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06324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6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法学与语法分析方法论,一 什么是语法学,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该语言的语法规则的总和。 语法学是研究制约语言行为的规则首先是研究联词成句的规则的一门学科。,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表现某种特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叫语 法形式。通过语法形式才显示出来的 意义叫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与语法形态不相等,形态 只是形式的一部分。语法形式可以分 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两大 类。,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对汉语来讲,语法形态更是不太重要的一 部分。在我们看来,汉语最重要的语法形式是: 分布;组合;变换。由它们分别决定的 是:词类;词组;句式。这三者都是语法 结构体,是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统一体。 汉语中显性语法形式是不

2、多的,主要有虚 词和词序;隐性语法形式较丰富,分布、组合、 变换都属于隐性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语法意 义,也就无所谓语法形式;反之,没有语法形式,语 法意义也就无所寄托。每一个语法结构体都是语法形 式与语法意义的统一体。 语法研究,既可以从语法形式入手,去寻找所表达 的语法意义,也可以从语法意义入手,去探求语法形 式的表现手法。这不是两条不同的途径,而是一条途 径的两种走法,不过是互为起点和终点罢了。,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任何有科学价值的语法研究都必须以这 两者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对象,语法研究 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深入地研究什么是语法形 式和语法意

3、义,并探求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 对应关系。,一门学科的分科的建立,总是同它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密切联系着的。语法学也不例外。 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语法学有历史语法学、比较语法学、描写语法学之分。 由于研究方法的个同,语法学有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语法学、转换生成语法学之分。,二 语法学的分类,历史语法学,任何语言的语法构造都具有很大的稳固性,甚 至于比基本词汇的稳固性还要大。语言的语法构 造的基础在很长时期内保存着它的本质上的特点。 虽然如此,它却不是始终不变,而是在语言的历 史过程中变化着,发展着的。例如: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宋何罪之有?,用历史观点来研究某一语

4、言的语法构造的发 展、演变的学问叫做历史语法学。 历史语法学的目的,就在于追溯语言的历史发 展,语法构造的演变规律;它把语言看作变化的 范畴,并从变化中去研究。这样,就使得语言发 展的内部规律有可能被发现。,比较语法学,狭义的比较语法指历史比较语法,或称为比 较历史语法,指的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之间的语 法比较,例如将汉语跟藏语比较,汉语跟缅甸语 比较,等等。 广义的比较语法包括多种形式的比较,如汉 语语法跟日语语法或英语语法的比较,古汉语语 法跟现代汉语语法的比较、普通话语法跟方言语 法的比较,等等。,历史比较语法的目的不在描写语法规则,而 在解释语法现象。 非亲属语言的比较,能使人了解母语与

5、外语 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外语。 亲属语言的比较,可以探出某种语言产生和 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明了它的真实面貌。古 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的, 在亲属语言中却可能找到。,描写语法学,研究某一语言在发展中一定时期的语法构造的 学问,叫做描写语法学。 描写语法学不问这种语言的语法同亲属语言的 语法有什么关系,也不管这种语言的语法在发展 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它只是对语言体系作断面的、 静态的描写。,对语言的这种研究和描写,在建立语法学体系上是 很必要的,同时它也是历史语法学必要的出发点之一。 语言历史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从现 今的状态出发而转向以往事实的探讨,另一

6、方面是从早期 的某一时代出发而根究后来的变化。在建立体系和给语言 沟通历史道路的作用上,描写语法学的重要性是无可怀疑 的。 自然,在进行语言体系的描写分析时,我们还得依靠 历史的帮助。研究描写语法学是不能没有历史观点的。,传统语法学,传统语法学是从十八世纪直到今天还在应用的语法, 它把语法看成是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告诉人们应该怎么 说,怎么写,所以又称为规范语法。 它来源于拉丁语法,主要内容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形态范畴体系。这就是说,根据词的形态归纳范畴 (即类别),包括词法范畴(词类)和句法范畴(句子成 分),然后指明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于是构成体系。 这种方法本是用来描写有词形变化的语言

