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中跨纵移悬拼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32832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7.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中跨纵移悬拼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中跨纵移悬拼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中跨纵移悬拼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中跨纵移悬拼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中跨纵移悬拼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杭瑞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云南岸)中跨纵移悬拼专项施工方案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杭瑞高速公路BD-T18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5年10月目 录1.编制说明21.1编制范围21.2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32.1主要结构32.2主要工程内容32.2.1 钢桁梁32.2.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62.2.3 临时吊点构造72.2.4 约束体系72.2.5斜拉索82.2.6主要附属设施102.3 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113.施工组织123.1 工期目标123.1.1中跨纵移悬拼总体工期目标123.1.2标准节段安装工期目标133.2 施工方案选择133.3 施工组织机构153.4 资源配置163.4.1

2、 主要人员配置163.4.2 主要设备配置163.4.3 主要材料需求174.施工方案184.1 施工总体布置184.1.1 节段拼装场地布置184.1.2 斜拉索施工场地布置204.2 主要施工设备214.2.1 主要临时构造工程数量统计表214.2.2 中跨纵移悬拼主要设备统计表214.3 主要施工流程224.4 整节段纵移悬拼施工234.4.1 钢桁梁中跨纵移悬拼临时结构234.4.1.2 整节段垂直提升系统254.4.2 纵移悬拼施工工序流程384.4.3 纵移悬拼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394.4.4 纵移悬拼关键工序及控制措施414.4.5 钢桁梁地面拼装464.4.6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3、施工484.5 纵移悬拼工艺试验构造优化484.5.1 前提升吊点484.5.2 桥机后锚及轨道锚固系统504.6 高强螺栓施工504.6.1 高强螺栓施工流程504.6.2 高强螺栓验收及储存514.6.3 高强螺栓施工准备524.6.4 高强螺栓施拧及检查544.7 斜拉索安装施工554.7.1 斜拉索安装流程554.7.2 斜拉索施工平台564.7.3 斜拉索下料584.7.4 斜拉索安装634.7.5 斜拉索张拉及调索714.7.6 斜拉索防护764.8大悬臂状态下风和日照温差影响的防控措施774.8.1 风力影响的防控措施774.8.2 日照温差影响的防控措施785、质量保证措施79

4、5.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795.2 质量保证措施805.2.1 纵移悬拼质量保证措施805.2.2 高强螺栓质量保证措施815.2.3 斜拉索安装质量保证措施826、安全保证措施836.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836.2 安全保证措施846.2.1 施工工艺安全措施设计846.2.2 施工环境安全846.2.3 高空作业安全856.2.4 冬季及雨季施工安全856.2.5 施工机械安全856.2.6 消防安全866.2.7 临时设施安全876.2.8 文明施工管理877、环境保护措施887.1 环保管理组织机构887.2 环保保护措施888、工期保证措施898.1 精心组织施工、加强现场管理898

5、2 工料机和后勤保障898.3 雨季施工安排898.4 冬季施工安排89杭瑞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云南侧)中跨纵移悬拼专项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1编制范围本方案针对北盘江大桥云南侧主桥中跨纵移悬拼施工工艺编制,指导上述部位施工。1.2编制依据1、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公路 BD-T18合同段北盘江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07695

6、)7、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人民交通出版社8、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9、铁路钢桥施工制造规范(TB 10212-2009)1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_1228-2006)1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1229-91)12、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_1231-2006)13、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14、无粘结钢绞线斜拉桥技术条件(JT/T7112009)15、建筑缆索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CJ/T0781998)16、纵移悬拼工艺足尺试验成果17、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施工合同文件

7、第18合同段)2. 工程概况2.1主要结构北盘江大桥主桥为七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方案,桥跨布置为(80+288+720+288+80)m,边跨设置2个辅助墩和1个过渡墩,总长1232m。主桁架采用普拉特式结构,桁高8m,主跨节间长12m,边跨节间长12m或8m。两片主桁架弦杆中心距27m。桥梁两侧边跨采用拖拉式顶推施工,本桥钢桁梁最大纵移悬拼长度约324m,总重量约5808t,单节段桁架最大纵移悬拼重量约166t。边跨顶推从Z1到B16共19个节段,中跨纵移悬拼从Z2至Z28共27个节段。图2.1北盘江大桥桥型布置图2.2主要工程内容2.2.1 钢桁梁1、主梁线形及节段划分北盘江特大桥的主桥纵

