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明代文学课件8.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99541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PPT 页数:341 大小:1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渝明代文学课件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1页
渝明代文学课件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1页
渝明代文学课件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1页
渝明代文学课件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1页
渝明代文学课件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渝明代文学课件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渝明代文学课件8.ppt(3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明代文学 绪论 (13681644),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 以嘉靖(15221561)为界分前后两期。 文学成就:小说;戏剧;诗文;,第一章 概说,第一节 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1、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形成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新的读者群的形成,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 趣味趋向世俗化 。 文学商品化。,2、王学的兴起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明代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的重要契机是王学的兴起。 王守仁等人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传习录) 心学与禅宗的结合,促进了人们在思想观念、

2、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创造了一种气氛,启发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种理论武器。 使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 小说、戏曲再现辉煌: 徐渭四声猿、汤显祖临川四梦、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 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第二节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3、,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1)小说勃兴: 长篇章回体小说可分为四大类: 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话小说; 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称为

4、“四大奇书” 短篇小说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2)戏曲兴盛: 嘉靖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 “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 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 汤显祖牡丹亭、徐渭 四声猿; 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第三节 长篇章回体小说,一、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1)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类似于话本的分卷分目;宋元平话开端有开场诗,结尾有散场诗,这种体制,被章回小说保留。 章回小说开头用“话说”二字,中间常引用诗词,在情节紧要关头突然煞住,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也是话本痕迹。 2)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

5、体; 3)半文半白,叙事中穿插韵文的语言风格.,二、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理论上的支持等等; 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的必然结果,三、古代小说发展概说,(一)先秦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先秦寓言、史书及一些杂家著作(如山海经、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中的片断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 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汉代 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

6、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在汉代,小说的地位略有提升,汉代小说,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 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 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 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 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三)魏晋南北朝,曹植与杨祖德书:街谈巷语,必有可采。 刘勰文心雕龙:盖稗官所采,

7、以广视听。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 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唐代小说传奇,传奇,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元稹的莺莺传初名传奇,裴铏的小说集也称传奇,所以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金时期,传奇成为说话的“小说”及诸宫调中一类的名称。 元代以后,则将敷衍奇闻异事题材的小说、戏曲(先是杂剧,后是南戏)称为传奇。 今则专以传奇指唐宋文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及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以别于北杂剧。,历代史传文学、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是唐传奇的文学渊源。 但唐传奇又同它们有明显区别。 六朝志怪小说,意在证明神道不诬; 志人小说,旨在记述事实; 称不上现代意义的小说。 史传文学,必须在真人真事基

8、础上作艺术加工,有小说因素,却非小说。,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传奇自觉的追求艺术美,运用想象,虚构和曲折情节,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构思巧妙,结构完整,篇幅增长,叙述宛转,文辞华美,基本上摆脱了史传文学真人真事的框架,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到成熟阶段。,(五)宋元话本,宋代以后,古典小说分为文言、白话两支。 宋元白话小说叫话本,话本由“说话”而来。话本即说书艺人(宋代称为“说话人”)“说话”时所使用的底本。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说话”的题材主要有“讲史”,当时有“说韩信”、“说楚汉”、“说三分”等。它的许多形

9、式为章回体小说所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路线图,先秦寓言、史书 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唐传奇 宋元话本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四、章回体小说艺术发展历程,(1)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 (3)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人情世俗 (4)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5)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6)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7)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第一章 三国演义,第一节三国与水浒地位、影响,金圣叹三国志演义序: 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

10、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已谬加评定,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近又取三国志读之,见其据实指陈,堪与经史相表里。由是观之,其又莫奇于三国矣。,三国、水浒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都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1、三国、水浒不仅仅是纯文学作品,而是大文学作品,大文化作品。 是在那个时代近一个世纪里汉民族文化心理记录的载体。 是中国民间文化精神的史诗性的脚注。 2、三国、水浒所宣扬的一些思想道德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这两部书在塑造中国民间心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3、三国被称为人才学、军事战略学、智谋策略学百科全书。 三国、水浒中蕴含的大量政治