7、的。 传统语法历史悠久,人们比较熟悉。由于强调规范, 便于教学,所以一直被广泛采用。,结构主义语法学,结构主义语法目的在描写语言结构,所以人们也称 它为描写语言学。 传统语法也是描写性的,它描写的是人们熟知的语法, 结构主义语法主要描写的是陌生的语言。它不像传统语 法那样,把已知的语言事实纳入拉丁语的框架。 结构主义语法是三十年代兴起的,它适应当时世界战 争的需要,要用一套方法描写陌生的语言,发现其中的规 律。结构主义语法以美国描写语言学为代表,主要代表 人物是美国的布龙菲尔德,代表著作有语言论。,结构主义语法的分析方法 (1)替换法。把语言切分成若干单位,使用这种方法, 主要用来切分语素。

8、(2)分布分析法。根据语言单位出现的语境(包括 上下文)加以归类。例如:分析“吃、喝、抽”等动词。 (3)直接成分分析法。分布分析法考察语言单位的外 部关系,直接成分分析法考察语言单位的内部结构。这种 分析法切分语段的层次。语言可以从大到小,层层切分, 也可以先确定单位(语素或词),层层归纳。 (4)变换分析法。用来说明语句之间的关系,如主动 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关系等等;也可以用来说 明形式相同而实际上有差异的语句。,结构主义语法的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语法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分析方法。例如:把 词组分为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向心结构中至少有一个直接成分跟整个词组的功能相 同,如“新书”、“

9、很好”;离心结构中所有的直接成分跟 整个词组的功能都不相同,如“今天晴天”。 这种分析可以用来区分同形结构。例如“出租汽车” 代表两种不同的向心结构:一种是以“汽车”为核心(即 通常所说的偏正结构),一种是以“出租”为核心(即通 常所说的动宾结构)。 正因为单划分层次还不能完全说明词组之间的内部关 系,所以要区分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同时又认为向心结 构的核心可以有不同位置。,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曾经说,它并不是为教学设计 的。在人工智能的开发方面,这种语法显示了它的功用。1957年 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学的诞生。 转换生成语法的目的不在描写语言的结构规律,而

10、在解释语言 现象,但是它不像历史比较语法那样解释某些具体的语法事实,而 在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 尽管这种语法的术语和方法在不断更新,尽管有些语法并不叫 做转换生成语法(如“格语法”),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认为各 种语言有共同的逻辑基础,即所谓深层结构,差别在于表层结构。 由深层转换成表层,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规则,而表层改写为深层, 则有统一的方式。,句子成分分析法 直接成分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语义特征分析法,三 语法分析方法的嬗变,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做中 心词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总的特 点是:认定语法分析就是分 析一个句子(单句)的句子 成分。分析的过程是:(1)先 看

11、清全句的主要成分,哪个 是主语,哪个是谓语;(2)再 看充当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 物动词,以决定后面是否有 连带成分宾语;(3)最后指出 附加在主语、宾语之前、谓 语之后的所有附加成分。,这些 工人立即造好了一座桥。 这些 工人立即造好了一座桥。 这些 工人立即造好了一座桥。 (这些)工人|立即 造 了(一座)桥。 表示主语 表示谓语 表示宾语 ( )表示状语 表示状语 表示补语,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作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在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 教学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其他分析方法 借鉴、运用到汉语语法研究中来之前,就 是靠它建立了汉语语法学,普及了语法知 识。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历史贡献是不能抹 杀的。,

12、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首先,这种分析法只适用于句法,即不能用它来分析合成词的 内部构造。 其次,这种分析法虽然能适用于句法,但也只适用于对单句的 分析,不适用于对复句的分析。 再次,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析方法即使用来分析单句也有 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不能分析“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的歧义。 句子的内部构造都有层次性。句子成分分析法的致命弱点 严重忽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决定了它在今后的汉语语法研究 中不能再给我们提供新的积极的东西。它只能在普及性的语法教学 中还可以用。,层次分析法,句子的内部是有层次的。因此,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放弃句子 成分分析法,引进层次分析法,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汉语语法研究