8、断面采用1%的对称纵坡,跨中设置半径R=36001.8m的凸形竖曲线,竖曲线的切点在索塔处。钢桁梁的主跨立面成桥线形为凸形竖曲线,边跨立面成桥线形为直线。云南岸钢桁梁共划分为46个节段。主跨共划分为Z0Z28共29个节段,均为12m节段;每个节段为1个12m节间,共含2片主桁、1片主横桁架、1根中纵梁、2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下平联。边跨共划分为B0-B16共17个节段,B0-B3节段为12m节段,构造与主跨节段相同;B4-B15节段为16m节段,每个节段为2个8m节间,共含2片主桁、2片主横桁架、2根中纵梁、4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下平联;B16节段为8m节段,共含2片主桁、1片主横桁架、1根中

9、纵梁、2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下平联。中跨整节段吊装最大重量约185t(包含临时吊点、临时加固及纵移轨道等),与工艺试验节段吊重基本一致。图2.2.1a 北盘江大桥钢桁梁标准横断面2、钢桁梁构造设计钢桁梁由主桁架、主横桁架、中纵梁和下平联组成。主桁架为普拉特式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竖腹杆和斜腹杆组成,桁高为8m。主桁架上弦杆、下弦杆、竖腹杆均选用闭口箱形断面;斜腹杆除在支座附近区域采用闭口箱形断面外,余均采用H形断面。主桁架杆件均为焊接构件。图2.2.1b 中跨钢桁梁主桁架示意主横桁架采用单层桁架结构,由上横梁、下横梁、外侧斜腹杆、竖腹杆和内侧斜腹杆组成,上横梁除梁端采用闭口箱形截面外,其它均

10、采用焊接工型截面,下横梁采用闭口箱形断面外,腹杆均选用工型截面。主横桁架上横梁、下横梁均采用焊接杆件;外侧斜腹杆除边跨压重区采用焊接杆件外,其它外侧斜腹杆、竖腹杆和内侧斜腹杆均采用热轧H型钢。在桥梁中心线处设置了中纵梁,连接两相邻主横桁架的上横梁并作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横向支撑。中纵梁采用H形断面、焊接结构。下平联采用米字形结构,均采用热轧H型钢。图2.2.1c 中跨钢桁梁主横桁架示意3、钢桁梁各杆件之间的连接主桁架的上、下弦杆通过整体节点板与竖腹杆和斜腹杆连接,主桁架的上、下弦杆与主横桁架的上、下横梁、平联之间通过栓焊结构连接。主横桁架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均通过整体节点板与竖腹杆和斜腹杆连接;主

11、横桁架下横梁设置水平焊接节点板与下平联连接。各构件之间均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除下平联与主桁下弦杆和主横桁架下横梁之间采用M24高强度螺栓连接外,其余节点均采用M27高强度螺栓连接。2.2.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1、主要类型及数量云南岸主桥桥面板共分为A、B、C、D四种型号,共122块。其中A板用于边跨B16段,共2块;B板用于16m标准节段,共50块;C板用于12m标准节段,共64块;D板用于B0节段,共2块。单个桥面板最重约为31.4t。2、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计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由桥面板、U肋、次横梁和倒T形小纵梁组成,桥面板厚16mm。桥面板与主横桁架上横梁顶面平齐。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除T形小纵

12、梁采用热轧T型钢外,其余构件均为焊接结构。图2.2.2 中跨钢桁梁C类桥面板构造3、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与钢桁梁杆件之间的连接主桁架上弦杆沿纵向设置了外伸板和横向焊接节点板,分别与桥面板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次横梁栓接,采用M27高强度螺栓。中纵梁与主横桁架上横梁栓接后,横向与桥面板和次横梁栓接,采用M27高强度螺栓。桥面板纵向与主横桁架上横梁自带的桥面板进行栓焊混连(U肋和T形小纵梁栓接、桥面板焊接),U肋采用M22高强度螺栓连接,T形小纵梁与主横桁架上横梁之间采用M27高强度螺栓连接。2.2.3 临时吊点构造在钢桁梁各杆件、主桁架及主横桁架的平面结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均设置施工用临时吊点。临时吊

13、点与钢桁梁杆件、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由加工单位在工厂中制造加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临时吊点在钢桥面铺装前应割除,割除后需由钢桁梁加工单位进行打磨处理并重新涂装,其它杆件的吊点不割除,作为运营养护期间的挂钩锚固点。主桁架及主横桁架的平面结构中的临时加固构件,可在平面结构安装完成后拆除周转使用,不割除的拼接板在拆除临时加固件后,由加工单位对拼接板根据防腐要求重新涂装。2.2.4 约束体系主梁在索塔下横梁、辅助墩处设置多向(双向)球型钢支座;过渡墩处设一个单向活动支座和一个双向支座。5#和6#辅助墩处竖向支座采用拉压支座,抗拉承载力不小于1000KN。在钢桁梁与索塔横梁处采用阻尼装置连接。2.2.5斜拉

