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人民的历史帝國邊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18046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人民的历史帝國邊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人民的历史帝國邊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人民的历史帝國邊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人民的历史帝國邊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人民的历史帝國邊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人民的历史帝國邊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人民的历史帝國邊陲.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帝國邊陲,授課教師:李毓嵐,影片大綱,消極治台渡台禁令 郁永河裨海紀遊 渡海唐山過台灣 墾拓與豪族 民變(朱一貴、 林爽文)與械鬥,影片大綱,原漢衝突與融合 殺俘事件,郁永河,浙江仁和人,生員出身。 性好遊,不避險阻。 1696年,福州火藥庫爆炸,損失硝磺50餘萬斤,隔年受官府所託,前往台灣淡水採硫。,北投龍鳳谷採硫紀念碑,郁永河裨海紀遊,是清朝統治臺灣初期的踏查之作,既可供官府治臺,也可作遊臺之參考。 被視為攸關臺灣歷史、地理、文學的重要名著。 內容涵括原住民論述、風俗物產、黑水溝航海險象及陸地景象的描述。,郁永河裨海紀遊,大抵出於清朝帝國本位及漢文化為上的觀察視角。,積極的人民,漢人人口的

2、增加: 鄭氏時代臺灣漢人約12萬,原住民約10-12萬。 日治初期漢人有290萬,原住民有11萬(不含平埔族)。,積極的人民,漢人移民的原鄉: 臺灣的漢人移民多半來自福建的漳州、 泉州,廣東的潮州、嘉應、惠州。 一般分成漳、泉、客民三大類。,漢人移民原鄉圖,福佬客,許多客家移民的原居地其實是閩客雜處的地區,他們來到臺灣後被列為福佬人,間接造成客家人的隱形化。 有些客家人來自漳州、汀州,但因為漳州府、汀州府轄於福建省,從那邊渡臺的客家人就被誤認為福佬人。,福佬客,來自汀州府的閩西客、來自漳州府的漳州客,幾乎徹底福佬化,甚至忘記自己的客家身份。 中部各縣都曾有漳州客,在清代已被福佬人同化了,幾乎忘

3、記自己的語言,說起福佬話,成了福佬客。,八堡圳,灌溉當時彰化縣13個堡中的8個堡的田地,又名施厝圳。 由施世榜開鑿。 多次籌引濁水溪水源水源灌溉田地,都未成功。 後林先生繪圖教以疏鑿之方,終於開成。,瑠公圳,引新店溪水源灌溉錫口興雅庄。 由郭錫瑠投資興築。 起初水源常遭泰雅族破壞,乃娶泰雅族女子,聯誼雙方。 完成後,台北平原的農墾迅速進行。,消極的官府,清朝將臺灣納入版圖後,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治理政策。 官府的腳步永遠跟不上移民開發的步伐。,渡臺三禁?,被視為清廷消極治臺政策的表徵。 也是影響清代臺灣發展的關鍵因素。,渡臺三禁?,管制措施: 欲渡航臺灣者,須先向原籍地申請渡航許可證,並經主管官

4、府核准,嚴禁無照偷渡。 渡臺者一律不准攜帶家眷,渡臺後亦不可招家眷來臺灣。,渡臺三禁?,管制措施: 廣東為海盜巢穴,禁止粵民入臺,此為施琅之建議。,禁止粵民入臺,清代檔案、 官書中未有相關記載。 施琅論開海禁疏 並未有嚴禁粵中惠、 潮之民,不許渡臺。 等語。 何以施琅歿,即漸弛其禁?,禁止粵民入臺,研究者似多未從原典入手,僅據前人研究成果即據以為論斷。 雖然清代官書中未有相關記載,並不足以證明無此事實存在,但仍應力求謹慎。,禁止粵民入臺,目前學界逐漸揚棄此一論述。,渡臺三禁?,可能是後人對清廷有關禁令的隨意概括,不像是當時具體規定的條文。 嚴禁無照偷渡與攜眷,應是沿海居民大量渡臺後,清廷為避免