13、 的客观需要。 层次分析,美国描写语言学称为“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s Analysis, 简称IC Analysis)。最早是由布龙菲尔德 (L.Bloomfield)在语言论(Language)一书中提出来的。按 照层次分析法的观点,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词的线性组合,它是由 若干个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层次的成分都是由较 高层级的组成部分。显然,层次分析的客观基础就是语法构造的层 次性。,中外层次分析法的差异,美国描写语言学运用层次分析法,只讲切分,不讲定性,即只要求 明每一层面上的直接成分,不要求指明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汉语中的描写语

14、法学则不同,不但讲切分,还讲定性。我们运用 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我看书”时,不仅要对这个句子进行切分,还需要 对切分所得的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即: 我 看 书。 | 1| | 2 | 12 主谓 | 3 | | 4 | 34 述宾(即动宾)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光是分析成分是一对多对应,因此汉语光凭词类 和层次不能控制关系。这样,对汉语来说,光是分析层次,远远不足 以说明某一语言片段的特征,因此,汉语中运用层次分析法既要讲切 分,又要讲定性。,层次分析法的作用,由于层次分析法符合语言的语法构造特点,因此它在语法研究中 能起较好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层次分析法的适用面比较广。它既可以

15、用来分析单句的结 构,也可以用来分析复句的结构,还可以用来分析合成词的结构。 (2)可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例如上文的“这张照片放大了一 点儿”是个歧义句,句子成分分析法不能加以分化,但层次分析法 可以很好地加以分化。 (3)可以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地揭示语法规律。例如, 汉语中动词单独作谓语不自由,到很大的限制,这正是通过层次分 析法所获得的一条语法规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不仅要考虑从什么 地方切分,而且还要考虑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切分,这就把语法研究 引向了深入。,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层次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揭示句子内部的 构造层次和显形的语法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隐 性语法关

16、系。例如: 山上架着炮。 门外修着马路。 “山上架着炮”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它即可以表示(A) “山上有炮”的意思,也可以表示(B)“山上正在架炮”的 意思。这就要求我们去进一步探求新的分析手段。,变换分析法,由于层次分析法的局限,自然地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引进了新的分析手段-变换 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只能揭示句子内部的构造层次和显性的语法关系(一般称 为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子内部的隐性的语法关系(一般称为语义结构关 系)。例如: (1)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2)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例(1)(2)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1)表示(A)存在,表静态;(2)表示 (B)活动,表动态。但是,(1)(2

17、)从格式上看相同,都是:NPL + V + NP, 而且运用层次分析所得结果也相同: (1)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2)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 1 | | 2 | 1-2 主谓 | 1 | 2 | 1-2 主谓 | 3 | | 4 | 3-4 述宾 | 3 | 4 | 3-4 述宾 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这种类型的歧义句:(3)山上架着炮。例(3)既可以理解为 (A)义,表示山上有炮;又可以理解为(B)义,表示山上正在架炮。,(A)式和(C)式之间的变换,A式可以跟“NP + V+ 在 + NPL”句式(我们把这种句式记为C式)相联 系。例如: A 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C 四方桌放在院子里。 C式“四

