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298739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论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苏正安 2006.05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论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院系名称: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学 号:2002040295姓 名: 指导教师: 2006年5月 论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教育科学学院02级教育技术 2002040295 苏正安 指导老师 黄耀军【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新时期下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随着目前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引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论文中,我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和归纳总结法,就德育的内涵、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德育的方法

2、进行讨论。本文重点在于何如有效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此外也增加了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各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其目的旨在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词】 德育;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德育渗透【前 言】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工作、学习、娱乐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引发了道德观、思想观、政治观的巨大变化。这些巨变在给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类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的暴力传播、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的信息在青少年中传

3、播,在各种消极腐朽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1。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正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容易忽略之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论文就针对目前中学中出现的一些德育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总结出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开展德育,提出意见和解决的方法。一、德育的内涵以及内容(一)德育的内涵古人云:“德薄者终学不成。”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

4、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思想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最首要的任务,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2 。 德育是学校、社会或家庭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施加影响的活动。学校德育是指在学校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灵施加影响,以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活动。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3,广义的德育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总称,人们有时也把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看作学校德育的三个组成部分。道德教育指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思想教育指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指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狭义的德育与道德同义,

5、是道德品质教育的简称,它是整个德育的基础,尤其是中学德育,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4 (二)信息技术中德育的主要内容根据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三义”教育、“三观”教育、“三德”教育和“三识”教育5。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也只能围绕上述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还没有形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专门的德育,只能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主要是:“三义”、“三观”、“三德”和“三识”。1. 所谓“三义”教育就是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6。它们是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在信息技术

6、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课本相关的知识、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和典型例子,给学生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新风貌,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自己的文化和集体以及对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2. 所谓“三观”教育就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7。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三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不仅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更应该教育学生在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后,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3. 所谓“三德”教育就是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公德是国家和

7、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8。加强“三德”教育,为学生将来立身处世、成家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4. 所谓“三识”教育就是民主与法制意识、生态与环境意识、创新与创业意识的教育9。三者是现代和未来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精神和心理素质,重视这三方面的教育,将有助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德育的重要性中学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构建由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组成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正处在思想道德萌芽和发展阶段。加强中学德育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8、。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怎样才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科技、社会、文化背景下为中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充满生机的德育氛围,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05年5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

9、意义。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增强各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水平,才能在新的社会形式下、新的科技发展条件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一)德育是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需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体现着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归宿10。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不例外,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达到我们真正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修养,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以实现学

10、生的全面发展。(二)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德育内容都具有社会性,都必然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的阶级利益和民族精神,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11。在信息高度发展时期,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思想道德教育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走向,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才能为今后建设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推进社会进步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三)德育是科技进步的需要12。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进步,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当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

11、术、虚拟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向传统的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出现了例如:网络黑客、网络文化侵袭、窃取他人资料,传播色情信息等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这用普通的德育方式远远不能解决,只有在信息技术中加强信息道德、增强网络法纪教育、网络爱国教育、“网风”和“网德”教育,才能针对性的促使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三、当前信息技术课中德育现状(一)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师状况分析1. 师资队伍五花八门,整体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具专家统计信息技术队伍的组成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占14.7%;二是其他学科教师转来,如物理、化学和数学,这一

12、类占72%;三是由其他岗位的职工或新就业的教师兼教信息技术课程,有的学校由打字员甚至请非正式教师兼任,占13%13,因此,由于教师本身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就无法将有效的知识传达给学生,给学生的教育也只能是肤浅的自己观点,虽然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但这跟信息技术结合相差甚远。2. 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德育渗透意识不够。很多老师觉得德育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范围,他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是班主任、思想品德等任课老师的义务。在很多教师的眼中,上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到本门课程相对应的知识。也许这对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紧迫的学科无可厚非,毕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空间

13、有限,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有限,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本节课的知识点上。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我们所说的重点学科有很大的不同,信息技术课是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没有就业考试的压力限制,其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热情、积极性很高。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来。此外,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他们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信息打交道,我们的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每天都有很多新鲜的事物不断涌现。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道德觉悟,才能在变化信息社会寻找的真实的自我,这对于中学生至关重要。他们正处于对事物关注期,任何新生事物都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如果不能有效的引导