14、索1、主要材料采用钢绞线斜拉索,索体由多股无粘结高强度平行镀锌钢绞线组成,索体、PE套及锚固的相关技术指标、检验规程、试验方法等应符合无粘结钢绞线斜拉桥技术条件(JT/T 7112009)的规定要求。斜拉索采用的镀锌钢绞线,符合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镀锌钢绞线(YB/T152 1999)标准,公称直径15.20mm抗拉强度fptk=1860Mpa,弹性模量1.95x105Mpa,疲劳应力幅300Mpa,索体内各根钢丝不允许有任何接头,应力上限为0.4ftpk,单根钢绞线横截面面积140mm2。斜拉索采用单根PE护套和外层彩色的HDPE护套的防护体系,护套符合建筑缆索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CJ/T 3

15、0781998)的要求,同时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在斜拉索可预计的暴露温度和使用寿命下不会有老化和软化现象。有色聚乙烯的颜色将根据景观设计要求确定。2、斜拉索规格斜拉索呈扇形双排双索面布置,每一索面由28对斜拉索组成全桥共设112对斜拉索。根据索力的不同采用15.2-22、15.2-31、15.2-37和15.2-43四种规格,斜拉索最长382.4m,单根重约15.6t(Z28号索,型号15.2-37,未含锚具和护套)。在施工过程为测试斜拉索温度,每个索塔两侧设两根2m长,规格为15.22的温度索,温度索两端不设锚具,索体内埋温度传感器,全桥共8根温度索。3、索体构造斜拉索由锚固段+过渡段+自

16、由段+过渡段+锚固段构成。(1)锚固段主要由保护罩、锚板、夹片、连接板、钢导管、螺母(张拉端)、密封装置、灌浆料及PE导管组成。在锚固段锚具中,夹片、锚板、螺母是加工上主要控制件,也是结构上的主要受力件。保护罩:保护罩安装在锚具后端,并涂抹钢绞线专用防护油脂,主要对锚具和外露钢绞线起防护作用。密封装置:其主要起防止漏浆、防水的密封作用。它由隔板、o型密封圈、内外密封板、密封圈构成。为保证桥梁运行以后方便进行单根拉索更换,在密封装置内注钢绞线防护油性蜡对剥除PE层的钢绞线段起防护作用。(2)过渡段主要由预埋管及钢垫板、减振器组成。预埋管及钢垫板:在体系中起支承作用,同时垫板正下方最低处应设有排水

17、槽,以便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减振器:对索体的横向振动起减振作用,从而提高索的整体寿命。(3)自由段主要由带HDPE护套的镀锌钢绞线、索箍、HDPE外套管、梁端防水罩、塔端连接装置、PE导管及热缩套等构成镀锌钢绞线:为拉索的受力单元。索箍:因受张力大而采用钢质索箍,它是在紧索完成后安装的。主要作用是将索体保持成一个整体。HDPE外套管:主要对钢绞线起整体防护作用,本工程采用整体圆管。HDPE圆管的连接方式采用专用HDPE焊机对进行对焊。桥面端防水罩:主要起外套管及预埋管之间的过渡及防水作用。塔端连接装置:由于HDPE外套管的热胀冷缩特性,其主要为塔端HDPE自由端热胀冷缩过程中提供空间和起密封防

18、护作用。4、斜拉索张拉锚固斜拉索在梁端采用锚固端锚具,在塔端采用张拉端锚具,施工时在索塔内张拉。主桁架上弦杆索梁锚固采用钢锚箱方式。锚箱安装在上弦杆两块竖向整体节点板之间,并与其焊成一体。根据索力大小和索体型号不同,锚箱构造分成M1M5共五种类型。2.2.6主要附属设施1、检修道钢桁梁下检修道分为混凝土检修道和钢检修道两类。混凝土检修道布置于边跨8m节间距的主横桁架下横梁上,兼压重作用;钢检修道布置于12m节间距的主横桁架下横梁上,全桥共设计2道。下检修道护栏高1.5m。(1)混凝土下检修道混凝土下检修道纵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构件,标准节段为7.98m,两个节段之间的断缝为20mm。单幅下检

19、修道纵向通道梁宽2.4m,横向分两块,采用精轧螺纹钢筋组合成整体,混凝土下检修道只布置于边跨。(2)钢下检修道钢下检修道纵向通道标准节段长为11.96m,两个节段之间的断缝为40mm。单幅下检修道纵梁中心间距为2m。在索塔附近、主跨1/3、2/3附近处设置共4条横向通道。钢下检修道纵向通道附近由纵梁、立柱、横梁扶手、平联、钢格栅面板、花纹钢板、立柱底座、支座组成。纵梁采用HN350663型及L63863型热轧等边角钢,下平联采用14a型槽钢,钢格栅采用定型产,花纹钢板采用厚3mm的钢板。纵向通道纵梁与主横桁架下横梁之间设置钢支座,钢支座由钢板焊成,支座的高为170mm;横向通道纵梁与纵向通道纵

