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32855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 内容提要大量研究发现,世界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运动的内生形态,具有不同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特征。各种冲击的综合作用和特定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的跨国传导生成了世界经济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贸易和金融交易提供了传导的渠道,而锁模;是一种重要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综述发现,制度和世界经济周期具有重要联系。 关键词世界经济周期生成机制传导机制一引论一个国家经济发生的周期性运动,会通过国际经济交往在国际间传导和扩散,并发生变化,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周期,有时其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周期在国家区域中发生的一种形式。Mitchell(1927)在70多年前就认识到需要在世界

2、范围内研究经济周期,出于理论应用的目的,需要一个对繁荣和衰退周期性交替的系统记录,涵盖出现这种现象的所有国家,并且设法弄清楚这种波动重复发生的特征;。世界经济环境不断演变,各类国际市场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自由企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私有金融资产和资本商品的数量不断膨胀,这些为经济周期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系的增强提供了基础(Zarnowitz,1985)。而且,国际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迅速扩大,国家制度和国际制度不断优化,一国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增强,各国经济运动越来越协同一致,经济周期跨国联系不断增强。Morgenstern(1959)比较了美国、英国、前联邦德国、法国等四国在金本位时期

3、18791914年)和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时期(19191938年)的经济周期联系,发现在这两个时期内,这些国家的经济周期都有很强的同相联系,而且金本位时期比后一个时期的联系程度更强,显然统一的本位货币制度加强了经济周期的跨国联系。Dellas(1986)发现四国间几乎存在长久的、同一的经济周期。Canova和Dellas(1993)认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些共同因素,如石油冲击、国家间相似的经济政策安排和共同的技术进步等使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周期运行越来越协同一致。Ravn(1997)的经验研究进一步表明,在样本国家间,除政府支出显示了较弱的正相关性外,其他经济变量(包括产出、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

4、等)都显示了很强的正相关性,表现出显着的跨国协同运动性。这些研究显示国别经济周期(national business cycle)的跨国世界经济运动是存在的,并且具有共同的生成因素和表现特征。Gerlach(1988)用谱分析技术研究经济周期的跨国行为,发现大量国家的产出运动在经济周期频带上是相互联系的,并首次用谱概念定义了世界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周期就是多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动在一定的周期频带上的高度相干性存在。Canova和Dellas(1993)给出了世界经济周期定义的简单描述:世界经济周期是指在国别总量经济的跨国周期性行为中存在的共同特征。Gregory等(1997)也有相似描述:全世界(

5、国家)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个序列相关的共同特征。这些定义都阐明了世界经济周期的本质内涵,但是,显然不够完整并缺乏一般性。综合前期的研究,给出本研究框架下的世界经济周期的概念:世界经济周期就是在世界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世界主要国家的实际经济活动呈现同步的扩张、衰退、萧条和复苏,表现出高度相似的周期性运行形态,这种运行形态会重复发生,最终形成持续时间不同的世界经济周期运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这一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Kydland和Prescott(1982)、Long和Plosser(1983)的开创性论文奠定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后经King和Re

6、belo(2000)等的发展,逐渐形成对现实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现象富有解释力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其基本理由是:第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宏观经济波动基本归结为由外生实际因素冲击所致,如偏好、要素禀赋和技术等因素的外生冲击。后来的研究,如Long和Plosser(1983)、King和Plosser(1984)、King(1991)、King和Rebelo(2000)等,较为成功地将货币等方面因素结合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增强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解释力。更为重要的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较好地统一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对现实经济活动

7、较为全面的解释。第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一种封闭经济中多部门经济传导从而导致经济整体协同运动的基本思想,其基本要旨是某些部门的产品作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性投入从而提供冲击传导的渠道,经济主体的偏好等因素则维系着这种运动的持续性。世界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机制理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以更为复杂的机制实践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这些思想。第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且在模型结构和参数设定等方面不断拓展。更为重要的是,在经验应用方面,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技术,即校准技术(calibration),该技术强调将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

8、进而依据差异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进行调整,以完善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这些分析显示,作为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确实具有其合理性。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初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以下内容将这样展开:第二部分描述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第三部分介绍世界经济周期的测度和数量分析技术;第四和第五部分论述世界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机制;第六部分做出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二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世界经济周期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区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前时期(1913年以前);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时期(1919193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501

9、972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经济周期的扩张期特别长,大约平均持续10年,有些扩张持续20年,而且有几个国家(如日本及前联邦德·67期·6年第2004*世界经济宋玉华徐前春世界主要国家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能对世界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这些国家某种共同的经济运行形态将导致世界经济产生同样的主体性的经济运行形态。国)的经济根本就不曾经历负增长。世界经济周期总体来说,扩张期变得越来越长,衰退期相对越来越短,呈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在对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时,人们发现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和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出现了差异,这

10、种差异被Backus等人称之为数量异常(quantity anomaly)和价格异常(priceanomaly),表现为:各国实际产出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生产率(索洛剩余)的相关程度,各国的生产率(索洛剩余)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消费的相关程度,而模型经济显示消费的相关程度高于生产率(索洛剩余)的相关程度,后者又高于产出的相关程度;各国的实际投资和就业趋向于正向相关,模型经济则显示负向相关;实际贸易条件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性比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要高。这里只对实际经济数据序列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综述,这是世界经济周期的真实特征。Baxter和Stockman(*)、Backus和Kehoe (1

11、992)、Stockman和Tesar(1992)、Basu和Taylor(1999)、Morsink等(2002)研究了世界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包括:1.多国的产出总量和产出增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2.多国的索洛剩余具有正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比产出低;3.多国的消费具有正相关性,但略低于产出的跨国相关程度;4.多国的投资和就业具有正相关性;5.工业化国家的衰退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比七八十年代要轻,复苏的持续时间和前期衰退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并没有显着的相关性,重复衰退和深度衰退已经减少;1973年后(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家间消费和产出的相关性增强,国家间的同步衰退变得更为普遍,而2

1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衰退显示出差异,不同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进入衰退的时间明显不同;7.和19世纪末期相比,近几十年所有的衰退伴随着私人固定投资的收缩,国家间的投资同步收缩,影响力更大;8.投资的收缩对世界经济衰退有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的衰退和复苏中,存货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国家间证券价格波动的波峰通常领先于产出的波峰,而波谷大致同步,国家间证券价格衰退的同步性比国家间经济衰退的同步性要强;10.国家间利率波动的波峰通常领先于产出的波峰或紧随产出波峰之后,利率达到峰值前的持续上涨和经济的持续衰退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此外,Nadenichek等对多国的进出口、贸易余额和贸易条件同产出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证明进出口同产出有顺周期关系,国际贸易余额同产出存在非周期关系,而国际贸易条件同产出有逆周期关系。从大量数据和历史事实中获得正确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必须采用合理的世界经济周期测度技术,而世界经济周期的数量分析技术为其特征(特别是特征的数量异常和价格异常)的理论解释提供了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