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岩石描述方法.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260278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6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岩石描述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岩石描述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岩石描述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岩石描述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岩石描述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岩石描述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岩石描述方法.doc(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之 岩石描述方法中南测录井公司地质工程师手册岩石描述方法1. 岩屑描述的基本方法1.1 岩屑描述前的准备工作1.1.1 资料上的准备。a 地质工程师在开始岩屑描述之前必须认真学习钻井地质设计,熟悉正在施工井将要钻遇的地层层序、组段特征、岩性特征、含油气特征、标志层特征、古生物特征、岩性预测、油气预测、岩屑录井要求等。b 查看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构造、地层、断层的展布情况,熟悉施工井区的地层、断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情况,分析在施工井可能出现的变化。c 收集邻井资料,做好井间地层柱状剖面对比图。d 收集将要描述井段的钻时数据、气测数据及相关钻井参数(包括钻头类

2、型、钻头新旧程度、钻压、排量、起下钻位置、加单根位置、循环钻井液位置等参数)。1.1.2 物资上的准备a 准备好岩屑描述用的岩屑描述薄、2H铅笔、单面刀片、橡皮擦、草稿本。b 准备好做岩石简易实验的稀盐酸(510%)、镁试剂(10%)、氯仿、酒精灯、滤纸。c 准备好装岩屑的盘子、挑岩屑用的镊子、采样用的袋子(大、中、小不同规格)。d 调试好观察岩屑用的双目镜,准备好放大镜(10倍或20倍)、荧光灯及标准对比系列等。1.2 岩屑的粗描工作1.2.1 原始资料收集a 地质工程师每天到达工作岗位后,应首先收集将要描述井段的钻时、气测、工程参数资料(包括钻头类型、钻头新旧程度、钻压、排量、起下钻位置、

3、加单根位置、循环钻井液位置等参数)。b 对照钻井地质设计,了解将要描述井段的岩性特征。c 按照远看大套分层,近看岩性变化的原则,对岩屑进行粗描。通过远看找出大套岩性组合的变化点,确定分层位置和地层界线位置(岩屑未干时,在岩屑晾晒场地进行)。近看就是逐包细查岩屑百分比的变化,确定岩石单包定名。1.3 岩屑细描工作经过在岩屑晾晒场地的粗描,基本上形成了描述段岩性的初步轮廓,但要具体确定每一包砂样的岩性,还需对干燥后的砂样进行细描。a 细描时要认真查看新岩屑出现的位置,仔细检查砂样中不同类型岩石含量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落实岩性分层界线的井深,并对大套观察时初步分层界线进行校正。(有时候大套观察所划分的

4、岩性分层界线会比实际界线推后12个捞砂间距)。b 通过观察和借助双目镜、放大镜、小刀和各种化学试剂来判定岩石性质。要观察、描述岩石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按照综合定名原则对岩石定名。综合命名通式:颜色+含油气情况+构造+结构+成分。如褐灰色油浸厚层状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岩屑、岩心描述时构造不参与定名)。c 通过肉眼观察和借助荧光灯、氯仿等化学试剂以及滴水试验来确定储集岩的含油气性。d 通过湿水、滴酸和手搓来确定泥质岩的吸水性、可塑性以及灰质含量。通过手感及牙咬来确定泥质岩的含砂情况;根据泥质岩的颜色和污手情况来确定其含有机质情况。

5、e 对于不能确定或有疑虑的岩石,先临时定名,再采薄片样品,送实验室鉴定。1.4 关于岩屑百分比岩屑百分比是分包岩石定名的根本依据,因此,在岩屑细描时一定要认真观察砂样中岩屑百分比的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岩屑百分比与岩性之间存在以下关系:a 一包砂样中新出现的成分代表岩石的换层,一般情况下,新成分出现,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表明进入了一个新岩性层。新岩性的岩屑百分比应大于50%,如果小于50%则要考虑半包定名。b 如果新岩屑出现的比例较低(一般含量低于30%),并且不呈增加趋势,而是一出现就减少并被别的成分代替,说明该新出现成分为薄层或条带。c 一般情况下,单包定名岩性的岩屑百分含量应大于70%

