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业实施指南.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258301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53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业实施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业实施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业实施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业实施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业实施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业实施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业实施指南.doc(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JJF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企 业 实 施 指 南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二一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考核规范简介第一节 规范的修订背景一、修订的必要性二、修订的过程第二节 修订的指导思想一、修订的目标二、修订的原则第三节 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有关考核的要求二、有关考核程序要求三、有关考核记录要求四、有关结果评定要求第二章 迎接现场考核实施指南第一节 主要术语和定义一、通用规范中的几个术语和定义1、考核准则2、考核证据3、考核结论4、考评员5、考核组二、其它术语与定义1 测量结果的 重复性2 测量结果的 复现性3 测量不确定度4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5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6

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ombined standard uncertainty7 扩展不确定度 expanded uncertainty8 包含因子 coverage factor9 测量 误差 error of measurement10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11 测量仪器的特性11.1 标称范围 nominal range11.2 量程 span11.3 标称值 nominal value11.4 测量范围 measuring range 工作范围 working range11.5 额定操作条件 rated operating conditions11.6 极

3、限条件 limiting conditions11.7 参考条件 reference conditions11.8 仪器常数 instrument constant11.9 响应特性 response characteristic11.10 灵敏度 sensitivity11.11 鉴别力 阈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11.12 显示装置的 分辨力 resolution of a displaying device11.13 死区 dead band11.14 稳定性 stability11.15 超然性 transparency11.16 漂移 drift11.17

4、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11.18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accuracy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19 准确度等级 accuracy class11.20 测量仪器的 示值 误差 error of indication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21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s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22 测量仪器的 基值误差 datum error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23 测量仪器的 零值误差 zer

5、o error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24 测量仪器的 固有误差 intrinsic error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25 测量仪器的 偏移 bias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26 测量仪器的 抗偏移性 freedom from bias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27 测量仪器的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11.28 测量仪器的 引用误差 fiducial error of a measuring in

6、strument12 溯源性 traceability13 校准 calibration第二节 考核要求一、总则二、计量法制管理三、人力资源四、生产场所五、生产设施六、检验条件七、技术文件八、管理制度九、售后服务十、产品质量第三节 首次考核一、总则二、考核的组织三、考核准备四、现场考核五、考核记录六、考核结论七、整改措施八、考核报告九、考核资料第四节 后续考核一、新增项目考核二、条件变化考核三、到期换证考核第三章 考评员第一节 考评员应具备的条件和职责要求一、考评员的条件二、考评员的职责三、考评员的工作纪律第二节 考评员的素质要求一、职业道德二、公正真实三、职业素养第三节 考评员的知识和技能要

7、求一、有关考核的知识和技能二、考核组组长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三、计量检测的知识和技能第四章 计量法律法规(部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四、山东省计量条例五、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七、国家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八、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考评员培训、考核、聘任规定九、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 考核规范简介第一节 规范的修订背景一、修订的必要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经2007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7年12月29

8、日以总局第104号令的形式予以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1999年2月14日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与原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配套使用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以国质检量【2004】268号文颁发的。该考核规范颁布后,对规范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工作,促进计量器具制造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共为13000家企业颁发了行政许可,山东省有近600家的企业获得了生产许可。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量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主体形式多元化,企业生产方式呈现多样化,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的集

9、团化,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复杂化、专业化,以及产品结构的更加复杂和集成化,对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课题;而原考核规范对这些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各组织考核单位、各位考评员在掌握考核要求、考核程序和考核结果评定上的差异性,对考核工作的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集团化公司在不同省、市设立的分公司在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相同的计量器具,各省、市掌握的许可尺度不完全统一,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形象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同时,社会对计量器具的关注程度,特别是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近几年来表现的异常重视,比如2008年8月8日、2010年1月1日出租汽车计价器的大面积黑屏事件,电子计价秤的作弊

10、问题,都在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原考核规范所不能解决的。再者,原考核规范的要求自由度过大。原考核规范规定,只要最终考核得分75分以上、生产设施和出厂检定条件得分率不低于75%,现场考核就是合格的,生产条件现场考核时除必备条件外没有直接否决项,对生产企业设置的门槛过低。总上可以看出,修订原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势在必行,必须根据国家质检总局104号令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通行的先进管理模式的要求,对原考核规范进行修订。二、修订的过程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度规程制定计划的要求,全国法制计量管理技术委员会于2009年正式立项对原考核规范进行修订。起

