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串讲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21057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PPT 页数:215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串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心理学串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心理学串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心理学串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心理学串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串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串讲课件.ppt(2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 理 学 全国自学考试串讲,主讲人:王新波 博士 华夏大地教育网北京,-2-,串 讲 提 纲,课程说明:说在前面 明在心里 内容串讲:要点讲析 考点点击 考情交流:复习要诀 应试技巧,-3-,1. 课程说明,串讲目的 参考教材 学习要求 知识体系,-4-,1.1 串讲目的,心理学双基培养: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心理学素养提升:走进心理学 走近你自己 心理学课程结业:轻松应试 顺利过关,-5-,1.2 参考教材,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6-,1.3 学习要求,课前:充分预习 精读教材 课中:认真听讲 理清脉络 课后:及时复习

2、反复研读 临考:突击重点 查缺补漏,-7-,1.4 知识体系,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六章 智力,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八章 人格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8-,串 讲 提 纲,课程说明:说在前面 明在心里 内容串讲:要点讲析 考点点击 考情交流:复习要诀 应试技巧,-9-,2. 内容串讲,串讲原则: 根据考核要求将知识点分为识记、领会(理解)、简单应用和应用四个不同的掌握层次。此外,还有了解层次表示次重点。 串讲以有效预习为前提,弱化章节结构。高度总结知识点,浓缩形成考点

3、单。 讲解并不平均用力,遵循“识记知识点明,领会知识讲清,应用知识联系实际”的原则。,-10-,-11-,本章共有7个知识点,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识记) 2.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领会) 科学方法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检验性,-12-,本章共有7个知识点,3.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被称为心理学始祖。(识记),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墨菲的名言: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

4、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13-,4.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领会)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4)格式塔心理学:魏太默、苛勒、考夫卡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14-,构造主义心理学: “研究意识的结构”,看到“1+1=?”你想到了什么?包含哪些心理过程? 笑由哪些心理元素构成?,-15-,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5、,-16-,行为主义心理学: “研究行为”,“S-R”,“强化”,-17-,格式塔心理学: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顿悟” 、 “完形与心理的整体性”,-18-,精神分析心理学: “研究无意识现象”,“性”,-19-,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20-,认知心理学: “兼容并蓄”、“行为+内部心理活动”,-21-,5.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领会) (1)心理学的理论领域(探讨基本规律) 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生理心理学,-22-,(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探讨实践实用)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6、法律与犯罪心理学,-23-,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领会) (1)观察法 定义(自然情境);特点(客观、真实;被动) (2)测量法 定义(量表为工具);特点(标准化;功能特定) (3)实验法 定义(控制条件);三类变量;两种类;特点(因果关系;人为性质) (4)调查法 定义(问题 回答);两种类;特点(简单省力;真实性难保),-24-,(1)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测量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3)实验法: 1)在控

7、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3)实验包括两种:自然实验(自然情境)和实验室实验(严格实验条件),-25-,(4)调查法: 1) 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问卷法和谈话法。,-26-,7.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应用) (1)认识内外世界 了解自己(举例:穿衣;心情); 认识外部世界(举例:交往;气质) (2)调整和控制行为 压力应对、习惯养成、复习应考,等等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各行业的应用(结合心理学应用领域),本章结束,-27-,一 意识的性质 二 注意

8、 三 生物节律、睡眠、梦 四 意识的特殊现象,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28-,本章共有21个知识点,重点16个,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对自身的觉知。(识记) 2.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则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识记),-29-,3.意识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特殊的意识状态。,(领会),-30-,4.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

9、,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其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了解) 5.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 (领会),-31-,6.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领会)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同于意识。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可控制意识状态 自动化意识状态 白日梦状态 睡眠状态 注意集中 注意很少 注意极少 注意基本停止,-32-,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了解) 8.生物节律:人的心理活动体现出的周期性变

10、化称为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识记) 9.人的生物节律包括年(四季)、月(28天)、日(25小时)和90分钟四种周期。(了解),无目的、不需意志努力,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33-,10.日节律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对人影响重大。 25小时 候鸟 飞行时差 日节律与睡眠 (领会) 11.睡眠的五阶段: (领会),波:清醒状态,-34-,12.失眠的种类: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领会) 考试前失眠 飞行时差的表现之一 13.梦的研究最著名