6、,上一层岩屑的拖尾不应该超过两包,正常情况下为两包,首包拖尾岩屑的百分含量应小于或等于30%,末包拖尾岩屑的百分含量应小于或等于10%。d 半包定名时,其岩屑百分比的含量应在50%左右,一般情况下是新出现岩性含量略少,约4050%,老岩性的含量略高,约占5060%。正常情况下,捞砂间距为1包/1米时,不考虑半包定名,只有特殊层位、标志层、地层分界线处才考虑半包定名。对于捞砂间距大于1包/1米的井段,则可以根据钻时、岩屑百分比及其它参数决定是否半包定名。e 岩屑百分比是一个目估的非精确数字,因此其精度不会太高,在数字上采取5进制即可,如5、10、15、20、25、30等,但特殊矿物是不受此限制的

7、,如充填裂缝、溶洞的结晶方解石、石英,指相矿物黄铁矿、海绿石等以及生物化石、砾石等要用精确的百分数来表示,如用1、2、3、4、5、6、1%等来表示其含量。1.5 分层描述原则a 岩性分层综述优先考虑不同大类岩石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泥质岩类包括泥岩、页岩、(含)粉砂质泥岩、(含)砂质泥岩、(含)灰质泥岩、(含)云质泥岩、(含)炭质泥岩等与砂岩类(含过渡性砂质岩)的组合关系;泥质岩类与碳酸盐岩类(灰岩、白云岩及过渡性碳酸盐岩)的组合关系;泥质岩类与火成岩类(岩浆岩、火山岩及沉积火山岩)的组合关系;泥质岩类与变质岩类(板岩、千枚岩、片岩、石英岩、变质砂岩、大理岩、片麻岩、碎裂岩、糜棱岩等)的组合关系;

8、砂质岩类与碳酸盐岩类的组合关系;砂质岩类与变质岩类的组合关系;砂质岩类与火成岩类的组合关系;碳酸盐岩类与变质岩类的组合关系;碳酸盐类与火成岩类的组合关系;火成岩类与变质岩类的组合关系等。b 当不存在异类岩石组合关系时,再考虑同类岩石间的组合关系。如某井段全部为泥岩和灰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时,此时才考虑泥岩与灰质泥岩、粉砂质泥岩间的组合关系。再如某井段全部为灰岩,其中有泥晶灰岩和泥晶砂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此时应考虑这三种灰岩之间的组合关系。c 在描述分层岩石组合关系时,要按下列规定描述:按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单层厚度比来划分:单层厚度比为2:1者称等厚互层;2:1_5:1者称略等厚互层;5:1-1

9、0:1者称不等厚互层;10:1者称夹层。对于三层间的组合关系即两层相同岩性中间为一层不同岩性时,其厚度比5:1者,其组合关系为夹层(上、下两层相同者夹中间一层不同者);其厚度比5:1者(指中间层的厚度大,上下层的厚度小),其岩性组合关系为“*岩(中部的岩石),顶、底部为岩”。分层组合中出现两种以上组合关系时,应取其最低层次的组合关系,如出现等厚略等厚互层时,应取略等厚互层。岩性组合呈渐变关系时,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岩性的组合关系呈渐变形式,从一种组合关系变成另一种组合关系,而又不好将其分为两层或多层时,可采用复合命名法即采用两种组合关系联合综述。如略等厚不等厚互层、等厚略等厚互层等。特别说

10、明:关于岩性组合关系中各种互层类型另外一种理解是该分层中的一类岩石的最厚层与另一类岩石的最薄层间的厚度比来决定其组合关系类型,而不考虑其相邻层的组合关系。(甲方有要求时,可按此种理解执行)。d 关于岩性分层描述的几种规定或惯例。一般情况下,每个分层的厚度不应超过30m(个别层位、特殊层位分层厚度可以超过30m);所分小层应以砂岩或其它储集岩作底(特殊情况下泥岩也可以作底);参与岩性定名的油气显示层必须单独分层描述,不管其厚度多大;特殊标志层必须单独分层描述;同种岩性中间不能划开;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层应尽可能分开描述;小层分层不能跨地层界线与时代;一个油气显示层中间不能划开;小层分层时应尽可能考

11、虑工区已有划分习惯和油砂组的岩性组合;应尽量避免薄的单层岩性分层;油气显示应放在该油气显示所在层的岩性描述之后描述。e 岩屑分层描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层号、井深、视厚、层位、分层岩性组合、岩性特征描述(具体描述内容、方法在下节中叙述)、油气显示情况。一般情况下其描述顺序为:砂质岩类(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类(灰岩、白云岩及其过渡岩性),火成岩类(侵入岩、喷出岩、火山沉积岩),变质岩类,化学沉积岩类(盐岩、石膏等),泥质岩类。碎屑岩特征描述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进行。 f 其它需要描述或标注的内容包括:在对应的采样位置标注采样编号、地层分层界线(在备注栏中注明)、开始

