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260520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文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文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文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文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文教育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教育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班级:09级初等教育中文六班学号:60903236028姓名:刘维琴指导老师:邵义仙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2012年3月31日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姓名:刘维琴 学号:60903236028 指导老师:邵义仙 摘要:作文的地位日趋重要,作文是语文水平的最好体现之一,是知识积累、情感修养、道德熏陶等等的综合体现。写作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表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是如何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却是无数的老师和学生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根据学生写作和写作教学,从教师一方问题来粗浅的谈谈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关键词:写作教学;误区;

2、对策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全部的尊严与价值就在于思想。作文就是把人的思想诉诸文字的一种方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一般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先传授理论再写作实践,或者先写作实践再提炼理论。这种纯粹的理论加实践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不甚明显。在探寻写作教学的时效性过程中,将作文教学融入生活,贯穿活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写作方式。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部分中学生作文空洞肤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叫苦连篇,一拿到作文题,不是愁没话可写,就是觉得没意思,写

3、出的作文要么大多是一个模式,要么是拼凑之篇,要么语句不通顺等等问题。为什么一个学生经过长期作为训练,却写不好一篇好文章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失误。这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自身学的问题呢?其实都有,但大多原因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问题。以下试做以教师方面的问题来具体分析研究:一、 忽视前期准备写作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不足是临场作文时的文思敏捷、布局谋篇、而是包括写作前的观察、感受、想象、积累素材的能力,不重视“前写作”各种基础素质的积累和训练是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写作人才。阅读是写作的大后方,思想是写作的主心骨。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

4、要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更要丰富学生的阅读领域,单靠老师技巧的点拨或是几篇作文的讲解是绝无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面对写作有很大的畏难情绪,除了极少数爱好文学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视作文为不得已的应付,“怕作文”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相应对策。(一)教师应提高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 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天地往往局限于校园及家庭的狭小空间,学生在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中早已丧失了个人发展的个性空间。有的学生可能说,生活总是那么平平淡淡的,身边的人也太平凡,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哪里有什么有意义、有趣的片段呢?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缺少写作素材,

5、而是缺少方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作为,平淡的生活中充满着不平淡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举个例子来启发学生,像背影,父亲送孩子的事虽很平常,但是作者却写出了别样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这就是从平淡中找出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去发掘,静下心来感受,养成观察的习惯,教会学生捕捉特点,发现异同,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形象逼真,生动感人。语文教师应适应时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多一点自由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各种丰富、实用的信息,搜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写作需要有丰

6、富的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则建立在阅读上。从阅读入手,“文化是人类的灵魂,书籍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教师应抽出时间,适当的开展“语文阅读”课,它是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舞台,逐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宋代学者刘彝 ,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泛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撰写阅读心得,让学生在写作中展示个性化的见解。但学生的阅读往往受潮流影响,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多读一些有内涵的书这就要求我们读书一定要有所筛选,不能盲目。因此,教师要进行阅读材料的筛选,让学生读一切好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如推荐“每周美文欣赏”、“撰写时事点评”等,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阅读要伴之以笔

7、记,做读书笔记,如古今中外人物、故事、名人名言、精美的语段等记录在册,在写作时尝试运用,化为自己的语言。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用好“经典语录”。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把阅读变成一个习惯,像吃饭一样平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 作文教学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抒发个人情感体现。学生个人真实,原始的感知并非都是美好的,往往会夹杂着个人化的狭隘的情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 现在的部分中学生的作文空洞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其实,造就这样的局面是教师在作文教

8、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新课标倡导写作要表达的“独特感知真切体验”,也就是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作文教学也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建构为指归,努力实现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教师应加强指导作文写作与做人的有机联系,促进作文教学与人格建构的互相结合。这样学生的文章才能够打磨出“真情实感”。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外在的能力的培养和内在人格的培养,人文一体。教师不但要担当起“经师”、“人师”的责任,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改变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使学生建立起自己是作文主体者的思想,做抒发情感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写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

9、的劳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应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抒己见,让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鲁迅先生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要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培养高尚的人格是创造性的基础,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思想境界不高,认识能力不强,作文水平就不可能提高。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在于学生思维简单化以及思维定势,对纷繁复杂的事物习惯于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衡量评判和思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对同一材料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发展,发人之未

10、发,言他人之未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善于创新思维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成功秘诀。”可以说,创造是现代人才的灵魂,而善于写作,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无疑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余秋雨认为“写作实际上构成一个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部分,没有足够的写作能力就很难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例如,在写作实践中,当我们要写白杨树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摆脱茅盾白杨礼赞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找到新的表现角度,这就培养我们创新思维的能力;当我们在写作母爱的同时,也会引发写作父爱的构想,这就培养了我们的联想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总之,写作的不断进行,就是对人的潜在智能的不断

