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257377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2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2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2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2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二一二年十月目 录一、目的意义与指导原则1(一)目的意义1(二)指导原则2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2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2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3(三)编制依据3二、总体要求5(一)规划定位5(二)规划体系5(三)规划期限5(四)规划范围5(五)规划目标6(六)主要任务6三、编制程序8(一)准备工作81、组织准备82、资料收集93、确定规划基数和规划范围104、明确技术方法和路线11(二)调研分析141、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14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状况调查153、土地复垦状况调查154、未利用地开发状况调

2、查165、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调查16(三)基础研究161、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土地整治工作评价162、土地整理潜力分析17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194、其他重大问题研究20(四)方案编制201、科学制定规划目标212、明确区域布局和整治分区213、合理具体任务安排224、落实重点项目225、中心城区土地整治236、估算投资供需237、分析综合效益24(四)协调论证24(五)评审报批25四、成果要求25(一)规划文本25(二)规划说明27(三)规划图件28(四)规划附件29(五)规划数据库29(六)专题研究30五、组织实施31(一)合理安排进度31(二)明确职责分工32(三)改进工作

3、方法32(四)加快工作进度33(五)加大舆论宣传33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国土资源部要求,我省编制完成的山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规划期土地整治目标,分解落实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按照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要求,为加快推进我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的意义与指导原则(一)目的意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及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精神,为落实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山东省土地整治规

4、划(2011-2015年)以及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必要开展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引导资金,规范推进各项土地整治活动,优化用地结构,促进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有利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环境治理,更好地发挥土地整

5、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抓手作用。(二)指导原则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落实山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整治的任务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点工程或项目、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可行。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

6、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等,统筹安排土地整治任务。广泛听取意见,在重要指标、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上必须做到省市县三级相互衔接,并与我省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重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

7、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认真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听证、公示等形式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山东省实施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土地

8、综合整治项目指南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011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1112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TD/T 1033-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 28407-2012;农用地定级规程 GB/T 28405-2012;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山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上位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XXX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XXX城乡

9、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其他相关规划和标准。二、总体要求(一)规划定位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性规划,市、县级整治规划是落实上级规划要求和指导下级规划编制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区域内土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的基本依据。(二)规划体系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本实施方案针对市、县两级规划。乡级规划可根据需要编制。(三)规划期限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四)规划范围市、县级规划范围为最新市、县级行政

10、辖区内的全部土地(以截止到2011年底国家、省正式批准行政区划调整文件为准),要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做好衔接。(五)规划目标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1、坚守耕地红线,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2、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质量。3、有序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

11、到优化。4、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显著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六)主要任务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及“十一五”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2、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土地变更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分布;农村建

12、设用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布局等。3、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省政府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重点工程(项目)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4、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规模和重点区域布局,合理布局农村新型社区,科学预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解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5、确定

13、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7、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次调查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

14、、动态更新。三、编制程序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建立由政府负责,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国土、发改、财政、建设、水利、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落实编制经费,及时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编制日常性工作。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设立规划编制工作组,注重发挥土地整治机构作用,鼓励技术实力强、通过土地规划机构资质认证技术单位(必须列入山东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机构备案名单),加强规划编制人员培训,负责技术方案制定、调查分析、基础研究、成果编制等工作。鼓励各地建

15、立规划专家咨询组,切实发挥专家咨询、论证作用。2、资料收集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基础资料涉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土地利用状况、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及各类规划、调查成果等;基础资料应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提供,主要包括纸质文字报告、数据、图件及相应的电子文件;基础资料收集时,应进行必要的信息核查、归档整理。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城乡建设用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经济社会条件: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

16、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3、确定规划基数和规划范围规划数据以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土地规划分类转换,形成规划基数。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中,应在土地现状分类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实用的原则,依据规划基数分类进行转换,经有关认定程序,确认形成规划基础数据。明确分类体系。规划基数分类体系

17、采用三级分类。其中,一级类3个,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二级类11个,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水域、滩涂沼泽、未利用土地;三级类33个。可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规划基数分类体系。市、县级规划原则上应分到二级类,根据管理需要,可对建设用地进行细分。遵守规划基数转换要求。原则上,规划基数转换参照分类释义和转换对应关系直接转换。规划基数分类与土地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科学运用转换方法。规划基数转换中,可充分利用遥感等科技手段,结合实地调查,校核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得出各类用地转换结果,有关用地规模和范围应标注到