12、描述之前应将施工井的概况、常规地质录井要求等写在最前面。每个组段分层描述结束后,应将组段特征进行总结归纳,描述在该组段最后一层之后。标志层、油砂层组应在岩性描述后加以说明。2碎屑岩描述方法岩屑观察描述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逐包鉴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物理化学反应特征等。2.1 颜色描述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如褐灰色,灰绿色、黄灰色等);两种颜色混杂时,主要颜色放在前面,次要颜色放在

13、后面,如“灰色、灰绿色”,灰色为主要颜色;多种颜色相互混杂时,两种以上的含量相互接近时,用杂色表示。2.2 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2.2.1 粒级划分标准表1 碎屑岩粒级划分表岩 石 名 称粒 径(mm) 值巨砾(角砾)岩64-6粗砾(角砾)岩16-64-6-4中砾(角砾)岩4-16-4-2细砾(角砾)岩1-4-20粗 砂0.5-11-0中 砂0.25-0.52-1细 砂0.125-0.253-2极细砂0.0625-0.1254-3粗粉砂0.0313-0.06255-4细粉砂0.0157-0.03136-5泥0.015762.2.2 砂岩结构定名方法a. 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

14、%,其它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b. 主、次粒级定名法: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在后面。c. 不等粒砂岩的命名: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粒砂岩。d. 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如表:表2 砂泥岩过渡岩性分类表岩 石 名 称含 量(%)砂 质泥 质砂 岩95-1005-0含泥质砂岩75-9525-5泥质砂岩50-7550-25砂质泥岩25-5075-50含砂质泥岩5-2595-75泥 岩0-5100-952.2.3 砾岩

15、和角砾岩的分类及命名2.2.3.1 粒度分类:a. 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b. 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c. 砾石含量在10-30%之间者为砾质砂(泥)岩d. 砾石含量1、10%为含砾砂(泥)岩2.2.3.2 圆度分类砾岩:圆状、次圆状砾石含量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总量的50%。2.2.3.3 成分分类a. 单成分砾(角砾)岩:成分单一,某成分砾石占75%以上,叫砾(角砾)岩。b. 复成分砾(角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成分组成,亦统称砾岩(角砾岩)。2.3 碎屑岩成分命名2.3.1 成份分类 a. 按杂基含量分类。杂砂岩:杂基含量15%。

16、(净)砂岩:杂基含量15%。b. 按石英、长石、岩屑相对含量分类(见下图) Q(石英) 100 1 95 2 3 75 4 5 6 7 F(长石) R(岩屑) 100 75 50 25 100 图1 砂岩和杂砂岩按碎屑组分的划分1石英砂岩或石英杂砂岩; 2长石石英砂岩或长石石英杂砂岩; 3岩屑石英砂岩或岩屑石英杂砂岩;4长石砂岩或长石杂砂岩; 5岩屑长石砂岩或岩屑长石杂砂岩; 6长石岩屑砂岩或长石岩屑杂砂岩;7岩屑砂岩或岩屑杂砂岩石英单元Q:石英、燧石、石英岩,其它硅质岩岩屑等,反映成分熟度。长石单元F:各种长石及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类的长石岩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风化作用、母岩性质及物源区

17、。岩屑单元R:各种火山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片岩等变质岩、沉积岩及云母、绿泥岩等岩屑 。F/R的比率既反映物质来源,又反映大地构造状况。2.3.2 综合命名通式颜色+含油气情况+构造+结构+成分。如灰白色油斑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钻井地质中构造不参加定名,但需描述。a. 以某粒级含量50%为基本名称。如:细粒石英砂岩b. 某填隙物含量25-50%,应参加定名。如泥质细砂岩c. 特殊矿物:如海绿石、铜等,也应参加定名。如含铜砂岩d. 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时应将岩屑名称参加定名。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安山岩质岩屑砂岩。e. 当砾岩或砂岩由三种粒级组成,各粒级含量都25%而50%时,