18、方桌放在院子里”也表示存在,也表示静态,而且NPL“院子里”也是指 明NP“四方桌”存在的处所。类似的例子还有: A C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病人。 床上躺着病人。 地上蹲着许多人。 许多人蹲在地上。 黑板上写着字。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 墙上挂着画。 门上贴着对联。 对联贴在门上。 上述情况表明,A式和C式之间有变换关系,A式可以变换C式。,(B)式和(D)式之间的变换,表示(B)义的B式“NPL + V + 着 + NP ”可以跟“NPL + 正在+ V + NP”句 式(我们把它记为D式)相联系。例如: B D 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19、。 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 D式“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也表示活动,表动态,而且NPL“院子里”也是指 明“演梆子戏”这一活动的场所。类似的例子如下: B D 门外敲着锣鼓。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边下着大雨。 外边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 隔壁打着电话。 隔壁正在打电话。 操场上放映着电影。 操场上正在放映电影。 教室里上着课。 教室里正在上课。 上述情况表明,B式和D式之间有变换关系,B式可以变换D式。,“山上架着炮”的变换方式,“山上架着炮”即可以表示(A)义,又可以表示(B) 义。这是A和B在这个句子里重合的结果。我们通过分 析可以证明这一点。当例(3)表示(A)义时,

20、它为A 式,可以变换为C式: A山上架着炮。 C炮架在山上。 当例(3)表示(B)义时,它为B式,可以变换为D式: B 山上架着炮。 D山上正在架炮。 这样,通过变换分析达到了分化有歧义的句子例(3)的 目的。,变化分析法的作用,(1)变化分析法的作用首先在于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2)其次,变化分析法可以用来给某种句子分类定性。举例说来, 现代汉语里动词后带数量词语有三种情况:数量词语由名量词构 成。例如:买一本 吃一个 写一遍(述宾) 数量词语由动量词 构成。例如:洗一次 敲两下 唱三遍 (述宾、述补)数量词语 由时量词构成。例如:看一天 停一年 等三分钟(述补)。到底 分析为述补结构

21、合适,还是分析为述宾结构合适呢?可以利用变 化分析法帮助确定。 (3)我们看重变化分析法,更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汉语语法研 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语义特征分析法,变化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能用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解释造成歧义句 式的原因。这就促使我们去探求新的分析手段。 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八十年代汉语语法研 究领域里开始采用的一种语法分析方法,最早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 句式一文。变换分析的局限性促使语义特征分析法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上面曾 举到: (1)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2)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例(1)(2)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句式,例(1

22、)代表A式,例(2)代表B式,这 是通过变化分析法所证实的。但是,例(1)(2)格式相同为什么会代表不同的句式呢? 换句话说,造成“NPL + V + 着+ NP”这一句式歧义的原因何在?变化分析法回答不了这个 问题,这需要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重温一下AB两式的例句: A B 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台上坐着主席团。 门外正在敲锣鼓。,AB两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NPL + V + 着 + NP”之所以分化为AB两种句式,关键在动词。不妨比较 一下A式和B式里的动词。经分析,A式里的动词“放、坐、站、躺、蹲、写、 挂、贴、刻、钉、绣、戴”虽然各自表示的具体意

23、义不同,但含有共同的语义成 分,那就是都含有“附着于某物”的意思。这一点可以从词典里对这些动词的释 义中看出来。我们把“附着于某物”看作这些动词所共同具有的语义特征,以区别 于其他动词,并标记为+附着 。再看B式里的动词“演、敲、下、跳、打、放 映、上”等,都不具有+ 附着的语义特征。如果我们把A式里的动词记为Va , 把B式里的动词记为Vb,这两类动词的差别就在于: Va + 附着 Vb - 附着 正因为Va具有+ 附着 的语义特征,所以A式可以变换成C式;Vb不具有这种 语义特征,所以B式不能变换成C式。 由于引进了语义特征分析,把动词按句式分为更小的类,我们就有可能将A B两式从格式上加

24、以分化: A NPL + Va + 着 + NP B NPL + Vb + 着 + NP,下列四组句子中的动词有什么区别?试分析这些动 词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别,并归纳出相应的动词句型。 A他死了三天了。/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的存折丢了两天了。 B他等了三天了。/她哭了大半天了。/她病了半年多了。 C书看了三天了。/这个工作我干了十多年了。/这个项目他们研究了五年了。 D那个灯笼挂了三天了。/这朵花她戴了一天多了。/这条领带他系了大半天了。,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格式:名词性词语动词了时量宾语了。 A类句子中,“他死了三天了”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