5、事態嚴重,才陸續頒佈此類規定,並非治臺之初即已形成。,消極的治臺政策,官吏迴避本籍: 官吏不由臺灣人擔任,須從中國大陸調來。 三年任滿即調回。 家眷必須留在中國大陸,形同人質。,消極的治臺政策,實施班兵制度: 軍隊不由臺灣徵調,由福建水路各營抽調兵丁來臺,再臨時命官統領, 三年一換。 來臺官兵須有家眷,但不准攜眷來臺。 兵丁出缺,不准在臺徵補。,消極的治臺政策,實施封山政策: 禁止臺民進入山地地區, 以免聚集山區作亂,或與原住民衝突。,消極的治臺政策,鐵器的限制: 限制鐵器及生鐵輸入臺灣。 不許農民自由製造鐵器。 製造鐵器要向政府申請執照,以防止民間打造及私藏武器。,消極的治臺政策,不准興建城

6、牆,以免人民據城叛亂,因此臺灣初期的城都是竹城。,消極的治臺政策,行政區劃設一府(臺灣府)三縣(臺灣、 鳳山、 諸羅): 各縣所轄區域甚廣, 行政控制力常不及。 後受人民拓墾腳步和外力影響,才逐步調整行政區域。,消極治臺政策的影響,造成臺灣人口失衡 偷渡之風盛行 吏治的不良 班兵的腐化 械鬥頻繁和民變迭起,臺灣人口失衡,男女人口比例懸殊, 婦女身價甚高。康熙56年(1717)所修之諸羅縣志載: 男多於女,有村莊數百人而無一眷口者。 取一婦, 動費百金。 ,臺灣人口失衡,平埔族人口逐漸減少,因許多漢人男子娶平埔族女子為妻。 單身無業男子充斥,社會治安惡化,養子風氣盛行。,羅漢腳,定義: 指單身無

7、業男子、游民。 無田地房屋,也沒有妻子兒女,嫖賭、 偷竊、械鬥、樹旗,無所不為。 單身遊食四方,到處結黨,而且衫褲不整,赤腳終生,外型有若佛家的羅漢。,羅漢腳,對臺灣社會的影響: 清代臺灣民情風俗,好訾毀、喜鬥輕生、 民俗浮囂、善結黨,均因社會充斥羅漢腳所致。,羅漢腳,偷渡之風盛行,原因: 漳泉一帶人口壓力嚴重, 無田可耕、 無工可僱、 無食可覓。 臺灣好趁食(容易謀生),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溫飽。 大陸人民來臺,如水之趨下, 群流奔注。 ,偷渡之風盛行,方式: 偷渡者買通客頭(人蛇集團)來臺。 客頭將偷渡客載至海外的大船, 到臺灣外海再由小船接駁上岸,這一再換船的過程叫做灌水。,渡臺悲歌,

8、黑水溝難以橫越 位於澎、廈分界處,廣約六、七十里,險冠諸海。 其深無底,水黑如墨,水流甚急。 為海底斷層,因水道較深,呈現出來的顏色較暗。,渡臺悲歌,黑水溝難以橫越 海路難行是受洋流、潮汐流的影響。,渡臺悲歌,臺灣海峽風浪險惡, 往往整船淹沒。 放生: 至沙洲騙偷渡客下船。 種芋: 偷渡客陷入泥沼之中。 餌魚: 隨波逐流。 六死、三到、一回頭。,吏治不良,道光年間擔任臺灣道的徐宗幹曰: 各省吏治之壞,至閩而極,閩中吏治之壞,至臺灣而極。 ,吏治不良,原因: 官員三年調遷,常存五日京兆之心,無法實心任事。 薄俸,尚須支付幕友(秘書)束脩和攤捐,造成貪污,臺灣成為閩省官吏前來調劑之區 。,吏治不良

9、,原因: 胥吏、差役擾民。,胥吏、差役,胥吏掌管衙門的文牘檔案,多半世代承襲某一類的地方行政工作。 差役負責雜務及勞役,執行一般公務。 吏役由於親朋、故舊眾多,每成為一方勢力。,胥吏、差役,由於新到任的官員不熟悉當地的民情,需要借重吏役才能推行政務,給予他們魚肉鄉里之機。 常收取陋規,恐嚇勒詐,舞弊擾民。,班兵腐化,不准攜眷,造成平素生活腐化, 宿娼、 包賭、 狹妓,無所不為。 因營務廢弛,在外兼差做生意的很多,有賣檳榔、 糕餅的,有編草鞋的,有的兼開當鋪,收受贓物,曲庇盜賊。,分類械鬥,定義: 由於進入臺灣的移民,係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不同地區,這些不同籍貫的移民, 來到臺灣之後,各族群間

