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过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97955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0.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过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认知过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认知过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认知过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认知过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过程.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感觉与知觉,认知过程,奇妙的感、知觉世界,一、感觉的概念与作用,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之个别属性的反映。,sensory deprivation,感受性与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察觉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即对最小刺激量的察觉能力。 差别阈限:能够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变化量。 差别感受性:察觉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I / I= K 52 104,费希纳定律:S=K lg R,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增加。,1,一款品牌手机*: 原价1538元 现价1458元 2,某款随身听*型

2、号: 原价1808元 现价1460元 3,34寸品牌彩电*型号: 原价4220元 现价3870元 4,品牌自行车*型号: 原价538元 现价496元 5,某品牌电脑: 原价7480元 现价6688元 6,某名牌牛仔裤: 原价338元 现价258元 7,某品牌洗发水: 原价18元 现价14.5元 8,某品牌旅游鞋: 原价186元 现价169元 9,某畅销书籍: 原价36元 现价25.8元,差别阈限: 2,某款随身听*型号: 原价1808元 现价1460元 6,某名牌牛仔裤: 原价338元 现价258元 7,某品牌洗发水: 原价18元 现价14.5元 9,某畅销书籍: 原价36元 现价25.8元

3、降幅在15以上!才能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感受到价格的优惠!,阈下广告,是指刺激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二、感觉的特性,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得其它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合川区双槐镇70岁居民唐代友,她有特异功能?,后象: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我们对刺激 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 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象。 (有正负之分),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 一种感觉的现象。,一颗美

4、丽的红心,这是什么?,三、感觉的分类,按刺激来源,按刺激性质,、,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热能,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三维图形技术、模拟技术、传感技术等,来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听、触等感觉世界。人作为参与者,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卡尔加里 :Caveman (穴居人),一、知觉的概念,知 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整体的认识。 理解:知觉过程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不 可 能 图,感 受 器 官,态度,注 意

5、,解 释,知 觉,客 观 刺 激,视 听 触 味 嗅 ,经验,个性,动机,兴趣拓展: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一个典型的案例中,一位警官作证说,他看见被告在门廊处向受害者开枪,压力,凶器,目击时间,主观自信,态度愿望,二、知觉的特性,对外来刺激选择性地加工的能力。,空虚视野,雪盲症,把对象知 觉为一个有不同属性,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对知觉的对象,以自己的经验来解释它,并用词语来标志它。,崔永元,张曼玉,陈佩斯,知觉的对象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相对不变。,两个一样大吗?,三、知觉的种类,据主导器官,按事物特性,、,视知觉 听知觉

6、 触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时间知觉 空间知觉 运动知觉,四、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不同于幻觉。,日月错觉: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月出西雅图,一位心脏病患者回忆说,心脏病发作后,他感觉自己浮在空中,看着医护人员将他救活。,亨里克艾森 8.24 science,揭密“灵魂出窍”,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ESP),(1)传心术(telepathy) (2)灵觉(clairvoyance) (3)预知(precognition) 迄今从未发现一个可重复的ESP现象,也没有找到一个具有超常能力的人(Milton & Wisem

7、an,2001) 。,记忆,认知过程,一、记忆,记忆概念及其基本过程 表象 人类的三种记忆系统,记忆概念及其基本过程,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第一组: 小船、火柴、钉子、外套、草、鼻子、铅笔、狗、杯子、花,第二组: 刀、衬衫、汽车、叉子,小船、裤子、短袜、卡车、调羹、盒子,记忆基本阶段,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编码)(存储)(提取),艾宾浩斯保持曲线,什么是表象?,表象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在现过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

8、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表象特点:,直观,不稳定,可操作,概括,人类的三种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指外在信息刺激感觉器官后,脑所保持的对感觉刺激的瞬时印象。,感觉记忆的特征,保持时间:0.254秒 编码形式:感觉后像 听觉后像,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短时记忆(STM)短时记忆系统保持时间短暂但能被意识操作,通过注意可以延长或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特征,保持时间:5秒1分钟 编码方式:音码、形码、意码 容量:7

9、2 组块,请你读一遍下面的数字,然后尽量多地默写出来: 7 1 8 6 3 9 4 5 2 8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儿童遗觉象出现率为22(林传鼎,1983),长时记忆( long-term memory),长时记忆(LTM)通过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而习得。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永久性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的特征,保持时间时间:1分钟终生 编码:意码 容量:无限,Stimuli,Retrieval,The Information-process Model of Memory,思维(thinking)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其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