20、梁通过节点栓接,与平联之间设置钢支座,钢支座由钢成,支座的高为670mm。(3)上检修道钢桁梁上检修道位于桥面两侧,全桥共设计2道,焊接在桥面板上。立柱间距为1.5m,高度为1.5m。2、边跨混凝土压重块为平衡主、边跨恒载及活载的重量,在主梁辅助墩和过渡墩附近的钢桁梁下横梁布置压重。压重采用预制重混凝土块件。压重块分别设置在5#墩、6#墩、7#墩处。3、自密实混凝土主桥钢桁梁上、下弦杆、下横梁内灌混凝土采用C30自密实混凝土。4、检查车为方便检修和维护,在全桥范围内共设置6台检查车。其中上层桥面板检查车2台,可全桥行走;下层主跨检查车2台,下层每侧边跨检查车各1台。5、防撞护栏行车道防撞护栏采

21、用金属梁柱式护栏,外侧防撞栏等级为SA级,内侧防撞护栏等级为SB级。防撞护栏立柱采用钢板焊接成型,标准间距为1.5m。外侧防撞护栏设置4根横梁,立柱高1500mm;内侧防撞护栏设置3根横梁,立柱高1000mm。引桥混凝土梁防撞护栏立柱与底座采用预埋螺栓连接。主桥防撞护栏立柱底座钢板在主桥合拢后与桥面焊接,立柱与底座钢板采用螺栓连接。底座钢板在工厂应完成攻丝,攻丝螺纹尺寸应与连接螺栓相配套。伸缩缝处防撞护栏应满足伸缩缝的伸缩和转动变位要求,横梁采用内套管相连,一侧固定。6、路缘石、挡水板、泄水管行车道两侧设置路缘石,引桥混凝土采用设置高度为22.0cm混凝土路缘石;主桥钢桁梁标准梁段的路缘石高位

22、175mm,在防撞护栏立柱处设置挡水板,挡水板高175mm。钢桁梁路缘石及挡水板与桥面板焊接。在桥面行车道外侧和中央分隔带设置泄水管,引桥混凝土桥面出现的泄水管直径168mm,主桥行车道泄水管直径200mm,中央分隔带泄水管直径为100mm。混凝土梁泄水管在施工过程中预埋,主桥泄水管与桥面焊接。路缘石及泄水管各部件在焊接前应该进行涂装,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涂,涂装方案与钢桁梁表面(非桥面处)涂装方案相同。灯柱间距约36m,布置于护栏外侧。钢桁梁上的灯柱底座在钢材与钢桁梁焊接,混凝土主梁采用地胶螺栓预埋。2.3 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桥址所在区属亚热带至温暖带云贵高原月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降水量充

23、沛,无霜期每年约250天,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桥址区和工程有关的不利自然气象主要有冰雹、低温、绵雨、雾、雪凝和凌冻等。1、气温和湿度桥址区年平均气温1115,年平均最低气温04;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19.8,极端最高温度31.6;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2.9,极端最低温度-11.7。平均相对湿度85%。2、降水桥址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141.9mm,最大年降水量为1353.1mm,最小年降水量为945.8mm,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mm。每年6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7%左右,雨季降水多为阵雨,中雨、大雨、暴雨较少。3、风受云贵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影响,风向具明显的季节性,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其余

24、各季以东南偏东风为主。平均风速0.8m/s2.5m/s,较大的风力相当于8级风力。4、雾与凌冻桥址区地形起伏较大,高差悬殊,垂直温差大,加之降水量和蒸发量大,山间沟谷易形成浓雾。桥位处路线设计标高较高,在冬季地势较陡的山坡路段易受凌冻影响。3. 施工组织3.1 工期目标3.1.1中跨纵移悬拼总体工期目标云南侧中跨纵移悬拼计划工期305天,计划2015年11月1日开始场地及支架施工,2016年7月31日完成节段拼装,2016年8月31日完成桥机及纵移轨道拆除。3.1.2标准节段安装工期目标云南侧中跨采用纵移悬拼整体安装,标准节段安装工期计划为5天/段;其中地面组拼和空中拼接平行施工。根据我部目前