18、称不等粒砂(砾)岩。若一种粒级25%,另两种粒级都25%而50%时,两种占优势的粒级参加定名,多者放后。如砂岩细砂级占35%,中砂级占20%,粉砂级占45%,称细-粉砂岩。2.4 磨圆及分选2.4.1 颗粒形状:根据岩石颗粒磨蚀圆化程度划分为四级a. 棱角状:棱角明显。b. 次棱角状:部分棱角明显。c. 次圆状:部分磨圆良好。d. 圆状:磨圆良好。2.4.2 颗粒分选程度分为三级a. 分选好:某一粒级含量75%。b. 分选中等:某一粒级含量为50%-75%。c. 分选差:两种以上粒级含量都50%。2.5 胶结物、胶结类型及程度2.5.1 胶结物的成分常见的有泥质(粘土质)、灰质、白云质、铁质、

19、硅质、石膏质等。一般可用简易试验鉴定。2.5.2 胶结类型及程度胶结类型可分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及其过渡类型,大都需在放大镜下判定。现场可观察胶结程度,一般分为四级:a. 松散:多为泥质胶结,且胶结物含量少,常呈粒状。b. 疏松:一般为泥质(粘土 )胶结,岩石容易捻碎。c. 较疏松:胶结物含量较多,主要为泥质,有时少量灰质胶结,岩石用手可以捻碎成颗粒状,但较困难。d. 致密:胶结物含量多,多为灰质、白云质、铁质或硅质胶结,岩石不能用手捻成颗粒。3. 泥质岩的描述方法一般描述颜色、质纯性、吸水性、可塑性、造浆性、硬度、加酸反应等,结核、化石、有机质丰度分布特征、岩层倾角、接触关系等也要详细描述

20、。泥质岩的物理性质如下:3.1软硬程度a. 软:用指甲可刻动。b. 较硬:用小刀可刻画。3 硬:用小刀用力才能刻画。3.2可塑性a. 好: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不易断裂。b. 中等: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易断裂。c. 差:吸水后不能揉成细条。3.3 断口:受外力敲击后发生的断裂面a. 平坦状:断口平坦,但不均匀,无一定方向。b. 贝壳状:断面呈圆滑的曲面,有的还有同心圆纹,似贝壳的内膜。c. 参差状:断面粗糙,参差不齐。d. 鱼鳞状:断面呈参差状断口,并可呈小片剥落。e. 锯齿状:断口象锯齿。4. 煤的描述方法4.1 煤的描述内容一般描述颜色、光泽、断口、可燃性等。4.2 煤的分类及各种煤的特征煤主要

21、按级别和物理结构分类,前者主要根据煤的变质程度分类,后者主要是生物岩石学分类。目前煤的常用分类有:褐煤、烟煤、无烟煤、烛煤及藻煤等,其主要特征如下:(1)、褐煤:褐色或褐黑色、光泽暗淡、断口粗糙、燃烧快、火焰带烟,通常具木质构造残留。(2)、烟煤:黑色、半金属光泽,具贝壳状断口,燃烧快,火焰带烟,常具明暗相间的纹层。(3)、无烟煤:亮黑色、半金属光泽,具贝壳状断口,燃烧略慢,火焰高,少烟,热量大。(4)烛煤及藻煤:灰灰黑色,油脂光泽,具贝壳状断口,易燃,火焰长、带烟,无层理。其中烛煤常由孢子、树脂木片等微小碎屑及暗煤组成。藻煤则常含大量油质海藻。其中烟煤有四种变种:镜煤、亮煤、暗煤、丝煤。其特

22、征如下: 镜煤:亮黑色、半金属光泽,具贝壳状断口,易碎,部分易污手,(形似玻璃或玉)有时有形似植物的条纹,常具薄的水平纹理。 亮煤:亮黑色,具丝绢光泽,断口光滑,常具次级纹层。 暗煤:黑色或铅灰色,光泽晦暗,断口粗糙,纹理稳定,外观松散或似土状。 丝煤:光泽暗淡,断口粗糙。孔隙发育,并常充填有方解石(或矿物木炭)、黄铁矿。5. 岩石构造描述内容包括层理、层面特征、颗粒排列、岩层倾角等。5.1 单层分类名称 单层厚度大于2m称块状:2-0.5m称厚层状:0.5-0.1m称中层状:0.1-0.01m称薄层状:小于0.01m称页状。5.2 层的组合分类名称按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单层厚度比来划分:单层厚