11、学、军事学、谋略学、人才学等信息,今天正广泛的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商业运作、军事教育、人才管理等领域。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小说本身。 4、当然,毋庸置疑的是,三国、水浒也有很多糟粕。 民族很多劣根性如窝里斗、轻视生命、歧视女性、起绰号等都可以从小说中找到根源。,三国水浒的文学影响,在三国影响下,形成两大历史演义系列: 明清历史演义极盛,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统计有163部。较有特色的作品: 1、列国系统:明代余邵鱼列国志传,冯梦龙新列国志;清代蔡元放东周列国志;清末民初蔡东藩中国历史演义系列。 2、隋唐系统:明代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袁于令隋史遗文。,在水浒影响下,形成三大系列

12、英雄传奇:,1、说唐系列: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和唐书志传三种,均以李世民为中心,写隋末群雄逐鹿故事。艺术粗糙,形象单薄,但对隋唐演义、说唐全传有奠基作用。 2、说岳系列:明代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传)是首部岳飞题材长篇。 清代有钱采、金丰的说岳全传。 3、说杨系列: 熊大木北宋志传(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两书虽冠以“志传”、“演义”,实多无史料根据,并非历史小说,而是英雄传奇。 清代水浒三部续书: 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三国演义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它的产生凝结着数代人集体加工和作家个体的创作结晶。 是

13、一部在长期的群众传说与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写成的; 即属于“世代累积型”小说。 它以七十五万字,囊括了近百年的历史。,一、关于“演 义”,1、“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周党传:“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文选卷十潘安仁西征赋:“晋演义以献说。”李善注:“小雅曰:演,广、远也。”演义及推演、详述道理。 2、唐以后用于书名者有苏鹗的苏氏演义、梁寅的诗演义等。 3、宋元时期普遍称盛行的“讲史”为“演义”。,4、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之名称历史小说。 该书卷首蒋大器序:“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事,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后来也一般这样

14、解释“演义”一词的。 如雉衡山人(杨尔曾)东西两晋演义序说:“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聚取而演之,以通俗谕人,名曰演义。盖自罗贯中水浒传、三国传始也。”,5、历史上也有人将“演义”作为小说的代名词。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说:“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传奇杂剧下。”古今小说天许斋题识道:“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 6、所谓“演义”或历史演义: 即用通俗的语言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二、三国演义的成书,1、西晋陈寿三国志。 (与史记、汉

15、书、后汉书合称之为“前四史”)以纪传体形式记述了三国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 陈寿之后130年,南朝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注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210余种, 资料详细,多采轶闻,极大的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 2、东晋常遽华阳国志、世说新语、搜神记、语林(东晋裴启作)等著作,也不同程度的记载了一些三国人物及其事迹,都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3、此后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代大业拾遗记所载隋炀帝与群臣观看的“水饰”,就有“曹瞒浴谯水”、“魏文帝兴师”、“刘备跃马渡檀溪”等三国故事的造型。 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三国故事至晚唐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人物形象渐趋鲜明。 4、

16、宋代,三国故事被搬上舞台。 宋代“说话”中,出现了专讲三国的说书艺人如霍四究(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鹏语曰:“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5、金院本,有关三国故事的剧目有“赤壁鏖兵”、“刺董卓”、“襄阳会”等(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6、元代杂剧,更以三国故事为重要题材。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曲录等记载的三国题材杂剧约有六十余种,现存二十余种。如三英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单刀会、博望烧屯等。 关汉卿、王实甫、高文秀等都写有三国戏。 元杂剧的三国戏极大地丰富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三

17、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7、全相三国志平话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 (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印“平话五种”之一),全书以蜀汉为主线,上图下文,凡八万字,叙事始于桃园结义,终于三家归晋,基本构成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但其内容与文字较粗糙。 正是在史志、裴注、说话、戏剧等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 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 3、成书于元末; 4、成书于明初; 5、成书于明中叶。,四、三国演义作者,早期版本题“晋

18、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编),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五、三国演义主要版本,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题签作“晋平阳

19、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次有嘉靖壬午关中修髯子(张尚德)序。当刻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以后,为今见之最早版本,但未必是三国的祖本。 2、万历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二十卷,二百四十则,刻本较多,大多刊刻于万历年间。 3、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3、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第三

20、节 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

21、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1、“正统”说 2、“忠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6、“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 8、“讴歌封建贤才”说,9、“悲剧”说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12、“宣扬用兵之道”说 13、“人才学教科书”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 15、“总结历史经验”说 16、“无固定主题”说等,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

22、反曹”的思想倾向。 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一)明君贤臣理想 1、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 “仁君”典范: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 “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 第60回刘备说: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23、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2、人格上重“忠义”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臣职守。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关云长“义”的化身 3、才能上尚“智勇”,(二)“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以行仁义的刘备为正统,

