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19104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一部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一部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一部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一部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教学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重点:连续过程的反应速率;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第一节 化学计量学,1-1 化学计量式 化学计量式: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组分的数量关系 对n个组分、m个反应的系统,第j个反应的通式为: (1-4) 或 (1-5),1-2 反应程度、转化率及化学膨胀因子,一、反应程度 对于反应 若始态摩尔量: 终态摩尔量: 则: (1-7) 即: (1-8); (i组分反应量),二、转化率,对反应物A (1-9) *工业反应过程的进料中,各反应组分间往往不符合化学 计量系数关系;通常选择不过量的反应物(关键组分, 着眼组分)计算转化率。,三、化学膨胀因子,对涉及气体的气相反

2、应或气固相催化反应: 在恒温恒压下,若反应前后总摩尔数发生变化,则必然 引起反应物系和体积流率改变,引起浓度计算问题。 为此定义化学膨胀因子 为:转化一摩尔组分A时,反应混合物所增加或减少的摩尔数,即 则,1-3 多重反应系统中独立反应数的确定,缘由:进行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化学平衡 计算,要以反应方程为依据。对于单一反应,确定反应方 程不成问题;对于多重反应,确定反应方程须先确定独立 反应数,再根据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才能加以确定。 如C0、CO2 、H2、CH3OH、H2O 等5个反应组分,可写出3 个反应方程: CO2H2CH3OH ; CO23H2CH3OHH2O ; CO2H

3、2C0H2O 但这3个反应方程线性相关,只2个独立,即独立反应数为2。 存在一个确定独立反应数的问题。,1-3 多重反应系统中独立反应数的确定,方法:原子矩阵法 设反应物系含有n个反应组分A1, A2,,AN;其中包 含 种元素。若 为组分A的分子式中元素j的系数,则 可写出( n)阶的系数矩阵(原子矩阵) (1-15) 若原子矩阵的“秩”R,则独立反应数(或关键组分数) 见P10例1-1,1-4:多重反应的收率及选择率,对单一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即产物的生成率(收率)。 对多重反应(同时反应、平行反应、连串反应、连串平行 反应),除反应物的转化率外,还须有目的产物的收率和选 择率。 S (1

4、-18) 显然, Y=SX (1-19) 1-5.气相反应的物料衡算 见P12-14:例1-2、例1-3,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形式,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一、间歇系统 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压力等参数随时间变化, 不随反应空间(位置)变化,独立变量为时间微元时间: (1-20,1-24,1-25) 对均相系统: 为V反应混合物体积; 若恒容(液相)反应, (1-21) 对多相系统:两相流体系统, 为S相界面积 流固系统: 为S固体表面积或催化剂内表面积 或 为W固体或催化剂质量,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显然,对于反应: (1-22) 有 (1-23) 或,1-6 间歇系统及连续

5、系统,二、连续系统 反应物系的浓度、温度、压力参数随反应空间(位 置)变化,不随时间变化。 独立变量为反应空间(位置)微元空间(微元体 积、微元表面积、微元质量): 或 或 (1-26),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空间速度(空速) :单位反应体积所能处理的反应 混合物之体积流率。 质量空速 :单位质量催化剂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物 之体积流率。 单位: 或 式中: 标准初态体积流率。,单位:,或,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标准接触时间 : , (空时)(1-28) 对均相反应, 恒容 (1-30,1-31),第三节 动力学方程,1-8 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 对特定(给定)反应: P不变 T恒定

6、 C组成,液相反应:摩尔浓度 ; 气相反应连续系统:分压pi或摩尔分率yi; 加压气相反应:逸度fi。,1-8 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动力学方程:对基元反应,由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 对非基元反应,由实验确定。 现有反应: 若为均相反应: (非基元反应) (1-32) (基元反应),1-8 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若为气固催化反应(非基元反应): 据不均匀表面吸附理论: (1-33); (分压pi或逸度) 据均匀表面吸附理论: (1-36),1-9 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 常数影响的异常现象,Arrhenius经验方程: (1-37) 讨论: k的单位与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有关: (均相反应

