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诚信问题.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288173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会计诚信问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岛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专科)题 目:浅谈会计诚信问题专 业: 会 计 学 号: 20101330253 学生姓名: 司 志 杰 联系电话: 18653317880 指导老师: 2 0 1 2 年 5 月论文声明 此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本人在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人的成果,均已注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字): 2 0 1 2 年 5 月目 录1 总论 1 11 会计诚信的内涵与定义 1 12 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1 21 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2 22 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2221 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2 222 企业治理结

2、构不完善,追求虚假经营业绩 2 223 监管不力,成本效益失衡 2 311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3 32 是什么消解了我们的会计诚信3 321 道德文化因素 3 322 制度体制因素3 411 法律制度因素 4 412 社会舆论和公众评论标准的缺失 4 511 环境因素 5 52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5 52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5 522 加强会计监督机制 5 611 健全会计法规 6 612 规范会计准则 6 613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6 614 实施诚信工程 6 62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几点建议 6 621 重树会计诚信,要加强法制和监管力度,做到标本

3、兼治 6 622 重树会计诚信,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 711 重树会计诚信,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7 712 重树会计诚信,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7 72 参考文献 7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作者:司志杰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公司会计造假丑闻频频曝光,全球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提供诚信、可靠的会计信息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从会计诚信所包含的内容、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挽救途径进行探索,以期推进当前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行业诚信。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实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计工作日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

4、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诚信问题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灵魂。会计诚信问题不仅会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且严重威胁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会计工作失去了诚信呢?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与定义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计”,孔子曰“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即会计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当收则收,既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少用,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曰言”,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十乃数之具也”,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

5、算。所以,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具体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人们往往把会计诚信片面地理解为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实际上会计诚信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也包括企业行为,且企业行为占主导地位。二、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1)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

6、,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1 -三、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1)原始凭证失真。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再加上单位领导人的地位、权力的影响,一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便成了单位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至于外来原始凭证,既有违法印制的逼真票据,又有公司、企业、商场为推销商品、迎合特殊报销需要而不得不开出的“头大尾小”、名为购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

7、表里不一的发票。(2)会计凭证失真。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被动地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失真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利益驱动,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自行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失真也较为普遍。(3)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一是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利润虚假。二是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4)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严重。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通谋作弊。 四、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1).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某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他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根本不按国家

8、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 (2).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追求虚假经营业绩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原因,“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形成了一大批“官员企业

9、家”,虽然企业内部均形成了包括职代会、党委、工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具体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某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考核指标,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可见,企业结构的缺陷,片面追求虚假业绩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3).监管不力,成本效益失衡 我国目前涉及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但在执行中真正受到处罚的- 2 -却很少。对个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惩处最重的是,对披露信息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10、”(刑法),其他是“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金”(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 造假与普通商品一样,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造假者就肯定会做出造假的选择。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 由于造假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加之监管不力,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形成了“不假反而假”的怪现象。这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有的

11、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中饱私囊;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在道德观念上出现偏差、蜕化甚至沦丧;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之甚远,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外,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在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监督失控,内部管理混乱。如有些企业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从而导致很多财物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可见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五、是什么消解了我们的会计诚信 千呼万唤会计诚信,会计诚信却难如人意。那么是什么消解了我们的会计诚信呢?个人以为,下列

12、因素是消解会计诚信的主因。 (1)、道德文化因素。与西方文化中对真善美人格塑造中“真”为第一位的传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却是三纲五常。在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中,信被排在末位。认为忠心比诚信重要,对朋友的义气比诚信重要,甚至智智谋成功也比诚信重要。中国人的做事先做人,做官先做人的观念,固然也有诚信的内容在内,但排第一位的还是忠比诚重要、义比信重要。不难看出,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传统下,打造诚信第一的观念存在较大障碍。 (2)、制度体制因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集权制度是消解会计诚信的第二大因素。这种消解作用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看,首先,从内部的方面看,中国传统文化与集权制度的相互作用,打造

13、了中国人唯上是从、唯权是从的依附性人格。这种依附性- 3 -人格本质上强调服从,排斥自主;消极、封闭、保守、自卑;回避责任;诿过他人;缺乏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从而也缺乏诚信守责的能力和意识。其次,从外部看,在缺少外部力量监督和补救的情况下,会加剧会计信息的上下不对称和内外不透明现象,从而使得会计不诚信行为的收益增大,成本变低,相应地,会计诚信的成本增大而收益变少,从而从制度上鼓励了会计不诚信行为。 (3)、法律制度因素。道德文化的教化作用是使得诚实的人做诚信的事,而法律制度的作用却是要使不诚信的人做诚信的事。我们期待的就是现行的法律制度对会计诚信的技术补救作用,然而,尽管我们有会计法等等一系列