25、时间。类似的例子还有“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的存折丢了两天了”。 B类句子中,“他等了三天了”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这一行为动作持续的时间。类似的例子还有“她哭了大半天了”、“她病了半年多了”。,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C类句子中,“书看了三天了”中的时量成分“三天”既可以指明“看”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如“书我早看完了,看了三天了”;也可以指明“看”这一行为动作持续的时间,如“书看了三天了,还没有看完”。类似的例子还有“这个工作我干了十多年了”、“这个项目他们研究了五年了”。 D类句子中,“那个灯笼挂了三天了”中的时量成分“三天”,既可以指明“挂”这一行为动作完

26、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如“灯笼早挂上了,都挂了三天了”;也可以指明“挂”这一行为动作持续的时间,如“那个灯笼挂了三天了,还没有挂上”;还可以指明由动作行为造成的“事物存在状态”持续的时间,如“那个灯笼一直在大门上挂着,都挂了三天了”。类似的例子还有“这朵花她戴了一天多了”“这条领带他系了大半天了”。,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四组句子的谓语动词有以下差异: 动作完成后 动作持续的时间 动作所造成的状态 所经历的时间 持续的时间 A B C D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原因在于动词。我们不妨将A、B、C、D中的动词分别记为Va、Vb、Vc、Vd。那么,它们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

27、如下: Va:+完成,-持续,-状态 Vb:-完成,+持续,-状态 Vc:+完成,+持续,-状态 Vd:+完成,+持续,+状态,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ABCD四组句子是有差别的。我们可以根据动词语义特征上的差别概括出它们的句型: A名词性词语Va了时量了 B名词性词语Vb了时量了 C名词性词语Vc了时量了 D名词性词语Vd了时量了,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四 语法研究动态,“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 “两个三角”的语法理论,“三个平面 ”的语法理论,语法平面 语义平面 语用平面,胡裕树、张斌、范晓等提出,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1981年,在胡裕树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

28、语中,首 次提出了从三个平面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 思想。 1982年,胡附、文炼发表论文句子分析漫谈,从三个平面 的思路阐述了汉语的语序、虚词、主语、独立成分、提示成分等, 在术语上也改为“句法的 、语义的、语用的”分析。 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二期上发表论 文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文章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三个平面 的学术思想,并且运用这一思想具体分析了一些汉语语法现象。 三个平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中的一个热点问 题。,句 法 平 面,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中词 语与词语(即符号与符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 于句法的。词语与词

29、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 句法结构。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句法分析。对句子进行 句法分析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 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 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 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分 析。“凭形态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就是句法平面 进行语法分析的基本特点。,语 义 平 面,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要了 解一个句子的意思,单靠句法分析还不够,还要弄清楚句子内 部各词语间的语义关系,即要进行语义分析。这里所说的语义 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

30、获得的意义,离开了句法结构,一个词孤 立起来也就不存在这种语义。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从形式上或结构上寻找语义,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 面来进行:(1)从语言材料的类别(词类及其次范畴)上加 以说明。(2)从句法关系上加以说明。比如,“我找他”,“我” 是施事,“他”是受事;“他找我”,“他”是施事,“我”是受事。 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中充当不同句子成分决定了不同的语义。 (3)从词语的选择上加以说明。,语 用 平 面,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句 中词语与使用者(符号与人)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 关系是属于语用的。研究语用也就是研究人怎样运用词语 组成句子相互间进行交际

31、。语法分析中讲词类、讲句子成 分、讲句型、讲施事受事工具等等,都只是停留在对语法 进行静态的分析或描写。语用是偏重于讲表达的,所以是 一种动态的分析。例如: (1)白吃了一顿饭(结果全吐了)(大家请的客) (2)他又买了三本语言专业的杂志。,三个平面理论的意义,三个平面的学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是国外语言学理 论影响和国内汉语语法研究自身发展综合作用的一个必然结果。 三个平面的学说不是单一的语法形式分析,也不是单一语义 关系分析,也不是单一的语境意义分析,而是同时注重句法形 式、语义关系、语境意义的区别与联系,因而,汉语语法研究 的视野拓宽了。 三个平面既是语法的本体观,也是语法分析的方法论

