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25119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7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开滦集团 杨 中,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化解,一、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认识,(一)概念: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本身不合法、不规范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与企业有关联的其他不合法、不规范行为造成的不利于企业生存发展和有损企业权益的后果产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本身不合法、不规范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与企业有关联的其他不合法、不规范行为造成的不利于企业生存发展和有损企业权益的后果产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一、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认识,(二)引发法律风险的原因: 1、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外部法律环境变化的影响,立法不完备,行政及司法机关执法不严、不公正,

2、合同对方恶意违约、欺诈等。内部原因是法律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如企业领导者及员工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不强,对社会法律大环境认知不足,在经营决策中不考虑法律因素,存在侥幸心理打擦边球甚至故意违法经营,没有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外部法律环境变化的影响,立法不完备,行政及司法机关执法不严、不公正,合同对方恶意违约、欺诈等。内部原因是法律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如企业领导者及员工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不强,对社会法律大环境认知不足,在经营决策中不考虑法律因素,存在侥幸心理打擦边球甚至故意违法经营,没有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等。,一、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认识,(二

3、)引发法律风险的原因: 2、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指法律因素导致、或者经营管理时缺乏法律支持而带来的风险,如企业决策判断时缺乏法务支持而导致的决策风险、企业管理体系中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管理人法律意识欠缺而导致的管理风险、立法调整而导致的非经营风险。间接原因指非法律因素的各类企业风险发生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财务风险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后给股东带来的企业清算责任、企业决策在实施中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经营失败给企业带来的民事赔偿以及法律纠纷。,一、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认识,(三)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面

4、临众多的风险,其中大部分风险同时潜存法律风险,可能带来法律责任的承担。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管理法律风险。 其次是企业实现科学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企业要保持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控制、化解。反过来说,如果不重视法律风险管理,则发展成果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将成为承担法律责任的“牺牲品”。因此,必须构建并创新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努力为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一)培育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建立制度的基础; 企业要把普法教育和法律案例教育列入员工培训计划; 企业的董事、经理等领导层成员要高度重视并且率先垂范、身

5、体力行 ; 强调每一名员工在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二)构建体系 1、组织体系:,董事长、总经理,各业务主管领导,各业务部门,各业务人员,法律顾问、外部律师,法律事务机构、律师所,总法律顾问,组织体系示意图,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二)构建体系 2、综合管理体系: 领导体系 管理体系 服务体系,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二)构建体系 3、专业管理体系: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建立在各专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各业务管理系统,各级的业务主管部门,为法律风险所依存事项的主管和控制部门,自然也是法律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承担启动法律风险控制机制、与法律事务机构共同管理法律风险职责

6、。,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三)识别风险 1、收集法律风险信息: 外部法律风险信息 内部法律风险信息,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三)识别风险 2、分析、识别、评估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对照分析,分析样表,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三)识别风险 2、分析、识别、评估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识别归类 风险识别一览表见下页,风险识别一览表,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三)识别风险 2、分析、识别、评估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进行评估,风险评估表样,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四)整章建制 1、内控制度: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等 2、审查论证制度:事前防范、事中法律控制为主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机制。 3、审查

7、论证流程:,三、企业法律风险化解实例及其经验教训,例一:华宸公司诉北京运海公司、开滦连带支付240万元欠款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本案经验教训: 1、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是胜诉的保证; 2、档案资料保管齐全是胜诉的基础; 3、周密的法律分析和证据的合理运用是胜诉的前提; 4、提出司法鉴定对胜诉起到了转折作用; 5、坚持将两证过户到北京开滦宾馆名下,摆脱了运海公司的要挟; 6、款项支付关系清晰,避免被认为有付款义务 ; 7、合同关系模糊是开滦与运海公司项目合作中的不足之处; 8、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管理与结算,却没有取得运海公司的书面授权 ; 9、施工过程中开滦作为一方签署会议记要的方式