25、边跨施工进度,12m标准节段的杆件整体拼装工期为34天/段,满足节段吊装架设需求。详细工期计划详见附录1、2。3.2 施工方案选择北盘江大桥施工分为贵州侧、云南侧土建施工单位及钢桁梁加工单位,由于征地拆迁等问题影响,云南侧总体开工时间较贵州岸晚约9个月,目前边跨钢桁梁顶推工期差距约在3个月左右。钢桁梁拼装设计文件推荐采用全回转桥面吊机桁片拼装施工方法,结合贵州侧全回转桥面吊机施工计划,其钢桁梁中跨施工计划2016年1月15日开始,2016年8月17日结束,钢桁梁拼装时间共计216天,折合计算27个节段每节段施工工期为8天/段;合龙段由贵州侧单位施工,施工计划2016年8月18日开始,2016年

26、9月16日结束。结合目前的施工进度,综合考虑我部设备及施工成熟度等影响,我部全回转桥面吊机桁片拼装施工速度预计在910天/段,难以保证与贵州侧同时完成钢桁梁拼装,将影响全桥合拢。根据上述情况,我部推荐采用由我单位主导研发的纵移悬拼施工方案。该方案为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北盘江大桥钢桁梁斜拉桥建设与养护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并进行了1:1比例的足尺实体工艺试验验证。图3.2.1 纵移悬拼工艺试验工艺试验已顺利完成并于2015年8月25日通过专家验收,试验按试验目的、试验要求顺利完成了纵移悬拼前期验证试验的所有工作,垂直提升系统、纵移系统、桁架式桥面吊机系统均安全可靠,且未对钢桁梁永久

27、结构产生变形或破坏,达到了预期试验效果。根据专家意见:“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公路北盘江大桥纵移悬拼试验的工况涵盖了施工安装的主要过程,试验得出的数据都在规范限制之内,达到了试验方案的目标,同意通过验收。”结合试验工期数据统计,钢桁梁空中整体对接时间为23min,大大减少了空中拼装时间,使得空中拼接和地面拼装有条件同步开展,平行作业。图3.2.3 纵移悬拼工艺试验横道图鉴于目前的施工进度情况,我部纵移悬拼施工方案的施工速度预计5天/段,将在保证工期差距不会进一步加大的前提下,有利于缩短两岸工期差距。根据中跨纵移悬拼总体工期目标,计划于2016年7月31日完成节段拼装工作,基本将与贵州侧同时满

28、足中跨合拢条件,为全桥如期合拢提供了工期保障。另外,就全回转桥面吊机桁片拼装施工方案和纵移悬拼整节段拼装施工方案的施工相对成熟度比较,我部在进行纵移悬拼整节段拼装施工方案工艺验证试验时已采集了大量试验数据,积累了一定的纵移悬拼工艺施工经验,且对自主开发的吊装控制系统、桥面吊机系统等认知度高,操作相对熟练;而对于全回转桥面吊机桁片拼装施工方案,我部尚未应用过此工艺指导施工,也未进行过此类桥面吊机的使用,在操作熟练度上相对欠缺,可预见性较差,施工风险较高。综合考虑工期目标及施工风险,北盘江大桥云南侧中跨钢桁梁拼装拟采用纵移悬拼施工方案。3.3 施工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工程技术、工程质量、施工

29、生产、计划与进度、设备与材料、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对外协调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项目总工及工程科、质检科、工地试验室、技安科、机料科、财务和行政后勤等部门。另设专家技术领导服务小组,提供技术咨询及支持,对工程具体实施过程提供指导。工区在项目经理部的领导下,按经理部统筹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实施本项工程的施工任务。施工班组在工区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各工种综合组成,完成各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云南侧中跨纵移悬拼施工现场设工区长1名、技术主管2名,技术员4名,安全员2名,质检员2人,试验人员2人。3.4 资源配置3.4.1 主要人

30、员配置主要人员配置详见表3.3.1。3.4.2 主要设备配置主要设备配置详见表3.2.2。3.4.3 主要材料需求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3.3.3。4. 施工方案4.1 施工总体布置4.1.1 节段拼装场地布置根据施工现场地形、场地条件及设计要求,云南侧中跨纵移悬拼施工主要分为杆件堆放区、桥面板加工及存放区、节段整体拼装区等3个区域。杆件堆放区、桥面板加工及存放区设置在普宣一标路基上,共长630m;节段整体提吊安装区设置在4#索塔跨中侧。图4.1.1a 节段整体拼装场地布置图4.1.1b 桥面板拼装及杆件堆放区布置图4.1.1c 杆件堆放区布置钢桁梁杆件到场时运至杆件存放场存放,存放场设置1台35

31、t龙门吊用于杆件及桥面板的上下车,配置一辆平板车专门用于杆件的场内转运。在节段整体拼装区设置一台275t龙门吊用于节段的拼装,此外,节段整体拼装区内设拼板堆放场和小型杆件堆放场,拼板堆放场配置一台5t龙门吊用于拼板的分类规整及上下车,小型杆件堆放场配置一台35t龙门吊用于杆件的上下车。节段整体拼装场设置三个整节段的拼装胎架,确保中跨钢桁梁纵移悬拼施工时,拼装场至少有一个以上已拼装完全的待安装节段。Zi节段垂直起吊进入纵移悬拼施工工序后,Z(i+1)节段通过拼装胎架下纵移轨道移动至整节段垂直起吊位置;Z(i+2)节段移动至Z(i+1)节段处;原Z(i+2)处胎架位置开始拼装Z(i+3)节段;如此