14、法律法规为会计诚信保驾护航,但遗憾的是,我们仍然看到许多难如人意之处。就效果而言,自1985年颁布第一部会计法到2000年颁发新会计法以来,时间过去20多年,会计诚信离我们依然很远,而因为会计不诚信而受到处罚的人员却寥寥无几。 就执行情况看,由于缺乏相应的民法救济,对会计欺诈事件的追究缺乏除行政当局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同时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对会计诚信与否的界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并没有界定的权力也没有界定的信息。即使对已经曝光的重大的会计信息欺诈案件,遭受重大损失的投资者的追究权力也往往因为当局对政治的考量而受到制止。典型的如上市公司PT红光、银广夏等等一系列造假案,造成的投资者的损失得

15、不到补偿,公开的和潜在的经济犯罪人员和道德污点人士没有得到应有的追究、处罚和谴责。 另外,法律监督的具体规范和处理处罚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低下等原因并存。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同时,由于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

16、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市场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比较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不诚信行为。 (4)、社会舆论和公众评价标准的缺失。法院和政府官方的认定,并不能代替通行的社会公众道德规范,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社会舆论和公众评价标准的缺失,将使得道德标准降低或者缺如,从而使得

17、会计职业道德标准下降。虽然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广泛存在,并已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这种- 4 -谴责,多数是整体性的而非针对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对于具体企业的公开评价,大多是“表扬”为主,它们又主要来自缺乏独立性的卖方财务分析师。目前,我们客观上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刘姝威评价蓝田公司的偿债能力,引来人身威胁和诉讼,反映了我国公众评价的艰难,也说明这种评价的重要性。安然公司造假事件的败露,说明了买方分析师和媒体在揭露会计虚假中的极端重要性,要靠市场的力量抑制会计造假,只靠政府一家打击会计造假是不行的。 贴于 中载中心

18、 (5)、环境因素。如果套用一下我国传统哲学的话语,把社会的本质上的诚信作为形而上“道”的层次的话,那么作为具体职业范畴的会计诚信,则只处于形而下的“器”的层次上。“道”决定“器”,“器”取决于“道”。说白了就是有什么样的社会诚信,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诚信。目前我们的社会诚信是个什么样子呢?从体育赛场的假球黑哨到学术文化圈的抄袭剽窃,从政治领域的买官卖官、数字出官到生产流通领域的制假贩假、坑蒙拐骗,再到司法领域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社会诚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指望会计诚信独善其身?因此,会计不诚信,只是众多非诚信行为的一个方面,不可孤立看待。而诚信是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也不

19、能孤立看待,它与产权明确、自由、平等交换有联系。六、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股东到位。使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到位,真正使所有者能够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为此,需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同时,要逐步减持竞争领域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2.强化董事会功能。为避免大股东任命的董事长在履行职责时忽视甚至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应引进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还可允许管理公司、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减少董事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转贴于

20、中国论3.落实监事会监督权。目前,公司中设立的监事会往往只有对经营者的监督之责,而缺乏监督之权,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2)加强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监督到位。 - 5 -(3)健全会计法规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然,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惩治。 (4)规范会计准则 进一

21、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变动因素,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要求适当增加会计的附注说明,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5)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 (6)实施诚信工程 (1) 提高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性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2) 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净化社会从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

22、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3) 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4) 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七、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几点建议 (1).重树会计诚信,要加强法制和监管力度,做到标本兼治 从我国现行法规来看,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只规定了一些行政和经济的处罚,负刑事责任的很少。因此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立法,从而加大对造假者的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的企业和单位要依法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除行政责任

23、和经济处罚外的刑事责任,使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力除造假之风,使其望而怯步。另外,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2).重树会计诚信,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企业治理结构,解决国有股份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就必须通- 6 -过加快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充分

24、体现企业的独立性,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条件。企业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就很难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3).重树会计诚信,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行动准则,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进入大学教程,使诚信深入人心。同时,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特别是会计领域更应以此作为“立身之本”和“处世之宝”。树立“信”则“立”的观念,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占

25、、讲究信用,同时应守法、守约,以信为本。 (4).重树会计诚信,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岗会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以法办事、爱岗敬业、搞好服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唯上,不唯情,做好“内当家”,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以重树会计诚信。 总之,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灵魂,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诚信更是每个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参考文献: 1芦振基,安晓飞.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2003,(12):4.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

26、 3蒋玉娟,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2003,(3):12. 4张英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四川会计,2003,(8):16. 5杨士儒.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8. 6杨淑娥.关于会计诚信的思考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50.7司军.浅析会计工作的诚信问题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1-03 8 王宏丽.会计诚信 J.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9-10-31 9曹冈.论会计诚信与市场制度EB/OL.中华财会网,2002-04-17. 10 德米歇尔鲍曼.道德的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3. 11周玉琴,宋鑫华.论公民社会的培育与权力监督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2).-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