23、度比为2:1者称等厚互层;2:1_5:1者称略等厚互层;5:1-10:1者称不等厚互层;10:1者称夹层。5.3 层理类型除着重描述其形态、类型、显示原因和清晰程度外,还需描述组成层理的颜色、成分、厚度。对不同类型的层理,描述重点也有所区别。层理类型分:1.块状层理;2.韵律层理;3.粒序层理;4.水平层理;5.平行层理;6.波状层理; 7.交错层理。交错层理又可分板状、楔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层理的厚度分类:层理的厚度大于1m称特大型层理;1-0.1m称大型层理;0.1-0.03m称中型层理;0.03-0.01m称小型层理;小于0.01m称微细层理。5.4 层面描述 包括波痕、干裂、雨痕、冲刷面

24、及侵蚀下切痕迹的特征以及揉皱构造、撹混构造、虫孔、虫迹、斑点、斑块、结核等其它一切能够观察到的构造特征都应详尽描述。6. 接触关系注意层序上的变化,以便发现他们之间的接触关系是不整合还是假整合或整合,有无侵蚀面及断层等。要求系统观察下列情况:6.1 寻找岩层的沉积旋回特点及变化规律,注意岩性有无重复出现或缺失的情况。6.2 层面间是否平整,有无底砾岩、底砂岩、风化壳及侵蚀痕迹等。6.3 岩层倾角变化情况。6.4 有无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6.5 化石、岩性特征、矿物成分及岩石结构等特征的突变。7. 古生物化石要描述其门类、个体大小、数量、分布产状及保存情况等。8. 裂缝发育情况注意观察描述裂缝产

25、状、数量、宽度、长度、充填情况、次生矿物种类、结晶情况和裂缝间连通情况等(详见碳酸盐岩裂缝部分)。9其它 在有岩浆岩产出的地区,应注意沉积岩石是否受岩浆岩烘烤、穿插,有无次生变质、重结晶现象等。10. 油、气、水情况根据岩屑含油饱满程度,含油岩屑占本层岩屑的百分比及荧光试验等综合考虑,确定含油级别。a. 油砂(均匀含油):岩屑含油饱满、油味浓、含油岩屑占本层岩屑75%以上,荧光干照和溶于有机试剂均有显示,在含油岩屑上滴水成珠。b. 油浸(不均匀含油):岩屑具有油味,含油岩屑占本层岩屑50%75%,荧光干照和溶于有机试剂均有显示,在含油岩屑上滴水不渗。c. 油斑(斑状含油):岩屑有油味,含油岩屑

26、占本层岩屑10%50%,荧光干照和溶于有机试剂均有显示。d. 油迹(微含油)岩屑略具油味,荧光干照或溶于有机试剂有显示,含油岩屑占本层岩屑10%以下。此外,岩屑不具油味,不见油迹,仅具荧光显示,亦应详加记录。含油岩屑应及时挑样封装起来,以供观察和采样。含油岩屑禁止用火烤。11.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11.1 颜色描述碳酸盐岩以灰色为主。要注意观察、描述颜色的变化与矿物色及含量的关系:与粒屑的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关系:与铁质、有机质等混合物含量的关系。还应注意表生风化作用的影响。11.2 岩石命名11.2.1 在现场工作中,用510%的稀盐酸和镁试剂对碳酸盐岩进行试验,作初步的成分分类命名(见

27、表3)。表3 碳酸盐的现场简易实验分类表岩石名称试剂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泥灰岩石膏盐酸510%强烈起泡并有响声立即起泡反应强度中等,反应有延续性稍待片刻才起泡,反应强度微弱不起泡或起泡很慢很微弱起泡较弱反应完后岩样表面有粘土膜无反应镁试剂10%无蓝色沉淀少许蓝色沉淀有蓝色沉淀明显蓝色沉淀无蓝色沉淀无反应在用稀盐酸区分岩石类型时,应注意岩石的新鲜程度、岩石的孔隙性及渗透性、岩石表面粘附的碳酸盐粉末等因素的影响,要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再结合其它岩性特征定出岩石名称。11.2.2 按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表4 方解石、白云石及泥质等组分的含量进行分类表岩类方解石(%)白云石(%)岩石名称石灰

