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287551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2.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发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和之美”东方的美紫式部美学思想初探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老师:专 业:汉语言文学年 级:2010年春季工 作 站:XX电大铅山工作站XX 广 播 电 视 大 学目 录一、 写作提纲二、 开题报告三、 摘 要四、 关键词五、 正文部分六、 参考文献写 作 提 纲一、 序论提纲论点:紫式部所追求的,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被贵族化,女的中和之美。二、 主要内容1、 中和之美的渊源2、 中和之美的定义3、 紫式部作品美学思想的体现和运用三、 结束语 源氏物语的艺术对日本近千年文学发展的影响构成了日本文学古今相随的民族特色。紫式

2、部的美学思想在源远流长的东方美学史中,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思财富。 开 题 报 告、 作者姓名:程忠进、 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年级:汉语言文学、外国文学、汉语言文学10春本科、 导师姓名和职称:徐健中一、 研究题目:“中和之美”东方的美紫式部美学思想初探、 选题的缘由、目的和意义:在东方文学中深有影响的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问世于十一世纪初叶的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便是她的杰作。紫式部不仅在创作上才华卓越,而且在美学理论上也颇有造诣。固然,她没有留下这方面专门的论著,但她散见于作品中的美学见解却是极有价值的。只要把它们汇集起来,就不难发现,这位中古作家已有一套别开生面且初具规

3、模的美学思想。探讨紫式部的美学观,对于研究源氏物语的美学风貌、了解日本乃至东方的美学传统,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选题及研究背景:论及紫式部的美学成就,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她对艺术的美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在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古典现实主义巨著源氏物语以及紫式部日记等作品中,她对许多问题上,诸如艺术美与生活的关系,各门艺术的不同特性、创作其作用、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等,都表述过自己的意见。其中最值得珍视的,是她的现实主义创作论。如果说,在抒情文学特点的认识上,紫式部尚未超过本民族古人“和歌以心为本,发之则为各种文采”,“心有所思,托于耳闻目睹而形之于言”等观点,那么,她在叙事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

4、实主义理论,在日本美学史上则是空前的,在东方、乃至世界美学史上也是惊人的。日本叙事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上古叙事诗时代,古事记、日本书纪等作品,均以与神话、传说紧密交织为特色。叙事文学描写现实、向着自身独立的转变,始于中世经物语的兴起。但它们或主虚构、或重史实,依然未以离开脱胎而来的民间传奇式的窠臼。直至源氏物语的时代,这种转变方得完成。源氏物语的产生,既是文学史发展之必然,也是紫式部对传统遗产在继承的同时加以批判、扬弃、赋予叙事文学以新的使命与艺术手段的结果。7、前人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评价源氏物语的美学思想时多把它与红楼梦进行比较。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与日本著名古典小说源氏

5、物语同为现实主义杰作。两部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的总体比较、两位作家曹雪芹与紫式部的出身、经历和思想认识高度、深度之异同及其对作品影响的比较,两位男主人公贾宝玉与光源氏的比较以及两位女性宝钗与紫姬的比较。在着眼“同”的同时,也评析了红对源的超越。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典范之作。尽管他们时隔七百余年,诞生于两个国度,但它们都是富有深刻内涵和悲剧性主题的鸿篇巨制,在描写由盛而衰的社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在以何种方式弃恶求善上呈现出分道扬镳的趋势,紫式部呼唤着过去,曹雪芹指向了未来。然而,共同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又使他们殊途同归,一道谱写了一曲缠绵哀婉的封建主义挽歌。这正是千百年来源、红雄踞

6、于艺术之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些微道理。源、红媲美,双壁争辉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史诗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精品,代表着东方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源不仅是日本文学的典范,也是世界第一部完备的章回小说。这部长达54卷、近百万字的长篇物语是日本著名女作家紫式部呕心沥血的杰作。由于源氏物语很晚才被介绍到中国,对于我国大多数人来说,源好像是近年出土的“文物”,它的丰富而充实的内容更鲜为人知。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分析它,研究它,介绍它,帮助读者认识它,了解它,进而承认有人称源氏物语为“日本的红楼梦”确有道理、 研究方法、措施:通过阅读紫式部的全部著作,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重点通