11、开发。每一次写作行为的结束,都可能引发下一次写作行为的开始。正如朱光潜所说的那样:“写成的字句往往可以成为思想的刺激剂”,在这种刺激下,“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种新意酿成另一种新意,如此辗转生发”。诗人王家新也说过:“在写作时往往有很多东西出现,我感到写一首诗的同时,要写好几首诗,但为了这首诗不得不把其他东西弃掉。”这说明,写作的过程是对创造性思维不断引爆的过程,如同放鞭炮一样,一次迸发引发另一次迸发。如此在写作中相互刺激,不断生成,人的大脑将越写越灵敏,越写越易激活思路,越写越易找到新的写作点。二、 作文命题的误区 出示的题目,往往都是每一个单元后的作文训练或是几个老师讨论后的一个随意题目,

12、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例如,语文老师凭着个人对某种文体、某种内容的偏爱而命题,把个人的意志兴趣、爱好变成了全体学生的行为;或者是跟着中考作文“指挥棒”转;或者教师在复习资料里找些五花八门的材料让学生叙事、述理等等,诸如此类。命题的随意性导致了学生作文的机械重复,使学生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养成了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坏习惯。 有些时候有些初中作文题目,让学生谈人生、生命意义之类的话题。这样的话题,对于一个几乎足不出家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学生,或是说人生尚刚刚起步,人生之书也刚刚打开,生活的阅历也非常贫乏,却要他们去谈“人生”这样的话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于是乎学生就会搜肠刮肚的编

13、一些大话,或者干脆找几篇作文进行拼凑。从而打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那么究竟如何来命题呢?以下对策。 (一)教师命题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有位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从迟到的借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学生在交上来的作文中表现的惊人的想象力令人叫绝,编造的借口更是天衣无缝。其原因主要是老师选择的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位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可见,作文的命题很重要,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题目。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可以写此题目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

14、让作文呈现学生的生活本色。引起学生关注自己,关注现实,以我手写我心,希望从作文命制的源头做起,切切实实引起学生抒写真情实感,将作文的“话语权”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所以,以一个契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最佳角度切入,让学生有话可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作文命制的原则和追求。(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命题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至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善于叙事并能适当的提高思维。所以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发现初一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始终流露出对小学时光的留恋。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设计这样一些题目,如童年的趣事、我上中学了,因学生对这样题目非

15、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学生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喜欢张扬个性。教师应设计这样的题目,如,我心中,你最重、,我尝到了苦头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到了初三阶段,学生的思维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设计命题就要有一定的思考性、深刻性。例如成长历程、诚信为人之本等等。总之,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既符合学生心理历程,又使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三、写作前指导时的一些误区发现教师由于受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在教学生从开始练习写作时,便用所谓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写作技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一

16、来,学生的作文从一开始便成了教师固有模式的重复再现,很少能写出展现有个性的文章。有的教师在进行作文写前指导时,滔滔不绝,往往把自己对审题、立意的看法不自觉的传输给学生,从而影响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的接受写作。教师应启发同学们好好体会,在指导时不宜说破,更不要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激发学生自己思考、体会。有的教师是把文章往黑板上一出,就撒手不管,任学生抓耳挠腮,苦思冥想。还有的老师甚至总结出各类文体的固定的统一的写作模式供学生套用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指导应遵循写作规律,应开启学生的智慧的源泉,应去挖掘学生写作的潜力,而不是教师去盲目指导。虽然指导会

17、出现以上不好的情况,但是不指导学生又不知从何入手,那么如何来指导呢?(一)审题指导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审读、分析,弄清题目所给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抓住最主要的要求,有的还要联系生活,不仅弄清题目的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思,把题意真正搞清楚。由此观之,审题实际就是推敲文字。以童年趣事为例,学生写作文之前,先布置几个思考题:找出题目的题眼;找出题目的限制条件;确立文章的体裁。学生经过思考后,很快地归纳出这是一篇以“趣”为题眼,以“童年”为选材范围的叙事类记叙文。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至于跑题。在指导过程中,我认为找出文章的题眼是最关键的。一般文章通过题目就能判断出来选材的方向或者写

18、作的文体,比如,名人的魅力选材范畴是“名人”,写作的主要内容是“魅力”。当然也有一些题目难于判断,遇到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深思,分析它的题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者找出它的象征意义。(二)立意的指导立意是文章灵魂。写文章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表达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等等。鲁迅先生说自己写文章是热烈地主张着所是,热烈地攻击着所非。这个“是非”就是观点中心。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立意深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选材和立意教学时,便将学生的生活赋予了雷同的涵义,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想,导致学生在看到一定的作文材料时,所写的作文主题清淡平庸,脱离实际生活,甚至是形成了统一的模式。诸如学生看

19、到蜡烛就想起老师;看到黄河就想起母亲;看到青松是坚强、不畏严寒的象征;黎明则是希望等等,在这样的文章中,根本看不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千古文章意为高”,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巧拟题、新构思、深立意。立意深,是与其他文章的立意相比较而言的,那种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具有“过人之处”的立意,才能称得上是深刻的立意。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去揭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注意透过生活中的表层现象,抓住其本质,发现其所蕴含的真谛,同时教师也要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总之,教师在作文立意指导时,应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的求异思维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三)