24、以行暴政得曹操为异端; 以南方为正统,以北方为篡位,这是当时的南宋及元代的民族精神的反映。 而且这样一变,就给刘备这一方增加了很多伦理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悲剧的力量。因为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势力最大,如果把他当作正统,就写他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乱世哲学,东征西讨,一股霸气而已。 写刘备,写诸葛亮,在乱世里行仁义,刘玄德携民渡江是一个典型,而面对金人的侵略,宋高宗仓皇逃到了南方,把北方的老百姓抛给了金人,生灵涂炭,遗民泪尽;所以三国演义的尊刘反曹观念里,有很深的民族情绪在里面。 写诸葛亮和刘备,就有一种有心扶汉、无力回天的危机感。,(三)道德悲剧意识 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

25、“政治利益”,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 刘备悲剧: “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 “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诸葛亮悲剧: “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 “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说:“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 道德仁义,只会到处碰壁。 “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韩非子六反),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 艺术成就,一、历史真实与艺术

26、真实的高度统一: 其创作以历史为骨架,故事的基本构架和发展线索、主要人物及活动多有史可据,但作品丰富的情节与人物性格则为作者所创作。“采小说,据正史”,以史为据而又不生硬地排比正史。 对这一点,历来有所谓“七实三虚”的说法,即针对小说中历史事实与作家虚构成份分别所占比例而提出的一种看法。,二、丰富的艺术形象刻画与成功的艺术手法: “三绝”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 诸葛孔明一绝也, 关云长一绝也, 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智“的代表,第35回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 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寻章摘句之流,非经纶济世之才也。”这

27、经纶济世之才就是诸葛亮。,一、诸葛出山,第34回蔡瑁捏造刘备反诗:“数 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第35回引苏轼古风一篇, 单咏跃马檀溪事。诗曰:“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 零落飘红絮。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马蹄蹄碎青玻 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 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 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

28、?其谣曰:八九 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毛宗岗评:“泥中龙”、“池中龙”、“波中龙”,凡写无数“龙”字,总只为引起“伏龙”一人而已。 毛宗岗:读三国志者,必贪看孔明之事,乃阅过三十五回,尚不见孔明出现,令人心痒难熬。 至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中才由徐庶亲口说出“伏龙”即诸葛孔明。,三顾茅庐,见单福作歌而以为孔明; 闻报水镜来而以为孔明; 见崔州平而以为孔明; 见石广元、孟公威而以为孔明; 见诸葛均、黄承彦而以为孔明; 隆中对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毛评:正如永夜望曙者,见灯光而以为曙也,见月光而以为曙也,见星光而又以为曙也。又如旱夜望雨者,听风声而以为雨

29、也,听泉声而以为雨也,听漏声而又以为雨也。西厢曲云:“风动竹声,只道金珮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玄德求贤如渴之情,有类此者!孔明即欲不出,安得而不出乎?,毛宗岗评,此卷极写孔明,而篇中却无孔明。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写其人如闲云、野鹤之不可定,而其人始远;写其人如威凤、祥麟之不易睹,而其人始尊;且孔明虽未得一遇,而见孔明之居,则极其幽秀;见孔明之童,则极其古淡;见孔明之友,则极其高超;见孔明之弟,则极其旷逸;见孔明之丈人,则极其清韵;见孔明之题咏,则极其俊妙。不待接席言欢,而孔明之为孔明,于此领略过半矣。,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毛评: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身本领。淡泊,则

30、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后来自博望烧屯,以至六出祁山,无数极忙极热文字,皆从极闲极冷中积蓄得来。,二、赤壁之战,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小说用了8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这既是为了充分的表现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突出这场战役在“三国鼎立”中的关键作用;也是为了充分展示诸葛亮的“智绝”。,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 周瑜只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蒋干中计、苦肉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此后三气周瑜,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

31、亮”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三、七擒孟获,毛宗岗评: 孙权之兵,曹丕所欲借以攻蜀者也;孟获之兵,亦曹丕所欲借以攻蜀者也。 孔明之通吴,非注意于东,而注意在北;孔明之征南蛮;亦非注意于南,而注意在北也。 “七擒孟获”是北伐的前奏。,四、六出祁山,骂死王朗;空城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造木牛流马;上方谷地雷阵;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 司马懿屡屡称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吾不如孔明也”。 诸葛亮临终前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作者的理想是仁政、明主、贤相、英才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但这个理想在强大的“天意”面前被击