32、。句法、 语义、语用是语法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法分析必须从句法、 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透视,才有可能做到观察的充分、描 写的充分和解释的充分。,两个三角的语法理论 邢福义提出,“表-里-值”三角 “普-方-古”三角,两个三角理论的形成,分析语法事实。揭示语法规律,需要有 可取的思路和有效的办法。从研究思路和 研究方法上看,四十多年的语法研究反映 了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不断演进的历 程。动态分析的基本作法是“多角验证”。 从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特别值得重视并且 已经形成了雏形的是“两个三角”的验证。,“表里值”三角,第一个“三角”是“表里值”三角。任何一个 语法事实都有其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

33、语用价值 要弄清楚一个语法事实,有必要由表察里,由里 究表,表里验证,这就涉及“表”“里”两角。要弄清 楚一个语法事实,往往还有必要考察它在语言表 达系统中特定的语用价值,即语里同义,语表异 形,究其语值。这就在 “表” “里”两角的基础上进 一步撑起了“值”角。,“普方古”三角,第二个“三角”是“普-方-古”三角。普通话即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里的一个语法事实,往往可以 在方言或古代近代汉语里找到印证的材料。研究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为了对一个语法事实作出更 加令人信服的解释,一方面可以立足于普通话, 横看方言,以方言证普通话;另一方面可以立足 于今,上看古汉语,以古证今。两个方面结合起 来,便成

34、为以“普”为基角,撑开了“方”角和“古” 角。,“大三角”和“小三角”的关系,“表-里-值”三角是存在于每个语法事实自身的三个角度, 是“小三角”;“普-方-古”三角是由所研究的事实同方言的、古 汉语的可印证事实形成的三个角度,涉及外部事实,是“大三 角”。“小三角”和“大三角”可以结合使用,但题目不同,要求 不同,自然可以有所侧重。 至于各角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如何验证,甲乙语法学家所用 的方法自然可以大同小异、小同大异甚至截然不同。两个三角 的验证分析是为了弥补静态片段分析存在的缺陷而兴起并得到 发展的。,两个三角理论的意义,“两个三角”反映的是我国语法学者们在研究实践中通过不 断摸索而逐渐形

35、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思路和办 法。这自然只是一种命名,即使不叫做“两个三角”,这种动态 的多角验证的思路和办法也是已经成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从静态片段分析到动态多角验证分析是我国四十多年来现 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流向。研究已经有了十分可喜的进展。 朝着全面揭示现代汉语语法事实的客观规律性的目标,根据 “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的要求,沿着以“两个 三角”为代表的动态多角验证的路子继续前进,现代汉语语法 研究一定还会出现更新的面貌!,五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语法的静态分析 语法的动态分析,语法的静态分析,句子成分分析法 直接成分分析法 层次成分分析,语法的静态分析,指对某

36、个语言片断进行自身的层次 分析或成分分析,分析时不涉及别的语言片断。静态分析 的主要方法有: 1句子成分分析法 2直接成分分析法 3层次成分分析 静态片段分析是语法分析的起点。不会作静态片段分 析就等于没掌握语法分析的基本功。,静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仅仅依靠静态片段分析无法深入揭示语法规律。例如,假如要分析“我想死你们了!”、“你气死我们了!”、“你害死我们了!”这类句子,只有进行表里验证,进行语值辨察,才能弄清楚其特殊规律和特殊作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是围绕中心词分析句子结构,指明主语、 谓语、宾语等成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采取这 样的分析。如下面的句子,“弟弟”和“看”分别是主

