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文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97421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吉克族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塔吉克族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塔吉克族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塔吉克族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塔吉克族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吉克族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吉克族文化.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塔吉克族文化之小概,谨送发扬塔吉克族文化工作者,感谢他们。,塔吉克族概况,塔吉克族是塔吉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种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 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部落。 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由于民族交往频繁,新疆许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我国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

2、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41528。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维吾尔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的塔什库尔干,地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境内群山耸立,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终年积雪,冰川高悬,险峻奇丽,仪态万千。雪岭冰峰之下的河流两岸谷地,既有连绵成片的草原,也有可供稼穑的土地。自强不息的塔吉克人民就生活在这里。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历史,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文

3、化悠久。“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据民间传说,该词的原意为“王冠”。 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若干世纪,这些操东部伊朗语的部落,就已分布在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其中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部分,就是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管辖。塔什库尔干地区属于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塔吉克族先民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受到熏陶。并发展自己。 公元23世纪,在塔什库尔干一带出现了蝎盘陀国,竭盘陀人是中国塔吉克族的远祖。 在34世纪,他们已发展了,灌溉农业,过半农半牧生活。蝎盘陀国有12座城堡和10多所寺院。以小乘佛教为国教。 唐朝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开元(713741)中,

4、在此设“葱岭守捉”戍所。公元8世纪,蝎盘陀国消亡。,公元916世纪,塔什库尔干地区先后受吐蕃、喀拉汗王朝、西辽、蒙古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的管辖。 特别是从10世纪开始传入喀拉汗王朝境内的伊斯兰教,对塔吉克人的影响强烈,以致后来成为全民族信仰的宗教。 明朝后期,在色勒库尔的中心地带已有一批塔吉克族小村塔。从1 7世纪后期到l 9世纪,帕米尔西部和南部的什克南、瓦罕等地的许多塔吉克人迁入色勒库尔,逐渐成为中国的塔吉克族。 17世纪中叶,清朝统一全国,对塔什库尔干,沿用元朝的名称“色勒库尔”,建置色勒库尔回庄,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清代的建置,大大加强了塔吉克族地区同南疆维吾尔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联

5、系。,塔吉克族的节日,民族和宗教的节日有古尔邦节、乞脱乞迪尔爱脱(春节),巴罗提节、肉孜节、台合木兹瓦目脱节(播种节)、兹完尔节(引水节)等。塔吉克族的节日都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乞脱乞迪尔爱脱(春节),时间在每年青草就要萌芽的公历3月。家家大搞卫生清洁工作。一清早,由小孩牵一黄牛到屋内绕行一圈。主人向牛背撒面粉,喂少许饼后牵出。接着,全家鱼贯而入。然后互相幸访祝贺。妇女们要给来宾的左肩上撒面粉,以示吉祥。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月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巴罗提“节来

6、历,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 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这时,家长按辈份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各自伸出双手在自己名下的灯烛上烤一下,再作祈祷,愿真主降福保佑平安。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接着,便把家中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灯烛火把点燃后插到屋顶上,它被称为“天灯”。全家人要出来肃立屋前,仰望“天灯” ,默默祈颂。与此同时,各家

7、门前要点火堆驱邪。青少年们则在烛光下、火堆前欢歌跳舞,尽情戏耍,彻夜不眠。,塔吉克族的服饰,塔吉克族成年男子大多数常在衬衣外面穿黑色的“袷袢”(无领、对襟的长外套),系绣花布腰带;冬季外加羊皮大衣。男帽一般为黑绒圆高筒帽,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阔花边,帽里多用黑羊羔皮缝制而成。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这种帽子很适合高寒地区特点,遇到风雪时,把帽边拉下就可紧紧遮住双耳和面颊。 妇女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一块后帘,遮住后脑和两耳。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一般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多披黄色。身穿连衣裙,天冷时外套袷袢。为了美观和保护裙子,已婚妇女常系彩色围裙。 男女都穿毡袜和毛线

8、袜,外套红色长筒尖头皮靴。靴是用公野山羊皮作筒,牦牛皮作底,轻便耐用,便于翻山越岭。 妇女大都喜爱装饰,盛装时帽沿上加缀一排小银链(“斯拉斯拉”),戴大耳环,颈绕数道珠项链,胸前佩戴名为“阿勒卡”的圆形大头饰。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白纽扣。新娘在辫梢饰丝穗。 由于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往来和互相影响,相当长时期以来,塔吉克族牧民的衣服大多和柯尔克孜相似,农民的装束则基本上和维吾尔族相同。,塔吉克族饮食,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 塔吉克族日

