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48954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省培训,学习指导纲要 系统部分 Word部分 主题活动 网络部分 画图 Logo语言 多媒体 机器人部分,学 习 指 导 纲 要,一、为什么要出台指导纲要,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理念、结构和内容,一、为什么要出台指导纲要,1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使信息素养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2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已近7年,目前还没有颁发新的版本。,3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想。,4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良好

2、的基础,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水准实施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5为了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有效指导和不断规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水平和实施质量,我省教育厅研究制订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6信息化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高度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信息化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把加

3、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所谓信息化,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过程,亦即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使信息产业以及由于利用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

4、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结构和内容,(一)课程的基本性质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 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基础性 技术性 综合性 发展性,发 展 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

5、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注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信息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3.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好工具。,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了解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初步形成投身于信息化建设和

6、创新活动的愿望。,5.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7、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抵制不良信息行为,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1.小学阶段分目标。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创新,行 为 与 创 新 1能够规范、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并注意维护与保养; 2形成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 3能够主动思考和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

8、生活实际中的方法,并能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9月12日 我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教育中一个致命缺点。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只靠考试制度改革就能解决的。素质教育的推进,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 他表示,教育部正在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具体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二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把素质教育成果作为学校的主要衡量指标。,2.初中阶段分目标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积累与积极的反思,达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协调提升,初

9、步学会思考信息技术的价值并初步形成积极而健康的态度。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创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热心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行为与创新 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信息活动中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 2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四)课程的总体结构和内容 1.小学和初中阶段都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模块的学习。基础模

10、块小学分为两个阶段、初中为一个阶段,小学和初中各68学时。拓展模块分别设置为拓展I“主题活动”、拓展II“程序设计”和拓展III“机器人”。拓展I为34学时,一般在小学开设,部分初中也可以根据入学学生情况选择开设;拓展II为34学时,主要在初中开设;拓展III的内容,小学和初中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各34学时,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设。,各个模块的结构关系如下图:,拓展I为“主题活动”,开设时间以小学为主,其规定学习形式为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和学习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品质。 拓展II为“程序设计”,开设时间以初中为主,分为算法与问题解决、程序结构与设计两项内容。 拓

11、展III为“机器人”,小学和初中均有具体设计,它分为构件与功能、算法与程序、设计与制作三项内容。,2.各模块概述 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划分为四项内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它们中的每一项在纵向上互相衔接,高年段内容是低年段对应内容的自然延伸;每项内容又都在不同水平上整合了信息技术工具(软件、硬件) 、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安全、规范、社会意义等。各项内容在横向上互相联通,内容也相互交融,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重新整合。,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孙丽,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苏科版)培训,(系统部分、Wo

12、rd部分、主题活动),培训内容,系统部分:上册的16课及下册的第30课 WORD部分:下册的18课 主题活动:下册的第29课,上册的1-6课 下册的1-8课 下册的29、30课,一、系统部分,系统部分主要知识点,1、信息、信息活动及信息技术 2、计算机的组成、开机、关机等 3、运用鼠标器的五大操作进行智力游戏 4、“我的窗口”的窗口组成、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及存储设备 5、认识键盘及常用的控制键 6、指法、全拼输入法及输入简单汉字 7、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系统知识结构图,二、WORD部分,本模块主要体现纲要中第一阶段中的“1.熟练掌握指法并学会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2.能够对文

13、字进行简单编辑;”及第二阶段中的“1.会进行文字、段落及文档格式的设置;2.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WORD部分各课知识点,1、Word的启动和退出、窗口介绍、保存文档等 2、使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单字、词组及标点符号 3、文字的删除、添加、移动和复制粘贴 4、文字和段落的修饰 5、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及添加斜线等 6、插入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片 7、利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 8、页面设置和分栏等,电子贺卡,电子报1,电子报2,电 子 报,主题活动,纲要中拓展I为主题活动,其限定学习形式即为主题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和学习的密切关系,培

14、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品质。它又分为硬件使用拓展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拓展两类。 硬件使用拓展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将部分常用计算机外设以及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融合其中,让学生同时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拓展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还是学习的工具。使学生通过进一步的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帮助课程学习方面的巨大作用,进而自觉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其未来生活的巨大作用。,主题活动开展,确定活动目标主题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总结,“保护珍稀动物”案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网络部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韩孟江,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省科版)省级培训,教材目录(网络部分)

15、,教材目录(网络部分),(1)学会用浏览器获取所需资源材料,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管理。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3)学会利用网上BBS等栏目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学会个人博客的管理与应用。,教学内容,网络部分主要是初步介绍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网上信息的浏览与下载(结合文件的管理),电子邮件的收发,论坛的发贴与回贴,个人博客的使用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对计算机网络有基本的认识,掌握上网浏览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上网搜集资料,并能在局域网中共享资源,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教学中要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方法。 可以将网络的应用和语文