11、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与霍尔关于梦的特征研究。(识记) 14.梦的研究的主要结论: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梦是一种无意识活动。 (领会),-35-,15. 梦的特征(霍尔): (领会) 第一,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 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生活事件有关。 第三,睡梦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36-,16.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状态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识记) 17.催眠的原理: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

12、暗示性的高低。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受两个因素影响: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的态度。催眠者运用催眠诱导可以使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入催眠状态。(领会),-37-,18.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领会) 19.催眠与睡眠的区别: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意识活动并未停止,只是恍惚不能自主;睡眠是一种自然的意识状态,意识活动基本停止,但仍有一些有意识的活动。 (领会),-38-,20.催眠理论:角色扮演理论和意识分离理论。 麦斯麦尔最早应用催眠,(领会),-39-,21.心理促进药物的影

13、响: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 鸦片、海洛因、吗啡;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安非他明;LSD和墨斯卡灵。,本章结束,(了解),-40-,-41-,本章共有24个知识点,重点17个,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官对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入大脑而产生的。(识记) 2.通常五官产生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第六感”是否存在不属于当代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了解) 3.感觉分为远距离感觉(视、听)、近距离感觉(味、嗅、皮肤觉)和内部感觉(机体觉、肌动觉、平衡觉)三类。 (了解) 4.感觉的生理机制(基本过程):收集信息、转换、传入大脑皮层。

14、 (了解),-42-,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识记) (1)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43-,6.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为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用以表示绝对感受性。 50% (识记),7.差别感觉阈限:指为引起感觉差异需要出现的刺激量变化。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即差别感受性。在心理量上体现为最小可觉差(jnd)。 (领会),-44-,8.韦伯

15、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的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了解) 9.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了解),-45-,10.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光是一种电磁辐射的能量。波长在将近400至750毫微米之间的光谱部分为人眼可见的。 (了解) 11. 颜色特性: (识记),-46-,12. 视觉适应:常见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识记) (1)明适应又称光适应,是指在从暗处到明处,人眼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包含瞳孔缩小和视觉色素的漂白过程。 (2)暗适应,是指

16、在从明处到暗处,人眼的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包含瞳孔扩大和视觉色素还原的过程。,-47-,13. 色觉理论:三原色说和拮抗说。 (领会),-48-,14.听觉刺激:振幅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了解) 15.基本的听觉现象: (领会) (1)声音的属性,-49-,(2)听觉适应:时间短,恢复快,有选择性。 (3)听觉疲劳: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特点:恢复慢,可能产生音隙 音岛 失聪。 (4)声音的混合:,-50-,16. 听觉的机制: (领会) (1)耳及其组成。 (2)位置学说(又称行波学说,贝克西)和频率匹配学说。,-51-,17.知觉:

1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识记) 18.知觉的形成(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单应用) (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而是将各种信息整合起来并加以解释,任何属性都与一定客体相联系,并具有一定的意义。,-52-,(3)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4)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5)对知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 (6)结合具体实例谈知觉的形成(如, 如何教孩子形成对火的知觉)。,-53-,19.知觉的特性:

18、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识记) 20.知觉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影响产生的因素): (领会) (1)深度知觉:由深度知觉线索引起(刺激方面、视觉系统方面) (2)运动知觉:由运动线索引起(逼近、位移、前庭和触觉) (3)时间知觉:种类(4) 线索(3) 影响因素(3),-54-,-55-,深度知觉线索: 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1)大小; (2)视野中的高度; (3)遮挡; (4)线性透视; (5)纹理变化; (6)光照与阴影,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 (1)调节与幅合; (2)双眼视差,-56-,时间知觉的种类: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

19、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57-,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人的兴趣和情绪,-58-,21.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对人、社会事件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识记) 22.社会知觉的特性:认知对象具有独特性;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具有特殊性。 (识记) 23.社会认知的过程: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信息整合。 (领会) 2

20、4.几种效应: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 (简单应用),本章结束,-59-,-60-,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识记) 2.记忆的基本过程: (领会) 3.记忆的类型: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领会),本章共有19个知识点,-6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

21、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如骑车、画图、游泳和打网球等。 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如,记忆深刻的足球比赛等 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62-,4.记忆系统:“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领会),-63-,5.三个记忆阶段: 感觉记忆及其特征:定义 保持极短 作用 存储形式(2) (识记) 短时记忆及其特征:定义 核心 2030s 作用 编码 容量 (识记) 长时记忆及其特征:定义 容量极大 保持永远 编码形式 6.三

