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261113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题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二00九级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二0一二年六月四日继续教育学院二0一二年六月天水1目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 21纳税筹划概述21.1 纳税筹划的特点 21.2纳税筹划与避税的区别21.3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31.4 纳税筹划的条件 3 2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理论分析42.1 企业所得税概述 42.2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空间42.3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技术 53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73.1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不明确73.2税收制度不够完善,税收执法随意性大7 3.3 没有考虑筹划风险 7 3.4没有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考虑纳税筹划问

2、题7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74.1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优点84.2新会计准则对纳税的影响9结束语 14参考文献14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会计时代。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新的会计准则由于诸多的会计政策、计量模式、收益确认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其实施自然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税收。本文将从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条款变化导入,阐述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对会计要素的计量、资产减值准备、存货方法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对企业税务处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我长期股

3、权投资、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计价方法、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本化、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非货币性交易、收入的确认、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的影响。关键词: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筹划空间;筹划技术引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随后在不长时间内也将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会计时代。新会计准则历史性的变革,标志着我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国际管理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改革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她对

4、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准则的变化不仅仅影响的是企业会计和它的财务报告方面,而她对税收以及企业纳税带来的影响也将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某些会计政策等方面变化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以期对企业科学运用新会计准则进行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1 纳税筹划概述1.1 纳税筹划的特点纳税筹划又称税务筹划,在我国尚无统一的定义,可以这样概括,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巧妙安排,使之达到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的目的。有人说愚者逃

5、税,蠢者偷税,智者避税,高者筹划,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可见,只要存在经济活动,纳税筹划就免不了。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纳税筹划的五个特征:合法性。体现在两个层次,其一:纳税筹划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法律是处理征纳关系的依据,纳税筹划是以税法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精细比较后做出的纳税优化选择;其二:纳税筹划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是税法和税收政策予以保护的对象。超前性。税收筹划是在对将来事项所做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人是在企业经济行为发生后才有纳税义务的,具有滞后性,而纳税筹划是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发生之前进行规划,

6、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税负最少的方案。综合性。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税收筹划方案在理论上使企业的税负减少了,但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税收筹划属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范畴,它的目标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即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税收筹划必须具有长远性、综合性,不能仅着眼于眼前个别税负的减少,应注重整体税负。所以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纳税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多种因素,趋利避害,综合考虑,达到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目的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在法律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负担,减少成本,从而增加收益。具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选择低税负,低税负就意味着低成本,高资本回收率;二是推迟纳税时间,

7、取得延迟纳税的时间收益。风险性。纳税筹划是事先的安排,涉及较多不确定的因素,往往税收筹划方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同时预期的效果也只是一个估计的利益,不是绝对,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立足现实,把握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尽量选择成功率较大的方案,降低风险。1.2 纳税筹划与避税的区别避税是指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触犯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巧妙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而纳税筹划则包括:采用合法的手段,应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减轻税负目的的节税筹划;非违法应用税法的漏洞或缺陷来规避减轻税负的避税筹划;采用纯经济手段,利用价格的调整和变

8、动,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转嫁筹划。因此避税仅仅是纳税筹划的一个方面。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税法中加入了反避税条款的内容,并逐步加大反避税力度,这是因为避税的非违法性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而从经济角度,避税与偷税、骗税的行为一样,导致财政收入减少。那么钻税法的漏洞,能不能成为税收筹划的手段,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税法本身存在漏洞,这是在所难免,二是国家可根据企业的避税行为来完善法制,相对来说,纳税筹划有助于发现漏洞。国家不应否定避税,应该不断完善法规、法制,填补漏洞,而纳税人也不能把避税当作主要的纳税筹划手段,它只是我国纳税筹划的学习与探索阶段,在2000年之后,我国进入了以节税筹划为主要手段的纳税筹