14、,他们就会误入歧途,堕进犯罪的深渊。3. 信息技术老师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有待加强。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限制,没有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俗话说: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本身的素质结构是制约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学习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原理与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4. 教师行动上还不能身先士卒,上课的课程中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师表美,从德育角度讲,至少可以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提高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

15、的有规律存储、电脑的正常开关机、程序的正常、有效安装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 (二)信息技术中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渴望成才,自主能力增强,能遵守社会公德,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是主流的背后,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仍然存在着许多诸多问题,部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状况依然令人不容乐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

16、1. 政治上,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对于国家大使漠不关心,对国情了解不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一些学生对国内大事要事漠不关心。比如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很少关注国家的政治,很少主动去了解我们的国家的发展。受腐朽的网络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整天沉浸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2. 人生理想上,不少学生偏重个人生活和前途,集体荣誉感不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受计算机交流的影响,同学们彼此对面的交流就少了,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沉迷于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学生完全沉浸在个人的生存空间里面,对集体也就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人

17、生理想和抱负。3. 迷恋网络、混淆虚拟与现实的现象不断增长。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当成“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获得性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和“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比例高达775,比2001年调查数据高出近30。中学生上网有375主要查资料,356听音乐,337玩游戏,还有327聊天15。4. 中学生网络行为低级庸俗化和非道德化的现象严重。82学生明确回答浏览过黄色网页,106的中学生羡慕网上黑客,认为黑客是网络上的“知识英雄”。这也成为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16。5. 学生思想意识淡薄,道德观念不足,这主要体现在:(1)不爱护、破坏学校信息

18、技术教学的基础设施17。一些学生就喜欢在计算机教室里面破坏公共设施,特别是一些鼠标、键盘、麦克风之类。一些学生甚至偷偷的把学校的鼠标偷回家。(2)不尊重其他同学,随意更改、破坏、删除其他同学的文件资料18。(3)一些同学为了突出个性、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在局域网里传播恶意信息、病毒19。有时学生还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电脑知识,进行恶作剧。一些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电脑操作技能,故意弄一些小玩意。比如把桌面快捷图标全部删除,将文件夹属性改为隐藏,以获得同学的羡慕和崇拜。四、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措施和具体方法综观上述,在新时期历史条件下,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19、,就目前而言,我国当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专门性德育和渗透性德育系统。专门性德育就是以德育为目的开展的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照教学大纲开设的思想道德政治课,法律课程等。渗透性德育就是在专门德育之外的广阔空间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20。在当今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讲解课本上枯燥乏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应该将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我们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水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包括思维方法的教育),是育人中的首要工作,也是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的主要内容21。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水平,我们可以从一

20、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首先,应该提高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1. 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明确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把思想道德教育和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放到同一水平。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自身的认识,才能在正常的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2. 教师自身要以自己的思想言行做学生学习的楷模。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尤其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者,思维的启迪者,是学生目光集中的焦点” 22 ,不错,身教胜于言教。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的言行和作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

21、,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言行举止。中学教师的良好人格特征以及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都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营养源泉。233. 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24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不断在平时的教学中探索新的知识,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总结出更加完善的方法,使信息技术课堂中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二)在教学内容、知识点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 介绍我国科学技术历史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奋发学习的精神。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更是信息技术课程文化的根基,例如各种民俗文化、发明创造、历史故事等,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都可以在

22、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讲“文字及其编码技术”时,教师教授时可以结合我国书法、印刷术,或者“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等汉字编码技术打破了“汉字进不了电脑”的神话,甚至可以让学生理解“汉字是表意兼表形、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整合与凝聚、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身份等方面,汉字建立了莫大的功勋。”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容易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我国人民创新智慧的民族自豪感。2. 将近20多年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很大,自改革开放以来,给我