22、者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领会) 7.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复述(2) (应用) 8.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归类 层次结构 语义网络 图式 (识记),-64-,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器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 存储方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65-,短时记忆: (1)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一般只保持2030秒,最多1分钟以内。 (2)短时记忆扮演的作用: 1)扮演着意识的角色; 2)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 3)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器的作用。 (3)编码的形式:主要以声音的形式储存

23、(听觉编码),也有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 (4)储存的容量:72组块,-66-,短时记忆储存的持久性: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对信息的短时保持乃至长时储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复述分两种: (1)保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重复识记材料,如,机械默念。 (2)精细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199771”香港回归纪念日,设密码用生日也是变式。,-67-,长时记忆: (1)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2)编码形式:语义代码、视觉代码 (3)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层次化模型和语义网络模型 (4)图式:是一种心理网络结构,它表示的是各种知识要素

24、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图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为编码新信息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个人特点。另一方面,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极大地影响这信息的回忆效果。,-68-,9.遗忘:识记过的信息不能提取或错误提取称为遗忘。(识记) 10.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先快后慢” (领会),-69-,11.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和干扰说(2) (领会) 12.遗忘的影响因素:与编码信息的密切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领会) 13.有意遗忘及其作用:有意识不再现 心理防卫机制(领会) 1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地点法、韵律法、记笔记等等。 (应用),-70-,

25、遗忘的原因: (1)消退理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结果。 (2)干扰理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1)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2)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71-,15.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观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识记) 16.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应用) (1)学习与记忆密切联系,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 (2)虽然学习过程依靠记忆,但不是全部记忆都是学习。,-72-,17

26、.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梅耶 (A)(E) 总结 (领会),-73-,梅耶的学习过程一般模式: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A),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的原有知识(B)。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C),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D)。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E)。在特定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在的反应作用于环境。 学习的一般过程:简单而言,就是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

27、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在的反应。,-74-,18.学习的分类: (领会) (1)依学习方式划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1)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2)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3)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 4)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75-,需要明确的两点:首先,接受学习既可以机械的,也可以好是有意义的。同样,发现学习中也存在着意义与机械的区分。其次,接受

28、学习与发现学习并不截然对立。,-76-,(2)依学习内容划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1) 知识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要解决的是认识氛围,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2) 技能学习: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两种。心智技能指内在的心智活动方式,如各种学习策略、解题思路等等。外在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各种体育运动技能。 3) 社会规范的学习:即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是人类所独有的。,-77-,19.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应用) (1)复习策略:时间;次数;方法 过度学习,即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

29、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 (2)组织策略: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 群集: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归类,它是组织策略的一种常见形式。,本章结束,-78-,-79-,1.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识记) 2.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跟语言有密切关系。(领会) 3.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领会) 4.思维的种类: (领会) (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本章共有19个知识点,重点18个,-80-,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是建

30、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科学家推断太空。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的,如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不是特指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人类与动物思维最本质区别在于借助语言。,-81-,思维的过程: (1)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2)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3)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

31、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82-,(4)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5)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前者指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后者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83-,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分为: (1)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依赖于实际动作。3岁前幼儿掰手指数数。 (2)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解几何题做辅助线;艺术家等形象思维发达

32、。 (3)抽象逻辑思维: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84-,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 (1)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需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85-,根据思维结果性质的不同: (1)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2)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

33、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86-,5.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性质与功能。 (识记) 6.概念的分类: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 (识记) 7.概念形成的研究:赫尔1920年首创“人工概念”方法;最著名的研究为布鲁纳等提出的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领会) 8.概念形成的基本模式: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领会),-87-,9.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为归纳推理,后者为演绎推理。

34、 (识记) 10.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组成。 (领会) 11.演绎推理(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 (领会) 12.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认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具有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识记),-88-,13.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领会) (1)算法式 (2)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向工作法),-89-,(1)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其核心是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2)爬山法:是

35、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3)逆向工作法:是一种目标递归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90-,1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表征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和心向。 (领会) (1)表征: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2)无关信息的干扰 (3)功能固着性: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 (4)心向: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91-,15.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