9、划阶段。1.3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纳税筹划是在符合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纳税筹划与偷逃税的本质与关键所在。纳税人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是税收立法的基本宗旨。任何一方违反均会受到法律制裁。因此纳税筹划方案应以不违法为前提。纳税筹划从形式到本质上都应符合合法性原则。形式上表现为任何企业都应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设置账簿,根据有效的凭证记账、算账,在取得经济效益后依法申报纳税,及时缴纳税款,此外不能与工商、金融、财务及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相矛盾;实质上表现在纳税筹划方案在实质上合法或不违法,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的税收导向政策,对税收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违法是指纳税人

10、熟知税法,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做出减少税负的安排,这种做法虽然不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但是有助于国家完善法制,并且促使纳税人将精力放在合法节税上。经济原则经济原则包括效益性原则及稳健原则,遵循经济原则是为了判断结果是否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效益原则又称成本效益原则,是指纳税人在纳税筹划活动后给企业带来的纯经济收益,纳税筹划最主要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使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它所取得效益的大小往往与税法、执法环境、公司状况等有关,即筹划成本,如果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方案是合理的,因此是否有必要进行税收筹划就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还要考虑纳税筹划存在的风

11、险,即稳健性原则。纳税人的节税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各种节税方法都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即要考虑短期效益,也要考虑长期效益,例如有的税收筹划方案立足于长远规划,但是在这段时间内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取消,企业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原来筹划的结果可能相去甚远,因此企业在进行筹划时要尽量使风险最小,在收益与风险间进行平衡,选择稳健的方案。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纳税筹划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对税收的影响,即要考虑时间因素,又要考虑内外环境因素,脱离具体条件讨论纳税方案是没有意义的。企业的经营是多元化的,我们即可以通过改变公司性质、经营规模、地域等来改变税收,也可以根据现有的经营模式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减少税收,因此只

12、有全面系统地了解各种因素,才能找到最优的方案。另外,系统性原则还表现在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应以整体利益为重,而不是个别税负的减少。因此应通盘考虑筹划对不同税种引起的变化,使企业整体税负减少。节约便利原则纳税筹划可以使纳税人获得利益,但无论由自己筹划还是请筹划专家,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筹划时应尽量考虑降低成本,这就是纳税筹划的节约原则。此外纳税人可选择的节税措施和技术有很多种,税收筹划中方案的选择应越简单越好,容易操作,这就是纳税筹划的便利原则。1.4 纳税筹划的条件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纳税人进行的纳税筹划是以合法为前提的,选择少缴或免缴税款的行为,因而必须对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

13、定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全面了解做为纳税人所享有的权利及义务、纳税条件、征税范围、征税时间及不同条件下不同的税率,时刻注意税法内容的改变或修正。除对税法有熟悉掌握,能灵活运用外,还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工商、财务、投资、会计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分辨出偷漏税与节税的区别,节税与避税的区别,从而确定自己纳税筹划合法与违法的临界点。了解国家政策精神掌握国家政策精神是纳税人在进行筹划前的准备工作,纳税人应积极与税务机关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对于需要筹划的业务,应详细了解与之有关的税收规定,灵活应用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进行筹划的公司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承担筹划所发生的

14、费用及损失的机会效益,若企业经营规模小缴纳税种单一,对其进行筹划可能会反而增加费用而达不到效果,而一个集团公司,下属几个分公司,经营多种产品,要缴纳多种税种,税负大,就应该考虑对其进行筹划。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结构简单,税种单一,缺乏筹划空间,筹划发生的费用大于收益,就应考虑放弃筹划。掌握和了解企业的情况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了解企业的基本状况:(1)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其税务待遇也不同,了解组织形式,可以针对不同组织形式提出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案;(2)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和生产经营特点:不同的经营业务和生产特点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税率;(3)财务情况:纳税筹划的目标

15、要与财务管理目标一致,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方案;(4)企业的投资意向:国家制定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可根据税收优惠政策确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5)企业的纳税情况:了解企业以前和现在的纳税情况,尤其是纳税申报与缴纳税款,对企业制定将来的纳税筹划有借鉴作用。 2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理论分析2.1 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它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企业所得税具有以下特点:(1)纳税人采用独立经济核算制度,所谓独立

