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 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312524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 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 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 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 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 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 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1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1 实践的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2 实践和认识、内容: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

2、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另一方面,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材的关系。3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内容: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的体系。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

3、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求: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其指导作用,也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即改造自然界与社会;也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为社会服务中积极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做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基础知识】、

4、基本概念1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3 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4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之所以能够反映到人脑中来,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心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

5、认识的最终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方法论意义: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反对认为认识是头脑自生的唯心主义观点。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理论,把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对割裂理论和实践辨证关系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错误。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

6、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方法论意义: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群众实践相结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4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

7、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剖析“法轮功”否认现代科学的谬论背景材料李洪志认为人类的科学是错误的,骗人的,“永远都探测不到宇宙的奥妙”。理论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它

8、能通过提供科学预见,提供科学方法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等途径指导人们的实践。典型题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有A 意识是推动客观事物先前的决定因素B 科学理论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促进作用C 只要有理论指导,就能成为“四有”公民D 要坚持科学理论,反对封建迷信和歪

9、理邪说答案:B。2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背景材料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全党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创造性把邓小平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理论分析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展、不断深化、不断向前推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典型题例“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的邓小平

10、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上述这段话主要强调A 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答案:A。【重、难点分析】1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本身具有矛盾的特征。一方面,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含有人的主观因素,受人的理性、一致的支配。另一方面,实践又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作为物质实体的人通过工具等物质手段,与作为物质对象的世界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客观物质过程。我们必须全面地、辩证地把握实践所固有的这种内在矛盾,否则就会导致唯心主义或旧唯物主义的理解。

11、理解实践的含义需要划清两个界限 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具有质的不同。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大脑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的过程,是客观主体化,它并不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所以,认识活动是主观领域的活动。而实践则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所以是感性物质活动,是主体客观化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同动物的本能活动也有质的不同动物的活动也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也会在某些方面改变客观世界的面貌。但是,动物不会思维,靠先天本能活动,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而人的实践活动却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实践观念为中介,既先形成实践观念,然后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2

12、“三个有利于”标准和实践标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连接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了联系的桥梁,人们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把人们物质实践活动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作为标

13、准,它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一认识论基本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运用和发展。由于它把“实践标准与发展生产力,与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紧密联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革命性、阶级性得到了有机统一,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具有易操作的特性,因此,可以说,”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标准“。二者使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新时期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年高考试题分析】 例1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

14、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 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BC D答案:D。例2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答案: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

15、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展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解题思路】:“.是如何体现某某哲学道理的?”这近年高考中经常使用的设问方式。那么如何在这类问题的回答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就必须把握这类试题的特点,寻找出一定的解题规律。这类试题一般在设问中已经限定了所体现的理论观点。因此,首先应从试题所规定的理论观点入手。如上题限定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理论,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理论,不能有任何出入,否则就很容易偏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理论是基础知识,包括了四个子观点,就把这四个子观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去分析材料,找出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点。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保证子观点的全面。如果子观点能够在材料中找到事实依据,就整理形成答案;如果子观点在材料中找不到事实依据则舍弃。在这类试题的回答中,一定要保证牢固的基础知识和答案的组织要理论联系实际,防止两张皮。- 4 -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