7、过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来分析她文学创作姿态、文学创作而体现的艺术。、 准备情况列出所阅读过的紫式部著作,并查看别人的评论,与导师沟通创作思路,列出写作提纲,进行初写作。、 预定目标通过对紫式部的生活了解,进而了解她的创作姿态和创作艺术,达到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她的作品,更好地把握美学写作的精髓。、 具体进度和时间2011年月开始收集资料。2011年9月进行阅读,整理资料。2011年10月列出提纲并进行写作。2011年10月完成初稿。2011年11月完成修改稿。2011年12月初定稿。“中和之美”东方的美紫式部美学思想初探程忠进内容摘要:问世于十一世纪初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在世界文学史上特别是东

8、方文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女作家紫式部,不仅在创作上才华卓越,而且在美学理论上也颇具造诣。这位中古作家已有一套别开全面而且初具规模的美学思想。本文就美学思想之一“中和之美”进行挥讨,希望有助于研究源氏物语的美学风貌。了解日本乃至东方的关系传统,作一些粗浅的探索,敬请专家学者斧正。关键词:紫式部 源氏物语 美学 中和通观源氏物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紫式部所追求的,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被贵族化、女性化了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地地道道的东方美学的果实。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先秦。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所求之“和谐”,多偏重于形式,而中国古典的美学的中和观,一方面把“适度”做为美的标准,一方面则要求

9、形与神、文与质的统一、感性(自然)与理性(社会)的统一,要求诸多对立因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处于平衡、协调、和谐的关系之中。紫式部接受、承继了这一美学理想,并把它化为自己美学观的血肉,使之带上了与众不同的独特色彩。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决定了源氏物语含蓄蕴藉、典雅婉约的风格特色。无论是在错落有致、严谨完整的结构安排中,“心物交融”、情景相映的环境描写中,还是在作家既不拘格套、挥洒自如而又有节制,并不给人以棱角外露之感的行文运笔里,都能看到中和之美的风姿。虽然它溶贯在全书的字里行间、每一个环节,但体现得最为突出的,还是在客观现实的最集中的反映人物典型的塑造方面。抽象地看,中和之美堪称一个能够带有普遍意义

10、的审美标准,然而,任何美学理想都包容着它时代的、社会的、阶级的特定涵义,无一例外。尤其在审美意识深受封建伦理观念制约的各东方古国,作家对现实的审美感受不能不厚密地沉淀着社会的伦常与道德要求。而从大量的审美感受中提升出来的美学理想,也必然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时代、阶级所赋予的理性内容。日本平安王朝的文坛由贵族独占,它派生的以反映贵族生活为中心的文学,是为贵族的审美意识浸透了的。紫式部作为具有某些进步思想的中等贵族出身的女作家,也没能跳出阶级给她的局限。在源氏物语第二回中,她曾这样谈到了中和的理想之境:“这个人没有一点不足之处,也没有一点越分之处,真是十全十美”。(此说虽就人物而言,但看得出,在紫式部

11、那里,它是可以用来衡量一切美的。)只要深入到作品之内,就能够感觉到这个看起来颇有光彩的美学理想,散发着怎样浓重的贵族化气味。在这方面,源氏物语与我国先秦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看来是异曲同工的。作为“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形象化,宋玉笔下的那个尽善尽美的女性,便是“增一寸则高,减一寸则矮”的。而“情”必须以“理”为准则,只可“止乎礼仪”,不能泛滥无归,这也是紫式部对人物中和之美的核心要求。这在她的理想女性形象紫姬与明石身上,展现得十分清楚。紫姬是源氏按照贵族阶级的标准一手培养起来的。贵族制度给了男人以朝秦暮楚的权力,而女人却只有从一而终、逆来顺受的义务。紫姬作为一个人,何尝不渴

12、望得到专一的爱情?源氏的荒淫无度,又怎能不激起她怨恨之心?但是,作为贵族淑女、统治者夫人,这一切都受到社会的、甚至自身某些思想的巨大压抑。紫式部如实地描写了,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的美化了这种压抑。她要求紫姬这类形象,不仅要体现出人的本性真实,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真情实感导入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规范之内,把人情之真与贵族社会做人标准之“善”统一起来。紫姬虽然“一向怀着难于堪忍的痛苦”,却能作到强颜欢笑,悲泪暗弹,偶尔口出怨言也极有节制:对源氏的新欢旧交,努力使用自己的感情向宽容方向流动,以达到体谅与爱,即便“有所蕴藏”,也“绝不形于色”,难怪源氏赞不绝口地将她称为“众善兼备”的“完人”呢!作为紫姬