11、草小组出台讨论稿后,计量司2009年3月份在浙江绍兴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组织了部分省市的人员进行了认真讨论。山东省在受邀请之列,并在会上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并被采纳。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又发至各省级局和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征求意见,最终形成本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第二节 修订的指导思想一、修订的目标现场生产条件考核是计量器具制造行政许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许可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从制度上规范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工作,保证考核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和有效性,是制定考核规范的基本目标。二、修订的原则从严要求、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和注重实效是实施现场生产条件考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

12、修订规范的基本指导思想。从严要求:实施现场生产条件考核是实施制造计量器具行政许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行政许可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考核规范的制定必须确保考核要求的严格性,考核程序的严肃性和考核结论的严谨性。科学合理:考核要求、考核程序和考核结论的判定都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有75种,它们的测量对象、测量原理、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对生产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生产条件的迎接考核准备也有所区别。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针对各种计量器具考核的共性问题在考核规范中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种计量器具的个性问题有具体的必备生产条件要求中规定。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行政许可的重要原则和工作目

13、标,也是修订考核规范的过程中确定考核要求、设计考核程序、划分合格标准和规定原始记录等各项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有效: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考核确保许可的正确性和许可工作的效率;二是申请许可单位的有效性,考核是一项增值的活动,通过考核,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第三节 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有关考核的要求1、总体要求根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活动,加强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确保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和管理办法第七条“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与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14、(二)具有与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相适应的固定生产场所及条件;(三)具有保证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量值准确的检验条件;(四)具有与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相适应的技术文件;(五)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计量管理制度。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并具有提供售后技术服务的条件和能力。”根据上述规定,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要求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4.2计量法制管理 对应计量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4.3人力资源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一);4.4生产场所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二);4.5生产设施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二);4.6检验条件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三);4.7技术文

15、件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四);4.8管理制度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五);4.9售后服务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4.10产品质量 对应管理办法第一条。在上述九个方面中共计包括38款要求,其中10款是否决项,28款是非否决项。2、许可考核必备条件要求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单位必须符合上述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其中生产场所、生产设施和检验条件还必须符合该项目的“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全部要求。因为纳入许可范围的计量器具有75种,考核规范不可能针对每一种计量器具提出具体的要求,参考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管理办法,必须对每种计量器具的必备生产条件做出明确规定。为了

16、保证许可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许可考核必备条件”。在目前如果国家质检总局有统一规定的,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如果国家质检总局没有统一规定的,作为过渡,由省级质监部门组织制定“许可考核必备条件”。在附录A提高了编制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要求和实例。3、产品质量要求确保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是贯彻管理办法的立法宗旨,确保考核工作有效性的关键。考核规范提出了3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质量应该符合该产品型式批准证书、计量检定规程和产品标准所规定的质量技术指标和计量性能指标的要求:二是软件质量控制,产品中包含有测量软件的,应提供足够详细的文件,以及对其适用性和防作弊性能进行

17、验证证明;三是产品型式控制,如对原有产品在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的,申请单位应进行产品的型式检验。如果型式检验发现因为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而导致性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的用申请办理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批准手续。二、有关考核程序要求1、考核分类将考核分为首次考核、新增项目考核、条件变化考核和到期复查考核四种类型,其中首次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新增项目考核和条件变化考核是在首次考核基础上的简化考核。到期复查考核与首次考核有联系,也有区别,考核的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考核规范中分别作了规定。2、考核的基本程序首次考核是最基本程序,在规范中对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包括:5.1 总则,即考核应该遵循

18、的基本原则;5.2 考核的组织;5.3 考核准备;5.4 现场考核;5.5 考核记录;5.6 考核结论;5.7 整改措施;5.8 考核报告;5.9 考核资料。3、在总则中强调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现场考核应坚持独立性、保密性和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4、在考核前的准备中,强调了考核组织和申请考核单位两个方面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考核组组长必须在考前列出需要申请单位准备的材料清单,明确告知申请单位。5、在现场考核中,强调了必须进行现场操作试验,用现场试验的结果来验证出厂检验条件包括测量设备、检验人员、检验操作和环境条件等综合的条件。通过现场试验也可以验证计量器具产品的实际质量。三、有关考核记录要求在考核

19、记录中,强调了记录的重要性,并规定了记录的内容和格式,以确保考核结果是建立在客观证据的基础上,并具有复现性和溯源性。在规范的附录中提供了全部记录表格的格式。(1)现场考核评价记录表;(2)主要生产设备确认记录表;(3)关键零部件检验情况确认记录表;(4)关键零部件使用情况确认记录表;(5)出厂检验项目与测量设备现场确认记录表;(6)出厂检验项目现场试验考核记录表。四、有关结果评定要求规范对考核结果的评定做了重大的调整。取消了原来的打分制方法,采取了符合性评定的方法。在项目的符合性判定中,判定结果是“符合”、“不符合”、“不适用”三种。考核结论的评定分为“现场考核合格”、“现场考核基本合格,需要