37、语部 分和谓语部分的中心词: 张明的小弟弟|已经看得懂德文原著。 定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其要点是先指明由中 心词充当的成分,然后指明其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按 照成分分析法主语是主语部分里的中心词,主语的修饰 成分是定语;谓语是谓语部分里的中心词,谓语的修饰 成分是状语,谓语的后补成分是补语;谓语如果是动词, 往往可以带宾语,宾语的修饰成分也是定语。,直接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是逐层分析语言片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 在19811982年我国语法学界开展的析句方法的讨论中,学者 们大都认为层次分析有很大的优点。 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短语,只要是结构上比较复杂的

38、,都会形 成不同的层次。一个词的内部,有时在结构上也存在不同的层次。 层次分析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清楚地揭示语言片断的结构层 次和 结构关系,一点也不含糊。 不过,并不是任何语言片断都可以毫不困难地分清层次。,层次成分分析,层次成分分析是有层次观念但不处处强分层次 的成分分析。 1981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之后,许多 学者倾向于采取这样的分析。例如: 张明的小弟弟|已经看得懂德文原著。 ( )()。 。( )。,语法的动态分析,表里验证 语值辨察 歧义分解 纵横比较,动态的比较分析,动态的比较分析,指在动态中通过比较 分析语法现象,揭示语法规律。由于有这 样那样的比较,有这一角度那一角度的

39、考 察,所作的分析是具有动态的。前边几节 里,对于语法现象的分析尽管较多的是静 态的片断的分析,但也有了一些动态的比 较分析的内容。,NP了,S或者S,NP了,一个名词或一个名词短语,带上“了”,可以成为一个分句,跟别的分句 合成复句。下面从不同角度考察“NP了”充当分句的种种现象。可以列出两 个基本格式: I NP了,S。 II S,NP了。 “NP了”,指“名词+了”或“名词短语+了”,包括“定名结构+了”。用NP代表 名词和名词短语,用S代表跟“NP了”连用的分句。格式I,“NP了”充当前分 句;格式II,“NP了”充当后分句。例如: (1)大姑娘了,要注意整洁! (2)大姑娘了,一件像

40、样的衣服也没有! (3)要注意整洁,大姑娘了! (4)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大姑娘了! (5)转眼春妞已有十八岁,大姑娘了! 前两例是“NP了,S”,后三例是“S,NP了”。,NP了,S或者S,NP了,“NP了”成为分句的关键是助词“了”。如果不用“了”,NP和S就不构成复 句,或者连起来说站不住。例如: (6)大姑娘,要注意整洁! (主语或者呼语) (7)大姑娘,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主语或者呼语) (8)要注意整洁,大姑娘! (呼语) (9)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大姑娘! (呼语) (10)转眼春妞已有十八岁,大姑娘! 这里的“大姑娘”都不能分析为分句。最后一例,连着前边的分句说“大姑

41、娘”, 站不住。再比较: (11)哼,二十几岁的姑娘,这么不要脸,以后还能嫁得出去?(竹林 水潺潺,十月1983年第3期104页) (主语) (12)哼,二十几岁的姑娘了,还这么不要脸,以后还能嫁得出去? (分句),NP了,S或者S,NP了,作为分句,“NP了”叙述情况的变化。“了”是表示情况变化的语法成分; 配合“了”,“NP了前边常常用副词“都”,成为: 都NP了,S。 或者 S,都NP了。 这里的“都”是时间副词,相当于“已经”。如: (l3)都大姑娘了,要注意整洁! (14)都大姑娘了,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15)要注意整洁,都大姑娘了! (l6)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都大姑娘了!