13、的补充形象,作家悉心塑造的另一个“不可多得的理想人物”明石,更是一个“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典型。紫式部告诉读者,明石能够以其低贱之身获得源氏的宠爱与富贵荣华,就在于她懂得作为贵族之妾所具的谦让自持。“既不过分放肆,又不卑屈,举止态度却很恰当”。不难看出,这种左右适中的“恰当”,与紫姬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是同出一辙的。紫式部于中和处求美的理想,也可以在被她视为丑的形象,如近江君、六条妃子等人物的塑造上,从反面得到印证。内大臣的女儿,在平民中长大的近江君,带着一种来自下层的山野之人的性格。她勤劳、真诚,但“任性不拘、口不遮拦”,“态度言行很不文雅”。在森严造作的贵族圈子里,她为人歧视,屡遭

14、嘲笑是很自然的,因为她冲破了一个女子所应恪守的“德行”。近江君和种种越轨之举,亦不符合中和之美的要求,故而惯于对平民用贬语的紫式部,也将她斥为“轻佻”、“粗卤”、“人品低劣”之辈。对贵族遗孀六条妃子,作家的态度是较为复杂的。六条妃子在源氏的百般诱惑下以身相许,感情深沉而热烈。源氏另寻所爱,她痛恨万分,妒火中烧而不能自禁。作家对她生前灵魂出窍,死后阴魂作祟,揪住源氏及其新欢不放等行为的描写,曲折地表现出一个被抛弃的妇女愤情至极、不堪压抑而喷发的痛苦,同时,也意在渲染这种嫉妒“凶猛暴戾”的丑恶。在紫式部眼中,没有得到理性限制的情感是不足取的,而情与理的相背又必然导致内容与形式、灵魂与外貌的分裂。她

15、虽是一名“绝色美人”,但尚不如“相貌不扬”却“一向唯命是听”的花散里受宠,原因就在这里。从紫式部对人物的抑扬,褒贬上,她美学理想中的贵族化成分不是不自明了吗?在世界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一个国家的文学能象日本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那样,大多数作品出自妇女手笔,形成一个女性特有的审美角度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她们的艺术更多地带有纤巧细腻、缠绵温和的阴柔美的魅力,她们的美学理想也洋溢着女性化的色调。紫式部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传统意义上的中和之美,本来就趋于阴柔,而紫式部的中和观为含有高度个性经验的女性化成分所冲溶,这个倾向就愈发醒目了。在源氏物语的人物中,源氏的形象最能深刻地体现出作家美学理想的女性化特

16、点。如果说,“艳丽动人”的女性化外貌特征的描绘与赞美,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平安贵族在淫荡糜烂的生活中所形成且普遍流行的审美标准,那么,对他性格的刻划,则不能不说是大量地揉进了紫式部的切身感受、希冀和以她为代表的贵族妇女对男性的期望、要求。紫式部作品中理想的男性人物,早已失去了英雄叙事诗时代的那种单纯、热烈、刚直的英雄性格和致令“山川悉动,国土皆振”的豪迈气概所构成的阳刚之美,而代之以复杂矛盾、温柔重情、宽容泛爱的典型特征。源氏既不断寻花问柳,又时时自怨自责:他对女性的侮辱、蹂躏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又常常将脉脉温情、慷慨帮助抛掷于被他玩弄过的每位妇女:他身居高位,穷奢极欲,又往往以“扶穷

17、救弱”、善施仁政的面目出现源氏身上的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恰恰是作家的写实之笔与理想之笔互争不让的结果,是广大妇女的痛楚,哀怨从这两个不同角度的折光反映,是她们内心呼声在作家笔下的外化描写。无论是具有女性化的男性美的源氏,还是具有贵族化的女性美的紫姬、明石,无论是作家极力赞颂的还是一味贬斥的人物,作为美学理想的物态化对象,他们共同承担了体现紫式部中和观的职责。而实际上,在每一个别形象身上,在全书具体描写中,贵族化、女性化两个倾向,都是水乳交融般地汇合在一起的。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构成了作家审美理想的重要特色。不难看出,这一中和处求美的理想的形成,既有着鲜明的时代、社会、阶级因素,同时又不能排除