9、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农区和牧区的塔吉克族,在食物结构上略有不同。农区以面食为主,牧区以肉食为主。 按传统习惯,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各种食品的制作,均由家庭主妇承担,一般男人不需插手。进餐时,在地毯上铺饭单(布餐巾),就餐者围其四周,长辈坐在上座,菜饭按座次先后递送。,塔吉克族的民居,牧民在村中有固定住宅,一般为土木结构平顶屋。屋内不分间,四周筑有土台为坐卧起居之地。在牧场上使用简陋的矮土屋。四壁无窗。靠屋顶的天窗透光、通风。室内不分间,全家男女老少饮食起居都集于一室。室内四周为土台,上铺毡毯,以供坐卧。在夏秋放牧季节,少数牧民使用毡房。 墙壁多用石块、草皮砌成,厚而结实。顶部架树枝,

10、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土。门向东开,一般靠近墙角。顶部中央开天窗,通风透光。在院墙以内最大的住屋称为“赛然衣”,另有牲畜棚圈和厨房,有的还有客房和库房。由于高原多风雪,室内虽比较宽敞,但较低矮,四周筑土炕,长辈、客人和晚辈分侧而居,土炕上铺毛毡以供坐卧。炉灶在大门对侧,灶后另有小间储藏室,存放油、肉、干果和粮食。牧民夏季上山放牧,多住毡房,或在牧场筑土屋。,塔吉克族礼仪,塔吉克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其礼节质朴、亲切。男子相见,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妇女相见,长辈吻幼辈的眼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和嘴唇。男女同辈相见,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与父母相见,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

11、中最热情的礼节是拥抱。 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婚礼,塔吉克族的婚礼包括订婚、结婚等。传统的订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年订婚,另一种是童年订婚。成年订婚年龄一般

12、是男十五六岁、女十三四岁,订婚后不久即举行结婚仪式;而童年订婚是在男女未成年时订婚,有的甚至在几岁时,双方父母便为之订婚。 结婚仪式历时三天。第一天是仪式的序幕。男女双方各在自己家中打扮和准备,两家都忙忙碌碌,喜气洋洋。参加婚礼的客人都携带礼品前来贺喜,所带礼品一般为4到6个馕及衣服、首饰等,近亲则要送绵羊。母亲或长嫂在送来的礼品上撒些面粉,以示吉祥。有些地方举行婚礼时,女宾客除了带礼物外,每人还带一些白面粉。到新娘家时,纷纷把白面粉撒向墙壁,以示祝福。来客分别在男女两家欢聚一堂,并唱歌跳舞。 第二天,婚礼进入高潮,新郎骑高头大马,由两个伴郎相陪,由亲朋好友护驾,弹着民族乐器,浩浩荡荡到女方家

13、迎亲。当天晚上,在新娘家正式举行宗教仪式-尼卡。第三天早晨,新娘与父母和亲友挥泪告别,新郎和新娘同骑一匹骏马,男在前,女在后,由迎亲队伍簇拥着起程到婆家。一路上,弹奏各种乐器,边歌边舞。马到门前,婆婆给新儿媳端上两碗加有酥油的鲜牛奶。新娘在马上喝毕后下马,进入新房,蒙着面纱坐在屋里。这一天,新郎家大宴宾客,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新婚三天之内,新娘住在新房内,不准出门。婚后第三天,娘家须携带礼物和饭食到新郎家,表示还挂记着自己的女儿。男家还要请阿訇和证婚人“拜德尔汗”前来作客。这一天,阿訇或作为征婚人的拜德尔汗要在大家的面前揭去新娘的面纱。此后新娘方可参加劳动。晚宴后,娘家人在婆家住一宿。至此,整

14、个结婚仪式才告结束。,塔吉克族族风俗,由于宗教关系,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忌看羊产羔。交谈时忌脱帽。 丧葬依照伊斯兰教规先“净体”,再裹以白布,盖上死者的衣服,但头部和脚部都要露在外面,表示全部平安。守灵之夜和殡葬之日,亲友和同村人都要来吊唁,但是女子不能接近葬地。按照传统习俗,客死异乡者,遗体必须运回安葬。,塔吉克族的宗教信仰,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清真寺很少。教徒不封斋,不朝觐。一般群众仅在节日礼拜。宗教首领称“依禅”。各户教徒世代信从某一依禅及其世袭的继承者。 鹰与塔吉克族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塔吉克人的民间舞蹈名之曰“鹰舞”,其基本动作完全是模仿鹰的动作。最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乐器是鹰笛,这是由鹰的翅骨制成的。塔吉克族人中广泛流传着有着鹰的各种传说故事。 塔吉克族宗教界的著名人士认为,我国塔吉克族在公元10世纪即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的信仰伊斯玛仪教派的民族。,塔吉克族好地方,欢迎来这玩耍!,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