28、岩类100909075755001010252550石灰岩含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502525101005075759090100灰质白云岩含灰质白云岩白云岩表5 石灰岩、白云岩与粘土岩间的过渡类型分类命名表岩类方解石或白云石(%)粘土矿物(%)岩石名称灰岩白云岩类100909075755001010252550灰岩或白云岩含泥质灰岩或含泥质白云岩泥灰岩或泥质白云岩泥岩类502525101005075759090100灰质泥岩或白云质泥岩含灰质泥岩或含白云质泥岩泥岩11.2.3成分命名原则e. 某矿物含量50%为岩石基本名称。如灰岩、白云岩。f. 某矿物含量为2550%为岩石辅助名称,在

29、基本名称前以“质”表示,如泥质灰岩。g. 某矿物含量为1025%,为次要辅助名称,加在辅助名称前以“含”表示,符号用岩石基本名称花纹,如含白云质灰岩。h. 某矿物10%,一般不参加定名,具特殊意义的可参与定名,加在“含”者之前。如:海绿石4%、泥质10%、白云石30%、方解石65%,定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i. 当碳酸盐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原则参加定名。如:砂质灰岩。j. 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各矿物含量皆小于50%时,则主要考虑方解石加白云石总含量与泥质含量的多少而定。碳酸盐矿物多则泥质在前,反之则泥质在后。两个碳酸盐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如:泥质含量10%时,

30、称云灰岩或灰云岩。白云石含量为1025%时,称含白云质灰岩(不论泥质含量多少,灰质始终放在联合名称之后),其余类推。岩石花纹不表示“含”,如含白云质泥灰岩,岩石花纹中只表示泥灰岩即可。泥质、方解石、白云石含量都25%时,称泥云灰岩或泥灰云岩。k. 如岩石由方解石、泥质、砂质组成时,各矿物含量均50%时,则把含量2550%的成分,以少在前,多在后的方式联合定名,含量25%时原则同上。如:砂质35%,泥质20%,方解石45%。定名:含泥砂质灰岩。砂质28%、泥质32%、方解石40%。定名砂质泥质灰岩。l. 交代作用(后生变化)形成的矿物在名称中的表示方法。a) 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

31、、石膏化、硅化等),其含量已达到定名标准时,则在紧接的该矿物名称后注上“化”。如:白云石45%、方解石55%、白云石系交代方解石而来的,称白云岩化灰岩。b) 去白云化、去膏化作用达到25%以上者,可直接在岩石名称前面分别注上“去白云化”、“去膏化”。如:去白云化灰岩。11.2.4 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和命名真正化学和生物化学成因的微晶或泥晶石灰岩,属低能沉积环境,具微晶或泥晶结构(一般称正常化学岩)。经波浪及流水作用(岸流、底流、潮汐流等)或重力作用改造的石灰岩,称为颗粒灰岩或粒屑灰岩,具有典型的颗粒结构特征(一般称异地石灰岩)。生物作用为主形成的石灰岩(一般称原地礁灰岩)。如原地(生物)灰

32、岩(包括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具有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或生物障积、粘结结构。重结晶灰岩为前三类岩石经过强烈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具有各种晶粒结构及原生残余结构。11.2.4.1 结构成因分类主要以粒屑(颗粒)、胶结物(亮晶)、基质(微晶或泥晶)三种组份进行结构分类,按颗粒、亮晶、泥晶(组份)相对百分含量划分出岩石类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颗粒类型作进一步的细分。并予以综合命名。a. 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分为:砾屑2mm、砂屑20.06 mm、粉屑0.060.03 mm、微屑0.030.004 mm。b. 泥晶已全重结晶,则用晶粒结构区别:巨晶2mm、粗晶20.5 mm、中晶0.50.25 mm、细晶0

33、.250.063 mm、粉晶0.0630.031 mm、微晶0.0310.004 mm、泥晶0.004 mm。c. 碳酸盐岩,按内碎屑大小及重结晶晶粒大小分类命名中的过渡岩类不单独规定岩石花纹。d. 粒屑灰岩亮晶胶结物在岩石花纹中加“。”,泥晶灰岩用灰岩花纹符号。11.2.4.2结构命名原则a. 粒屑50%,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可直接以此粒屑定名,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定名。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在总量中占优势,可以该两者粒屑为主定名,多者在后,少者在前。b. 粒屑总量为2550%时,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以主要在后,次要结构在前命名,粒屑中没有哪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总