10、性。,认知过程,思维的特征,概括性 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间接性 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这是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操作过程,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思维的种类,动作、形象、抽象思维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再造思维、创造性思维,概念及问题解决 概念: 是人脑对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 内涵 外延 (一)问题解决的途径 1 尝试错误学说 美Thomdike 迷笼实验 2 顿悟学说 德苛勒的“取香蕉”实验 3 启发法(认知心理学观点) (1)手段

11、-目的分析(means-end analysis) (2)反推法(backward search) (3)爬山法(hill climbing methoed),1 尝试错误学说 美 Thomdike 迷笼实验,2、顿悟学说,3、启发法 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手段-目的分析 将需要达到的目标分成若干的子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河内塔实验,反推法 从目标出发向相反方向推导。,爬山法 类似手段-目的分析法,不同的是爬山法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有利于最终达到目标。,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迁移作用

12、 正迁移 负迁移,2 原型启发,2 主观因素 问题表征 知觉的特点 定势(set) 功能固着(function fixation) 实践 情绪、个性等,问题:用四条线段将九点连起来(一笔、不重复),陆钦斯的定势实验,B-A-2C,B-A-2C,B-A-2C,B-A-2C,B-A-2C,B-A-2C,B-A-2C,B-A-C,A-C,A+C,语言和言语,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言语活动的形式 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外部言

13、语又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用来进行思维活动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认知过程,区别: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人的心理现象 2、语言是交际工具,言语是交际过程 联系: 言语离不开语言,个体只有遵循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规则,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也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 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位于左半球的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因是法国医生布洛卡于1860年发现的,又叫布洛卡中枢。 中枢受损出现表达性失语症,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正常,但却发音困难、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 2言语听觉中

14、枢:位于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1874年由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也称威尔尼克中枢。 中枢受损出现接受性失语症,患者的听觉器官正常的,但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 3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中枢受损出现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的失读症。 4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网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中枢受损出现患者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的失写症。,想象,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 在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 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 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幻想,认知过程,创造想象,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

15、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再造想象,意识与注意,一、什么是意识: 是醒觉状态下对外界事物和对自身内部状态 的觉知。,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 程。 1、对刺激的无意识。 2、无意识的行为,自动化了的行为。,认知过程,二、意识的状态 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意识清晰, 集中注意, 有意识地去做事情。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无意识状态 意识的参与成分相对较少, 活动变成自动化了。 (三)白日梦状态 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四)睡眠状态 意识的第四个状态

16、就是睡眠状态。,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 大脑清醒和警觉状态,脑电波频率14-30赫兹,波幅小 波。大脑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频率8-13赫兹,波幅稍 大波。在睡眠状态时,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波。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个体处于浅睡状 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持续10 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 电波。个体很难被唤醒。第二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持续40分钟。 当大多数脑电波呈现波时,已进入了睡眠的第四阶段。称为深度睡眠,

17、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 前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要经过1个小时到90分钟,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境出现,波消失,出现类似清醒下的高频低辐的波,持续5分钟至10分钟,进入上述四阶段循环。,心理学家的梦理论,精神分析的观点 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得到满足。 梦的解析 内容:释梦的历史、方法、梦愿望的达成、伪装、梦材料的来 源、运作方式、梦的心理过程。 生理学的观点 巴甫洛夫:脑皮层中未被抑制的神经组织的孤立活动引 起的梦具有高度的无意性和被动性,梦境特别奇异和怪诞。 认知观点 福克斯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 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的、可意识到的知

18、识。,注意,一、定义 人有选择性地接受外界刺激,并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的意识状态(注意看、听、想的状态,非心理过程)。 指向性:人能力有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 外在环境刺激:刺激物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 内在环境刺激: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二、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特点:目的性明

19、确,有一定意志努力成分的参与,三、有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另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与目的、任务联系着;另一方面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注意的特征,一、广度 1定义: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72。 2影响人的注意广度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a. 知觉对象集中,有规律性,注意广度越大 b. 颜色,大小,数量 (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a. 当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广度越大,渊博 b. 知觉活动任务越少,注意广度越大,稳定性,1定义 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

20、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注意时间。 5岁-7 12岁-20 17岁-30 20岁-35 2稳定性的条件 (1)人对所从事活动和意义的理解。理解越深,稳定性越强 (2)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3)刺激物的复杂性和活动对注意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3注意的分散(分心),转移,1. 定义: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去。 注意的转移不等于分配, 不等于分心 2. 注意转移的条件:注意转换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换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分配,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 条件:1、熟悉+不熟悉 2、几种活动中存在内在的联系,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