16、、数学、社会、自然、美术等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开展某个专题研究,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学科知识的学习自然融合,开展综合性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突破口,扩展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全面能力。,(1)初步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借助网络搜索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 (2)初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和杀毒软件的使用。 (3)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和常识。,1、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1)以兴趣为出发点,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自律性和自卫性。 (2)围绕“任务”开展学习,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开展专题研究,培

17、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使用网络的积极态度。 (2)形成初步的网络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3)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处理信息的判断能力。,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1) 形成健康地使用网络技术工具、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 (2) 能够主动思考和尝试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方法,并能尝试利用网络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教学目标,4、行为与创新,教学重点,(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3)学会利用网上BBS等栏目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学会对个人博客进行管理和使用。,教学难点

18、,(1)学会运用搜索引擎加关键字的方法查找信息。 (2)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 (3)熟练掌握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 (3)学会利用BBS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网络文明规范。 (4)学会对个人博客进行管理和使用。,(1) 上网浏览基本操作:因特网上的任何操作,都是从这个最基本的浏览操作开始的。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因特网在生活中的作用,再强调注意基本操作和浏览器认识是以后学习和运用的基础,要学好后面的知识,这里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学牢固。,具体教学建议,(2) 信息的搜索:重点是利用关键字进行搜索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在网络搜索时速度较快,易找到需要的内容。但注意,要让学生理解什么关键字,并

19、学会归纳如何设计关键字。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拓展教学,讲解一些搜索的技巧等。,具体教学建议,(3) 网络信息下载与保存。重点教学保存网页图片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保存图片的方法后,就能够轻易的掌握保存文字、网页的方法。并能下载共享软件并进行安装。,具体教学建议,文件管理是重点内容。让学生有文件管理的意识。教师可以用类比、比喻等方式向学生阐明文件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较强烈的学习动机。 注重知识点的迁移。可根据需要,总结文件管理的方法,启发学生对经验进行总结。如工具栏工具、右键菜单等。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交流经验,从而总结出规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

20、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目的。,(4) 网络安全与绿色上网。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说明病毒的成因和危害以及它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杀毒软件的作用,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了解杀毒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且要向学生提出上网要求,做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具体教学建议,(5) 加强信息道德修养和网络伦理学的熏陶教育,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处理信息的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自律性,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自我保护能力。,具体教学建议,具体教学建议,(6)电子信箱的使用与管理。收发E-mail是网络上最基本的操作之一,让学生通过申请电子信箱、收、发邮件练习,逐步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

21、间的网络沟通渠道。在申请电子邮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电子邮箱的用户名进行规范命名。,具体教学建议,(7)BBS论坛与应用。注册论坛身份时,可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并教育学生要注意对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的保护。重点教学发新贴和上传文本文件的操作,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操作,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平衡学生之间领悟的差异。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渗透资源共享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传文件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并形成资源共享的意识。,具体教学建议,(8)BBS的使用时注意文明发贴与回贴。教学中可采取过程:明确主题,组织活动,资源共享,遵守规范。在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掌握活动规律,对不同类型主题活动进行探讨,从

22、而培养学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的能力。,具体教学建议,(9) 个人博客的管理与应用。重点引导学生申请个人博客,并学会对博客修饰与充实及应用,利用博客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操作,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平衡学生之间领悟的差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苏科版)省级培训,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画图、Logo语言),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吴勇伟,“画图”模块,“画图”在教材中的定位 : “能够使用一种绘图软件进行创意绘图,并能对已有的图片素材进行修改、调整等处理。”是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小学基础模块第一阶段提出的明确要求。 “画图”程序是一个标准的Windo

23、ws软件 ,教材把它作为学生首次接触的应用软件及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入门学习材料。,“画图”模块,教材中的“画图” : “画图”单元内容共10课,占整个必修课程内容的六分之一 。 在“画图”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没有按照传统的思路从点、线再到面,再到色彩的顺序去考虑 ,而是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去编写的。,“画图”模块,教材中的“画图” : 第7课 初识画图 第8课 画圆 第9课 填充颜色 第10课 画矩形 第11课 画线 第12课 修改图形 第13课 画多边形 第14课 复制与粘贴 第15课 调整图形 第16课 添加文字,“画图”模块,教学建议 : “画图”模块的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

24、学难度都不是很大,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环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学的控制不可能像其它学科教材那样精确。因此信息技术教材所使用的例子、界面、步骤只能传递一种思路和导向。在不违背这个“思路,导向”的前提下,我觉得教师应该有较宽的自由。,“画图”模块,教学建议 :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空间。 广大一线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网络上有许多关于“画图”模块的教学论文、教学博客、教学经验