36、改造,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识记) 16.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识记) 17.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最常用的是发散思维测验。最著名的是吉尔福特编制的那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和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领会) 18.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智力、人格、环境、动机因素。 (领会) 19.创造性思维训练:12途径;三方面内容 (应用),-9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12途径: (1)建立目标与意向 (2)训练基本的技巧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93-,

37、(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 (12)运用例子,-94-,创造性思维训练应包括的三方面内容: (1)发散思维训练: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 (2)直觉思维训练: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大胆想像等进行。 (3)形象思维训练:可以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通过发展表象系统来实现。,本章结束,-95-,-96-,1.智力的定义: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和

38、基础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 (识记) 2.智力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指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两层涵义;智力则只是表现出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领会) 3.能力的不同类型: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识记),本章共有23个知识点,-97-,按照倾向性划分: (1)一般能力:跟认识活动紧密联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2)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

39、能力。一般认为: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和写作能力等。,-98-,按照功能划分: (1)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感知、记忆,等。 (2)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劳动、体育运动等。 (3)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其中也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99-,按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1)模仿能力: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能力。学画、临摹、学话等。 (2)创造能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100-,4.智商: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而提出

40、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IQ。 (识记) 5.两种智商: (识记) 比率智商:用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求得的智商成为比率智商。 IQ=(MA/CA)100 比内 离差智商: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IQ=100+15Z 韦克斯勒 6.智商计算:10岁的儿童,在比内智力测验中心理年龄12岁,其比率智商为: IQ=(12/10)100 =120 (应用),-101-,7.如何看待智力差异? (领会) (1)智力的个体差异。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的生长环境和所受教育导致个体之间的智力上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智力水平和结构两方面。首先, 在发展水平上,不同人达到的最高水

41、平极其不同。基本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其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品质,可以分解成许多基本成分;此外,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一是多数人稳定发展;但也有些人大器晚成或早熟 。,-102-,(2)智力的团体差异。男女性别差异;不同职业和种族的差异。对之的解释:同一群体归因于遗传,不同团体归因于环境,同时存在智力测验的文化不公平性问题。 (应用) 如何理解与解释智力差异?依据前两条,-103-,8.智力发展的特征: (领会)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经历增长阶段(1825岁,高峰)、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60岁以后)。 (

42、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04-,9.主要智力理论: (领会),-105-,10.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一般因素(g因素: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和某个特殊因素(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 (识记),-106-,11.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其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后,开始逐渐下降。 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其主要作

43、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其一部分由教育和经验决定,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识记),-107-,12.多元智力理论的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包括: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 (识记),-108-,13.智力的三元理论: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领会) (1)内部构成: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指控

44、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如选择解题步骤、分配心理资源等。元成分起着最核心作用。操作成分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用于获得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109-,(2)智力的第二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为经验性智力。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而任务不熟悉使,良好表现依赖于元成分的辅助方式。 (领会) (3)智力的第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

45、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又称情境性智力。例如,解决人事纠纷和讨价还价。在这种意义上,情境智力又称实践智力。,-110-,14.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个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系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识记),-111-,15.智力测验的种类: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识记) 16.心理测验的性质: (领会) (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4)心理测量工具的

46、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112-,17.信度: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识记) 再测信度 评分者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 18.效度: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识记) 内容效度 构想效度 预测效度 19.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识记) 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113-,20.经典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内测验(个别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个别测验) 、团体智力测验(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了解) 21.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关系。 (领会) (1)三者同属能力测验范畴 (2)智力测验:筛选学习

47、困难儿童,注重认知活动中稳定的一般能力 性向测验:测量潜在才能,发现潜能,了解倾向 成就测验:考察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114-,22.智力的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 (领会) (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23.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应用),本章结束,-115-,-116-,本章共有32个知识点,重点30个,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识记) 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 (领会) 3.动机的产生

48、: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内在需要是根本原因,外在诱因是直接导引。 (领会) 4.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识记),-117-,本章共有32个知识点,重点30个,5.诱因: 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水、食物、奖励 6.动机的种类: (领会)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饥、渴、缺氧、母性、性欲、排泄、疼痛等。 2)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49、-118-,(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 外在动机: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在儿童动机发展的早期阶段,外在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2) 内在动机: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加持久。 3)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存在德西效应。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1) 主导动机: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起的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2) 从属动机:与主导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119-,7.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但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而不同。 (应用),-120-,8.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识记) 9.交往动机获得方式的观点: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后天习得。(了解) 10.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先天+后天)合作、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