20、整改”和“现场考核不合格”三种情况。(1)否决项和非否决项全部合格,考核结论为“现场考核合格”;(2)否决项全部合格,非否决项中不符合项不超过5款(含5款),考核结论为“现场考核基本合格,需要整改”;(3)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考核结论为“现场考核不合格”:有1款或1款以上的否决项被评定为“不符合”;有6款及以上的非否决项被评定为“不符合”;考核结论为“现场考核基本合格,需要整改”的,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不符合项目整改完毕,并且经过考核组确认,才能通过考核,结论为“经整改,现场考核合格”;否则考核结论为:“未完成整改,现场考核不合格”。第二章 迎接现场考核实施指南第一节 主要术语和定义本

21、部分既包含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以下简称通用规范)中术语和定义,还包含了部分管理要求的术语和定义。一、通用规范中的几个术语和定义1、考核准则(1)定义: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用作与考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2)理解要点:1)“考核准则用作与考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表明考核准则是用作明确符合性的依据,即确定考核证据与考核准则的符合程度。2)考核准则可包括适用的方针、程序或要求,“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要求、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的要求、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要求、产品标准的要求、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等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3)针对一项具体的考核,考核准则应形成文件。2、考核证据(1)定

22、义:与考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2)理解要点:1)考核证据包括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文件的方式(如各种记录)获取,也可以通过陈述的方式(如面谈)、试验结果(出厂检验条件的现场试验)或通过现场观察的方式获取。2)考核证据是能够被证实的信息,不能证实的信息不能作为考核证据,即这种信息应能够被证明是真实的、确实存在的。3)考核证据是与考核准则有关的信息。例如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考核,考核准则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但是不包括对财务方面的要求,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构成考核信息。4)考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如申请单位的计量意识、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是定量的

23、,如用于生产的各种设备的种类、数量、准确度,现场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等。3、考核结论(1)定义:考评组根据考核目标和所有考核项目的判定得出的考核结果。(2)理解要点1)考核结论是由考核组得出的考核结果,而不是由考核组的某一个考评员得出的考核结果。2)考核结论是以对考核规范规定的每个考核项目进行符合性评价的基础,是在考虑了考核目的和所有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的综合、整体和系统的考核结果。考核结论分为“现场考核合格”、“现场考核基本合格,需要整改”和“现场考核不合格”三种。3)对考核规范规定的每个考核项目的评价是将已收集到的考核证据对照考核准则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的评价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的依据是准

24、则,不能是其他,如个人的看法或某个单位的经验。4)考核项目的评价是一种符合性评价,其结果可能是符合,也可能是不符合。因此,评价结果能表明收集到考核证据符合考核准则,或不符合考核准则。4、考评员(1)定义: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评员证的人员。(2)理解要点1)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实施资格制度,取得相应资格的称为考评员。2)考试、发证均由国家质检总局实施。3)分为国家一级、二级考评员资格。5、考核组(1)定义:实施考核的若干名考评员,并指定其中的一名考评员为考核组组长。需要时,由技术专家提供支持。(2)理解要点1)实施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现场考核必须由多名考核员共同组成考核组,考核结

25、论由考核组成员共同同意、决定。2)考核组的成员组成由组织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决定,并制定其中的一人担任组长。3)考核组成员难以对最终结论形成统一意见时,由考核组组长决定。二、其它术语与定义1 测量结果的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of results of measurements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注:(1)这些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2)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3)重复性可以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2 测量结果的 复现性 reprodu

26、cibility of results of measurements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注:(1)在给出复现性时,应有效地说明改变条件的详细情况。(2)改变条件可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参考测量标准;地点;使用条件;时间。(3)复现性可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4)测量结果在这里通常理解为已修正结果。3 测量不确定度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注:(1)此参数可以是诸如标准偏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2)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

27、成。其中一些分量可用测量列结果的统计分布估算,并用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则可用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的假定概率分布估算,也可用标准偏差表征。(3)测量结果应理解为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而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均贡献给了分散性,包括那些由系统效应引起的 (如,与修正值和参考测量标准有关的) 分量。4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type A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注: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有时也称A类不确定度评定。5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type B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