10、常發生集體爭鬥,謂之分類械鬥。,分類械鬥,發生原因: 經濟性因素:移民常為爭奪田地、水源,發生結黨私鬥。 社會性因素:臺灣游民人數眾多,易流於好勇鬥狠;各籍居民分類聚居,常因細故釀成大禍。,分類械鬥,發生原因: 政治性因素: 行政區劃不敷實際需要, 官方的管轄鞭長莫及,加上官員貪贓枉法, 使民間遇事容易私鬥了斷。,分類械鬥,形式: 祖籍分類械鬥, 如閩粵異省械鬥、 漳泉異府械鬥、異縣械鬥。 不同姓氏械鬥,如草屯李、簡異姓械鬥。 職業團體械鬥,例如挑夫爭奪利益。,分類械鬥,次數: 清代臺灣民間大規模分類械鬥, 有60餘次之多。,分類械鬥分析,發生類別: 閩粵分類械鬥一直延續到光緒年間,足見分類意

11、識一直延續。 以姓氏為主的宗族械鬥,在同、 光年間成為明顯的趨勢,可能因移民經過一段時間定居之後,家族力量漸漸成長。,分類械鬥分析,由南而北: 南部地區開發最早,康熙、雍正年間的分類械鬥幾乎集中於南部地方。 乾隆年間,開發漸擴展到中、北部的彰化縣、淡水廳,當地分類械鬥也增多。,分類械鬥分析,由南而北: 臺北地區,從道光年間逐漸繁榮,至咸豐年間成為分類械鬥最密集之處。 由分類械鬥發生的程序, 可看出臺灣各地開發時間早晚的問題。,分類械鬥分析,與祖籍關係: 南部以閩粵械鬥為主,顯示此地閩粵勢力分佈相當均勢,漳泉必須合作來對付粵籍。 中部以漳泉械鬥為主,顯示二籍勢均力敵,才會形成長期械鬥。,分類械鬥

12、分析,與祖籍關係: 臺北盆地以漳泉械鬥為主; 竹南一代以閩粵械鬥為主。,分類械鬥分析,參與成員: 早期學者多強調羅漢腳的地位。 許多案件係兩造因經濟衝突,由地方豪強、頭人出錢組織僱人參與械鬥,非盡為羅漢腳。,分類械鬥分析,參與成員: 附從的游民,早期為大陸渡台的羅漢腳;道光以後,游民主要成分為在臺灣出生,因喪失職業,無法謀生者。,分類械鬥,影響: 械鬥時,雙方殺人放火燒莊, 造成家破人亡、 傾家蕩產,兩敗俱傷。 各類居民自畫地界,不敢進入異類地盤,造成狹隘的地域觀念,不利族群融合。,分類械鬥,影響: 人民為求自保,因而依賴武力,以致政府威信喪失,法令面臨挑戰。 分類械鬥的敗方,往往被迫遷徙他處

13、,造成人口的移動。,分類械鬥,影響: 清代臺灣聚落產生象徵族群興旺的地名, 例如福興、福隆、福安、廣興、 廣福。 文化發展遲緩,古蹟、寺廟、 古宅常遭破壞。,民變,定義: 人民以武裝力量反抗政府的官民衝突事件。,民變,次數: 清代統治臺灣212年間, 發生大小民變73次左右。 臺灣有三年一小反, 五年一大亂的俗諺。,民變,發生原因: 地理環境:臺灣孤懸海外,一旦亂事發生,由中國大陸派兵來臺平亂,常曠日費時,使民變能擴大滋長。,民變,發生原因: 政治因素:吏治不良、班兵制度的缺失。 社會背景:游民眾多。,民變,發生原因: 會黨勢力強大:清代臺灣民風強悍,會黨勢力成為盟主或豪傑結合抗官力量的大本營

14、 。,天地會,起源傳說: 明末遺老所創。 鄭成功部將陳永華所創。 少林寺五個和尚所創。,天地會,反清復明? 不能否認初創立時可能帶有部分反清復明的思想。 學者認為應當有所保留,不應太過強調。,天地會,起源背景: 閩粵地區以自保互助及械鬥為宗旨而結成的異姓結拜組織及其擴大,是天地會創立的背景。,天地會,起源背景: 福建漳、泉兩府,大姓家族常恃強欺凌小戶,小戶為求自保,往往彼此聯絡, 化異姓為同姓,方法是歃血飲酒,結拜兄弟,公推大哥, 跪拜天地。,天地會,創始人: 1761年漳州人萬提喜開始倡行。 本名鄭開,乳名洪,排行第二。 曾在高溪鄉觀音寺出家為僧,故 又稱洪二和尚。,高溪鄉觀音寺,天地會,入