32、循环,直至Z28节段整体拼装就位。4.1.2 斜拉索施工场地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计划安排,需要等桥面两边跨完成后利用边跨位置进行钢绞线现场下料。图4.1.2a 引桥下料现场布置图图4.1.2b 挂索现场布置图桥梁中心线3号塔4号塔贵州云南500200随车吊拉索材料拉索材料索盘装卸区索盘装卸区智能下料机防护管焊接区运索小车纵桥向中心线防护管堆放区防护管堆放区智能下料机防护管焊接区工具集装箱防护管焊接区防护管堆放区防护管堆放区塔柱索盘装卸区防护管堆放区防护管堆放区智能下料机防护管焊接区索盘装卸区塔柱智能下料机4.2 主要施工设备4.2.1 主要临时构造工程数量统计表整节段拼装平台一部分利用原有

33、地面,一部分为钢管贝雷片支架;纵移轨道主要型钢与精轧螺纹钢组合。主要工程数量表详见表4.2.1。表4.2.1 临时构造材料数量统计表4.2.2 中跨纵移悬拼主要设备统计表4.3 主要施工流程主桥中跨钢桁梁安装采用纵移悬拼施工工艺,纵移悬拼梁段为中跨Z2Z28节段,共27个钢桁梁节段。钢桁梁杆件在工厂预先加工试拼装,到场后通过施工便道运至杆件存放场存放,拼装时采用平板车转运至整节段拼装场,再通过1台275t龙门吊进行整节段组拼,最后进行纵移悬拼施工,同时,地面预先开始后续节段的整体组拼,保证地面随时具备有组拼完全的待安装节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各构件在桥面板加工区进行拼装,加工完成后通过炮车运至桥

34、面板存放区。待安装节段对接拼装完成后,由平板车将所安装节段对应的桥面板运输至桥面吊机指定位置,由桥面吊机进行桥面的安装。钢检修道在桥面板安装之前由桥面吊机进行安装。节段安装标准流程如下:流程一:在4#索塔承台跨中侧搭设整节段拼装平台,完成拼接板堆放场及小型杆件堆放场的施工。在整节段拼装场预先拼装Zi、Z(i+1)、Z(i+2)三个节段。流程二:启动整节段地面垂直提升系统,将Zi节段提升至指定位置,然后将其转换给纵移小车。流程三:纵移小车带动Zi节段纵移至轨道前端,通过二次吊点转换,将Zi节段转换至桥面吊机。流程四:桥面吊机将Zi节段往前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垂直起吊Zi节段至合适位置,之后完成Zi

35、节段与Z(i-1)节段的整体对接;同时,地面开始将Z(i+1)、Z(i+2)分别向4#墩移动一个胎架位置。流程五:Zi节段与Z(i-1)节段整体对接完成后,由桥面吊机进行Zi节段钢检修道的安装,钢检修道安装完成后,由桥面吊机进行Zi节段桥面板安装;在地面原Z(i+2)胎架处开始Z(i+3)节段的整体组拼。流程六:将桥面吊机由Z(i-1)节段移动至Zi节段,同时由钢桁梁生产厂家进行桥面板的焊接,并开始Zi节段斜拉索单根安装及一张。桥面板焊接完成后,完成斜拉索二张。流程七:Zi节段斜拉索张拉完成后,开始Z(i+1)节段的纵移悬拼(重复上述施工流程),直至Z28节段安装完成。当第10#、21#、27

36、斜拉索安装张拉完成后分别施加5#辅助墩、6#辅助墩、7#过渡墩的一期压重,完成标准节段安装,拆除桥面吊机及纵移轨道系统。中跨合龙段(HL节段)由贵州侧施工单位施工,待其完成全桥合拢后,由加工单位切除主横桁架和正交异形钢桥面板临时吊点并对切割处进行打磨处理后重新涂装。全部施工完成后由我方进行云南侧边跨二期压重及进行桥面系及附属设施施工。4.4 整节段纵移悬拼施工4.4.1 钢桁梁中跨纵移悬拼临时结构4.4.1.1 主梁整节段拼装平台选用63010的钢管作为拼装区管桩,顺桥向间距6 m,钢管间用I20a作为平联、横撑及斜撑,在钢管桩上沿横桥向布置25排+83排+15排单层贝雷片作为拼装平台横向分