28、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注: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有时也称B类不确定度评定。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ombined standard uncertainty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 (和) 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7 扩展不确定度 expanded uncertainty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注:扩展不确定度有时也称展伸不确定度或范围不确定度。8 包含因子 coverage factor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注:(1)包含因子等于扩展不确定度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之比。 (2)包含因子有

29、时也称覆盖因子。9 测量 误差 error of measurement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注:(1)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2)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相区别时,此术语有时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注意不要与误差的绝对值相混淆,后者为误差的模。10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的总称11 测量仪器的特性11.1 标称范围 nominal range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注:(1)标称范围通常用它的上限和下限表明,例如100200。若下限为零,标称范围一般只用其上限表明,例

30、如 OV100 V的标称范围可表示为100V。(2)参见11.2的注。11.2 量程 span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例:对从10 V10 V的标称范围,其量程为20 V。注:在有些知识领域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范围。11.3 标称值 nominal value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该值为圆整值或近似值。例:a) 标在标准电阻上的量值:100;b) 标在单刻度量杯上的量值:1 L。11.4 测量范围 measuring range 工作范围 working range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注:(1)按约定真值确定“误差”。(2)参见11.2的注。1

31、1.5 额定操作条件 rated operating conditions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注:额定操作条件一般规定被测量和影响量的范围或额定值。11.6 极限条件 limiting conditions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操作条件下运行而能承受的极端条件。注:(1)贮存、运输和运行的极限条件可以各不相同。(2)极限条件可包括被测量和影响量的极限值。11.7 参考条件 reference conditions为测量仪器的性能试验或为测量结果的相互比较而规定的使用条件。注:参考条件一般包括作用于测量仪器的影响量的参考值或参考范围。11

32、.8 仪器常数 instrument constant为给出被测量的指示值或用于计算被测量的指示值,必须与测量仪器直接示值相乘的系数。注:(1)单个显示的多量程测量仪器有几个仪器常数,它们对应于选择开关的不同位置。(2)当仪器常数为1时,通常不必在仪器上标明。在确定条件下,激励与对应响应之间的关系。11.9 响应特性 response characteristic例:热电偶的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注:(1)这种关系可以用数学等式、数值表或图表示。(2)当激励按时间函数变化时,传递函数 (响应的拉普拉斯变换除以激励的拉普拉斯变换) 是响应特性的一种形式。11.10 灵敏度 sensitivit

33、y测量仪器响应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变化。注:灵敏度可能与激励值有关。11.11 鉴别力 阈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使测量仪器产生未察觉的响应变化的最大激励变化,这种激励变化应缓慢而单调地进行。注:鉴别力阈可能与例如噪声 (内部的或外部的) 或摩擦有关,也可能与激励值有关。11.12 显示装置的 分辨力 resolution of a displaying device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注:(1)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2)此概念亦适用于记录式装置。11.13 死区 dead band不致引起测量仪器响应发生变化

34、的激励双向变动的最大区间。注:(1)死区可能与变化的速率有关。(2)死区有时故意地做大些,以防止激励的微小变化引起响应变化。11.14 稳定性 stability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注:(1)若稳定性不是对时间而是对其他量而言,则应该明确说明。(2)稳定性可以用几种方式定量表示,例如:用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过的时间; 用计量特性经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11.15 超然性 transparency测量仪器不改变被测量的能力。例:a) 天平不会改变被测的质量,因此是超然的。 b) 电阻温度计使欲测其温度的介质加热,因此不是超然的。11.16 漂移 drift测量仪器计

35、量特性的慢变化。11.17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激励受到规定突变的瞬间,与响应达到并保持其最终稳定值在规定极限内的瞬间,这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11.18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accuracy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注:准确度是定性的概念。11.19 准确度等级 accuracy class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注:准确度等级通常按约定注以数字或符号,并称为等级指标。11.20 测量仪器的 示值 误差 error of indication of a measuring i

36、nstrument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注:(1)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用上用的是约定真值 。(2)此概念主要应用于与参考标准相比较的仪器。(3)就实物量具而言,示值就是赋予它的值。11.21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s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对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注:有时也称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11.22 测量仪器的 基值误差 datum error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为核查仪器而选用在规定的示值或规定的被测量值处的测量仪器误差。11.23

37、测量仪器的 零值误差 zero error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被测量为零值的基值误差。11.24 测量仪器的 固有误差 intrinsic error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在参考条件下确定的测量仪器的误差。11.25 测量仪器的 偏移 bias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测量仪器示值的系统误差。注:测量仪器的偏移通常用适当次数重复测量的示值误差的平均来估计。11.26 测量仪器的 抗偏移性 freedom from bias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测量仪器给出不含系统误差的示值的能