32、得粉碎,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感到的一种困惑和痛苦。诸葛亮最后壮志未酬,饮恨而终,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诸葛亮身上,寄予了作者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演义也是一部悲剧。,关云长,义绝,千里走单骑,关云长”义“的化身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下邳降曹:曹操赞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华容释曹:后人诗赞:“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

33、;“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曹 操,奸 绝,曹操“奸绝”表现之一,黜袁术僭(jian)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有似乎顺; 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 不追关公而全其志,则有似乎义; 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 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于篡晋;,曹操“奸绝”表现之二,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佯醉杀人:乐官师旷。 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 借“物”杀人:管粮官王垕,三、三国演义结构,毛宗岗读三国志法14种“妙处” 1、三国一书,

34、有追本穷源之妙 2、三国一书,有巧收幻结之妙。 3、三国一书,有以宾衬主之妙。 4、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 花、同花异果之妙。 5、三国一书,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妙。 6、三国一书,有横云断岭、横桥锁溪之妙。,7、三国一书,有将雪见霰、将雨闻雷之妙。 8、三国一书,有浪后波纹、雨后霡霂之妙。 9、三国一书,有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 10、三国一书,有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 11、三国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 12、三国一书,有添丝补锦、移针匀绣之妙。 13、三国一书,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 14、三国一书,有奇峰对插、锦屏对峙之妙。,四、叙事之法:,小说从汉末黄

35、巾起义,写至西晋统一,前后达九十七年。“陈叙百年,概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事多人物也多,头绪纷繁,但作者组织得法,详略得当,故脉络清楚,主次分明。,三国演义出色的战争描写,1、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 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彝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 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 。 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智;彝陵之战,东吴显是智胜。 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 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 4、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五、小说语言,采用了半文半白的

36、语言,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雅俗共赏; 具有简洁、明快、生动的特色。,第五节三国演义的不足与糟粕,1、人物描写有过分夸张失实之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书中有不少的迷信情节; 3、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陪衬; 4、三国之“国骂”。,三国演义课堂练习,请说出下列三国演义情节涉及的人物: 火烧博望 青梅煮酒 古城相会 草船借箭 横槊赋诗 携民渡江 火烧连营 水淹七军,三国演义回目排序,谋董贼孟德献刀 张翼德怒鞭督邮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煮酒论英雄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刘玄德携民渡江 定三分隆中决策 赵子龙单骑救主,三国演义回目排序,司马徽再荐名士

37、会古城主臣聚义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七星坛诸葛祭风 诸葛亮智算华容 孔明一气周公瑾 诸葛亮痛哭庞统 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二章 水浒传,大刀关胜,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 英雄传奇代表作 是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 , 它的出现是一座里程碑。 标志我国白话长篇章回小说进入成熟的大发展时期。,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几部书有的学者称之为累积型的作品。 它前边应该有一个作家群,进行了关于水浒传故事的前期创作,提供了水浒传故事一个大致框架,提供了大量的、初级的水浒故事, 最后施耐庵、罗贯中在这个基础上进

38、行加工、再创作,完成这部大书。,一、史书素材: 1、 宋史中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均有简略记载; 2、南宋王偁东都事略等。 宋史徽宗本纪载:宣和三年(1122)二月,甲戌,降诏招抚方 腊。癸巳,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 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史张叔夜传载:(叔夜)以徽酋阁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 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缨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 贼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掳获。(叔夜)于是募死士,得千 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近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 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宋史侯

39、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 南宋王偁东都事略载,宣和三年(1122年)四月童贯擒获方腊之后,“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宋洪迈夷坚志:宣和七年,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据此认为宋江等人的结局是“杀降”。,二、民间流传: 1、南宋罗烨醉翁谈录录说话名目,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等; 2、南宋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录36人姓名、绰号; 3、南宋末元初大宋宣和遗事“梁山泊聚义本末”。 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全书7600

40、0余言,按年编述历史故事,分子目293条。叙事到宣和年间则有了水浒故事,如: “杨志等押花石纲违限配卫州”、 “孙立等夺杨志往太行山落草”、 “宋江因杀阎婆惜往寻晁盖”、 “宋江得天书三十六将名”、 “宋江三十六将共反”、 “张叔夜招宋江三十六将降”等。,大宋宣和遗事:孙立、李进义“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草为寇去也”。 “晁盖八人,劫了蔡太师生日礼物,不是寻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 “忽一日宋江回家,见了吴伟两个,正在偎依,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 及到梁山泊时分,晁盖已