34、量达到时,采用联合命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c. 粒屑含量为1025%时,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名称,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粒屑中没有哪一种含量占优势,则次要结构名称统称“粒屑”岩。如:砂屑10%,鲕粒8%,生物7%,微晶75%为含粒屑微晶灰岩。表6 粒屑碳酸盐分类表结构类型颗粒含量%主要充填物颗粒类型生物骨架粒屑鲕粒球粒生物(屑)内碎屑团块核形石凝块石50亮晶泥晶亮晶粒屑灰(白云)岩亮晶鲕粒灰(白云)岩亮晶球粒灰(白云)岩亮晶生物屑灰(白云)岩亮晶内碎屑灰(白云)岩亮晶团块灰(白云)岩亮晶核形石灰(白云)岩亮晶凝块石灰(白云)岩礁灰岩、白云岩泥晶亮晶泥晶粒屑灰(白云

35、)岩泥晶鲕粒灰(白云)岩泥晶球粒灰(白云)岩泥晶生物屑灰(白云)岩泥晶内碎屑灰(白云)岩泥晶团块灰(白云)岩泥晶核形石灰(白云)岩泥晶凝块石灰(白云)岩5025泥晶50%粒屑泥晶灰(白云)岩鲕粒泥晶灰(白云)岩球粒泥晶灰(白云)岩生物屑泥晶灰(白云)岩内碎屑泥晶灰(白云)岩团块泥晶灰(白云)岩核形石泥晶灰(白云)岩凝块石泥晶灰(白云)岩2510泥晶75%含粒屑泥晶灰(白云)岩含鲕粒泥晶灰(白云)岩含球粒泥晶灰(白云)岩含生物屑泥晶灰(白云)岩含内碎屑泥晶灰(白云)岩含团块泥晶灰(白云)岩含核形石泥晶灰(白云)岩含凝块石泥晶灰(白云)岩10泥晶90%泥晶灰(白云)岩d. 粒屑含量10%时,粒屑不

36、参加定名,以晶粒级别为主要结构名称。其中一种晶级占优势时,便以此作为总结构名称。如:鲕粒5%,粉晶10%,微晶55%,为微晶灰岩。两种含量近似的晶级联合占优势,则同时参加命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三种晶粒级别含量近似,则总结构为“不等晶”。在描述碳酸盐岩结构时,应描述其颗粒的种类,所占百分比、矿物组分、形状、大小、分选、磨圆情况;基质的成分,数量百分比。无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只描述晶体的成分大小。11.2.4.3残余结构命名应尽量辨别岩石原始结构,并在名称中用“残余”二字表示,如粉晶残余鲕粒灰岩。11.2.4.4藻类粘结结构以形态进行命名。11.2.4.5孔隙命名凡镜下孔隙度达5%以上时,应在

37、名称中表示出来,即在原名之前,加上主要孔隙类型名称。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同时有几种孔隙以“多孔”表示之。如溶孔砂屑灰岩,多孔亮晶鲕粒灰岩等。11.2.4.6 根据白云化强度分类:表7 白云化碳酸盐分类表粒屑灰岩白云石化内碎屑白云岩生物白云岩 白云石化强度原生结构类型弱白云石化(白云石25%5%)中等白云石化(白云石50%25%)强白云石化(白云石90%50%)极强白云石化(白云石90%)内碎屑弱白云石化内碎屑灰岩白云石化内碎屑灰岩残余内碎屑灰质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巨晶白云岩、不等晶白云岩砾屑白云岩、砂屑白云岩、粉屑白云岩、泥屑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层纹石白云岩、核形石白

38、云岩、凝块石白云岩生物屑弱白云石化生物屑灰岩白云石化生物屑灰岩残余生物屑灰质白云岩鲕粒弱白云石化鲕粒灰岩白云石化鲕粒灰岩残余鲕粒灰质白云岩团粒弱白云石化团粒灰岩白云石化团粒灰岩残余团粒灰质白云岩团块弱白云石化团块灰岩白云石化团块灰岩残余团块灰质白云岩微晶弱白云石化微晶灰岩白云石化微晶灰岩残余微晶灰质白云岩原地固着生物灰岩白云石化白云石化生物礁灰岩白云石化生物层灰岩白云石化生物丘灰岩残余生物礁灰质白云岩、残余生物层灰质白云岩、残余生物丘灰质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注:准同生白云岩是指沉积生成之后仍处于疏松状态时,在其沉积环境中由白云石化作用生成的白云岩注:1.各种白云