18、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认定规划基数。依据规划基数分类进行转换后,应进一步对规划基数进行确认,经有关程序审定后形成规划基础数据,并形成审定成果。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基数实行分级审定。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基数转换结果由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定,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基数转换结果由省级国土资源厅审定。准备基础图件。规划底图主要采用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图件应根据依法认定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编制。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制图要求选择和准备其他有关基础图件。确定规划范围。市、县级规划范围为最新市、县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以截止到2011年底国家、省正式批准行政区划调整文件为准),要与市、县级土

19、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做好衔接。尤其是我省2011年调整行政区划的17个县(市、区)要以调整后的行政区划为规划范围。4、明确技术方法和路线(1)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结合。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依据,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目的,在比较研究、目标研究等方面的描述尽量利用量化技术。(2)动态分析与静态研究结合。规划期甚至较长的一段时期是一个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又是由若干时段截面的“静态剖面”构成。如对区域土地整治潜力或资金需求的分析要在当前基础上,用动态与发展的眼光来审视。(3)全面调查与典型剖析结合。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一般采用问卷、实地抽样、访谈等方法,开展全面调查或典型调查和项目调查。技术承担单位

20、协助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完成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案,确定技术流程。技术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准备工作阶段调查分析阶段潜力调查评价规划基础研究重大问题研究实地调查组织准备技术准备报批应用阶段基础研究阶段规划编制阶段社会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评价规划审查报批应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评估相关规划协调研究区域发展条件分析镇村体系布局优化研究土地整治收益估算及分配机制研究土地整治生态敏感性格局研究基本农田整治空间布局研究整治潜力分区研究农用地整治潜力研究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土地复垦潜力评估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土地整治总体布局农村保护与绿色空间格局构建镇村体系空间优化基

21、本农田整备空间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土地整治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市、县域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二)调研分析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一般采用问卷、实地抽样、访谈等方法,开展全面调查或典型调查和项目调查。全面调查,一般应以乡镇为单元,对市、县域内全部土地进行调查;典型调查,将市、县域土地划出若干个整治条件接近的类型区,在各类型区内分别选取典型乡镇开展调查,选取典型乡镇数量一般不少于乡镇总数的30%,分区一般不打破乡镇级行政区界线;项目调查,对于已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乡镇,可选取若干个已实施的典型整治项目进行调查。土地整

22、治潜力调查评价应针对不同土地整治类型分别开展:1、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调查可整治农用地规模、可补充耕地面积,重点调查评价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以及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面积。以乡镇为组织单元,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与数据分析,了解各村闲散地,待开发园地、牧草地,待复垦设施农用地,待填埋坑塘水面总量,及现状农村道路占耕地比例、农田水利用地占耕地比例、田坎系数等。同时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用地整理的行政村,测算以上各类农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或设定在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片区内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田坎的比例。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状况调查调查评价

23、可整治的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居民点闲置率、投资水平,以及通过整治可增加耕地面积或可节约的建设用地面积。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统计数据与有关规划分析,确定各乡镇的特色村、规划中心村、规划迁并村规模与布局;调查统计各行政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镇化趋势,对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量的预测,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等,测算规划农村居民点总规模,通过对比现状及规划,分析各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通过图件分析确定各行政村待整理零散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等内容。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村庄,测算建设用地腾退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3、土地复垦状况调查调查评价各类建设挖损

24、、塌陷、压占、污染及灾害损毁等可复垦的损毁土地规模、分布和补充耕地面积。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收集独立工矿运营状况等有关资料,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按图斑对工矿地进行筛选分析,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选取若干典型,调查废弃土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是否适宜复垦、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复垦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复垦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4、未利用地开发状况调查调查评价荒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可开发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规模、分布和补充耕地面积。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依据各乡镇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通过有关分析,

25、汇总可开发的沼泽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滩涂、湖泊水面、河流水面等面积。选取若干典型,调查未利用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及是否适宜开发、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开发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开发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5、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调查调查评价旧城镇、旧工矿、“城中村”等可再开发利用的城镇低效建设用地规模、分布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程度。(三)基础研究1、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土地整治工作评价已编制上轮土地整治规划的地区应开展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未编制的应针对上轮全国规划实施期间当地土地整治工作进行分析评价

26、。(1)上轮规划编制情况介绍。结合上轮规划编制环境背景,分析上轮规划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及主要实施措施情况。(2)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总结。总结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经验,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挖掘情况,补充耕地主要途径、面临问题及困难,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3)上轮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分析。对比分析上轮规划实施期间补充耕地及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4)总体效益评价。结合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从不同项目类型角度,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目标设置来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的总体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