42、 (17)转眼春妞已有十八岁,都大姑娘了! 按说也可以用“已经NP了”,但口语中常说“都NP了”。看这几个例子: (18)都老大不小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一样。(申文钟山翠菊香, 长江1983年第2期216页) 例(18)是“都NP了,S”。“都NP了”也可以移到后边: ( 19 )还跟个孩子一样,都老大不小的人了。 (20)还在睡觉,都什么时候了!,NP了,S或者S,NP了,“NP了,S”格式,可以分为因果式和转折式两种。 因果式,“NP了”和S之间可以用表示因果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比较: (24)高等动物了,黄牛、水牛都欺生,(表示原因) (25)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

43、 (鲁迅社戏)(“因为的缘故”表示原因) 为了强调结果或结论,因果式里S常用反问句。例如: (26)(快过来,)一个部队的老战友了,还用我介绍么!(字心雾 中鼓声,昆仑)1983年第1期83页) 转折式,“NP了”和S之间可以用表示转折关系的标志性同语。如例(2) 是转折式,可以说成:“大姑娘了,可是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又如: (27)快六十岁的人了,看上去却只有五十岁左右,(张廷竹五 十四号墙门,芙蓉1983年第2期5页) (28)别看二十几的人了,却爱脸红,(申跃中清水河畔 盏 灯,十月1983年第1期135页),NP了,S或者S,NP了,“S,NP了”格式,可以分为倒置因果式、倒置转

44、折式、归结按注式三种。 倒置因果式,S表果,“NP了”表因,是因果式“NP了,S”的变换式,“NP 了”也可以带上“嘛。例如: (30)补发了九百块钱工资,也该买块好表、换辆好车啦,老大不小的 人了(遇罗锦天使,百花洲1983年第3期103页) 倒置转折式,S指明某种事实,跟“NP了”所说的事实有转折关系,是“NP 了,S”转折式的变换式。例如: ( 31)还住这么小的房子,大干部了! (32)连家信也写不好,都中学生了! 归结按注式,S表明事实,“NP了”是对S所说的事实的归结,或者是对S 有关内容的按注。S可以是一个分句,也可以是两个或几个并列的分句。例: (33)同学六年,同厂十一年,十

45、七年的朋友了。 (34)往事越十年,十年了!(陈海萍清清的矿泉水,百花洲 1982年第6期108页) “十年”前后复用。“十年了”仍然可以看作是一种归结,一种按注。,NP的推移性,NP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这类NP带上“了”, 意味着人或事物发生由小到大、由新到老、由低级到高级、由 存现到消失等等的变移。如“大姑娘了”(小姑娘大姑娘), “老兵了”(新兵老兵),“中学生了”(小学生中学生), “高等动物了”(低等动物高等动物)。例如: (45)夫妻了,还分那么清于什么? (46)老夫老妻了,我能想象他一旦知道真相的强烈反应。 (燕子太阳雨,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第4期30页) 前一例

46、,“夫妻关系是由非夫妻关系变移而来的;后一例, “老夫老妻”的关系是由非老夫老妻的关系变移而来的。,NP的推移性,NP是表示时点或地点的自词或自词短语。这类NP带上“了”,意味着由 甲时点或地点推移到乙时点或地点。如“八十年代了”是“名词短语十了”,表 示:七十年代十八十年代;“十字路口了”,是“名词短语十了”,表示: 非十字路口一十字路口。又如: (47)暑假了,有的是时间,(鲍力、昌旭黄果兰,更娇艳的黄 果兰,小说月报1982年第12期64页)(寒假后学期暑假) (48)都十点钟了,他为什么还没到?(九点钟十点钟) (49)郑州了,有没有人下车?(武昌郑州,或北京郑州) 有时,NP用“什么

47、年代”“什么时候”这样的名词短语,分别表示大的时点和 小的时点,但都是说话人当前所处的时点。时点若直指当前的时间,“NP了” 可以说成“这时候了”。例如: (50)这时候了,还不回来!(遇罗锦天使,百花洲1983年第3 期101页),NP的推移性,NP是表示时段或地区的名词短语。这类NP带上“了”,意味着时段由短 到长或由长到短的推移,或者表示地段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推移。例如: 三个时辰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上百里的地盘了,谁也不敢轻视!(地盘由小到大) 几十米的距离了,快开枪!(距离由大到小) 表示具体的时段,NP往往用“时段数量(的)名词时间的名词短语。如: (51)整整三年的时间了,他没来过一封信! 如果不需说明时段的具体数量,NP可以用“这么长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