15、會儀式: 設香案,歃血飲酒,排列刀劍,令由刀下鑽過 。 立誓、飲血酒。 入會之人均授與口訣暗號,如抽煙吃菜,俱用三指,自稱洪門等。,天地會,入會好處: 遇婚喪事情,可以資助錢財。 與人打架,可以相幫出力。 若遇搶劫,一聞同教暗號,便不相犯。 互助是結會最初動機。,天地會,傳入臺灣: 1783年,萬提喜的再傳弟子嚴煙,來臺賣布時傳入。 渡臺人民多半來自閩粵,先天上多少受到影響。,天地會,傳入臺灣: 來臺者又以單身者居多, 患難互助的需要自然產生, 因之地緣關係(同鄉)成為結拜互助的基礎。,會黨與民變,結會原始動機多半源於互助或廣結勢力,但因緣際會衍生爆發成抗官、 反清之民變。,民變,規模: 大型

16、民變:擁眾三、 四百人以上,有攻佔城池、佔據重要據點之行為,共11起。 中型民變:人數上百,具主動攻擊營汛或拒敵官府之行為者,約9起。,民變,規模: 小型案件: 三五成群不成氣候, 或止於醞釀, 約50餘件。,民變,性質: 清領初期,有3起反清復明意圖的起事。 追求政治權慾為主的地方豪強起事。 抗議官府行政措施失當引發的反亂。,民變,性質: 因治安問題惡化,擴大成政治變亂事件。 規模較大的民變往往兼具多重性質,甚至,初起事時的動機會在行動過程中演化或泯滅。,民變,清代臺灣三次大規模民變: 1721年,朱一貴事件。 1786年,林爽文事件。 1862年,戴潮春事件。,朱一貴事件,朱一貴為福建漳州

17、移民, 居於羅漢門(今高雄內門、 旗山一帶),以養鴨為業,人稱鴨母王。 1721年,臺灣知府王珍(兼攝鳳山縣),委政其子,橫徵暴斂,引起民怨。,朱一貴事件,朱一貴趁機冒稱明王室後裔起事,南路客籍杜君英亦率眾響應,攻陷臺灣府城。 臺灣文武百官紛紛逃往澎湖,七天之內全臺陷落。 朱一貴自稱中興王, 國號大明,建元永和,並大封群臣。,朱一貴事件,杜君英與朱決裂,率領客籍兵士數萬人北走。 清廷派兩萬人大軍來臺,同時策動屏東平原的客家村莊組織六堆的軍事組織,協助清軍作戰,被稱為義軍,三個月內即平定。,朱一貴,朱一貴事件,民間俗諺:頭戴明朝冠,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歸康熙。,林爽文事件,林爽文原籍漳州

18、府平和縣,移居彰化縣大里杙(今臺中縣大里),為地方豪強、天地會領袖。 1786年,官府查辦天地會,林爽文受到牽連, 黨人勸其抗官, 因林姓宗族族長林石反對,而拒絕。,林爽文事件,會眾攻破彰化縣城,林爽文乃出面領導,稱順天大盟主。 南部莊大田也響應,攻下鳳山。 清廷前後三次增援臺灣, 才將事件平定。,林爽文與莊大田,林爽文供稱,並未約過莊大田入會。 莊大田說,是林爽文託人帶信要南路諸人入天地會。 是一種輾轉糾約,透過媒介人物的聚合,因此組織鬆散。,林爽文事件,由於閩客長期不合,客籍人士加入清兵陣營,成為圍剿林爽文的義民 。 諸羅縣民曾經奮勇抵抗林爽文,事後乾隆皇帝認為縣民急功嚮義, 眾志成城,

19、應賜嘉名,以旌斯邑 ,將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林爽文事件,歷時14個月,是清代臺灣規模最大的民變 。,南投鹿谷鄉林爽文古戰場,南投鹿谷鄉林爽文古戰場,莊大田的女軍師金娘,鳳山縣下淡水社番,會畫符治病。 地位重要,林爽文曾封她為一品夫人。 自稱能請神助戰,又能保佑眾人槍砲不入。,莊大田的女軍師金娘,第二次進攻鳳山縣城前,請金娘祈神念咒畫符,果然順利攻下。 進攻府城前,金娘帶劍至小山丘念咒打鼓,謂可保佑眾人不怕槍砲,但屢攻不下,會黨被槍砲打死的卻不少,只好說被打死的是命中該絕。,戴潮春事件,戴潮春原籍漳州,彰化縣四張犁庄人,在北路協(駐防臺灣中、 北部的主要部隊)擔任稿書。 其兄戴萬桂為與阿罩霧(

