000元,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一年内生产的

10、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用“M”表示。,公式,M,=,M,/,v,=,m,v,n,/,v,=,m,n,上例中, 甲资本家M=100% 12=1200% 乙资本家M=100% 3=300% 甲是乙的四倍,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首先,它们是从不同方面来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其次,一般来说,Mm,只有当n=1时,M=mn=m1=m,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1、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单个资本,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又称个别资本。

11、,社会 资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又称社会总资本。,2、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资本运动,生产消费,个人生活消费,资本流通,一般商品流通,社会总 产品,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补偿,价值补偿,实物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于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考察社

12、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是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原理,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实物形式,价值形式,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为第一部类,用“”表示,另一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又称为第二部类,用“”表示,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假定:,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不变;,没有对外贸易;,不变资本全部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消耗掉。,假定:,社会在一个时期内(假定为一年)生产的商品总价值为9000,其中不变资本6000,可变资本1500,剩余价值率为100%,全年剩余价

13、值为1500,不变资本的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样,全年社会总产品在两大部类的分布情况如下列图式:,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社会 总资本,4000c+1000v+1000m=6000,2000c+500v+500m=3000,6000c+1500v+1500m=9000,社会 总产品,2、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4000c+1000v+1000m=6000, 2000c+500v+500m=3000,3、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 4000c,:500v+500m,4、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000v+1000m= 2000c,如果:,500v+500m2000c (v+m) c,2000v

14、+2000m2000c (v+m) c,(v+m)= c,社会对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引出两个条件:,(c+v+m )= c+ c,社会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社会对消费资料的总供给,(c+v+m )= ( v+m )+ ( v+m ),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总和。,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

15、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就是指依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扩大生产规模。,2、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第一,第一部类要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c+v+m ) c+ c,简化为:,(v+m ) c,如果:(v+m )= c, 无法为 、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如果:(v+m ) c, 连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也得不到补偿。,第二,第二部类要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c+v+m) (v+m/x)+ (v+m/x),工人消费,全部消费品,资本家消费,推导,(c+m-m/x) (v+m/x),资本家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如果:(c+m-m/x)= (v+

16、m/x), 就不能为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如果:(c+m-m/x) (v+m/x),连 已消费掉的生活资料也得不到补偿。,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4000c+1000v+1000m=6000 (生产资料), 1500c+750v+750m=3000 (消费资料),社会总资本 5500c+1750v+1750m=9000 (社会总产品),图中: (1000v+1000m)1500c, 提供了追加的生产资料,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假定的资本家拿50%的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其余50%用于个人消费,按照原来4:1的资本有机构成,用于积累的500剩余价值就要分成两部分,其中4

17、00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10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则第一年全年产品重新组合为: 4000c+400 c+1000v+100 v+500m/x=6000 m= c+ v+m/x,4400c+1100v+500m=6000,推导, 4400c+1100v+500m=6000, 1500c+750v+750m=3000, 1500c+100 c+750v+50 v+600m/x=3000, 1600c+800v+600m=3000,750m-(100m+50m), 4400c+1100v+500m=6000, 1600c+800v+600m=3000, 1600c+800v+800m=3200 (消

18、费资料),社会总资本 6000c+1900v+1900m=9800 (社会总产品),假定剩余价值率仍为100%,那么第二年终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价值是:, 4400c+1100v+1100m=6600 (生产资料),4400c+440 c+1100v+110 v+550m/x=6600, 4840c+1210v+550m=6600,1600c+160 c+800v+80 v+560m/x=3200, 1760c+880v+560m=3200,m=100%,第三年终:, 4840c+1210v+1210m=7260, 1760c+880v+880m=3520,社会总资本 6600c+209

19、0v+2090m=10780,推导,(v+ v+m/x )= (c+ c),(c+v+m)= (c+ c)+ (c+ c),m= v+ c +m/x 即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加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表明: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c+v+m)= (v+ v+m/x)+ (v+ v+m/x),即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部类原有可变资本价值加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表明: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消费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四、生产资料的优先

20、增长,习题,1、已知:, 预付资本5000,资本有机构成4:1, 预付资本2250,资本有机构成2:1, 资本积累为50%, 、的剩余价值率均为100%。,求:第二年扩大再生产时预付资本的规模是多少,4000c+400 c+1000v+100 v+500m/x=6000,4400c+1100v+500m=6000,推导, 4000c+1000v+1000m=6000, 1500c+750v+750m=3000,第一年:,资本积累50%:, 4400c+1100v+500m=6000, 1500c+750v+750m=3000, 1500c+100 c+750v+50 v+600m/x=3000

21、, 1600c+800v+600m=3000,750m-(100m+50m), 1600c+800v+800m=3200, 4400c+1100v+1100m=6600,第二年:,所以,第二年扩大再生产时,第一部类预付资本规模为5500,第二部类预付资本规模为2400。,2、假设扩大再生产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都不变,第一部类资本积累为50%, 6000c+2000v+2000m=10000, 3000c+1500v+1500m=6000,第一年:,问:第三年社会总产品构成情况如何?,6000c+750 c+2000v+250 v+1000m/x=10000, c=750 v=250

22、, 3000c+250 c+1500v+125v+1125m/x=6000,第一年:,第二年:, 6750c+2250v+2250m=11250, 3250c+1625v+1625m=6500, 6750c+843.75 c+2250v+281.25v+1125m/x=11250, c=11253/4 =843.75 v = 281.25, 3250c+406.25 c+1625v+203.125v+1015.625m/x=6500,积累:,第三年:, 7593.75c+2531.25v+2531.25m=12656.25, 3656.25c+1828.125v+1828.125m=7312.

23、5,社会总产品 11250c+4359.375v+4359.375m=19968.75,3、假定第一年社会总产品构成为:, 16000c+4000v+4000m=24000, 6000c+3000v+3000m=12000,假定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不变,问:第二年社会总资本能否进行扩大再生产?如果能进行,应如何安排使之实现?,因为 ( v +m )c ,所以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具体实现过程除了题目中已给出的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剩余价值率不变外,还需要一个必需的假定条件,即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多少用于资本积累(自定)。 现以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50% 用于资本积累为例进行计算: 16000

24、c 4000v 4000m = 24000 1600c 2000k 4000m 400v 2000 mx 16000c+1600c +4000v+400v+2000mx = 24000,根据(v+v+mx)=(c+c) 可得出c: c=4000v400v2000mx6000c=400 c :v为2 :1, v = 200 6000c+400c+3000v+200v+2400mx =12000 则第二年: 17600c4400v4400m = 26400 6400c3200v3200m = 12800 (只要第二年的结果与第一年相比,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实现了扩大再生产即可),案例1:,

25、案例名称:海尔是“怎样让石头漂起来”的, 案例适用: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 案例内容:,1998年 “业务流程再造”工程,物流本部 集团统一采购, 案例评析:,1、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就越多。,2、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最激烈的环节是资本循环所经历的购买和销售这两个阶段,其中,商品的销售阶段最重要。,3、在现代社会,随着因特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资本循环和周转的速度对企业越来越重要。,案例2:, 案例名称:日、美、中固定资本的更新与 折旧状况, 案例适用:关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理 论, 案例内容:(略), 案例评析:,1、确定合理的折旧率至关重要。,2、资本主义各国的固定资本更新速度不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之一。,3、经济改革以前,我国工业企业的固定资本折旧率低,其结果是企业难以进行技术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