41、死。 吴加亮等那几个弟兄,共推让宋江做强人首领。,三、元代“水浒戏” 今存剧目33种,剧本全存6种。 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 康进之黑旋风负荆; 李文尉燕青薄鱼; 李志远的还牢陌; 作者和时代不详的水浒戏有: 争报恩、黄花峪、五虎大劫牢、七虎闹同台、王矮虎大闹东平府、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双献功武松大报仇,折担儿武松打虎。,水浒戏在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作用,1、确定了准确的地理位置梁山泊; 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第一折,宋江上场有一段开场白:“寨名水浒,泊号梁山。周回巷汊数十条,四方周围八百里,东连海岛,西接咸阳,南通大冶金乡,北跨青齐兖郡。” 2、确定了梁山泊的头领人数是“三十六大伙儿。七十二小伙儿”

42、; 3、提供了水浒传创作的一些故事情节。,四、各种材料的拼凑、组装,1、王伦(北宋庆历年间一次士兵起义的头领)之事; 2、方腊、田虎、王庆起义的故事; 3、南宋初年的洞庭湖钟相、杨幺大起义(1130年,距宋江失败只8年)。 总之,水浒传这部书是以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作为一个框架,宋江作为一个符号存在,套用了一点历史的因子,吸收了大量民间故事、说话、戏剧以及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的史料而成的。,第二节 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一、关于作者,明代说法有四: “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嘉靖间高儒百川书志、郎英七修类稿) 罗贯中作 (见于万历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王圻稗史汇编) 施耐庵作 (见于万历间胡

43、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施作罗续 (见于明末清初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目前一般从说:施耐庵作,门人罗贯中在施“的本”(即真本)基础上,又作一定加工。,二、水浒传的版本,施耐庵编撰的水浒传祖本,早已不存。 明清以来出现的多种水浒传版本, 一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 繁、简之分,不在情节、人物本身而是指叙述、描写的文字有粗略和细腻之不同。,繁本系统,(一)、百回本: 1、明正德、嘉靖年间坊刻残页本; 2、嘉靖年间刊印的忠义水浒传残本(8回) 3、万历十七年乙丑(1589)刊印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因卷首有署名“天都外臣”(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称之为“天都外臣本”; 4、万历三十八年(16

44、10)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分为有序本和无序本两种。这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百回繁本; 5、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李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等。,(二)百二十回本: 明袁无涯刊本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增加了百回本所没有的宋江征讨田虎、王庆的情节。 (三)七十回本: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内容,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金人瑞(1608-1661),字圣叹,明诸生,入清不仕,为人狂放不羁。他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并评点了后二者。其评点注重思想内容阐发,常借

45、题发挥,议论时政。评点水浒,一方面斥责“犯上作乱”,另一方面又同情人民疾苦,指出“乱自上作”。他之所以腰斩水浒,意在不许梁山好汉自赎。 此本一出,影响极大。入清以后的三百年间,金本几乎成了唯一流传的刊本。,简本系统:,简本(文简事繁)版本极多, 但影响相对不大,兹不细述。 万历年间双峰堂刊印全像增添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第三节水浒传内容和思想,一、水浒传的内容: 小说主要描写梁山起义全过程。 120回本可分六部分: 一(171回),起义的发生和发展。 二(7282回),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 三(8390回),奉命征辽。 四(91100回),征田虎。 五(101110回),征王庆。 六(11

46、1120回),征方腊及凄惨结局。,二、水浒传的思想,1、“忠义”说 A、忠义的赞歌 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B、忠义的悲剧 参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49页,金圣叹水浒传序否定 “忠义“说,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 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

47、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 宋江等一百八人,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2、“发愤”说,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是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李贽忠义水浒传序) 3、“诲盗”说 李青山诸贼啸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是书)不但邪说乱世,以做贼为无伤,而如何聚众树旗,如何破城劫狱,如何杀人放火,如何讲招安,明明开载,且预为逆贼策算矣。臣故曰:此贼书也。 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 (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七日刑科给事中左懋第为陈情焚毁题本,引自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4、农民起义说,解放后,杨绍萱、王利器、冯雪等提出“农民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