20、霧峰林家)爭奪田租,組織八卦會。,會黨,林爽文時代,貧苦大眾個人間的互助,是結會的重要動力。 咸同年間,宗族與宗族之間的對抗,或甲村與乙村之間為了水源、土地的爭執,常結會集眾,以械鬥方式私了。,戴潮春事件,後因署北路協副將夏汝賢探知其家富有, 肆意勒索,潮春為圖自保, 以其兄八卦會眾為基礎,擴大成立天地會聚眾。,戴潮春事件,1862年官府剿辦天地會,地方豪紳林日成、 林奠國隨同官軍出征。 林日成突然陣前倒戈,導致官兵大敗。,戴潮春事件,林日成倒戈之因: 與林奠國有宿仇。 此源於1850年前厝莊(霧峰林家)與後厝莊之兇案糾紛。,兇案糾紛,霧峰林家家系:來臺祖林石(大里杙墾殖) 林遜 林甲寅(遷居

21、阿罩霧 ) 林定邦、 林奠國。 林定邦因與後厝莊林媽世(不同宗)發生爭毆, 被殺。 林奠國與林定邦長子林文察乃為兄父報仇。,兇案糾紛,於是前後厝林家展開多年械鬥。,戴潮春事件,戴潮春初無舉事自立計畫,但林日成抗官後,勢成騎虎,自稱大元帥,後攻陷彰化縣城。 林日成也稱大元帥,與戴潮春同稱千歲。,戴潮春事件,各地皆有人響應, 包括小埔心(今彰化縣埤頭鄉合興村)陳弄、 水沙連(今南投縣埔里)殷戶洪欉。 主要領導人多屬強宗大族。,戴潮春事件,洪欉起事之因: 洪家於林爽文事件時,組織義民平亂,與林家結怨。 洪家與阿罩霧林家因爭奪田水形成對立。,戴潮春事件,之後林日成率軍圍攻阿罩霧, 掘毀林家祖先墳墓,純

22、係藉機報復私仇,但未攻下。,林文察,1864年,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不計犧牲,攻破林日成老家四塊厝。,戴潮春事件,清廷歷時三年餘才平定,是清代歷時最久的一次民變。,戴潮春起事失敗之因,事先並無周詳計畫,而是騎虎難下之後,只好與時推移。 起事後缺乏統一的號令指揮,多各自為戰。 宗族分類械鬥成分遠高於抗官反清之意味。,戴潮春起事失敗之因,漳泉分類也貫穿整個過程: 彰化城陷後,城內泉州人逃往泉州人的主要聚落鹿港,高舉義民旗,形成漳泉對立,潮春無法攻下。,戴潮春事件,婦女角色突出: 陳大戇反正後,其妻蔡圓身佩長刀,親赴陣頭督戰。 呂仔梓之妻, 親臨陣鏖戰,勇悍過男子。 ,戴潮春事件,婦女角色突出: 陳

23、弄有妻妾數人, 皆猛悍勝男子, 與官兵戰, 無役不與, 在陣頭指揮, 勁不可抗。 ,戴潮春事件,婦女角色突出: 將軍王新婦被捕正法後,其母尤悍潑, 挺十八斤長刀作旋風舞, 壯士二十人不能近, 自刻一品夫人印佩掛胸前,聲稱為子報仇,屢攻嘉義。,分化說,清廷利用臺灣社會分籍仇視,使各籍互相牽制。 在鎮壓民變的過程中,利用不同祖籍之間的矛盾。 並非因清廷分化,導致各籍分類。,民變中義民的角色,從政治的觀點看,義民似乎沒有民族精神,竟然幫助外來統治者壓迫自己人。 從經濟及社會的觀點看,義民是基於對社會安定的要求,保護家園產業,才協助官府平定民變 。,民變中義民的角色,與閩客、漳泉衝突有關,義民的族群認