16、经济核算,是指企业或者组织自主从事经济活动,并独立地、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2)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它是纳税人的收入总额扣除各项成本、费用、税金、损失等支出后的净所得额;(3)税率复杂,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标准税率为25%,另外还有优惠税率,如20%、15%、10%、0%。2.2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空间我国的税收制度有28个税种,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一切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也就是说一切有生产经营所得的单位都必须交纳所得税,因此由企业所得税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企业所得税具有很大的筹划空间。另外不同税种的税负弹性不同,税负弹性大的,纳税筹划

17、的空间大。所谓税负弹性是指某一税种的税负伸缩性的大小。税负弹性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其一是税源大的,税负弹性大,;其二取决于构成税种的要素,包括税基、税率、扣除项目和税收优惠。因此企业所得税的各要素都存在筹划空间。税基税基即应纳税所得额,它是指纳税人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的纳税人在一个时期内的计税所得,包括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关键,也是企业纳税筹划的核心,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筹划就是对收入总额及扣除项目的筹划。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

18、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其他收入。扣除项目主要有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工资、利息支出、公益捐赠等。纳税人通过一定的合法渠道调整会计核算,以达到压缩收入总额、推迟收入确认时间,确认时间越晚,就会越晚交纳税款,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但是大部分企业都希望尽快确认收入,提高资金使用率,因此收入的筹划受到很多限制,大多数企业重点对扣除项目进行筹划,例如,广告费用,纳税人每一年度发生的广告支出,除特殊行业另有规定外,不超过销售收入的2%的,可据实扣除;超出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企业还可对利息支出、业务招待费等其他扣除项目进行税基纳税筹划。税率在我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促进贫困地

19、区经济发展,政府制定了不同地区税率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2008年起,两税合并后,政府的引资优惠仍在延续,按旧规定,只有在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享受15%的税收优惠,而新税法则扩大了优惠范围。另外对企业投资西部地区,以及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税收也将实施优惠。同时,还扩大了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非居民”纳税者实行20%的优惠税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企业设立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企业设立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税率差异来节税。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是指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内

20、对特定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纳税人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给予减征或免征的一种照顾和鼓励措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有:选择地区投资优惠进行筹划,选择优惠年度进行筹划,选择投资项目进行筹划,安排待业人员进行筹划,运用再投资退税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这些优惠政策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企业可根据这些政策改变自己的投资意向、产业结构企业组织形式、地域分布等来进行节税筹划。2.3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技术纳税筹划技术是指不违法地、合理地使纳税人缴纳尽量少的税款的知识和技巧。由于税法中各种特殊条款、优惠措施及其他规定差别的大量存在,从而客观上造成拥有相同性质征税对象的纳税人税负存在高低差异,因此纳税人可

21、以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节税,选择有利于自己税收的筹划技术,最终达到节税的目的。以下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减免税技术减免税是指国家为了照顾国民经济中某些特殊情况,运用税收调节职能,对某些征税对象给予的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鼓励或照顾措施。作为纳税人,顺应国家的立法精神,合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适当的纳税筹划,可以减少税收负担。如对于一些鼓励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内外资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的项目有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除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此外为鼓励企业研究技术转让,加大技术交流,新企业所得税

22、对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加大了鼓励力度。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500 万元以内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某外资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拟在太阳能发电和煤炭发电中选择一种,企业预计于2008年4月建成投产。企业预测的有关年度获利情况如表2-1所示。表2-1 某企业年度获利情况预测 单位:万元年度20082009201020112012获利120230310300410分析:该企业从事太阳能发电产业,因为太阳能发电产业属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项目,该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2008-2012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额为(310 + 300

23、+ 410) 25% 50% = 127.5万元该企业从事室内装潢,因为装潢不属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项目,该该外商投资企业不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2008-2012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额为:(120 + 230 + 310 + 300 + 410) 25% = 342.5万元结果表明选择国家鼓励投资的项目进行投资使得该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减轻。扣除技术企业的收入必须严格按照税法和会计处理方法确认,而且当两者冲突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处理,因此筹划的空间很小,在收入总额确定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尽可能增加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从而使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减少。例如,利用不同

