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68621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4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无理数 为什么这样定义,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汪奎明,中学阶段,无理数的五种基本形式: 1、以 为代表的无限不循环小数; 2、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 等; 3、某些分数指数,如3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0、tan300等; 5、自然对数中的e。,一、教材地位,在这五种形式中,第一种是基础,是联系其他形式的桥梁和纽带。而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则是这 一教材的核心,是通向无理数概念的一个首先要扫清的障碍。,1、感性地认识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对事物的探究能力; 2、培养直觉思维,同时渗透极限意识; 3、初步感性地认识命题及其形式。,二、教学目标,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构建,并从众多的数据中获取有

2、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假说。对这个过程的情境的创设是重点,而对这个假说的逻辑论证(例证归纳)则是难点。,三、重点与难点,探究式. 其特点在于它不是向学生直接灌输现成的结论,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老师的引导下,依靠教材和老师提供的材料,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知识,从而体验到那种“发现” 的兴奋感、喜悦感、自信感和自豪感,同时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直觉思维”、探究的能力积极参与意识。,四、教学方法,初一的学生,刚接触有理数的时候,有的就可能问:是不是有理数?初二的学生,在学到无理数的时候,必然会问:无理数为什么这样下定义?这是学生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作为教师,就是要抓住

3、这个最佳时机,及时创设情境,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动机。,1、明确问题: 无理数为什么这样定义?,四、教学过程,2、构建现有知识: 据学生群体的大小,自由结合,分成小组。教师巡视指导,随机创设情境,控制局面。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支持者、服务员),学生是主体(分析者、假设者)的角色互动感。,(1)小学学过哪些数? 整数、分数、小数(!) (2)进入中学 ,数的概念进一步 扩充,那么,什么叫做有理数? 整数、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可知: 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反过来,凡是能化成分数的数都是有理数。,(3)、小数是不是有理数?,那么,有限小数能化成分数吗? 能。如 0.3= ,0.31

4、= ,0.314= , 0.3142= , 那么,无限循环小数能化成分数吗? (有的会说)能。如 0.3= ,0.31= , 0.314= ,0.3142= ,,.,.,.,.,.,.,.,3、现在我们还不能知道如何把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但是我们知道怎样把某些分数化成无限循环小数。如 =0.5, =0.43, 全体参与,可以得到许多类似的数据。,.,.,.,4、组织探究 从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那就是:分母中纯含有9的真分数,如 =0.7, =0.23, =0.125, =0.3142,,.,.,.,.,.,.,.,5、提出假说(直觉思维) 现在,如果把以上各例反过来写(等式

5、的性质),则 0.7 = ,0.23 = , 0.125 = ,0.3142= , 观察特征,可以断想:当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时,其循环节上有几个数字,其分母上就有几个9,而分子恰是一个循环节的顺序数!,.,.,.,.,.,.,.,6、证明假说 (逻辑论证)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窥见规律,肯定假说。 证明:(例证法) 设0.7 = x,而 0.7 = 0.77! 所以 7.7 = 10 x, 7 = 9 x, x = 即0.7 =,.,.,.,.,.,又设 0.23 = x,则23.23 = 100 x, 所以,99 x = 23 , x = ,即0.23= 可知,0.3= = 0.31 = 0.314= ,.,.,.,.,.,.,.,.,.,7、形成结论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无限循环小数也可以化成分数,所以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现在又要问: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吗?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什么呢? 无理数!,附 板书设计,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