7、); 、 (气固催化反应,气固非催化反应) (1-38); 单位反应体积的反应表面积,(或比反应表面积) 单位反应体积中固体或固体催化剂 的质量(或堆密度),1-9 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 常数影响的异常现象,k的单位与反应物系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关: 对气相反应物系: 、 、 、 若为理想气体: (1-39),1-9 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 常数影响的异常现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机理不变,E值不随温度T变化, 为直线但对气固催化反应,当传质过程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未完全消除时,E随T变化,此时测得的k包含了传质过程的影响,称为宏观(总体)反应速率常数 的异常现象:见P19,1-10

8、动力学方程的转换(自学),见P1922例1-4例1-5 将动力学方程表达成各反应组分的初态摩尔分率和关 键组分的摩尔分率(变量)的表达式。将某些气相组分的 摩尔分率转换成关键组分的摩尔分率。,第四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1-12 固体催化剂 *催化剂的三个基本特征:改变反应途径(活化能) 不改变平衡状态和反应热 选择性负催化剂 *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反应在相内进行;反应在相界面上进行 *形态:多孔性物质(颗粒);网状物;(粉状)。 颗粒:规则或不规则; 形状:圆柱形、环柱形、薄壁异形(车轮、舵轮、蜂窝)。 颗粒和形状,根据反应和反应器来定。 *气固催化理论:活性位理论三步骤: 反应

9、物活性位吸附; 表面反应; 产物活性位脱附。,1-12 固体催化剂,一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及制备方法: *主要组成: 活性成分(金属、金属氧化物)催化作用 助催化剂(结构性、调变性)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载体(负载型催化剂)(氧化铝、二氧化硅、活性炭、硅胶、硅藻土等)承载流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增大表面积,提高活性、选择性、稳定性(载体和活性组分产生协同效应) *制备方法:浸渍法;沉淀法;共混法;熔融法。,1-12 固体催化剂,*内表面积: 内表面积 、活性位 、本征活性(消除扩散影响的活性 ) 常用测比表面积Sj的方法:气体吸附法(BET)。m2/g *孔容积Vg和孔隙率 : :每克

10、催化剂内部孔道所占体积。氦汞置换法测定ml/g,1-12 固体催化剂,催化剂固相的真密度只含骨架体积; 催化剂颗粒表观密度或假密度包含了内孔体积; 堆积密度或床层密度包含了颗粒间的空隙以及内孔体积 :催化剂颗粒的孔容积与颗粒的总容积之比; (1-40) (1-41) 床层空隙率,1-12 固体催化剂,孔径及其分布: 微孔(micropore):孔半径1nm;活性炭、沸石分子筛 中孔(mesopore):孔半径125nm;多数催化剂中的大部分孔(气体吸附法测分布) 大孔(macropore):孔半径大于25nm;硅藻土(汞压法测分布) 平行孔模型: 平均孔半径 (1-44),1-12 固体催化剂

11、,三、催化剂的活化与钝化: *活化:在一定P、T下,用一定组成的气体对催化剂进行处 理,使其中以某种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形态存在的活 性组分得到还原或发生相变,而获得催化反应所必需的活 性组分和相组成的过程。 还原,硫化:如CO、Mo加H2脱S和耐S变换催化剂(氧化 物硫化物)。 *钝化:钝化膜,“严格控制的氧化”。予还原、再还原。,1-13 吸附等温方程,一、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由分子间力范德华力产生;无明显选择 性;单分子层、多分子层;吸附、脱附速率快;热效应较 小;T ,吸附量 (只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化学吸附:由固体表面与吸附分子间化学键产生;有显 著选择性;单分子层;热效应与反

12、应热同数量级;被吸附 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成为活性态吸附分子,活化能低(在 较高温度下更有利)。 吸附等温线:恒温下,平衡吸附量分压的关系曲线。 描述吸附等温线的模型: 理想吸附层模型(Langmuir均匀表面吸附模型) 真实吸附层模型(不均匀表面吸附模型),1-13 吸附等温方程,二、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 理想吸附层模型: 三个基本要点: 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 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吸附和脱附处于动态平衡。 langmuir吸附正常方程: (1-48) 净吸附速率( = a- d),1-13 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理想吸附等温方程: (1-49)(单组分被吸附) (吸附平衡常数),表

