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学校科研.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69490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7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与学校科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课程与学校科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课程与学校科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课程与学校科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课程与学校科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与学校科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与学校科研.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与学校科研 工作的发展性思考,柳州市教科所 唐 丽,一、新课改呼唤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工作机制,二、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三、行动研究是实现教学创新的根本途径,要 点,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三大主题: 教学观念的更新(先导;教学行为、教师角色与职责) 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归宿) 教学制度的重建(保障;以校为本的制度化建设) 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三个标志性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改即科研 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以研促改、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教师即研究者 实践与反思 ,国家课程改革项目组,教师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课题组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 综合实

2、践活动课程项目研究课题组 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研究课题组 学科教材使用与评估研究课题组,教育部刘坚比较中外课程,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教师教学行为:以学定教,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主动性 独立性 独特性 体验性 问题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11种学习方式: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运用电脑、与朋友聊天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3、,排在前3位的是实验(25.9%)、用电脑(21.2%) 、读课外书(12.3%) ; 学生评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则是听讲( 21.9%)、作业练习( 18.5%)、实验( 17.0%)。,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知识容器”,而是可点燃的“智慧火把”!,新课程与教师角色、教学行为,(一)角色转变 1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传授者) 2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执行者) 3 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 4 学校制度的建设者(贯彻者),新课程与教师角色、教学行为,(二)行为变化 尊重、赞赏、帮助、 引导、反思、合作。,常州市教科所特级教师杨裕前说:“为什么教师天天要上课?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讲台不是教师展示

4、自我风采的舞台,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发展的平台。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懂会悟。离开了自主参与就达不到悟的境界。”,“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你喜欢自己的孩子做什么,就应当允许你的学生做什么;你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做什么,就应当建议你的学生不要做什么。”,强调几个基本观点:,第一,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 第三,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什么样的教育科研能兴校 1.双向选择的科研能兴校 2.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的科研能兴校 3.产生校

5、本理论的科研能兴校 4.开放的科研能兴校,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强调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第二,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特色举措 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关注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切入并找出学校实际问题的联系点、结合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效。, 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即聘请本地区有名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深入学校,指导培训教师及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工作。, 与高校、教研部门和先进地区学校“挂钩”,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落实校本培训。, 校际合作,联合攻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碰撞、融合

6、、双赢。,能兴校的科研是以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是以校本理论的生成,实现校本问题解决为中介的;是以校长及全体教师、教辅人员的全员、全程参与为方式的;是以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以及研究与教育活动的不可分割性为特征的。,一、什么是行动研究,(一)定义 行动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研究,它以研究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为其本质。,(二)类型 科学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它用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 实践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

7、究。 批判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三)实质 为行动而研究; 对行动的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顾泠远在教育部关于教师培训工作会议上提出“十六字”的指导思想: 专业引领 行为跟进 同伴互助 实践反思,行动反思的三个层次:, 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性思考,否则不可能取得实质进步); 交流探究(摆出问题,共同探讨,共商对策,调整行动); 专题研究(召开区域性研讨会,借助专业化引领,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合作提高,完成研究报告),例一:戴蓓把表现的机会还给学生,2002,例二:磨俊松我与“学习型小组”的亲密接触,2003,例三:广西“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8、 唐 丽等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1,例四:广西“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廖先祥等中学数学活动教学研究,2000,例五: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开发与设置实验研究子课题 景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实验与研究,例六: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开发与设置实验研究子课题 柳师附小小学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整合研究,2001,二、教师为何要进行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与教师的发展 提升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改进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使自身获得理性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 增强自尊、自信和自立,(二)行动研究与教师的价值 转变教师职业角色 提升教师自我地位 变化教师理解视角,三、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

9、(一)流程 在情境中探察 形成研究计划 实施研究计划 进行观察访谈 收集分析资料 更新研究计划 提升教育理论 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观察访谈 实地观察有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 观察可了解局内人的行为规范和意义建构; 观察以“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为重要内容; 访谈以开放型、具体型、清晰型问题为宜(如问小学生“你对学校有什么感觉”与“你喜欢上学吗,为什么”,结果必然不同) 访谈中要学会积极关注的倾听; 访谈中应做出积极的回应。,收集分析资料 收集资料包括正式官方记录和非正式的个人文件(工作日记、信件、自传等)及照片; 阅读原始资料并进行编码登录; 寻找本土概念(被研究者反复使用、能

10、够表达其观点和感受的语言) 浮现研究主题。,提升教育理论 理论包括三部分:前人的理论,研究者自己的理论,资料中呈现的理论。 建构理论的方式:自下而上,即:对原始资料进行描述;根据资料特性建立初步的理论框架;按照理论框架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扎根理论的要求: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寻找核心概念,建立理论。,撰写研究报告 对研究现象进行“深描”,把读者带到现场,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 作者的语言可分成描述型和分析型两种,但要避免作者直接进行价值评价; 写作风格是情境性的,如现实主义的故事、忏悔的故事、印象的故事,规范的故事等; 写作体裁是纪实性的,口述史、自传、故事等。,叙事研究“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叙述“我”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进行反思性教学 可以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如记叙文、散文、手记或心得体会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做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 教师要进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即寻找和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师要尝试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教师要勤于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包括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在做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