18、作家本人的个性因素,它以形象观念展现了紫式部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把握。作家亲眼目睹了贵族社会的腐朽丑恶,亲身感受过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为妇女带来的巨大痛苦,她痛恨形形色色的罪恶,对与自己同命相连的在屈辱中生活的妇女怀着深切的同情。但是,她既不可能靠个人的力量改变严酷的现实,又不可能摆脱阶级的羁绊走向下层,到平民中寻求出路。她只能寓志于笔,一方面去控诉、批判,一方面把减轻人间不幸的善良愿望寄托到她所树立的美学理想上,并通过她的人物表达出来。在妇女问题上,她希望一夫多妻制下的贵族男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妇女,多一点温存之心,施一点广博之爱;又希望女人在洁身自好的同时,尽量克制不满情绪,以忍从来保住既得地位,免

19、遭更大的痛苦。她并不竭力反对贵族阶级的伦理道德,甚至常常维护它,期得以此来确保妇女的贞操、尊严和人格。而她愤怒并遗责的,只是贵族本身对这种道德的践踏。紫式部的这种靠统治者的恩赐与被害者的宽容来缓和冲突的企图,这种颇似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这种既看到罪恶又找不准根源,既厌恶现实又不能彻底背离现在的统治阶级、对贵族社会诅咒不迭又哀挽不及的矛盾,决定了她在美学上对中和之美理想的追求。然而,无论紫式部以怎样的努力支编织、高举她的理想之旗,大地的狂风也总要以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将它撕碎,她“在具体地探索了生活处于解体之中的贵族社会的各种人的痛苦,懊恼、悲哀之后,终于不得不否认现实”。如前所述,紫式部在源氏物语

20、的创作过程中,思想认识上经历了一个由理想到现实的变化,终于以冷静的现实主义否定了自己的空想,把它曾寄予了很大期望的贵族阶级的理解人物一一送进了坟墓与寺院,从而表现出对贵族社会的绝望。开篇桐台更衣的悲剧,暗示出末世的预兆,理想人物的出现并未使之获得转机,它与末篇以浮舟自尽,出家作僧的悲凄凄的尾声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周,宣告了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贵族社会土崩瓦解的历史“宿命”。虽然紫式部世界观中的某些偏见曾阻扰,缓冲过作家对贵族社会的揭露和斗争,但作品为读者提供的审美价值却超越了作家的美学理想,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活现了一个阶级的衰亡史。还应着重指出的是,佛教思想对紫式部的美学理想乃至整个

21、美学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限于篇幅,这里只能从简而论了。在紫式部的代表作源氏物语中,既体现着作家对现实的执着,又处处流露着与这执着甚不相称的脱离尘世,复归自然的倾向,隐透着对人生无常的哀伤、对世事多变的喟叹。紫式部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每当看到和听到一些喜庆的事、有趣的事,反而深深勾起我平素出家循世的思想,增加我的郁闷、忧愁之情。这真是再苦恼不过的事。还是把一切都忘却吧,想也无用,而且徒增罪孽”。这种难以摆脱的“循世思想”,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紫式部不满现实又无所作为的苦闷。她“看破”了这一时代的“红尘”,却走投无路,佛教的宿命论、轮回说等出世思想才能在她头脑中取得了那样重要的一席地位,才能那样

22、大量地侵入她的创作。在紫式部的中和美中,也包含着充满神秘感的空幻朦胧之美。当然,与我国一些受老庄影响较深地古典作家一样,紫式部的这种带有佛教色彩的艺术追求,既有消极、低沉、悲观的一面,但也有超脱、空灵,出污泥而不染的一面,不可一概否定。综上可见,紫式部的美学思想是较为复杂的,它在日本传统美的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磨灭的。与其说源氏物语的艺术对日本近千年来的文学产生了绵绵不绝的影响,不如说是紫式部寓含其中的美学思想作用于后世的创作,潜移默化地溶进了文学发展的流程,从而承上启下,构成了日本文学古今相通的民族特色。不仅如此,紫式部的美学思想在源远流长的东方美学史中,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它的

23、建树与贡献,丰富了东方美学的宝库,为之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参考文献:1、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2004年第三期2、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2006年第四期3、日本学习与研究1983年02期4、浅析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视角.作家下半月 2009年第7期5、贵族阶级的精神没落史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形象系列.红楼梦中文网红楼梦评论6、紫式部笔下的妇女形象开封大学学报1994Z1期7、源氏物语主题思想争鸣评析衡阳师专学报(社科报)J4外国文学研究8、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美学比较初探.中国红楼梦在线论坛9、女性悲剧与物哀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哀”与“物哀”论日本古典文学的感伤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