27、)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落实情况。总结现行规划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组织、资金执行情况。(6)总结与建议。评估上轮规划编制实施及有关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并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建议。2、土地整理潜力分析(1)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与分级以乡镇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整理农用地资源,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各类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域各乡镇的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通过县域耕地现状图及农用地分等定级图件配准及叠加,测算各耕地

28、地块现状质量等级,明确规划等级,确定各耕地地块质量等级提高程度,分乡镇汇总形成全域农用地整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并分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2)农村建设用地潜力评价与分级以乡镇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规划衔接法、人均用地估算法、散户归并法等,确定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建设用地可腾退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域各乡镇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3)土地复垦潜力评价与分级以乡镇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

29、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资源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废弃土地可复垦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域各乡镇的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4)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与分级以乡镇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开发未利用地资源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未利用地可开发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域各乡镇的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5)土地整理潜力汇总对农用地整理、农村建

30、设用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和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析测算得出的各类潜力类型、等级、面积、分布等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潜力汇总表。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1)开展基本农田现状分析充分利用基本农田相关工作成果,结合基本农田现状调查结果,分析现有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布局、基本农田的质量状况、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水资源保障情况等,说明已整治完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规模、基本农田利用的障碍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和建设范围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地方实际条件,提出适宜于当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满足水资源有保障,水

31、质符合农田灌溉标准,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相对集中连片,具备建设所必需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基础设施等条件合理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 (3)进行建设可行性分析提出规划期内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布局,提出建设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措施,重点分析资金需求和供给情况等。 4、其他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四)方案编制

32、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与相关规划相协调,提出至少三套土地整治规划方案。1、科学制定规划目标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主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上级土地整治规划和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要求,以及土地整治潜力确定。规划目标主要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提高等级,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规模等。其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必须不低于上级下达的指标,土地整

33、治补充耕地面积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必须与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2、明确区域布局和整治分区为明确土地整治主导方向,因地制宜安排土地整治活动,根据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进行土地整治分区,原则上不打破乡级行政界限。按照土地整治类型相对集中的原则,划定土地整治分区。a)农用地整治主导区,是指以开展农用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主的区域;b)宜耕后备土地开发主导区,是指以荒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为主的区域;c)土地复垦主导区,是指以各类建设挖损、塌陷、压占、污染及灾害等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为主的区域;d)城乡建设用地整治主导区,是指以旧村庄、旧

34、城镇、旧工矿等低效建设用地优化整合利用为主的区域。3、合理具体任务安排a)补充耕地任务安排。根据土地整治目标,确定农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任务,并分解落实到辖区内县、乡级行政区域。b)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安排。根据上级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辖区内县、乡级行政区域,明确建设布局,确定重点项目和集中连片整治示范区,提出建设内容和要求。c)建设用地整治安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用地需求,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安排,提出建设用地

35、整治的措施要求。d)生态环境建设安排。根据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提出生态网络布局方案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重点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区域,提出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向。4、落实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是围绕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任务,集中资金成规模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可分为农用地整治重点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项目、土地复垦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整治重点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a)落实省级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优先安排在重点区域内;b)土地整治基础条件好,具备一定规模,分布相对集中;c)预期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36、d)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e)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重点项目应明确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编制项目列表,绘制分布图。5、中心城区土地整治 中心城区土地整治范围为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对市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整治进行统筹安排。中心城区土地整治方向应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后加以合理确定。主要任务是对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内城中村及范围外村庄、旧城危旧房区及待腾退工业用地制定不同整治模式及时序,并提出区域土地空间储备设想,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加强耕地、水系及绿地系统等生态空间建设,优化中心城区生态用地结构与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质量。中心城

37、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建新区建设时序要与中心城区发展布局要求相一致。6、估算投资供需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土地整治类型,分类估算资金需求,进行资金供需平衡分析,提出资金筹措方案。重点项目投资可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法、系数法等估算。整治资金来源包括:a)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b)耕地开垦费;c)土地复垦费;d)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e)农业、水利、农发等相关部门资金;f)企业、个人等社会投资;g)其他资金。7、分析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分析的重点是对通过土地整治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一般采用静态分析法,主要测算投入量、预期净产出和投资回收期等。社会效益分析可从土地整治后增加耕

38、地对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环境效益分析可根据植被覆盖率增加、防治土地退化面积、治理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旱涝保收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四)协调论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适时召开专家、领导、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咨询会议,协调部门之间和区域之间规划出现的问题。组织当地发改、水利、农业、规划等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选取最佳整治方案。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确定规划方案,完善规划成果。(五)评审报批规划成果报批