24、方式的折扣进行纳税筹划。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常会采用折扣的方式进行促销,折扣基本方式包括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发行商业折扣时,如果折扣额和销售额是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以按折扣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若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能从销售额中减除;现金折扣一般在“财务费用”中核算,因此,企业在实行折扣促销时,应根据税法规定及自身的条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折扣,以降低税负。某商品批发企业,12月1日采用折扣销售方式销售一批货物。价款为40万元,折扣率为5%,开具的发票上未分别予以注明,而是将折扣额另开具红字发票。由于商品销路很好,12月7日又销售一批相同货物。价款与折扣率同前,

25、不同的是,企业将销售额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予以注明。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计算12月份应缴纳所得税。分析:对第一笔销售,税法规定,销售额与折扣额未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其折扣额不能抵减销售收入;对第二笔销售,由于符合税法的相应规定,所以,折扣额可以抵减。这样销售收入=400 000 + 400 000 (1 5%) = 780 000元应纳所得税额=780 000 25% = 195 000元如果第二笔销售额与折扣额未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因此不能低扣,则销售收入=400 000 + 400 000 = 800 000元应纳所得税额=800 000 25% = 200

26、000元结果说明抵扣后企业所得税负减轻5 000元。抵免技术税收抵免是指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税收抵免额,包括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抵免和作为税收优惠或奖励的税收抵免。避免双重征税是指对企业来源与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规定了可以实行税收抵免。而作为税收优惠政策的抵免是指对纳税人符合国家鼓励性政策的投入项目允许按投入额的多少抵免部分或全部应纳税所得额,比如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 其设备投资额的 10% 可从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延期纳税技术延期纳税技术是指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收而取得相对收益的纳税筹划技术,它可使纳税人无偿使用这笔款项,可以在本期

27、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再投资,将来可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比如企业所得税采取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征收。利用预缴所得税进行筹划的思路是:如果企业预计今年的效益比上一年度好,则可选择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预缴,反之,则按实际数预缴。我们知道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的,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而确定的,由于调整是在每年预缴完所得税之后,年终45日内进行,多退少补。因此企业可以利用预缴税款增加可流动的资金而又不违法。某企业每月平均实现利润12 000元,每月都有不符合税法规定的超费用开支6 000元。如果企业每月按所得额实际数申报预缴企业

28、所得税,按法定税率25%计算,每月申报并缴纳所得税(12 000 + 6 000) 25% = 4 500元。如果每月按12 000元申报,只需要申报纳税12 000 25% = 3 000元,然后等到年度终了后四个月的最后一天缴纳,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作为偷税处理。这样在企业一年的大部分经营期间里,就可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3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3.1 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不明确纳税筹划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缺乏实践经验。许多人对它不了解,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和税务机关搞好关系,就是造假账,使税负降低。甚至一些人将纳税筹划与偷税逃税联系在一起,打着纳税

29、筹划合法的旗帜实则偷税逃税。纳税筹划采用的是合法手段,并逐渐从以避税筹划为主的阶段转向节税筹划为主,它与偷漏税有着本质区别。纳税人在获得利润时应按照规定申报纳税,按时缴纳税款。企业所得税规定: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有些企业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创办初期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总人数的60%,经审核后获得税收优惠,然后将这些人员遣散,这种行为违反了规定,属于偷税,不能算纳税筹划。3.2 税收制度不够完善,税收执法随意性大税收制度不够完善表现在:一是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部门规章和

30、地方性法规众多,缺乏一个母法税收基本法作为统领;二税收立法缺乏规范性,现行税法对于各税种的立法主要是采取制定“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方式,由于税收立法缺乏可预见性,使得很多“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暂行条例”中找不到依据,形成本末倒置的局面。而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税收执法的随意性,税务机关拥有过大的税法解释权,随意曲解税法,滥用征税方式,使得征税双方的法律关系异化,纳税人与征税人之间的协调空间变大,纳税人不再依法纳税,而是通过搞好关系来减轻税负,这种情况阻碍纳税筹划的运用。3.3 没有考虑筹划风险 很多企业在纳税筹划时没有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导致纳税筹划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

