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24185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心电图(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心电图(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心电图(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心电图(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2).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周红光,一、心房肥大( Atrial Hypertrophy ) (一)右房肥大 (二)左房肥大 (三)双房肥大 二、心室肥大(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一)左室肥大 (二)右室肥大 (三)双室肥大,心房与心室肥大,心房肥大,左、右心房的激动过程,形成P波。由于右心房激动在先,其心电向量主要指向前方,形成P波的前肢。左心房激动稍后,其心电向量图主要指向左后方,形成P波的后肢。,一、心房肥大示意图,(一)右房肥大,右心房肥厚、扩张时,向前下的起始除极向量增大,可出现如下心电图表现: P波尖而高耸,其幅度0.25mv,

2、由于向下的P向量大,故在心电图中II、III、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称为“肺型P波” ,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右房除极时间虽有延长,但与左房除极向量的时间相重叠,故两者合起来的总时间并未延长,即P波的宽度并不增加,(一)右房肥大,(一)右房扩大,、aVF导联中P波高尖 电压0.25mV “肺型P波”,*右房扩大*,(二)左房肥大,左心房发生肥大时,其终末向左后的除极向量增大,时间延长,从而出现下列心电团改变: P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0.04s,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P波”。P波幅度改变在I、II、avL导联明

3、显。,(二)左房肥大,(二)左房扩大,、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秒 P波多呈双峰型,第二峰常较第一峰大 峰间距大于0.04秒; “二尖瓣型P波”,*左房扩大*,(三)双房肥大,兼有左心房及右心房双房肥大的特点 P波振幅0.25mV,增宽0.12秒,心室肥大,与右心室相比,正常左心室的位置偏于心脏的左后下方,由于左心室壁的心肌明显厚于右心室,正常时左、右两室的综合心电向量表现有左心室内优势的特征。 左心室发生肥大时,可使左心室占优势的情况显得更为突出,右心室肥大时,则有可能使正常左心室占优势的情况逆转为右心室占优势。,二、心室肥大示意图,(一)左心室肥大1,左心室高电压(RV5或RV

4、62.5mV) 电轴左偏 QRS时间延长0.10秒 ST-T改变-继发改变,或劳损 V5、V6、aVL或aVF导联ST段下移0.05mV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TV5或TV6低于同导联中R波电压的1/10 V1导联ST段上移,T波多高耸或直立,*左心室肥大1*,*左心室肥大2*,(二)右室肥厚,右心室电压增高(RV11.0mV;RV1+SV51.2mV) V1 R/S1,V5 R/S 1 显著顺钟向转位,V1至V4甚至V6均呈rS波形 电轴右偏,*右室肥厚1*,(三)双室肥大,相互抵消电压正常化 仅有QRS稍宽,ST-T异常等非特异性改变 仅显示一侧心室肥大 多为左室肥大表现 右室肥大很显著时

5、也可仅示右室肥大 双室肥大同时显示 既有左室高电压,又有右室高电压,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异常改变,心肌缺血影响心室肌复极,出现ST-T的异常 ST-T改变还可见于 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心肌梗塞 电解质紊乱及药物的影响 正常人 所以: 在心肌缺血心电图判断时 一定要结合临床,强调动态改变,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最常见,主波向上的导联 一般为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mV ST段抬高:弓背向上 多为一过性 T波异常:在QRS主波向上导联T波低平、双相、倒置 心内膜下缺血:T波高大直立、对称 心外膜下缺血:T波深倒置,心肌供血不足发生在心内膜下的心肌,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T波对称性高耸,供

6、血不足发生在心肌的外膜面下层,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对称性倒置,*T波异常*,*ST段下移*,第五节 心肌梗塞,(一)基本图形及机制 发生心肌梗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图形。当一个区域发生缺血时,从中心到边缘缺血的程度是不同的,也可在不问部位同时出现上述三种图形改变。,心肌梗塞的三大基本表现,缺血型T波改变心内膜缺血T波高大直立,心外膜缺血T波倒置 损伤型ST段改变部分导联ST段弓背上抬,另一部分导联ST段下移(镜像改变) 坏死型(病理性)Q波宽度0.04s,深度1/4R,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1,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2,(二)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7、同时出现坏死型Q波、ST段弓背上抬、缺血型T波改变可确诊,(三)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超急性期(梗死后数分钟)ST段弓背上抬,T波高尖,无Q波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数天)ST段弓背上抬,T波高耸直立倒置倒置加深 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ST段恢复正常;T波倒置或低平;Q波存在或消失,心肌梗塞不同时期的演变,(四)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利用坏死型Q波出现的导联定位 前间壁梗死:V1V3 出现特征性改变 前壁梗死:V3V5 出现特征性改变 广泛前壁梗死:V1V5 或v6出现特征性改变 侧壁梗死:I,aVL,或 V5V6出现特征性改变 下壁梗死:II,III,aVFV出现特征性改变 后壁梗死:V7V9 出现特征性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