37、配梁;沿下弦杆轴线方向在横向分配梁上布置5排单层贝雷片作为节段拼装胎架,同时作为节段地面纵移轨道支撑。拼装平台的立面布置图见图4.4.1a,拼装平台的平面布置图见图4.4.1b,地面纵移轨道布置见图4.4.1c。图4.4.1a 拼装平台立面布置图图4.4.1b 拼装平台平面布置图图4.4.1c 地面纵移轨道布置图4.4.1.2 整节段垂直提升系统整节段垂直提升系统由提升扁担、卷扬机、吊具(和桥面吊机共用)等组成。提升扁担布置在已安装节段(Z1节段)上,用精轧螺纹钢固定于Z1节段下弦杆上,提升扁担两端各设一个8门定滑轮,整个中跨纵移悬拼施工过程中,提升扁担位置固定不变;卷扬机采用10t卷扬机,其

38、安设于提升扁担上;吊具由项目部委托专业钢结构厂家生产,确保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安全系数。地面提升示意见图4.4.1d,提升扁担构造见图4.4.1e。图4.4.1d 整节段地面垂直提升示意图图4.4.1e 整节段提升扁担构造图整节段垂直提升系统在工艺试验中已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使用安全可靠。图4.4.1f 工艺试验安装使用情况已安装节段待安装节段垂直提升扁担垂直提升扁担双拼I45a4.4.1.3 节段纵移系统节段纵移系统由纵移轨道、纵移小车、锚固扁担、精轧螺纹钢等组成。纵移小车采用双轨道型式,单个小车承载轮为32个;单个小车驱动电机为8台;单个小车减速器为8台,单个小车额定载重为85t;纵移轨道采用

39、HM350250914mm的H型钢,主要利用钢桁梁原有下检查车轨道,数量不足部分由项目部委托专业厂家加工;锚固扁担采用双拼25,扁担锚固用精轧螺纹钢采用直径32mm的PSB830级精轧螺纹钢;锚固扁担安装间距控制为1m,部分部位由于钢桁梁竖杆的影响,局部增大至1.5m,最大不超过1.5m。纵移轨道断面构造见图4.4.1g,纵移小车构造见图4.4.1h,纵移轨道局部布置示意见图4.4.1i。图4.4.1g 纵移轨道构造图双拼25bHM350250914,32精轧螺纹钢双拼25b下扁担上扁担纵移轨道纵移小车在工艺试验节段纵向运输过程中,纵移轨道及纵移小车等均满足使用需求,运行平稳。图4.4.1h

40、纵移小车构造图图4.4.1i 纵移轨道布置示意图(局部)图4.4.1j 工艺试验安装使用情况4.4.1.4 桥面吊机系统桥面悬臂吊机为桁式斜拉吊机,即承重体系为斜拉桁架,斜拉桁架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位于桥体桁架上弦杆的上方,两个部分由前横桁架与中横桁架及剪刀撑拉杆联系成“开”字形的整体空间桁架。组成吊机桁架的每个半部桁架又由两组桁架组成,两组桁架分别位于桥体桁架的上弦杆左右两侧的上方,两组桁架在前半部除了前横联桁架的联系作用外,还设有三道横联杆将内组与外组桁架联系起来,并在内组桁架的内侧还设有K形平联杆,K形平联杆与前横桁架、中横桁架、及桥面板吊装纵支承梁一道形成稳定的平面联系,两组桁架

41、的后半部分由每隔3m一道的立联桁片联系起来,立联桁片可水平转动收折,在吊机行走过程中,可分别转动立联桁片为斜拉索让路,满足吊机行走,同时又能满足吊机在行走中的稳定性。两组桁梁的水平桁架由贝雷片拼装而成,前后拉索处及支点处的贝雷桁片为用钢板加强的非标准贝雷桁片,其余贝雷桁片则为接近标准的贝雷桁片,所谓“接近标准”是指与标准贝雷桁片仅有微小区别,仅从改善稳定性的角度对标准贝雷片焊装了少数小孔板以便与水平支撑架增加栓接从而增强其在水平面内的稳定性。水平桁架的下弦均装有加强弦杆,水平桁架在前半部分的上弦杆上的加强弦杆为满足吊机吊点纵移需要为特殊加强弦杆,既有加强承载的作用,又有行走轨道的作用。两组桁架