8、欠妥。,三、企业法律风险化解实例及其经验教训,例二:航空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盗卖集团公司国债及侵占客户保证金案。,本案的启示经验教训: (一)果断及时采取措施是胜诉的关键; (二)发生航空证券盗卖集团公司国债及侵占客户保证金的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投资者购买的国债虽记于投资者名下,但统一托管在证券公司席位上。 二是以航空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总经理为首的犯罪团伙携巨款潜逃,造成航空证券公司的结算资金亏空。 三是本次国债业务不幸遭遇了虽属国有性质但缺失诚信的航空证券公司。,三、企业法律风险化解实例及其经验教训,例三:山西省清徐煤炭气化总公司诉开滦集团公司、国各庄矿业公司买卖合同欠款纠纷案 。 【点评】

9、本案是由于国各庄矿业公司公章保管不善,马晓忠使用公章与他人签订购销合同拒不还款引发的案件,如按普通民事案件审理,国各庄矿业公司很可能承担责任。经过艰苦努力,以涉嫌经济犯罪为由申请转作刑事案件处理,迫使原告撤诉,才使企业免遭重大经济损失。,本案反映出的管理问题 : 1、北繁工贸公司未经工商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不具有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的主体资格,而北繁中心却允许其对外从事商贸活动,违反了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国各庄矿业公司将公章借给马晓忠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而且长期未收回,使马晓忠有机会利用公章以北繁工贸公司名义对外签订了价值90多万元的购销合同,很可

10、能给企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3、原告签订合同时轻信对方,没有对北繁工贸公司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在北繁工贸公司根本没有营业执照、公章停止使用的情况下签订购销合同,办理发货、结算等业务又不与单位联系,使马晓忠轻易得逞,单位则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四、政府法规的颁布、更改与企业的法律风险,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是依法治企的根本原则,也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根本保障。由于我国还处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各级政府新法规的颁布、老法规条文的更改还是相当频繁的。即使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样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企业适应新的法律环境。,四、政府法规的颁布、更改与企业

11、的法律风险,(一)这两部法规对企业的影响 1、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发生的主要变 (1)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约束,明确不签合同的后果 (2)放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 (3) 试用期法律规制更严格 (4) 有些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也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5) 劳动合同不得随意约定违约金 (6) 制定规章制度应符合法定程序 (7) 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方式 (8) 规范非全日制用工的用工方式 (9) 经济性裁员的规定更加科学规范 (10)细化了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四、政府法规的颁布、更改与企业的法律风险,(一)这两部法规对企业的影响 2、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

12、后引发的问题 (1)条例废止后,以其为依据的规章、通知、意见、复函等规定亦自然失效,企业不能再适用。 (2)条例废止后,企业依据条例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再继续使用,应该修改。 (3)条例废止后,目前尚无法律法规政策明确条例规定的9种处分职工方式企业可以继续使用。,四、政府法规的颁布、更改与企业的法律风险,(二)转变劳动用工观念和意识 一是主体平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均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二是依法用工,劳动用工管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绝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和底线。用人单位不能把劳动者单纯地当作被管理对象,要由对职工的行政管理,向法律地位平等下的依法管理转变;要由对职工的行政

13、处分,向依法、依合同(劳动合同、聘用聘任合同)、依规章制度追究违反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的责任转变,企业必须对处分职工的方式、手段进行调整,防范处分职工的风险。 三是创新,法律新规定赋予企业的新的管理手段,客观上要求解决劳动用工管理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推进用工方式、聘用聘任、休息休假、工资分配、员工培训等的创新,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四、政府法规的颁布、更改与企业的法律风险,(三)积极应对,依法管理,提高劳动用工管理水平 1、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劳动合同法; 2、全面检查、清理、修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尤其是含有依条例处分职工内容的规章制度; 3、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创新劳动用工方式和管理手段; 4、制定集团公司员工违反劳动合同及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5、对条例规定的9种处分职工方式的应对措施; (1)部分废止部分暂时沿用; (2)全部废止寻找替代措施; 6、加强劳动用工风险管理。,小结: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发显得在支撑、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企业要自觉地从转变观念提出对依法治企的认识入手,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管理手段,创新体制、机制,抓住典型案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企业内部职责明确、协调联动的法治化管理系统,这是又好又快发展企业的必然要求。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