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曲肱成学业.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09206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8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水曲肱成学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饮水曲肱成学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饮水曲肱成学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饮水曲肱成学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饮水曲肱成学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水曲肱成学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水曲肱成学业.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饮水曲肱成学业,盖茅筑室作经筵,永远的精神,中国教育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所特殊的大学。 她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却荟萃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名师巨匠。 她坐落在条件艰苦的云南边陲,却吸引了大批仰慕名师,向往民主自由的莘莘学子。 她前后存在的时间不过短短九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杰出人才。 她,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所有着卓越成就的战时大学。,永远的精神,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逐仇

2、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南联大校歌,永远的精神,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永远的精神,著名教师 吴大猷 周培源 王竹溪 梁思成 金岳霖 陈省身 王力

3、 朱自清 冯友兰 吴有训 陈寅恪 沈从文 陈岱孙 闻一多 钱穆 钱钟书 费孝通 华罗庚 朱光潜 赵九章 李楷文 林徽因 吴晗 著名校友 杨振宁 李政道 朱光亚 谢玮 邓稼先 黄昆 彭佩云 王希季 陈芳允 郭永怀 屠守锷 吴讷荪 陈忠经 戴传曾 汪曾祺 教育成效 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 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有杨振宁、李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等人

4、成为国家领导人。 学生参军,永远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战火纷飞,历经苦难,同仇敌忾,不忘救国。 “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 “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 摘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人文,科学精神 学术信仰,坚定如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 民主自由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卧薪尝胆,贫困中的坚守 苦中求学,甘之如饴。闻一多 朱自清 梅贻琦,永远的精神,忧患之中,泰然处之

5、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跑警报 汪曾祺,永远的精神原因,主观方面 自治传统,独立自主 “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蔡元培 学术自由,追求真理 “对于校局,则以为应追随蔡孑民先生兼容

6、并包的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之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梅贻琦 “民主墙”,永远的精神原因,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教授和校长比,校长固然重要,但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最重要的还是教授。” 梅贻琦 名师汇集,群星璀璨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师生关系融洽,爱学生 查良钊“活菩萨” 樊际昌 沈从文,永远的精神原因,客观方面 战火纷飞,国难当头,严峻的形势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爱国之心 而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单一,却让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远离物质的

7、诱惑,专心于学术救国。 国民党控制力不强,反思当下,人文精神与学术风气 1学科建设 2硬件设施 3学科设立功利化 爱国主义精神 物质条件 师生关系,尾声,很多时候,学校的某些方面,让我痛心。但作为一个北大人,我还是希望我的大学能够真正坚守自己的传统,坚守一个大学的理念,一个大学独立的精神。 有时候,我们充满敬意地缅怀过去,并不是怀念那段吃苦的日子,我也并不希望我们像联大那样逃到云南,在苦中求学。而是怀念那个时代中,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一种坚强,有韧性,不屈服的精神。 一种对学问,对真理满怀敬畏极虔诚之心的精神 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一种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爱国热忱。 北大,坚持了学术自由,坚持了民主开放。但那时对学术的信仰,对真理的渴求,对祖国最真挚的关怀又坚持下来多少呢? 汶川的地震让我看到了北大老师同学的爱国热忱,我相信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同学,这样的学校,是值得我爱的。 最后,永远祝福我的学校。 不求你是世界上最耀眼的明珠,只希望你是我们每个北大人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圣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