39、应同时报送印刷稿和原始电子稿。电子文档统一为Word格式文件。以地图表现的图件成果应以原始电子制图矢量格式存贮,并确保能转换成ARCGIS系统可用的格式。规划图件数据应不低于1:10万的制图精度,规划成果挂图比例尺根据市、县域面积大小合理确定。 规划成果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批。省级和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分别组织有关专家对市级和县级规划成果进行评审。规划成果经批准后,应通过当地媒体向社会公告,并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体系。规划成果的调整、修改应遵照有关规定进行。 四、成果要求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规划附件、规划数据库和专题研究组成。市级规划重点提出土

40、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和区域布局,分解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定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县级规划重点确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布局和工程措施,明确实施时序,提出资金安排计划。(一)规划文本要求目标任务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b)背景与形势:简述土地整治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土地利用状况,以往土地整治情况,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c)土地整治潜力:简述土地整治的潜力类型、级别、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等。d)规划原则和目标: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规划指标

41、。e)土地整治区域安排:阐明各土地整治分区的范围,明确区域土地整治的方向和要求。县级规划可视情况取舍此部分内容。f)土地整治各类任务安排:阐述农用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整治等的任务和措施。g)重点项目:阐明重点项目的范围、规模、实施时序和资金安排等。h)投资和效益:阐明土地整治的资金需求规模、筹资渠道,以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等。i)保障措施:阐明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等。j)文本附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表、基本农田现状表、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二)规划说明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编制依据和工作过程,是规划

42、实施中配合规划文本应用的主要参考和说明。规划说明内容应翔实充分,一般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a)以往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说明土地整治取得的经验、成效和问题等。b)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阐述规划编制各阶段的主要工作。c)规划基础数据:说明规划采用的自然、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的来源及转换过程。d)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阐明规划采用的调查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与结果。e)主要规划内容:说明确定规划目标的依据、总体安排和指标分解依据等。f)土地整治分区和重点项目:说明分区的依据和方法,重点项目确定的原则和方法。g)投资与效益:说明资金测算的依据、方法和结果,说明效益评价的方法和结论,分析规划实施的可行

43、性。h)方案比选:说明规划方案的形成过程、比选方法、确定最终方案的依据。i)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方案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j)征求意见情况:说明规划论证、征求部门和公众意见,以及处理情况。k)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三)规划图件规划图件成果为挂图和图册,一般应包括以下图件:a)土地利用现状图;b)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c)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分布图;d)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图;e)土地整治规划图;f)根据需要可编制土地整治专题图,主要包括农用地整治图、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图、土地复垦图等。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或按照土地规划用途分类进行转换形成的现状地类标注,同时标

44、注水系、交通、地名和行政区划要素等;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可以按照整治类型分别制图,主要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宜农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布图等;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分布图上,应标注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的布局或具体范围,同时编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土地整治规划图应标注土地整治分区以及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等;土地整治专题图应标注相应的专题要素以及水系、交通、行政区划等其他要素。 其他要求: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以乡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可根据行政辖区的面积适当调整比例尺大小。图件要素应经过合理取舍,能够充分表达土地整治规

45、划内容。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宜按6分带。各种图面配置应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方位坐标、比例尺、相邻地区名称、界线、编图单位、时间等。 (四)规划附件包括规划编制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以及反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技术路线、规划论证、工作协调方面的报告或图件。(五)规划数据库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数据库应包括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规划图件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

46、、元数据等,数据库内容应与纸质的规划成果内容一致。数据库建设主要内容包括:a)行政界线、政府驻地、道路网、水系、影像数据等地理要素;b)土地利用现状要素;c)土地整治潜力分布、重点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等空间专题要素分层数据;d)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等非空间要素;e)各类注记要素;f)各类专题图件。近期,部将下发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依据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严格遵循土地整治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规划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按照标准中制定的整治规划要素的数据结构实现规划要素的分层管理,并能实现与国家标准VCT、ARCGIS、MAPGIS等各种数据格式之间的交换与利用。同时,

47、在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完成之后,应保证可以利用该数据库,进行对各种整治项目的实时查询及统计分析,也可以为整治项目的安排、选址等提供数据依据。(六)专题研究各地可根据需要结合实际自行确定专题研究。一般包括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土地整治工作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土地整治战略研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布局安排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五、组织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经费支出大。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按时保质完成,要在加强领导、改进方法、落实经费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充分有效的保障措施。(一)合理安排进度按照部、省厅工作安排,从今年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