39、化灰岩,各种残余结构的灰质白云岩、白云岩,还可按晶粒结构组分细分,如白云化内碎屑细晶灰岩、残余鲕粒细晶灰质白云岩等。2.固着生物灰岩白云化,可按造架生物门类细分,如白云化珊礁灰岩,残余板状层孔虫生物层细晶灰质白云岩,残余海绵丘不等晶白云岩。3.内碎屑及晶粒结构细分与石灰岩相同。11.3岩石结构主要有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及原地发育的藻粘结等。11.3.1粒屑主要类型有内碎屑、团粒、鲕粒、生物(屑)团块及核形石等。a. 内碎屑:可大可小,形态不一,内部结构可简可繁。据粒径大小对粒屑级别的划分。b. 团粒(球粒):由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结构,呈圆或椭圆状,大小较均匀。一般在0.2mm以下

40、者,在镜下团粒与内碎屑有时难以区分,这时一般归入内碎屑。c. 鲕粒:鲕粒为直径小于2mm,内有一核心和具有同心环状或放射状结构包壳构成的圆球状或椭圆状颗粒。在观察时,应注意鲕粒大小,核心成分,包壳厚度,组成包壳的晶体排列方式及同心圈数等。这些特征能反映鲕的形成环境。根据鲕粒的成因和结构特征分为:原生鲕:为原生沉淀而成。包括:正常鲕,包壳厚度大于核心半径;薄皮鲕,包壳厚度小于核心半径;高能鲕,同心环多而密集,鲕皮厚,鲕粒大。复鲕,一个鲕壳内包裹着二个以上的鲕粒者。改造鲕:原生鲕粒经成岩及后生作用改造而成。包括:藻鲕,鲕内含藻;变形鲕,鲕粒受力作用发生变形者;单晶鲕或多晶鲕,经重结晶作用,鲕粒由单

41、个或多个晶粒组成,但其同心环结构依稀可辨;若同心环结构已无法辨认,可笼统称为单晶粒、多晶粒。d. 生物骨骼:包括完整的生物化石及破碎了的生物化石。在现场观察时可合并为几大类描述,并应注意生物颗粒的含量。虫屑为有孔虫、蜓;介屑有介形虫、腹足、腕足、瓣鲕;棘屑如海胆、海百合;藻屑是指各种藻类。e. 团块:在化学沉淀物的凝结作用下,一种或几种小颗粒(如砂屑、鲕粒、团粒及小生物等)相互粘结,形成具不规则外形的复合颗粒。其外表不具磨蚀痕迹。f. 核形石:生于核心(如骨屑、内碎屑)上的非钙质蓝绿藻环,在不断滚动中捕获碳酸盐泥、形成显微波状的不等厚同心纹层,外形呈圆或椭圆状。11.3.2 胶结物(亮晶)胶结

42、物指成岩过程中充填于粒屑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有时还有石膏质、硅质或陆源泥质等。常见马牙状、纤维状、柱状及粒状等结构。晶粒一般0.03mm,晶体在镜下显得洁净明亮,含量多在50%以下,不能单独形成岩石。11.3.3基质基质为粒屑之间与粒屑同时沉积的粒径小于0.005mm的碳酸盐岩细粒物质,又称灰泥基质或泥晶基质。如基质大于50%时,则可单独形成岩石。基质受较强烈的重结晶作用后,碳酸盐经常变为较大的晶体,与亮晶难以区分,则笼统将这两种颗粒组分划分为基质。11.3.4 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生长的固有生物(如珊瑚、层孔虫、海绵、苔藓及藻类等)组成的坚硬的碳酸盐骨架。生物骨

43、架是碳酸盐岩不可缺少的结构部分,必须认真观察确认。11.3.5晶粒结构岩石从成岩到后生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原始结构完全无存。可完全由均一和不均一的晶粒组成,而形成晶粒结构。按其晶体大小与形态分类如下:a. 按晶体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b. 按晶体的自形程度分为自形晶、半自形和它形晶。11.3.5 残余结构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结构、藻粘结结构等,经成岩后生作用,使原岩结构变得模糊不清,但仍依稀可辨。在描述碳酸盐岩结构时,应描述其颗粒的种类,所占百分比、矿物组分、形状、大小、分选、磨圆情况;基质的成分,数量百分比。无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只描述晶体的成分大小。11.4 岩石的构造及命名11.4.1 构造命名原则上不参加命名,但如有某种构造为岩石的一种显著标志,使用构造命名有助于表现岩石基本面貌时,应采用构造命名。如蠕虫状灰岩、角砾状灰岩等。11.4.2 综合命名通式颜色+含油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