20、、作文结构和布局的指导许多语文教师在指导作文谋篇布局时,生怕学生的作文太散,便对学生的作文布局加以限定。例如在教学记叙文时,基本上制定了记叙文写作就是交代清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及分析保持着相似性。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布局作文:第一,倡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看待生活、分析问题。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引导学生就一些有价值的热点问题,如时事热点,中学生颇有争议的话题等,来鼓励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因为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从而文章的布局自然也不相同,这些风格迥异

21、的布局才能最有效的表现学生的见解和主张。第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有创意的进行文章的合理布局。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适当分段,合理安排材料的详略,使学生的文章布局为自己的文章主题服务。如写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写法。还可以选取有创意的文章布局,如写实验课,可以以“实验报告”的形式组织材料。总之,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适当给学生的思维加以启发,就会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第三,应找一些结构精巧,布局令人叫绝的优秀文章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布局精巧的文章往往叫人拍案叫绝,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很好的启迪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朗读一篇考场满分作文

22、,学生听后从中会受到不小的启发。除此之外,教材上也有许多文章一波三折、悬念百出的结构布局,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加以品味。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教给学生多种写作方法,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尝试各种文体,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出新出彩。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鼓励学生长短句并用、适当运用修辞等等,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气势磅礴。教师在写作指导中,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搞一面倒,让每个学生都尽显个性,而不机械效仿教师提供的几篇范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四、批改与评讲的误区教师批改和评讲学生作文时,形式单一。学生向老师看齐,老师专家看齐,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

23、的话语权,导致写作模式化,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总是简单的几句评语,有的所使用的批语有时也会千篇一律,有的甚至只是给学生打一个分数或写上一个“阅”字即可,只有发现问题较多时才偶尔写几句评语。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与鼓励。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意义不大,学生从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必然丧失了写作的积极性。又因为有的教师批改作文总是公式化、程式化,从结构、语言、文字、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评述,使学生的作文满篇生花,而学生真正能体会其中的甚少。教师评语总是这样机械呆板、缺乏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因此,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也熟视无睹,只是关心分数,学生对作文当作是交付差

24、事而已。而作文评讲也只是简单的说说作文存在的不足,找出一篇范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时间一长学生对批和评都无兴趣而言。许多老师在批改和评讲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学生能够写出有创意的作文为数不多。针对以上情况,来采取适当的对策。(一)批改作文在进行作文批改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批改学生的作文,应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评价作文要求的基本内容:如语句通顺、中心突出、字体美观等共性的要求,让作文能力低的学生得到这些方面的肯定,从而照顾了低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再评价像构思新颖、富有文采、思想深刻等高一层次的要求,使得较高层次的学生也得到可充分的肯定。评语的运用

25、,应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力求在亲切、循循善诱的话语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第二,作文批改的形式,也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老师在批改作文中投入了许多的精力,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批阅。批改形式可采用学生自批、学生互批、他批、老师批等方式。这样一来,力求相互学习,相互感染,促使进步。教师应将学生批改带到课堂,让学生互批,可以是同组内的,也可以是小组间的,以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同伴的观点,学会多角度审视自己的文章。发现他们对于同学的作文很感兴趣,批改很认真。当然学生批改时,教师要做指导,应给学生们制定批改的细则和要求,学生可根据细则进行批改,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总之,教师批改要以鼓励、肯

26、定为主,如“我欣喜地看到了你的作文方面的进步”、“字里行间流淌着你真实的情感”等等评语,评语切忌一棍子打死或无情的责难,要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地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二)评讲作文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第一,教师评讲作文时,应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教师应摒弃自己的一家之言,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出来,其他同学来说说哪里好,哪里不好,针对不好的地方同学们帮助修改。在这样一种交流的过程,同学们都会有所进步。第二,

27、作文评价的形式,也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形式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他评、师生共评等方式。这样一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发现学生作文中哪怕是最不起眼的闪光点。自评,学生可以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互评各取长短,避免不足;他评,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优点,发现难以发现的缺点;师生共评,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评价有机结合,体现了民主、开放的原则。总之,作文评价应以人为本,不该仅仅是就文评文。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并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作文水平。(三)写作文后记 教师应要求学生写作文后记。写作文后记是学生针对教师对作文批改、讲评,学生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写出反

28、思的文字。写作文后记,是一种能使作文反思目的明确,反思内容全面,反思流程完整,反思效果深入等作文反思策略。作文后记记载的内容主要有:记录文章的优与劣;记自己的感受;记写作的灵感;记修改方案。写作文后记要及时,写要重点突出,写要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写要形式灵活。通过写作文后记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总之,作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学生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立竿见影的短时的过程。小兵是在战斗中成长为将军的,而人也是在不断地练笔、阅读等学习中提高写作水平的。 注: 引自杜培华:面对王家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2003,11(178) 参考文献: 1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写作J.1994,53朱光潜.艺术杂谈作文与运思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22,235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M.华夏出版社6高青.读写一体作文训练M.第三讲,中国戏剧出版社7郭惠榕.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语文教学通讯J.高中刊.2008,12Name:LIU Wei- qin Student Number:60903236028 Advisor:SHAO Yi-xianAbstract:Key words: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