13、明固体表面吸附能力的强弱程度。 (1-55)(多组分被吸附) 当单组分吸附,被吸附分子解离成两个原子,且各点一个活 性位时: (1-56),1-13 吸附等温方程,三、真实吸附等温方程: 简化模型:由于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当 增加 时, 增加; 下降。对中等 的不均匀表面, (1-57) (1-58) 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吸附 等温方程): 或 (1-61),1-13 吸附等温方程,不均匀表面吸附速率方程: (1-63) 式中, , , ; ; = ,,1-14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 (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 (A的吸

14、附控制) (1-65) 式中: ,,1-14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二、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 (惰性组分被吸附) (1-66) 式中:,1-14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三、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 (L的脱附控制) (1-67) 式中:,1-15 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 A的吸附控制 (1-68) 二、过程为单组分吸附态的表面化学反应控制 (1-69) 三、过程为单位分产物的脱附控制: L的吸附控制 (1-70),第五节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不可逆反应: ,k ,速率r ,产率y ,有利; T 过高 ,活

15、性丧失,材料耐温,热能供应,可能副反应(选择率S)不利 Note:在考虑限制因素前提下,选用较高温度。,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逆吸热反应: 不带副反应时: (1-71) : , , (平衡转化率 同上,尽可能高温下进行。,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逆放热反应: 不带副反应时:(对一定组成反应物系) : , 较低T范围,RA 存在RA,OPt即TOPt 较高T范围,RA 或对于一定组成的反应物系,在同一反应速率下, 具有最高转化率的温度。,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最佳温度TOPt: 对于一定组成的反应物系, 具有最大反应速率的温度。,1-16 温度对单一反

16、应速率的影响,二、单一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温度曲线: RxT的关系:为图示(板书) T低,(RA)xAh,TOPt (RA)xAl,TOPt ,T高 高温操作:随XA ,应逐渐TOPt 最佳温度曲线(TOPt线):相应于各转化率的最佳温 度所组成的曲线,即TOPtX关系曲线。,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平衡曲线(Te线):表示TeX关系曲线; 改变操作压力或反应物初始组成,就会使平衡曲线改 变。最佳温度曲线随平衡曲线而变。凡能提高X*而又不 影响反应速率常数的因素,皆会使同转化率TOPt 。 TOPt与Te关系:在同一转化率下 (1-72),1-17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平行反应

17、:对恒温、恒容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的两平 行反应,均为拟一级、A2大量过剩。 当 时,XA1 ; 若 E1E2, SA3 YA3 E1E2, ,SA3 YA3=XA1SA3 存在一个最佳温度。,(主反应),(副反应),1-17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Note: 可见:T ,有利于E大的反应; T , 有利于E小的反应; 反应速率(选择率)温度效应。 对催化反应,选择合适催化剂,使 , 以利s (重要手段),1-17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二连串反应 若A4为目的产物: T , , YA4 若A3为目的产物: 可导出YA3,XA1, 间关系,A4,1-17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当XA1

18、一定时,若 ,则YA3 。 (1-90) 当T 时, 若E1E2, ,SA3 ,YA3 (YA4 )高温有利 若E1E2, ,SA3 ,YA3 (YA4 )低温有利,第六节 固体催化剂的失活,1-18 固体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失活:由于各种物质及热的作用,使催化剂的组成及 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活性下降及催化性能劣化的现象。 原因: 中毒:暂时性中毒,永久性中毒 结丝、堵塞 烧结、热失活:耐热温度,1-19 催化剂失活动力学,活性 (1-91) 失活速率 (1-92),1-19 催化剂失活动力学,失活速率方程表达式 平行失活: A R(产物)+P (副产物 ) (1-93) 连串失活: A R P (1-94) 并列失活(中毒失活): A R ,P P (1-95) 独立失活(老化): (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