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新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24296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新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唐诗新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唐诗新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唐诗新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唐诗新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新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新探.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唐詩新探),中文科專題研習,目錄,唐詩介紹(一) 唐詩(一)譯文 寫作背景 寫作賞析 作者簡介陳子昂 唐詩介紹(二) 唐詩(二)譯文 詩的背景 作者寫作風格,唐詩介紹(三) 唐詩(三)譯文 寫作背景及風格 感懷身世的地方 作者簡介杜甫 個人感想及分析 組員名單,唐詩介紹(一),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註釋: 幽州台:又稱燕台,亦名薊北樓,遺址在今北京市。 古人:這裏指古代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後面的“來者”有類似意義。 念:思念,想。 悠悠:無窮無盡的意思。這裏指遙遠。 愴然:悲痛傷感的樣子。 涕:眼淚。,古代那些禮賢下士的明君,我沒能親見其

2、人; 未來的賢明之君,至今我也沒有能看到他們。 想到這曠宇茫茫啊悠悠天地,來的未來、去的已去。唯我一人孤單而寂寞,忍不住悲傷的眼淚直 往下落!,譯文:,寫作背景,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營州,陳子昂奉命出征,他提了很多建議,也未被採納,眼看著報國的良策無法實現。有一天他懷著悲憤的心情,登上了幽州台,寫下了這首登幽州台歌。這是在幽州時作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詩。詩人俯仰古今,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並深感人生短暫,宇宙無限,不覺中流下熱淚。細心讀起來,悲壯蒼涼之氣油然而生,而長短不齊的句法,抑揚變化的音節,更增添了藝術感染力。語言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幽州台,寫作賞析,這

3、首詩的格式是雜言古體詩,是一首登臨古蹟時抒發內心悵然的古詩,從短短的四句中。 我們不難了解詩人當時那種百感交集的複雜心情。人在失意的時候,總會感到特別的孤寂,於是唱出抑鬱不得志的怨恨,以及生不逢時的感慨,而這首詩所要表達就是這份傷情。,作者簡介,陳子昂(約659700),是唐代文學家。字伯玉,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爲陳拾遺。陳子昂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成年後開始發憤讀書,博覽群書,擅長寫作。同時關心國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樹。24歲時舉進士,他的言論切直,常不被採納,並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聖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

4、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後來被人加以迫害,冤死獄中。,唐詩介紹(二),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註釋: 頻繁:一再地,接連地,此為屢次訪求義 老臣:指諸葛亮 兩朝開濟:指諸葛亮輔佐了劉備、劉禪父子兩朝的建國大業。,譯文:,諸葛丞相的祠堂要去那兒找呢? 原來在錦官城外,柏樹茂密的地方。 祠堂階前的春草映著綠茵茵的碧色, 隔著樹葉還聽得見黃鸝鳥兒清亮的叫聲。 從前劉備三顧茅廬煩請他平定天下, 所以在劉備與後主兩代中,都靠著老丞相的一片忠心 開國與輔佐。他在討伐魏國的戰役中還

5、沒得勝就先死去了, 使得英雄豪傑都忍不住悲傷而讓淚水流滿了衣襟。,詩的背景,此詩是一首七言律詩,它為杜甫居成都時瞻仰丞相祠時有感而作,詩中歌頌了諸葛亮開創蜀國基業、輔佐兩朝之功績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心為國的精神,對其未能最終實現恢復漢室統一天下的願望表示惋惜。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聯,以極簡的生動筆調道出了諸葛亮的一生事蹟,有三分天下之才,亦有忠心為主之德。如此高人,卻終於以遺憾收場,令人為之神傷。,諸葛亮,作者寫作風格,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杜詩的風格沉鬱頓挫,格律嚴

6、謹,感情真摯,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就像這首詩歌蜀相一樣。,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唐詩介紹(三),注釋: 陰陽: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野哭句:意謂從幾家野哭中听到戰爭的聲音。 夷歌句:意謂漁人樵夫都唱著夷歌,見夔州之僻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臥龍:指諸葛亮。 躍馬:指公孫述。述在西漢末曾乘亂踞蜀,自稱白帝。,閣夜 杜甫,譯文:,日月不停地運轉殘冬即將逝去, 夔州的霜雪初霽冷光照徹寒宵。 五更城頭的鼓角仍然蒼涼悲壯, 三峽星河的倒影老是閃爍

7、動搖。 戰爭已給千村萬落帶來了痛苦, 只有幾處漁樵唱起夷人的歌謠。 諸葛和公孫到頭來都是一坏黃土, 又何必介意朝廷和朋友把我忘了。,寫作背景及風格,這首詩是在大曆元年冬,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後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沈重的心情。這詩的感情深沈悲憤,風格闊大蒼涼,情景融彙一體,稱得上是詩人七律體裁的典範之作。,李白,感懷身世的地方,1.歲暮陰陽催短景 作者慨歎自己的年華老去。 2.天涯霜雪霽寒宵 杜甫遠離家鄉,故稱夔州為天涯,同時也有淪落天涯之 意。夜雪初霽,詩人不能入睡,是因為感慨萬端

8、。 3.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諸葛亮是三國蜀相,公孫述是西漢末年人,乘亂據蜀稱帝。杜甫想起兩人都是一世之雄,但都是隨時間過去而歸於黃土,那和自己的人事際遇的不幸和親友的音書訊息斷絕比起來,又算是甚麼一回事呢?就讓它這樣寂寥無聞下去吧。,作者簡介,杜甫 (712 - 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于荆、湘,以舟為家。最後,當他攜家離開四川往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

9、歲。,個人感想及分析,綜合三首詩,三首的主題都是感懷身世。第一首詩登幽州台歌中作者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和落淚,令人不禁為他的際遇而感到悲哀與可惜。堂堂的一個男人,竟流下淚來,可見他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如何的不滿及無奈。第二首詩閣夜是一首感時傷事的詩,天涯霜雪霽寒宵中的“天涯”含有萬里漂泊的意思,表示作者年老了還要四處漂泊。而從“霜雪霽寒宵”可以看出作者心情沉重,因為夜雪初霽的情景很淒清寂靜。最後一首蜀相是杜甫為悼念諸葛亮的懷古之作,亦表達出詩人對他祟敬而又無限惋惜的感情。只可惜諸葛亮出兵攻打魏國還未成功便過世了,如此高人,卻終於以遺憾收場,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卻會名垂千古。,組員名單,組長:吳妙怡(31) 組員:鮑婉珊(23) 何妍穎(27) 關慧怡(28) 袁詠詩(40),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