31、的目的。纳税筹划是一种事先安排,涉及较多不确定的因素,其成功率并不是百分百,它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成本,但是企业忽略了这些,他们只看到收益的可观性,却不知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首先是法律风险,法律随时都有可能变动;其次是纳税人的主观性风险,纳税人的选择决定了筹划的方案,也间接放弃了其他方案的机会效益;最后是条件性风险,企业在进行筹划时是基于某些条件进行的,当条件发生变化,企业的税收政策没有随之改变,就会导致失败。3.4 没有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考虑纳税筹划问题税务机关是纳税人的指导者和约束者,他们的关系是以法律为依据。但是为什么经常有企业触犯法律?原因在于他们在进行筹划时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没有考虑国家

32、政府的立法精神和意图,认为纳税筹划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没有深入了解税法、政府政策的时候制定了符合自己企业目标的方案,付诸执行,当触犯到法律时,才醒悟过来。其实政府和企业是双赢的两面,政策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利用政策是为了节减税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两者互不冲突,所以企业筹划时应首先将政府因素考虑进去,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在政策发生变化时及时获得消息,改变策略。4受新会计准则影响的主要税种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有20多个税种组成,从计征方式看,这些税种可以分为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和从组计征、从税计征等多种形式。有的税种实行单一计征方式,有的则实行复合计征方式。受新会计准则影响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实行

33、从价计征和从组计征征收方式的税中上,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新会计准则对主要税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计税依据。由于新会计准则采用了多种计量属性,加上一些会计要素的定义不同与税法,使各主要税种计税依据的确定变得较为复杂。二是影响纳税调整。由于新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方式和标志等方面与税法规定有相当大的差别,企业在纳税申报时需要做大量的纳税调整,尤其是对一些跨期项目,需要作连续性的多起调整。三是影响税收负担。实行新会计准则后,因会计上的确认、计量有了新的要求,相应会阐述一些计入当期损益的新会计事项。现行

34、税法对这些事项是否征税尚无明确的规定。4.1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优点4.1.1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会计是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中,某会计事项是否应该确认为收入或费用,何时被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要依据会计准则来规范,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而企业的纳税实践是以会计账务处理为基础依据税法规定来展开。不同的账务处理会直接影响当期的损益乃至税收意义上的所得。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必然对税收带来诸多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无疑对企业选择最优先的纳税方案是很有意义的。4.1.2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某项业务提出了多种可选择的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处理会计事项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而对纳税产生影响。例

35、如,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新准则取消了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取消的原因是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的情况。但从理论上分析,若企业将原采用的后进先出法转向其他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时,对于存货较多,存货周转率较低的企业会引起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而且如果是处在一个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会使当期利润偏高,对税收带来影响。另外新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也作了重大改革,要求折旧年限、预计净产值等指标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当其预期使用寿命和净产值与原估计有差异时,允许调整其折旧年限与净产值。4.1.3计量基础运用的多样化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计量

36、属性,实现计量基础的多元化。多元化计量模式势必会影响各期的损益结果。其中公允价值的引入时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大亮点,而且新准则中新增加的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都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4.1.4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废除了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全面采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所得税处理方法与原方法相比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原来方法考虑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而且要求在每一会计期末应该定各资产、负债项目的暂时性差异(比时间性差异范围更广泛)并以适应税率计量来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费用,再加上当期应纳所得额便构成当期的所得税

37、费用。可见,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所贯彻的是通过计算暂时性差异来全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将每一会计期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变化确认为收益,无疑会对税收意义上的所得产生影响,而且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以及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核算业务的增加,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越来越多。4.1.5收益计量方法的变化在新的债务重组准则中,改变了过去将债务重组产生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而允许将债务重组过程中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负债而产生的收益确认为债务重组的现状,债权人一般都会根据债务人的实际偿债能力给予一丁点豁免。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这

38、一计量方法的变更若按上年债务重组的情况看,上市公司至少可增加收益60多亿元,因此收益计量方法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直接影响是显易见的。4.1.6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新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不再限于构建固定资产的专用借款,规定指出: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财务费用)这将对企业收益产生重大影响。4.1.7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范围以及方法的变化新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提取,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

