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54632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蔡元培因北大而更负盛名, 北大因蔡元培而焕然一新。,在他逝世之后,国民党教育部的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 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能为两个兵戎相见的政党所共同推崇,恰说明了蔡先生有超越政党见解的巨大人格。,6岁入私塾读书。 18岁到22岁,读书十余万卷,学习日、英、德、法、意大利文、拉丁文等,并广泛浏览各国思想家的书籍,养成了他不主一家、兼收并蓄、新旧贯通的治学精神。 23岁在浙江乡试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补行殿试,

2、任翰林院编修。36岁曾被推为光复会会长。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提出修改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1912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而辞职。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积极支持李大钊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实行教授治校,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1927年,蔡元培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倡导抗日。,文中我所认识的蔡元培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蔡元培先生是“中

3、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文章通过几方面来展示的?),教育的两大端 : “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 29 1022,春风化雨,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来写“春风化雨”?请概括 过道中的一面之交(段2) 去校长室找蔡元培开证明(段3、4) 在纽约码头迎接蔡元培(段5、6) 蔡元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发言(段7、9),作者如何评价?你如何理解?,第一次的一面之交(段2) 神态:“蔼然仁者、慈祥诚恳” 议论: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 和善,第二次(段2、3),描写:“校长室的门虚掩着,门前没有一个保卫人员,也没有服务人员.通往里间的门也虚掩着,门前没有秘书,也没有其他职

4、员”, “他亲切地问”和“亲切地交待说”、“没有看见第二个人” 议论:一介寒儒、书生本色、蔼然仁者 不慕浮华,办事从容不迫而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第三次(段5、6),“仍然”“一个人”都与前文“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及“蔡先生到北大并不是来做官的”相呼应,两个“没有”、“不惊动”,都是不言之教,也呼应了第2自然段作者在过道中见到蔡先生时所接受的“不言之教”。,第四次(段7、8),描写:学生的反应上,“一进”了会场的门“呼的一声”“都站了起来”“整齐”“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一起站起来了”。 议论:慈祥诚恳、风趣 学生的态度正衬托出蔡先生的人格魅力之大,表现出蔡先生的“春风化雨”式的“不

5、言之教”对于学生的巨大感染力。,兼容并包,“兼容并包”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 改变校风 广纳人才 亲身实践,提倡“为学术而学术” 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聘请全国知名学者来北大开课,不论政治派别 不论资排辈,老中青兼容,兼容并包,蔡先生是怎样领导新文化运动的? 明确新文化运动的实质:照着西方之所长“民主与科学”的方向,创造中国的新文化 请来新文化运动各方面的领导人物,用北大讲坛发言; 亲自动笔写文章,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对当时的北大有怎样的影响? 1.学生们认识到大学是研究和传授学术的地方,大学中唯一的价值标准是学术。 2.通过“兼容并包”,使北大集中了当时全国的学术权威,出现百家

6、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 3.使北大成为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使当时的北大出现了一批英才和杰出人物。,作者如何概括蔡先生的精神境界?,“极高明而道中庸”如何理解? 极高明:追求高明的理想 道中庸:取道中庸的行为 中庸:“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孔子 (掌握认识事物的过与不及的两个方面,采取中正的办法 )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 (不偏执,不要拘泥于任何一种方法或理论。) “中,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真理寓于平凡”,也就是中庸。 此处之“道中庸”不是没有是非曲直,而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大心胸,是接纳天地风云的大包容,是“润物细无声”的高

7、尚境界。,“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有怎样的联系? 答:两者都是出自“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非极高明,不能有大胸怀,没有大胸怀,就不能做到“兼容并包”,开启新文化运动;无大胸怀,所谓的春风化雨只是做作的表象,亦不真诚矣。 有“道中庸”,则亲切蔼然与众人同,则“春风化雨”的“不言之教”,教育学生于无形中、于平常中。有“道中庸”,则“只要符合道,即合理”,因而各种人才、各种派别方可汇为一体。 以上两者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境界的两种表现,前者是不言之教,后者是实际践行。前者是待人接物,后者是办学运动。,探究写法,蔡先生作为近代最大的教育家,业绩卓著,但作者似乎多写细小平凡之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8、? 那些平凡的小事恰恰从不同角度展示一个大教育特有的“蔼然仁者”的气度及魅力!叙生活小事,彰显人格之大,这是平凡之中见深远的笔法。(以小见大),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而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以记叙为主。 而本文有对蔡先生事迹的记叙,更有对其人其事的评论。 文章叙议结合,是一篇人物评传。,探究写法,兼容并包与春风化雨,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百余年来这里是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耿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这是一片自由的阵地。从十九世纪末叶到如今,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民主与科学已成为这块阵地不朽的灵魂。 谢冕永远的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