23、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我们不仅制造出像“银河III”这样每秒种可以计算百亿次、曙光3000这样每秒可计算4千多亿次的巨型计算机,在世界500台高性能计算机中排40位,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这样巨型机的国家之一。此外,在激光照排技术、高速无线互联网技术、嵌入式微处理机研制技术等领域,均处于世界先进地位。这些事实都可以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精神。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告诉学生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他们努力学习,要他们树立雄心壮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图强。3. 在课堂上突出科

24、学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没有科学性就没有思想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其中的概念、原理、法制,各种语言的语法、语义,都要掌握准确,对上机实践,也要严格规范,认真对待,在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和严谨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25(三)在信息技术课上,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说理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疏导启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26。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不仅局限于将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对学生说理教育,比如发现学生乱删除其他同学的文件夹时候,可以通过分析

25、利害关系给学生讲解这种不道德行为的危害。2. 榜样示范法。利用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德育的目的27。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的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利用这种事迹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具体化、人格化、形象化和生动化的环境中接受德育。比如说利用网络搜索工具,查阅每届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并针对所查阅到的信息开展讨论会、辩论会;此外,把重要新闻内容的节选成为MPEG视频、给学生展示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3. 情感陶冶法。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情感陶冶主要包括个人陶冶、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28。比如说:发挥教

26、师的人格对学生进行感化;充分利用网络文艺作品陶冶学生思想感情;努力创设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4. 实际锻炼法。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29。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件制作大赛、FLASH动画设计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等,通过实际的行动,宣传德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认识。5. 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30。 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3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说是思想意识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增加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互动。可以提

27、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与学生对某个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单一的教学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局域网内使用耳机和麦克风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 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时机,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极佳环境,教师要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时,有意识的组织好学生,在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比如,课堂上教师布置较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或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

28、务,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2. 对热点问题,在课堂中让学生对其进行辩论。在讨论中探讨科学知识,在相互交流中探讨问题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在探讨中对热点问题的思考,也能加深同学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将信息热点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讨论,比如因特网给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网络游戏有什么优点和缺陷利用这些内容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思想认识。让他们更加真实客观的

29、对现实做出评价。3. 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和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此外,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六)信息技术课上利用多媒体影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多媒体影视

30、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资源。利用多媒体影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有直观性,更加具有感染力。通过学生观赏电影后,组织学生举行一次讨论课,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说出他们心中的想法,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收集一些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新闻视频、电影视频、广播声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资源。比如电影暖春,这是一部关于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小花”的成长故事,蕴涵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催人向上的精神。记得实习时我让了我带的一个实习班(职业学校)的学生看了这部电影,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都纷纷落下眼泪,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都觉得万分的愧疚。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31、,在学生喜欢环境下的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生能接受、也愿意接受。再比如妈妈再爱我一次、一个都不能少、开国大典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资料,好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七)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重视和运用互联网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利用网络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部2001年已正式启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将中小学上网课程列入基础教育大纲。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意义,并在组织课堂时,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网络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图文和语音功能,使道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并且学生也可以以参与式的身份来讨论一些道德问题

32、,发表自己的道德见解。 1. 课堂上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悄然走进教学课堂中。利用网络、通过网络传授的方式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学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上,引导学生上网,我们让学生浏览关于英雄事迹、环保知识、我国优秀道德文化知识的网站。使学生在网络中学会成长,在上网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可以让学生浏览http:/ 了解中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浏览如下一些环境保护的网站,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热爱我们的国家,关注我们的家园,在思想上,行为上行动起来。http:/

33、http:/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给出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上网,自己寻找关于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知识,学生在动手上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其环保思想意识得到提高,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写一封信给自己尊敬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自己动手,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做一个作品献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心情。2. 利用网络留言、网上论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觉悟,开展人生观点、价值观、理想、信念的教育。留言版、BBS是学生之间心灵与智慧交流的场所,是一种异步交互的通讯模式,是校园文化和信息文化建