24、同,勝過政治立場的選擇,因此義民當中, 客家人較多。 但地緣分類的情形也不完全絕對,仍有個人、 家族或其他利害成份在內,總之是以一己私利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霧峰林家,開台祖林石(1729-1788),福建漳州平和縣人,1754年來台,於彰化大里杙購地墾耕,成為巨富。 1786年,林爽文起事,林石遭官軍以夥黨名義逮捕下獄,財產抄沒。,霧峰林家,林石長子林遜早逝,長媳黃氏攜二子遷居阿罩霧(霧峰) 。 林甲寅在阿罩霧營商致富。 由於阿罩霧地近番地,因此林家人人習武,方能生存。,霧峰林家,林文察(1828-1864) ,曾率臺勇赴閩助剿大盜,因功封福建陸路提督,後與太平軍交戰而亡 。 林朝棟(185

25、1-1904) ,清法戰爭禦敵有功,後協助劉銘傳開山撫番,獲樟腦經營權。,霧峰林家,林文欽(1854-1899),1893年考中舉人,築萊園於霧峰,以娛養其母羅太夫人。 林獻堂(1881-1956),日治時期任霧峰區長、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員,為台灣人領袖。,漢人與原住民的土地關係,臺灣在康熙末年許多地區還是未闢之地。 但對原住民而言,曠地就是生計之所託。 這些土地在一、兩百年內全部都開闢成田,落入漢人手中。,漢人與原住民的土地關係,清朝政府並非不保護原住民地權,而是保護失敗。 清廷採取漢番隔離政策, 劃定土牛紅線(或稱土牛溝),嚴禁漢人進入番地。,土牛紅線,紅線指地圖上用紅筆畫的界線,在地表上則

26、有土牛與土牛溝的有形界線。 築為界線的土堆,以其外型如臥牛,故稱土牛。 位居其側的深溝,則稱為土牛溝。,土牛紅線,但擋不住漢人入墾,年代一久,界址湮滅,清廷多次重新釐定。 平埔族的土地最後還是成為漢人的天地。,八德鶯歌交接處的土牛溝,平埔族失去土地的因素,漢人不斷拓墾荒地,無法打獵耕作,導致鹿場流失,而鹿皮是平埔族重要收入之一。 清政府所課的番餉很重,還須負擔許多公差,陷入困境後,不得不把土地賣給漢人。,平埔族失去土地的因素,漢人用狡詐、欺騙及強佔的方式,取得其土地。,平埔族失去土地的因素,番產漢佃: 平埔族招來漢人耕作, 坐收大租, 但漢佃常拖欠拒繳。 番地主以田地抵押向漢佃借錢,結果往往以

27、土地淪入漢佃手中作結。,平埔族失去土地的因素,社會結構與觀念被破壞: 平埔族不知算術,不知書記,原先只有土地公有的觀念,私有地權是受到漢人影響才產生。 與漢人簽約買賣租佃土地,都在漢人的觀念架構裡進行。,平埔族失去土地的因素,社會結構與觀念被破壞: 這樣的遊戲,贏家自然非漢人莫屬。,漢人取得平埔族土地的影響,產生擠壓效應,若干平埔族村社往內山與後山遷移,連帶地逼使番界不斷往東移。 當漢人進逼番界時,漢番衝突日趨嚴重。 清政府沿著番界設隘。,隘,隘是一種武裝防衛機關,負責防衛工作的隘丁,通常由平埔族壯丁充任。 隘有隘墾,以養隘丁。 由於設隘後漢佃安全比較有保障,於是隘設墾隨,墾戶接踵而至。,隘,

28、也有墾戶自行設隘,以利開墾,例如新竹北埔姜家的金廣福大隘。,金廣福大隘(1835-1886),金廣福是墾號,類似開發公司的名稱。 成立時是閩客合資公司,最後成為姜家一族的拓墾事業。 主導人物為姜秀鑾,與賽夏族有過大小十餘戰,為北埔姜家奠下基業。,金廣福公館,姜家祠堂天水堂,殺俘事件,鴉片戰爭期間,英船納爾不達(Nerbudda)號和阿恩(Ann)號人員和裝備被台灣當局擄獲者眾。 台灣官員以擊沈夷船,生擒夷人多名上奏,後俘虜被一一正法。 南京條約簽訂後,英方指控台灣官員濫殺遭風難船上的非武裝人員。,殺俘事件,學者研究結果: 納爾不達號是載運軍隊的運輸艦,因遭颱風所襲,船隻沖礁破裂,才使百餘名印度土著被捕。 阿恩號是載運軍事戰利品的商船,也因遭風擱淺,船上人員才被台灣守軍逮捕。,殺俘事件,學者研究結果: 台灣官員有欺蒙朝廷,誇功欺罔之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