25、、教学设计,以及小学生的作品,可供借鉴。,Logo语言程序设计,Logo语言进教材的背景 : 程序设计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Logo程序设计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Logo语言这部分选修内容的教学基本条件都具备。,Logo语言程序设计,Logo语言简介 : Logo语言是在1967年,由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西摩尔帕伯特,专为孩子设计出的一种电脑语言。它非常种适合小学生学习,它采用儿童十分喜爱的积木拼图方式,通过海龟绘图来学习编制程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才能。Logo语言非常接近人类自然语言,它提

26、供结构化程序设计,模块化的过程编程和调用,以及程序的递归调用;同时它所包含的参数、变量、带参过程等重要概念以及丰富的数据结构类型,生动的图形处理功能,为孩子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编程环境,为学习更高级的计算机语言打下了良好基础。,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中的“Logo语言”: 第1课 认识Logo 第2课 画楼梯 第3课 画虚线 第4课 画正多边形 第5课 画星星 第6课 画风车 第7课 彩色世界 第8课 画组合图形 第9课 定义过程 第10课 保存和调用过程 第11课 过程的编辑,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建议 : Logo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定位在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图形,能够熟练的操作。应该是培养

27、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应该在于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材包括了Logo的认识与启动、简单作图命令、重复命令、彩色绘图、过程设计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型,教学中可以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建议 : 对于画组合图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块化或对图形进行分割的方法,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去解决。这样就是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和“方法”的关系,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LOGO过程的建立和调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小学生刚接触程序设计,构建一个过程的思路不是那么清晰。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和设计适当的操作练习。通过上

28、机实践,让他们掌握过程的建立和调用。,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建议 : 由于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将大量的练习设计在其中,因此教学中增加设计一定的操作练习是必要的。 教材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教材的普及性、大众性,没有触及带参数的过程、程序的递归调用。这个内容实际上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有条件、有学时的学校可考虑作适当的补充。,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多媒体和机器人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苏科版)培训,教材内容:上册第26课第28课,第26课 录制声音 第27课 编辑声音 第28课 播放影音文件,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指出“知道信息有多种

29、来源,尝试根据信息需求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阅读多种形式的电子读物,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并体验多媒体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 下册教材幻灯片中“插入声音与影片”内容教学起到铺垫作用。,教学建议,通过录制不同的声音,添加不同的声音效果,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原创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阅读电子读物的教学,使得学生明白电子读物与传统读物之间的优缺点,结合学生自身习惯,形成符合自已有效的阅读习惯。,教材内容:下册第21课第28课,第21课 走进PowerPoint 第22课 编辑演示文稿 第23课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第24课 设置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第25课 调整幻灯片

30、 第26课 插入影片和声音 第27课 幻灯片链接 第28课 设置动画效果,教材分析,演示文稿的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提出的“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和“信息发布与交流”要求。 演示文稿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好工具。,教学建议,教材是以“我的兴趣爱好”为主题,贯通整个教学。可以结合学校与地方特色选择其他的主题进行教学。 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知识,可以采用迁移教学法,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重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演示文稿学习与辨物分类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工具。,教材内容:选修第12课第20课,第12课 认识机器人 第13课 机器

31、人的组成 第14课 学生机器人 第15课 传感器 第16课 学生机器人平台 第17课 学生机器人行走 第18课 学生机器人中跳舞 第19课 学生机器人比赛 第20课 搭建机器人,打保龄球,灭火,背景,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教育走进中小学校已经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了造型技术、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充分地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更是智能技术的结晶。教育机器人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载体, 机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教材分析,构建与功能:第12课第15课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相

32、关概念、分类、应用及其发展状况;理解传感器电路知识,知道其基本用途。 算法与程序:第16课第19课 了解什么是流程图以及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学会编写机器人前进、转弯、后退、跳舞和沿线追踪程序。 设计与制作:第20课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机器人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建议,通过图片、视频和机器人的实物展示,和讨论形成学生对机器人概念的初步认识。 通过基本知识点学习,如对电机马达的控制、伺服机器的控制和传感器的控制,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设计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机械性能

33、和电气性能存在着误差,可能会导致程序设计在理论和实际实验中存在误差。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第19课重难点提示,内容多难度大,涉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添加和设置灰度传感器、设置单分支控制控件、添加和设置变量值。 了解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让学生明白机器人是如何判断往左偏还是往右偏的。当机器人偏左或偏右时,解决的方法是控制机器人转弯。当机器人由于惯性作用冲出轨迹线时,变量max来标志机器人是从左偏出还是从右偏出,然后强行让机器人左转弯或右转弯。 教材中对“编写程序”部分的第二步“测量场地和轨迹线的感光值”介绍比较少,应说明测量场地和轨迹线的感光值作用,最好演示测量光值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