34、设的重要任务,是师生共享多元互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教育互动场所,是新课改下学生成长的一块富有生命力的动感地带。在现实中,一些同学由于内向不敢发言,有的害怕说错被同学笑话。但在网上,学生可以隐去其真实姓名,可以畅所欲言的讲真话,利用网络,通过留言版、论坛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道德问题。让学生在网络论坛中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做一个思想道德高尚的人。3. 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健康的上网,抵制不道德的网络行为。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我们感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网络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应

35、该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减少他们被不道德网上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如今,不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色情信息的泛滥、肆意剽窃文章、传播歪理邪说、计算机犯罪。南加利福利亚大学指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类型(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相连的系统;(2)商业性的或欺骗的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3)偷窃资料、设备和智力成果;(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为;(6)伪造电子邮件信息32。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抵制这些不道德行为。同时还要给他们讲解一些由于不道德所造成的种种恶果,时刻警惕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网络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网

36、络公民。(八)信息技术课后对学生进行德育升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学生有着强烈兴趣的课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自身的优势。在课堂最后,应该布置一些作业,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些作品。比如制作电子作品,包括制作FLASH ,制作环保网、爱心网,计算机绘画创作、电子报刊等。制作电子作品是通过利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创作内容的思考,在潜意识里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他们的道德水平,同时,对于学生优秀的作品,有意义的作品,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起来,加以宣传、加以表扬,用学生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

37、育,更具有亲和力。总之,在信息技术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渠道很多,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发掘教材内容,结合我们身边发生的案例,寻找一种合适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效率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造就信息社会的有用之才。五、结束语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学生的将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中共中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4年06月01参观考察时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成。不久前,在2006年全国两会报告会上提出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时,提出八荣八耻: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

38、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所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思想上首先提高我们自己的意识、在行动上做好表率、在语言上感染学生,实现中学生集体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论文注释:1.项华 润物细无声信息技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J 信息技术课堂,2005(8):752.晏琴 道德与道德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道德教育, 2005(5):693-12.徐学莹 教育学新编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39、出版社,2003.139.13. 黄荣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 信息技术教育 , 2005(9):8014.季海涛 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初探讨J 教育探索, 2006(1):8815,16. 东北网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http:/ 200417,18,19 .项华 润物细无声-信息技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J 信息技术课堂, 2005(8):7620.张仙,黎加厚,鲍贤清 从“因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问题设计看渗透性德育的开展 中国电化教育J, 2005(10):5421 .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9-60.22.王静 浅谈加

40、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5(11):40 23. 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1.24张厚粲(译) 教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5.25.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9-60.26-29徐学莹 教育学新编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57-159.30王静 浅谈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5(11):40 31.李宏瀚 心理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74.32.严耕、陆俊.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9(2):1

41、6参考文献:1.项华 润物细无声信息技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J 信息技术课堂,2005(8):752.晏琴 道德与道德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道德教育, 2005(5):693.徐学莹 教育学新编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9.4. 黄荣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 信息技术教育 , 2005(9):805.季海涛 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初探讨J 教育探索, 2006(1):886. 东北网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http:/ 20047.张仙,黎加厚,鲍贤清 从“因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问题设计看渗透性德育的开展 中国电化教育J, 2005(10):

42、548 .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9-60.9.王静 浅谈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5(11):40 10 张厚粲(译) 教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5.10.李宏瀚 心理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74.12.严耕、陆俊.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9(2):1613.闵卫国 教育心理学M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14.苏振芳 道德教育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05 15.范孔明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德育渗透J.中国电化教育,2005(8)16.丁玉斌, 李志雄 信息

43、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17.万美容,曹清燕 关于运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 Discuss on Moral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iddle SchoolAbstract At the new perio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curriculum reform begin its new ways, at the s

44、ame time ,in our middle school, many question occur .how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begi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 in my thesis, I introduce the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e importan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disscusion how to reinforce the

45、 moral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course .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talk about some thing about my opinion about moral education. I really want to change the view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conception.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students Ethies Education、 Mentality Education、Politics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students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 Key word Moral Edu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bility; Moral Infiltrate- 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