38、力。11.27 测量仪器的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注:(1)这些条件包括: 相同的测量程序; 相同的观测者; 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设备; 在相同地点; 在短时间内重复。(2) 重复性可用示值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11.28 测量仪器的 引用误差 fiducial error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注:该特定值一般称为引用值,例如,可以是测量仪器的量程或标称范围的上限。12 溯源性 traceabili

39、ty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注:(1)此概念常用形容词“可溯源的”来表述。(2)这条不间断的比较链称为溯源链。13 校准 calibration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注:(1)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3)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第二节 考核要求一、总则(一)规范条款4.1 总则制造

40、计量器具许可考核要求包括计量法制管理(4.2)、人力资源(4.3)、生产场所(4.4)、生产设施(4.5)、检验条件(4.6)、技术文件(4.7)、管理制度(4.8)、售后服务(4.8)和产品质量(4.10)等九个方面。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必须符合上述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其中生产场所、生产设施和检验条件等还必须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全部要求。编制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要求见附录A。如果申请制造许可的计量器具的主要部件为外协加工的,应具有:合格供方的定期评价、质量档案、采购控制清单。清单内容应明确规定质量和技术要求;应有工艺流程图和关键工序规定;应有入厂质量

41、验收记录和关键工序过程检验记录;记录数量应与生产、入库数量一致。(二)理解要点1、考核要求包括计量法制管理(4.2)、人力资源(4.3)、生产场所(4.4)、生产设施(4.5)、检验条件(4.6)、技术文件(4.7)、管理制度(4.8)、售后服务(4.8)和产品质量(4.10)等九个方面。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单位必须符合上述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2、本规范是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的通用规范,由于制造不同的计量器具的生产场所、生产设施和检验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许可考核时,除了要符合通用规范的的要求之外,还必须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全部要求。3、如果国家质检总局已经颁布了许可考核必备条

42、件的,按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执行;如果国家质检总局没有统一规定的,由组织考核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制定。4、如果申请制造许可的计量器具的主要部件为外协加工的,生产设施可能就比较简单。但是为了保证质量应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具体包括:合格供方的定期评价、质量档案、采购控制清单。清单内容应明确规定质量和技术要求;应有工艺流程图和关键工序规定;应有入厂质量验收记录和关键工序过程检验记录。二、计量法制管理(一)规范条款4.2 计量法制管理4.2.1 型式批准申请制造许可的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型式批准证书。4.2.2 计量单位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3、。4.2.3 许可标志取得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在产品明显部位(或者铭牌)、使用说明书和外包装上标明制造许可标志和编号。4.2.4 产品标识计量器具铭牌标识应包括: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计量器具的生产厂名、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许可标志和编号等信息。委托加工的计量器具,铭牌标识应有被委托方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和编号。4.2.5 产品合格证出厂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具有合格证。4.2.6 调整控制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或其他技术规范中对预置或调节装置有铅封、封印要求的,应在产品相应位置进行铅封、封印或其他保护措施。(二)理解要点1、依据计量法律法规对制造计量器具的要求,计量法制

44、管理的要求一共有6项,其中4.2.1、4.2.3和4.2.5三项要求是否决项。2、4.2.6条款是为了防止计量器具被随意调整,尤其是以作弊为目的的调整而做出的规定。(三)迎接考核准备1、对于首次申请考核的,新产品应取得型式批准证书;对于申请到期复查考核的,我们应注意型式评价大纲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原依据的型式评价大纲发生变化的,应按照新的大纲要求取得了型式批准。2、检查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应全部采用法定计量单位。3、对许可证到期复查的企业,检查许可证标志和编号使用的正确性。4、检查应有产品标识;标志的信息应正确、齐全。5、对于产品合格证,不仅要保证每件出厂产品具有合格印证,而且要检查合

45、格印证的信息应真实、内容应齐全。必要时还应检查与合格证印相关的出厂检验原始记录以便确认合格印证的真实性。6、如果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或其它技术规范对预置或调节装置有铅封、封印要求的,应按要求采取了铅封、封印或其他保护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三、人力资源(一)规范条款4.3 人力资源4.3.1 单位负责人 申请单位的负责人应熟悉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重视计量和质量工作,并管理或指定管理者代表负责单位计量和质量管理工作。4.3.2 质量管理人员申请单位应设置足够的质量管理人员,各岗位职责明确,并能独立行使职权,熟悉和掌握本岗位的质量管理工作。4.3.3 技术人员 申请单位应根据生产规模配备相适应技术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