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70640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 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引子:一次不愉快的对话 及其引发的 关于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思考,现今,基础教育界风起云涌,群雄逐鹿。那么作为一所学校如何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而快速永久占领目标市场并做大做强呢?我想,除了提高教学效率、搞教科研等一些常规手段外,创新“经营思路”,建立一套全新的办学思路是重中之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是: 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倡导学校文化建设,第一部分,有关新课程,序: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成才? 考大学? 对未来理想的一份憧憬? 对人生信念的一种追求?,两组预言 1979年6月中方在考察中,见到美国学校重音体美,轻数理化,在课堂上,学生无不趾高气扬

2、,踌躇满志,挤眉弄眼,谈天说地,或翘二郎腿,或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如逛街一般。由此得出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样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美方在考察中,见到中国的学生在上课时端正坐好,早上六点就起床,去学校时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家庭作业,考试分数高是优秀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过20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一组数据:,30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一百七十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

3、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这样的结果简单的很: 一个是为学习前人的东西而学习,而且特热衷于重复前人的东西。 一个是为创造将来的世界而学习,而且特热衷于开发未来的潜能。 如此而已!,一、教育改革的目标,1.改变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改变教育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教育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教育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5.改变教育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二、新课程全景,1.倡导全面、和谐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4、念。,第二部分,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 对教师专业化成长 有哪些期待?,一、基本的教师职业素质要求,1.积极的职业理想; 2.全新教育观念; 3.合理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性知识); 4. 自觉的反思能力; 5.娴熟的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监控能力。,二、全新的教师角色观念,知识传授者 课程实施者 知识载体者 课堂管理者 学科教学者 技术追求者,学习促进者 教育创造者 教育反思者 学习组织者 人生导航者 价值思考者,三、发展的教师职业意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五个关注,四、

5、有效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聚焦课堂,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教师的真功夫表现在课堂上! 教与学的理论扎根在课堂上!,1.凸现新的课堂教学特征 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 趣味性;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给学生归属感和价值感。,2.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 创新教育理念;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途径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培养素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有机结合。,五、讲究课堂教学的管理策略,1.营造自由安全积极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时空 创设体验性的问题情境 改革现行的班级授课组织形式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成功的自信心。,2.尽可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6、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正确组织教学秩序 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重视学生的知识准备与建构学习 积极暗示,运用教师期望效应 合理改革作业与考试,第三部分,学校文化建设,今天的教育: 缺的不是楼房,而是文化与技术; 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行为与操作; 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 缺的不是升学率,而是学校文化。,引子:新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新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新课程对学校文化提出挑战,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契机,甚至可以说新课程本身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新课程推进的载体,新课程的顺利推进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甚至可以说,在

7、学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容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一、学校文化,含义 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倾向。,资料: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流俗化”的倾向; (功利) 2.对社会文化信息的输入缺乏积极有效的反馈、筛选和导向 ; (消极) 3.尚处于松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综合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被动) 4.主导文化活动的单调、枯燥、乏味,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陈旧),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强调归属感 校长支持 知晓教师需要 有清晰的目标和共同愿景,三、学校

8、文化建设的六大指标,教师思想、工作心态的高度融合 教师行动上的默契与互补 全员公关 集体英雄主义 个人与集体的同步发展 教师之间的宽容与悦纳,Page 29,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四大内容,1物质层 这是学校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学校创造的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形成学校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优秀的学校文化是通过学校建筑物、学校绿化、校服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Page 30,2行为层 即学校行为文化,它是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工作、学习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工作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组织精神、核心价值观的折射。,Page 31,3制度层 是学校文化的中间层次,把学校物质文

9、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主要是指对学校成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是具有学校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制度层规定了教职员工和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学校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学校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Page 32,4精神层 即学校精神文化,它是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道德观、价值观的总和体现和高度概括,反映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追求和共同认识。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价值观的核心,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学校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主要是指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精神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33,补记

10、1:营造真正以人为本 的学校心理环境,学校心理环境指的是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学校心理环境包括学校内部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成员的责任心、归属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等。,1.信任合作 2.内部晋升制度 3.允许犯错 4.充分的授权,补记2: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团队型领导,一种风格: 能在实现学校目标和满足教师需要之间取得有机的动态协调,两种表现 对教师 善当教练,乐于与其分享领导权,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决策;善当教练,能协助教师培养领导能力,积极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对自己 不甘现状,不怕超越,不断学习与进取。,三种品质: 很强的人际关系能力 以团队利益为重 以身作则,四种取向: 激发教师团队合作 支持教师团队成长 建立教师团队认同感 相互协调,开拓团队才能,40,谢 谢,赵凯13505167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