42、的斜拉体系的竖杆为焊接矩形空心竖杆,斜拉杆则为圆钢斜拉杆,竖杆与斜拉杆的连接为销接,竖杆下端与座架间的连接亦为销接。斜拉桁架在支点处置于横向桁梁端部的钢箱梁的上面,即斜拉桁架由横向桁梁的钢箱梁支承,钢箱梁下设有带铰的支承过渡件,其铰座则置于纵向轨道上,轨道下方则设横挑梁将力传至桥体桁梁的上弦杆上。横挑梁则箍锚于上弦杆上。桥面吊机平面构造见图4.4.1k,桥面吊机侧面构造见图4.4.1l,桥面吊机横断面见图4.4.1m。图4.4.1k 桥面吊机平面构造图图4.4.1l 桥面吊机侧面构造图图4.4.1m 桥面吊机横断面构造图通过工艺试验,充分验证了桥面吊机的吊重能力,且满足纵向移动及节段精确对接等

43、使用要求,总体安全可靠。图4.4.1n 工艺试验安装使用情况4.4.1.5 桥面吊机钢桁梁提升系统提升系统由移动式挂架及卷扬机组成,移动式挂架挂于吊机吊架的水平桁架上,并可在水平桁架上滑移行走,每个挂架有4个滑移件,即4个支承件,分别位于4个上弦杆的上方,挂架的作用有3:将吊挂荷载过渡传递给水平桁架,纵移行走,使所吊桁梁节段能纵向就位;支承竖向微调装置,满足桁梁安装时的竖向微调精确就位需要。滑轮吊挂于挂架的下面,每个挂架吊有2个80t的8轮定滑轮,与定滑轮对应的 图4.4.1m桥面吊机挂架构造图是2个相同规格与型号的8轮动滑轮,定滑轮与动滑轮组成一对滑轮组,滑轮组绕21.5mm钢绳(16绳),

44、钢绳的牵引头从挂架内的下导轮导向经过后从上导轮穿出并水平引向吊架后端的卷扬机。选用8t的大容绳量卷扬机,每台卷扬机对应一个挂架,共配置四台卷扬机,工艺试验使用情况良好。图4.4.1p 工艺试验安装使用情况4.4.1.6 桥面吊机吊点纵移系统吊点行走系统由挂架、滑行座及链条牵引系统组成,挂架座于滑行座上并挂于吊机吊架的水平桁架上,由滑行座带动吊架在水平桁架滑行轨道上滑移行走,每个挂架有4个滑行座。滑行座的移动由链条牵引系统带动,链条牵引系统由驱动电机、传动轴及牵引链条组成,传动轴上分传动轮和从动轮,整个吊点纵移系统在滑行轨道的前端和后端各设置一套电机及传动轴,传动轮与从动轮相互对应,传动轮由传动

45、轴带动转动,从动轮可绕传动轴自有转动。每台电机负责牵引一个滑行座的前后纵移。桥面吊机左、右水平桁架各设置一套吊点纵移系统。每个挂架可独立行进或后退,方便吊装节段的安装就位。桥面吊机吊点纵移装置将操作系统和桥面吊机提升系统的操作系统集中于一处,方便人员操作。采用钢链由电机齿轮进行牵引,有效降低了吊架纵移过程中的蛙跳现象。图4.4.1r 工艺试验安装使用情况4.4.1.7 节段运输临时吊点运输节段临时吊点主要包含:纵移前、后吊点和桥面吊机前、后吊点。工艺试验时各吊点使用情况总体良好。图4.4.1s 临时吊点布置及构造示意图图4.4.1t 工艺试验安装使用情况4.4.1.8 节段临时加固由于中跨钢桁

46、梁节段均为开口桁架,弦杆悬臂长,变形较大,故需对其上下弦杆、下平联、中纵梁等进行临时加固。整节段提吊及运输时,由于吊点固定在上弦杆上,只需对下弦杆进行加固,防止其下挠过大,我部采用PSB830精轧螺纹钢将上下弦杆进行相对固定;同时下平联采用钢管进行横向锁定,并用手拉葫芦固定于上弦杆及上横梁。中纵梁利用次横梁作为临时加固杆件,在节段安装完成后将其拆除。工艺试验节段空中拼接顺利,对接时间短,使用情况表明临时加固构造设计能对钢桁梁变形进行约束,满足纵移悬拼施工要求。图4.4.1u 临时加固布置及构造示意图图4.4.1v 工艺试验安装使用情况4.4.1.9 安全防护平台采用纵移悬拼整节段施工,高空操作主要集中在已安装节段与待安装节段的对接位置,为保证钢桁梁整节段对接及高强螺栓施拧施工人员的安全,在钢桁梁底部设置4.5m长全节段宽度移动安全防护平台。安全防护平台利用中跨钢桁梁纵移轨道扁担焊接轨道反挂在下弦杆内侧,并设置外侧可收放操作平台,在节段纵移过程中,为避免空间冲突将操作平台收起,待节段运输提升就位时再将该平台放倒形成人形通道及操作空间。上弦杆等桥面部分采用便携式可移动挂篮做操作平台。图4.4.1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艺术理论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