39、一规定完全切断了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方法来操纵利润的途径。另外新准则还扩大了减值准备的核算范围,这无疑也会对企业的利润带来影响。4.1.8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化新会计准则不仅调整了投资的分类方式,而且规定将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改为成本法进行核算,这是和以前的最大不同。这将对投资企业的当期收益带来影响,也无疑会对企业纳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新会计准则的优点新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强调按资产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在资产不能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要求企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同时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

40、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助于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中,增强了相关性,历史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主要计量属性,比较全面地在准则体系中导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适应经济生活的发展要求,内容上有所创新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过去偏重于商企业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8想准则,覆盖率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在涉及的领域上,增加了原准则中没有或有但规定不详细或不明确的内容。如: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列报、保险合同的规定等等。体现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次新会计准则

41、体系的最大特点是:经过财政部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想事会双方的共同努力,新会计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中国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双方准则中的非实质性差异,处理由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儿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资产价值准则规定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等,二者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我国积极主动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实质性趋同改革。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加入WTO后中国履行承诺的要求。4.2新会计准则对纳税的影响如前所述,新

42、会计准则由于诸多的会计政策、计量模式、收益确认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新业务的开发,影响到企业损益的计算和税收水平,这无疑会影响着企业纳税筹划的运作空间。通常情况下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越多,纳税筹划的空间也就会越大。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利用政策和方法的选择空间研究纳税筹划是实现节税或递延纳税的有效途径。4.2.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化对纳税的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是现代企业在实现多元化经营时,我规避行业风险所采取的一项有效理财方式之一。其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已成为企业利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构成投资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新会计准则除了调整了投资的分类方式外,还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43、进行了改进,大家知道,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时投资企业应根据所持股份比例以及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控制和产生影响的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当被投资企业处于低所得税税率地区时,由于两种核算方法对收益确认的时间不同,因而对当期收益以及对所得税缴纳产生影响,也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新会计准则扩大了成本法的核算范围,将原来应是权益法核算的“属于具有控制”的范围纳入成本法核算范围,应该说这一变革对企业节税是有利的。因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它的核算规定是: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并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只有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才会按其应享有的份额确认当期投资收

44、益,按现金制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这种核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收益的确认时间上税法与会计核算基本是一致的,按其实际获得的收益依法纳税,从客观上很公平容易接受,而且不需做复杂的纳税调整。二是若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只有在宣告分派,投资企业才能确认收益将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投资企业所得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按差额补税),如果投资企业账面上保留一部分投资企业暂时未分回的利润,投资企业可以把这一部分以实现收益但未分回的部分作为将来追加投资或挪作它用继续保留在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上,以此规避或延缓这部分投资收益应缴纳的所得税。然而,权益法核算的规则是:只要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管投资收益是否

45、分回都要按应享有的净损益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实现税收意义上的所得,按规定缴纳所得税。即使投资企业将其一部分作为追加投资或挪作它用,也无法规避这部分收益应缴纳所得税。因此选择成本法核算无论是规避还是延缓纳税对企业还是较为有利。4.2.2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对纳税的影响新准则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和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一步趋同,使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允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和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投资性房地产,所占有的借款资金的相应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不再限定于由专门借款产生的借款费用。笔者认为,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将使生产周期长的某些制造业更

46、真实反映企业的资金成本,但可能会增加企业所得税的负担。若保守估计。全国上市公司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资本化比例假如占3-5%,可能会增加企业利润将几十亿元,对税收的直接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另外,纳税人对外投资发生的借款费用按会计准则需资本化。计入有关投资成本,但纳税人应充分了解和利用符号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势(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六条规定,便可直接扣除,不需要资本化,而达到合理规避纳税的目的。固定资产折旧还算的会计政策调整对纳税的影响折旧核算实际上是一个成本分摊问题,它明显的抵税效果通常将其作为企业纳税筹划的重点。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三个因素。新准则要求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这三个因素至少每年核算一次,并允许当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有差异时应当调整,固定资产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这一调整虽然对固定资产经济使用期间的累计折旧额和应税额不会产生增减影响,但会因每期分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